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茬一茬的月光
22240500000029

第29章 安陵的老周

去安陵,要经过一座石桥,我们就是在桥上看到了等候我们的老周。

老周说,路上还顺利吧。

我们握握手。老周的手有些凉,但干练有力,充满了骨感。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见过老周,只是在电话里通过几次话,也都很简短。因为他的方言很浓,如果不仔细分辨,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你们来了我很高兴啊,老周有些兴奋地说。他的个子不高,一米七的样子,可能因为风吹日晒的缘故,脸显得有些黑。

安陵不大,在沧州,这样的小镇很多。老周在前面带路,我们沿着光滑的有着古旧气息的青砖路,在一个有些幽深的小巷停了下来。

你们可别嫌弃啊,小地方,比不得你们大城市。老周边开门边说。

老周的家不大,一座很旧很小的院落,有窄窄的天井,站在天井里,可以感受到一个小镇久远的历史。老周家里很乱,好像好久都没有收拾了。老周说,见笑了,见笑了,我这人懒,就这点毛病。老周讪讪地笑着,在光线阴暗的屋子里,他的笑显得拘谨和客套。

我们放下带来的包裹,那些包裹其实是我们这次来安陵的目的之一,那里面有我们从四处收集来的学生的用品。其次我们也想看一看老周。

两年前,我偶然在一家需要救助的慈善网上看到了老周的地址,经过联系、确认,就有了后来的合作。我们收集学生的用品,然后邮寄给老周,再由他分发给那些需要的学生。

做这样的事情是很繁琐的,有一段时间,我情绪低落,差一点就要放弃了。

在老周杂乱的屋子里,我们看到了一些还没有拆开的包裹。老周说,工作量太大,还没顾上拆封登记,你们来了就好了,这几天可以帮帮我。在屋子的墙上,我看到了老周一家三口的照片。老周说,别看了,别看了,没什么意思的,老婆跟别人跑了,儿子在外地上学,就我一个单身汉了。我看看老周,其实他刚刚50岁,他的直率让我惊讶。

晚饭是老周做的,本来我们想去外面吃,可老周说,入乡随俗,外面做的哪里有我的手艺好啊,凑合一顿算了。老周的厨房很小,也有点脏,煤气炉上油渍斑斑,看来很久也没有擦洗了。不过老周的手艺的确不错,他的炖豆角,虽然也是那几样油盐姜蒜,可是味道却很独特,让我不忍放筷。还有一条大白鲢鱼,老周说是他自己去河边钓上来的,还说你们尝尝味道下一次就更想来了。

夜晚的时间有些长,趁他们收拾碗筷的空儿,我一个人走出来。八月的安陵,夜色还是很浓的,大街上有一些摊贩,但并不喧哗。我在一个水果摊上买了一个西瓜,摊主是个像老周一样年纪的男人,一直夸着他的瓜甜,说要是不甜的话,还可以来换。

夜里有些热,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我们都跑到天井里吃西瓜,老周吃了一块西瓜就回屋睡觉去了,他说,你们随便,我困了。西瓜果然不错,一边吃瓜,一边看天井上空的星星,夜,慢慢地就深了。

转天,老周带我们去了附近一所农村的学校,那里离老周的住处不是太近,大概50多分钟的样子,乡村路不太好走,中间我被绊了几下,摇摇欲倒。路两边的庄稼正在旺季,老周说,多美的地方啊,你们来了是不是就不想走了。看他自我满足感的样子,我们都说看老周的面子,也不能走啊。正是下课的时候,一群小学生围过来,叽叽喳喳地喊着周爷爷。老周苦涩地对我们笑笑,都被他们喊老了。显然在这里,老周是很受欢迎的。

校长是个年轻人,30来岁,是外地分来的大学生。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这些年,多亏了老周,要不,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要失学呢。老周一个劲儿地摆着手,那样子仿佛夸大了他的作用。我不知道是什么缘由让老周选择了这份事业,爱心,慈善,不让孩子们失学,可能会有很多的理由来解释,可是做起来,又能坚持这么久,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

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把带来的学习用具分发给那些需要的孩子们。那一刻,我发现,在老周有些苍老的面孔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本来我们还想去看一下安陵的几处风景,老周也怂恿着我们去,但是看过学校和孩子,我们都打消了念头。那两天我们哪里都没去,帮老周一起整理那些包裹,顺便打扫了一下老周屋里屋外的卫生。老周一直拒绝着,说,怎么能让你们干这样的活呢!他一着急,浓重的本地口音更加浓重,看上去憨态可掬。

我们回去的那天,老周非要送我们到石桥,我们怎么拒绝他都不干,最后竟有些急了说,你们下次就不要再来了。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分手多少有些难舍,因了一份共同的事业,因为几天短短的相处,安陵的老周,模糊而清晰的身影。有的人,你天天相处,并不一定能够有多深的印象,而有的人,你认识他一次,就能够记住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