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苑撷英
22229600000031

第31章 又是人间四月天,春游何必下江南

刘凤霞文史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

人间最美不过四月天,又是一年好春来。在这个最美的四月天,我们这一伙子人,浩浩荡荡,齐步向南,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宁南采风之行”。

仲春,在南方是一派“云儿淡淡,风儿轻轻,草儿青青,鸟儿莺莺”的美景。此次的“宁南之行”,我没有感受到“风儿轻轻,鸟儿莺莺”,体会到的是天高云淡,狂风大作,黄沙四起,以及看到在黄褐色的贫瘠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耕种的劳动人民。从早上出发到目的地固原,这一路上带给我无数惊叹与震撼,在恶劣的环境下,宁夏人民同自然抗争,在一片荒凉中点缀绿肥红瘦。那强硬的西北汉子,那种不肯屈服、顽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正是我们在苦苦寻找并学习的吗?虽然西北风沙严重,狂风四起,但在荒漠的高速路旁,我没有看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道路旁都是那笔直的白杨树,结满果实的野枣树。一路向南,人烟越发稀少,但也会不时看到忙着春耕的农民和农业机械。北方的土壤不比南方,它不似紫色土的肥沃,但也养育出了颗粒饱满的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养育了绝不旁逸斜出、笔直的白杨树,养育了四月漫山头的杏、桃、李,养育了踩不死、烧不尽的野草,养育了豁达雄浑的西北人民。

三月,正值春节后期,在南方家中的我是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和桃红雪李的掩映中生活。未到银川之前,我是不会明白春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难得。什么是春?什么是幸福?正如没有体会过痛苦的人不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没有体会过寒冷的冬天,也不会领略春的意义。四月,宁夏晚来的春风终于绿了大地,粉了山头。那漫山遍野的杏花是那么美、那么媚、那么让人陶醉。因为土壤贫瘠和降雨稀少,她没有像梨花那般带雨,没有像桃花那般粉嫩,没有像李花那般饱满。她的树干没有笔直而是旁逸斜出,但确是那般的粗壮,表皮是那般的粗糙犹如核桃壳,枝条又细又长,大枝条上分出许多小枝条,于是就这样粉了枝头。我看不见泥土中的杏树根是怎样,但我相信它的根一定是扎得很深很深,不然如何寻找那稀少的水源,如何迎接那猛烈的北风?粉嫩的杏花盛开在山头田间,看及此,那句“何处深春好,春深羽客家。芝田绕舍色,杏树满山花”便在脑海浮现。一山杏花,似霞光潋滟在山坡两面,一阵北风疾过,一霎间花凋花谢,纷落如雨,暗香涌动。置身于轻轻漫漫、翻飞翩舞的花雨之中,那些清冽温润的香味突然之间让我遗忘了今夕是何年。浪漫、梦幻,此情此景,让我的心潮起潮落,起伏不定。

这些傲人的杏花,在山野间烂漫成桃红色花的世界。在那山花之下,一条河流蜿蜒而过。那是茹河,它是一条不知名的河流,在疾呼的西北风中不急不缓地流逝,然后在那断裂处向下、向下。或许是因为来得过早,雨期未至,没有见到我期待的奔腾不息的河流和蔚为壮观的大瀑布。但还是需要佩服河流的坚持,敬佩自然的塑造力,毕竟那不浅的峡谷就在眼前。站在峡谷旁,感受着一路伴我南行的强劲的西北风,闻着夹带一丝泥土气息的花香,脸上不时有因风扑面而来的水滴,听着轰鸣的河流坠落声,心中没了惬意,我感到有一丝害怕和恐惧。

大自然的力量总是那样浩大,渺小的我站在茹河旁、黄河岸更甚渺小。幽深的峡谷,平坦的土地,伟大的黄河养育了宁夏,富了宁夏。北风吹拂,连翘飘舞,杨柳依依,水面波光粼粼,这样一幅宏大的山水图,我的心不禁为之开阔。远处的钟声回荡在风里,我的心飘荡在神州大地,看那掩映的山红、奔流的黄河、坚强的小草……生命啊,是那么的伟大而神奇!

茹河瀑布的惧怕、乔家渠的敬畏、彭阳县城的留宿、须弥山的拜佛、中华黄河坛的大叫……每一处都留下我感慨的足迹,留下惊叹的心情与开阔了的心境。在这些神奇、神秘中又夹带一丝魅惑的地方,我享受了冷而硬的独特北方春光。有人说,四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月份,那些在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欲望被唤醒,轰轰烈烈地会在人生的一小节上,摩擦出激情的火花。在南方生长的我,从前不能领悟那份感动。此刻,站在黄河畔,手捧一把泥土,置于胸前,是那么的沉重。那一刻,我明了,那一份,感动。

拈一枝杏花的芬芳,捧一把泥土的希望,携一朵四月的流云,书一笔清远与悠长。在这个春意浓浓的四月天,忘却学习与生活的烦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尽情享受自然的风光,聆听万物生长的轻唱浅吟,去明白旅行的意义。不由,想起林徽因,想起她那首爱的颂歌——这美丽的人间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