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22244200000013

第13章 从天文到人文

《圣经》以上帝论人,人的行为准则必须以上帝的意志为准。《周易》以天论人,人的行为准则必须效仿自然之天地。

人效法天地,内容相当广泛,但有五个字值得特别注意,这五个字是:行、厚、公、新、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第一卦——《乾》卦象辞中留下的万古传诵的至理名言。乾象征自然之天。天行刚健,人行自强不息。人效法天,就要效出一个刚健的“行”字。“行”与“动”相通。一要动脑二要动手,在祖先这里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一要读书二要务实,读书不是贬低万般而是为了万般更好。只尊崇一个“读”字而忘记一个“行”字,就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第二卦——《坤》卦象辞中留下的万古传诵的至理名言。大地宽厚,人效法地就要效出一个厚道之“厚”。《周易》里有一个“厚”字,《尚书》里有一个“宽”字,“厚”与“宽”结合,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元精神。“宽厚”精神可以用在家庭关系中,可以用在人际关系中,也可以用在施政方针中。同时,“厚宽”作为一种优秀的品德,是个人——从君王到平民修身的重要内容。

《周易·乾·文言》曰:“与天地合其德。”天地之德在何处呢?孔子总结出了一个“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吕氏春秋》又加了一条“四时无私行”,总结成为“四无私”。人效法高天厚地,应该再效仿出一个“公”字。

众所周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公”的典型。其实祁黄羊之“公”只是一个小“公”;祁黄羊之上还有一个大“公”——尧舜之“公”。“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在《吕氏春秋》里祁黄羊之“公”前面还记载有尧舜之“公”,历代皇帝都宣扬祁黄羊之“公”,但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实践尧舜之“公”。中华文化里有“天长地久”一说,天地之所以长久,其根源在于一个“公”字,皇帝一个个称万岁,但没有一家皇帝能够长久,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私”心,都把人民的天下当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大自然之面貌日新月异,天地之间每天的面貌都体现出一个“新”字,人也应该天天革新与更新自己:在理论研究领域内创新,在生产生活领域内创新,在发明创造领域内创新。此外,还要在精神面貌上注意革新自己与带动别人。

《周易·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生万物,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点。天地之间生生不息,人效仿天地之大德,应该在一个“生”字上下工夫。先贤们在无中“生”火,在无中“造”屋,在无中“造”出渔网,在无中“造”出舟楫,在无中“生”出《神农本草》与《黄帝内经》。祖先在一个“生”字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是“生”——生产出来的。历史上有过“杀富济贫”的理论,两千多年的实践证明,“杀富”并不能“济贫”。财富不是“杀”出来的,也不是“斗”出来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富济贫”,用“富裕”起来的经验去带动贫者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