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自己记得准记得牢,达到过目不忘,就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这些条件既包括心理因素也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只有这两个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将记忆力发挥到极点,才能记住我们需要记住的事物。
注意力集中
“注意”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常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等字样来形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那种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就是不注意。这实际上是说,没有注意应该注意的事物,而是注意其他无关的、此时此刻不该注意的事物了。因此,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有了这种选择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才能指向和集中于某些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一、对注意力的认知
孟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当时全国闻名的棋手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讲,另一个人心里却在想着好像有天鹅飞来了,怎么用弓箭把它射下来。两个人虽然一起学下棋,可是成绩却相差很远。这是因为后一个人的智力差吗?不是,孟子说其原因是:“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他25岁生日那天,他的朋友给他买了点鱼子作礼物。爱因斯坦边吃边说话,当他把鱼子吃完时,朋友们问他:“你知道你吃的是什么?”爱因斯坦却茫茫然,答不出来。原来他全神贯注地与他的朋友们讨论有趣的问题,竟然忘记了自己一勺勺送进嘴里的是什么食物。爱因斯坦在1903年1月6日结婚。婚礼结束后,爱因斯坦带着新娘回他的住处克拉姆胡同,走到房门口,发现忘了带钥匙。无奈,新娘只能站在新房门口,等新郎去拿钥匙。新娘孤零零地站在门外,生气地自语道:“唉,这个人,他的头脑里在想些什么呢?”由此可见,注意力集中对记忆是何等重要。
有的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集中注意阅读两遍课文,比不注意去阅读课文10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
心理学家做过有趣的“双耳分听”实验。被试者两耳各戴一耳机,两耳同时分别听不同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二者无法同时记忆。如果两种材料难度不同或熟悉程度不等,常常选听较容易或较熟悉的,而忽略另一材料。如果两种资料难度相等但性质不同,可能时而左耳听,时而右耳听。如果强制只准听一种,听后检查发现,对未注意的资料则不能记忆,甚至没有察觉其存在。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做过视、听不同语文材料同时记忆的研究。结果表明,眼看一种材料,耳朵听另一种材料,就会产生相互干扰。这种干扰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正确识记的数量显著减少;②不能察觉视觉、听觉材料间的联系;③重现时间明显延长;④错误数量增多。
二、如何提高注意力
注意这个心理现象是提高记忆的必要条件,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增强注意力呢?
1.安定心神
飞机在正常飞行时,是由自动装置来操纵的,飞行员的精神不用高度紧张。但飞机起飞和着陆是靠人工操纵的,这就需要飞行员的精神高度集中。
注意力集中以前,要求心神必须安定,但开始时很难做到这一点。飞行员们常说,只要能静下心来,就等于集中了一半的精力。
在剑术、柔道等体育运动中,常常使用“自然体”这个名词。即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有心脏的“自然体”,心地坦然地和对手对峙。因为只有心神安定,才能巧妙地击破对手施展的各种招数。
不仅是开飞机和武术比赛需要安定心神,我们任何人在集中注意力时,都需要做到这一点。
2.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位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对朋友说:“我在城里的高尔夫中心练球时,技术常常发挥得很全面。不知怎么搞的,只要一到球场比赛就不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反复考虑了很长时间,终于发现这同我的身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高尔夫中心的场地四周放满了供你重新打的好球,而比赛场里却不具备这种条件。周围不放好球,我的心里就紧张。找到了原因以后,每次去比赛场打球,我都要在场子周围放上几个好球,使自己的心情松弛下来。后来我的命中率一下子提高了很多,球越打越好……说来我这个人也真怪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对集中注意力要求的条件大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在集中注意力时非得要求听听音乐才行;而有的人却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有的人非常适应杂乱无章的生活环境,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
这么看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的确是容易培养注意力集中这种良好习惯的必备条件。这种好习惯,无论是谁都能养成。充分利用这种适合自己的条件,则是增强注意力的一条捷径。
3.开阔思路
19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米歇尔·法拉第说过:“我在电解质的基础上,将原子的活动作为一种形象浮现在自己的头脑里……”结果,法拉第终于发现了著名的电解法则。
西内科蒂库斯·W.J.戈登说:“发明家不要把自己看成是高人一等的奇才,应该投身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把自己看成是活动的一个分子,在扩大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必须真正成为一个分子,随分子的活动而活动。当然,发明家永远是人,但他应当学会这一点。在短暂的一瞬间,抛开刻板的公式束缚,亲身感受到分子的变化。”
爱因斯坦也讲过:“在考虑研究的课题时,应当扩大形象思维,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思考的对象。如果思考的对象是分子的话,那自己就是分子。如果是光子的话,自己也就是光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头脑中模糊不清的问题得到清晰的答案,并取得新的发现。”
优秀的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就是这样,不断地将自己变成思考的对象,进而扩大形象思维的。
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时,我们的头脑中应当充满注意对象的形象。这时,只要联想到任何一种与注意对象有关的形象来,都可以促进注意力的集中。
4.确定期限
俱乐部的活动,整天不是跑步,就是挥舞棍棒,实在令人感到乏味。如果说“再练一小时,今天的活动就结束”的话,大家顿时会精神倍增,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这最后一小时的训练中去。
在公司里,如果经理说这项工作必须在明后天完成的话,你将怎么干?如果领导不规定期限的话,你又会怎么干?在哪种情况下你的干劲最大?
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的时候,与其“无限期地干”,倒不如确定一个期限为好。只有确定了期限,才可能在这段时间内,把全部注意力倾注在工作上,从而胜利完成任务。
5.劳逸结合
为了提高训练质量,田径运动中有一种间歇跑的训练方法。运动员拼命跑了100米以后,接下来再慢跑100米,反复交替进行练习。
剑术中也有类似的训练方法,叫作“冲刺练习”。以20~30秒为一个阶段,竭尽全力与对手拼刺,休息10分钟过后,再拼一回命。
出主意、想办法也需要休息。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应做到适当地休息,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消除大脑的疲劳,为的是继续集中注意力。反复这样去做的话,肯定会想出解决问题的高招来。
多动脑筋,积极思维
大脑的记忆活动与思维活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记忆过程中,主动地多用脑子去想,记忆的效果就好。如果在记忆过程中,只是机械地背诵,记忆效果不会令人满意。
我国古代不少学者都提倡学习时要善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光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好的,光思考不学习也无用。宋朝哲学家张载说:“学则须疑。”
要想记得牢,先要理解透。实践经验证明,毫无意义的字连在一起,很难记住。泰国首都全称是“黄台甫马哈那坤弃他哇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欧叻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简称曼谷,我们要想记住泰国首都的全称实在太困难了。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识记12个无意义音节,需要16.5次才能背诵;识记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54次才能背诵;而识记6节诗,其中有480个音节,却只要8次就能成诵。这个实验,说明了有意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也说明了理解对于记忆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36个厚纸板的图片上各写一个词,每个厚纸板的图片都放在一块正方形木板上的一定位置。在暗室内,用灯光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照看。在每次照亮时,被试者可以清楚地看见所照亮的一个图片上书写着词,其余的词都看不出来,只能稍稍看见其他图片在木板上的位置。将被试者分为两组,要求第一组被试者取出由主试者的指字棍所指的那些词的图片,要求第二组被试者自己拿下全部代表动物词的图片(共有8个)。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对两组被试者都不要求记住什么东西。而当实验结束后,则要求两组被试者回忆拿下的图片在木板上放在什么位置和书写着什么词。第一组被试者对拿下的图片所放的位置及所书写的词都没有记住。第二组被试者不仅能够记住了全部代表动物的8个词中的7个到8个,并且记住了其中4个到5个图片的位置。为什么两组被试者的记忆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别呢?这是因为第一组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着主试者的要求把图片拿下来,他们没用脑去想拿下来的图片所放的位置及上面书写了什么词。第二组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动脑筋思考。
为了加强理解,对于材料本身的联系很少的事物,可以人为地找出一些联系。例如要记住辛亥革命的年代(1911年),可以想到它比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恰好早10年。
积极的思维活动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记忆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儿童,要从小培养善于动脑筋的习惯,指导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善于与已经学过的东西进行比较,区别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掌握新知识。
为了加强理解,在教学中,特别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中,要尽量利用一些直观材料,例如实物、模型、图片等。这样就可以建立较多的联系,便于记忆。对于幼儿园的儿童进行识字教学,采用看图识字的效果就较好。对小学生的外语教学中,利用图片,如提出一个外语词,告诉汉语词义,同时显示代表词义的图片,这样的记忆比单是告诉汉语词义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反对死记硬背;但是对机械记忆的作用也要有足够的估价。在学习中总有一些记忆材料是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如有的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就需要机械记忆。不要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绝对对立起来。其实用机械记忆记住的东西,对于更好地理解也是有帮助的。学习文科的人要多背诵诗文、经典著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很有道理的。
兴趣是成功记忆的前提
兴趣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说的“只有爱好它,才能十分精通它”,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兴趣是有效地进行记忆的前提。
对大脑发育健全的人不应当笼统地说记忆力“好”或“坏”。因为个人兴趣的倾向性对心理活动的一切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忆力的好与坏,也取决于一个人对所记事物的兴趣、欲望。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对某类事物记忆不好,但有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对另外一类事物的记忆却十分出色。所以,考查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好”还是“不太好”,甚至“很差”时,必须将他对该事物的兴趣联系起来进行具体考查,而不能笼统地下结论。
一、对兴趣的认知
可以说,不论是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能显示出良好的记忆力。比如,对足球比赛有兴趣的人,能清楚地记住足球比赛的时间、场地、球赛进展情况、足球明星等。对此不感兴趣的人,也许会对足球赛一切具体内容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举不出任何一个足球明星的名字。可见,兴趣对记忆活动非常重要。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当然有其生理上衰退的原因,但是失去兴趣和好奇心也是一个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兴趣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与人们的需要密切相关。人饿了,就对食物感兴趣,人困了,就对睡眠感兴趣;爱打扮的姑娘对服装感兴趣,爱看球赛的小伙对球赛感兴趣……这是人所共知的。正是因为有兴趣,我国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才整夜整夜地数星星,然后绘成星图;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才在骄阳下连续几个小时观察昆虫;当代数学家陈景润才能如醉如痴地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进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