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从颜色密码看人生命运
22241700000035

第35章 “变色”动植物给我们的生存暗示(1)

颜色无处不在,人会有妙用的专长,动物同样有。众所周知,动植物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各自有“包装”的本领。动植物对于自然界赋予的颜色可谓利用充分。

变色,让生命更精彩

一说起与颜色有关的动物,第一个想到的一定就是变色龙了,它其实就是能改变身上颜色的蜥蜴。它依靠自身皮下的多种色素块,能随时随地根据需要改变身体颜色,以便捕食和躲避外敌的袭击。它的变色实际上是用来弥补自身行动迟缓的缺陷,使其得以逃脱捕食者的追捕。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和自身情绪等。因此,变色龙的皮肤颜色是其自身情绪的晴雨表。比如说有些种类的变色龙生病时肤色会变白,而一些种类的变色龙又会变成醒目的颜色来赶走入侵者,或者在发情期变成猩红色。而最让人称奇之处在于为了便于伪装,变色龙选择的是自己所处位置最主要的颜色。比如,当它在沙地捕食时,它的皮肤是黄褐色的;当它进入森林,又将自己变成草丛树杆的绿色。雄性变色龙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他变色龙离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胁敌人。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

除变色龙外,还有不少动物能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身上的颜色,使自己身上的颜色始终与环境协调一致。就以古巴热带森林中成群栖息的彩色蜗牛来说,当它们从一棵树爬向另一棵树时,身上的颜色也会跟着变化:有时,蜗牛变得像颗晶莹的翡翠;有时,又变得像颗美丽的红宝石。变色,让动物世界精彩纷呈。

动物都能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将危机一一化解,那么人呢?佛典《金光明经最胜王经》:“随机说法利众生”,还有《戒疏》中说:“适化无方,随机隐显”等。其中所说的“机”在佛学上是指众生各异的根机、根性,在讲解佛学的时候,必须随其众生的不同根机和根性,为其讲学说法,他才能领解,得到各自所需之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说法多用于成语“随机应变”,意思是说,随着时机或情况的变化灵活应付。

古代兵者有道:不通则变,变则通。以不变应万变,法可而终不可久;以变应不变,处之游刃有余;以变应变,如行云流水,百战百胜!故兵者取胜之道,因势而变,因势得势,乃得法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作为将帅有五种危险:死拼硬打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虏;过分洁身自好,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这是将领最容易有的过失。一个指挥者或是一位将帅,他的一个命令,一个决定,一次行动,关乎三军将士的性命之忧,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所以说,面对紧急情况做到处变不惊,随机应变,从容应对,是指挥者、将帅以及领导者应该具有的素质。

《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有这样一段文字:

曹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遑遽,乃持刀跪下:“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这是曹操谋刺董卓时,本欲拔刀刺向董卓,但这时恰被董卓从镜子中看到,在这紧要关头,曹操能沉着镇定,不慌不忙地改称献刀给董卓,借此把自己的行动掩饰了过去。

曹操的善变不仅让他躲过了一场劫难,而且还因此得到了董卓的器重。从思维方式上来看,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的变化属于一种突发性的思维。在毫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机遇、面对情况的突然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采取应急对策、应付突发事变,这种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快速的决策能力。它也必须经过分析、综合、选择、判断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时甚至是在瞬间)完成的。值得指出的是,随机应变这种“突发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曾经看杨澜主持的一档直播节目,因为上场时不小心摔倒了,瞬间气氛尴尬,这可是面对亿万观众的直播节目,主持人就这么冷不防的摔倒,如何收场呢?谁料杨澜站起来神情愉悦的说:“刚才我给大家表演了一段中国民间节目狮子滚绣球,但很业余,下面还是有请专业的杂技演员为大家表演精彩的杂技节目。”掌声雷动,为即将登台的精彩节目,更为杨澜出色的随机应变能力!把很尴尬的突发事件处理的自然、生动、圆满。

随机应变,是集形态、时态、语态、心态对一种突发环境的应急处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对呈现的现实,当局者的思考、判断概述的一种通称。

一天一天的时光飞逝,觉得很多东西好象在面临遗弃和淡化,在罗列、总结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现许多事情并没有和预计套上一点关系,倒觉得在随机应变中变的很顺利!随机应变的事件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处理的高低自然决定了结果的好坏,它集结了所有的精华,呈现出一个人的处事综合应变能力。灵活合理的发挥她,能改变尴尬的气氛、场合,会将整个局态改变,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变色是防身法宝

一种名为卡普阿斯泥蛇的新的蛇种,在正常情况下体色为棕色,当环境改变时,体色便可变为白色。它是一种毒蛇,生活在婆罗洲的卡普阿斯河流域,出没于河流沿岸的湿地和沼泽地区,主要以老鼠和鱼类为食。那么这种卡普阿斯泥蛇为何变色?它是否还能变白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对此,科学家尚未有定论,但他们表示,变色可能是一种警告或防御机制。“因为具备变色能力,卡普阿斯泥蛇将自己隐藏得很好,直到今天我们才发现这一新物种,”查普曼的想法并不是毫无根据。在马达加斯加岛有一种蛇,当它游至青草地时,全身即变成碧绿色;一旦移居黑褐色的岩石下,它又变成黑褐色,它钻进红土中后,又变成了胭脂红色。这两种蛇都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变色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用外衣来隐蔽自己,躲避敌人。

蛇亦如此,人何以堪?俗话说,“要逮住狐狸,必须比狐狸更狡猾”,“跟狼打交道,必须学会狼的语言”。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应变,常常换换脑筋,紧要关头,需要应变,应变需要合情合理的解释,需要自圆其说的能力,更需要日常中各方面知识和见识的积淀,这才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反应出来!

某公司的客户下午3:00举办一场论坛活动,现场设计、搭建和现场组织工作等都非常严谨周密地准备就绪,就等会议正式开始,谁知关键时刻,居然发现了一个重大失误——会议主背景板上的会议主题“巅峰论坛”的“巅”写成“颠”了,一字之差导致的主题意思可就相差万里了!怎么办,重新改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绝对来不及,如果不改,会给客户和众多参会者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和感觉!紧要关头,大家群策群力、急中生智,迅速查辞海、搜网站,很快总结出合乎情理、精彩寓意的解释——“海到天边云做岸,山高无颠我为峰”!主持人将错就错,拿这句话做会议的开场白,巧妙地从解释诗句的寓意引出了会议的主题,一举两得!

《易系辞下》中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这话的意思都是在说,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那么,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中,抓到规律,运用谋略,应变如神,往往可以使你在危境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只不过,做到随机应变并非易事,除却天性聪颖、脑子灵活之外,还要打破僵化的思维,让想象海阔天空,任意驰骋。

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一个颁奖仪式上,中央电视台老牌主持人陈铎一头白发,底气十足,似乎很多年前主持《话说长江》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一点没变。老爷子兴致高,有时候还即兴发挥一下。比如看见一帮女孩子围着余秋雨久久不散开,几乎影响正常程序了,陈先生调侃道:“还是余秋雨同志最受女孩子喜欢啊。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余秋雨同志发言写文章一定会更愉快。”我心里暗暗佩服陈先生控制场内气氛的能力。

颁奖授牌结束时,陈先生发现场下秩序有点儿乱,原来是奖牌跟接受奖牌的人姓名对不上号,大家忙着各自寻找、交换。陈铎先生赶紧说:“刚才我们颁发奖牌的时候,故意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把牌子发给不对应的人手上,这样大家就可以增加一个相互交流认识的机会了。除了交换名片,还可以交换牌子。给大家十分钟交流时间!”

不少人乐了,都知道这是陈铎先生自我打圆场,秩序的混乱马上就变了性质,就变成了一个合理的有意思的安排了。

当然,鼓励应变并不是鼓励大家颠倒黑白,而是在某些时候,面对某些人,有些话不能直言,只能言不由衷或拐弯抹角地去讲。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碰倒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应该懂得权变之道,只有自己左右逢源才能立身处世,才能赢得有所作为的空间。

招潮蟹的炫丽时装

在潮涨潮落的沼泽和泥沙的海滩上,生活着一群善于变色的小蟹,称为招潮蟹。招潮蟹的生活习性是完全受潮汐所支配的,涨潮时它藏在洞穴中休息,落潮时出外活动。它无时无刻不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它们的生活总是规律而惬意的,它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不忘尽享服饰的美丽。它的体色一日八变,以昼夜24小时的不同节奏使体色暗淡不一。这与太阳出没及潮汐涨落密切相关。夜间蟹身为黄色;黎明日出时,颜色又渐渐变深;白天低潮时,是它一天中最活跃的时刻,也是它体色达到最深的时刻。它可谓是服饰专家了,它是如此懂得用颜色打造美丽。

《变通学》中说,生命的规律即变化的规律,无变化即无生存,招潮蟹的外表有随季节或昼夜变化而变化的功能,何况人乎!可以说,人都处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军事谋略、政治、外交、商战,还有为人处事等等,无一不需要你运用超强的“变”术,解自己所困,应环境之变。

马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相声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机智应变的高手。有一次马季和赵炎在山东演出时,正表演相声《吹牛》,台上灯泡一下炸了,台下一片哗然,只见马季随机应变向观众说了一句:“我们吹牛的功夫真到家,灯泡都被我们吹破了。”说罢,台下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

应变有不可预知性、无法复制性。这功夫只能来自平时的日积月累、实地操练,心情愉快,从容不迫,妙手偶得。书本上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