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22244200000004

第4章 合和宽厚:《周易》倡导的文化精神

合和宽厚精神,始于《周易》的开篇门户《乾》、《坤》两卦。

《周易·乾·彖传》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乾道即天道,天时刻都在变化,变化中产生了万物;万物和谐,天下才能安宁。合和精神源于此。

《周易·坤·彖传》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周易·坤·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宽厚,负载万物,养育万物。宽厚之德,无穷无疆。宽厚精神源于此。

一、合于自然

合和精神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天地生人,人与天地应该是一个合和的亲缘关系;万物与人共生,人与万物应该是和睦相处、有取有予的关系。

五千年前的理论,五千年后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人类最统一的认识就是“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大气污染、臭氧层黑洞、酸雨、沙漠化、干旱与洪水、牛肉被污染、鸡肉被污染,大自然一连串的警告与惩罚,终于使狂妄的人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与自然不应该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合和”关系。“天人合一”的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又重新受到了尊重。

二、合于四时

寒往暑来,暑往寒来。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周易》主张人应该“与四时合其序”。不知四时,足以失国。早期的中华民族不敬重鬼神而敬重自然规律。

“与四时合其序”具体合在两个方面:一是合在生产上,一是合在养生上。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是生产中的次序。春天不捕产卵的鱼、不杀产卵的鸟,春天进山不准带斧头。在自然秩序面前,国君也不能例外。《国语》中就有大臣撕破国君渔网的记载,大臣告诉国君:“春天的鱼正在繁殖不能捕杀。”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季节的变化有规律性,人体所产生的疾病也有规律性。人们应该顺从四时的变化而养生。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长夏健脾。

三、合于人、宽厚待人

男女同尊卑,是合和精神在人际关系上的首要体现。中华民族的祖先认为:天生万物,地养万物;天覆万物,地载万物。两者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天地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合和关系。繁衍子孙,独男不生,独女不生,男女两者缺一不可,所以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一个合和关系。据此确定了男女同尊卑,据此确定父母共为一家之长。

家和万事兴,是合和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家庭成员之间各尽本分、相互负责。《周易》主张“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意思就是各尽本分、相互负责。

和为贵,是合和精神在社会交往中的体现。

儒家所主张的“仁”与“恕”,道家所主张的“包容”,墨家所主张的“兼爱”,这些主张里面都体现了合和宽厚之精神。

合和宽厚之精神,不适用于小人、盗贼、敌人。《周易》主张对小人应该使之于“小惩”,对盗贼应该使之于“刑罚”,对敌人应该使之于“弧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