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了心中的梦想
22225300000001

第1章 再造新北川

新县城交接

按照李长春同志指示精神,中国作家协会组成“中国作家赴四川灾区采访团”,我有幸成为团员随行,沿着“5·12”汶川那条地震带,从震中心映秀直到断裂最为严重的北川。

巧得很,出行第二天,正值北川新县城整体移交。这天是2010年9月25日,下午3点30分,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将一把挂着红花的大钥匙,郑重交到了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手中。陈兴春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北川人民感谢山东!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援建北川县项目竣工交接仪式上充满感情地说:两年来,山东省积极响应中央开展对口支援的号召,帮助北川灾区建起的是美好家园,在四川人民和灾区人民心中树起的是巍峨丰碑。有力促进了灾区城乡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

北川的干部群众自发地在路边敲锣打鼓,列队欢迎,为来宾献上羌红、咂酒。十里八乡的北川人来了,他们想看看隆重的仪式,逛逛崭新的县城。50多岁的老居民何安全说:在我的梦里也没想过新县城会有这么大,这么漂亮。人群沸腾了,北川人高喊着“感谢祖国、感恩山东”。他们带来北川特产的核桃、板栗,一把把塞向援建者。这是对亲人的不舍之情。

北川人将铭记那3万多援建者,那历经艰辛困苦的400多个日日夜夜。山东人拿出了老大哥样子,把北川作为自己的一个县,举全省之力来援建,共安排各类援建项目369个,总投资121亿元,完工项目345个。援建之初就放出话“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黄海之滨,羌山横亘,山海相连,海誓山盟,共同“再造一个新北川”。

北川县城在“5·12”大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2万多居民只有4000余人逃生。巨大的灾难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地震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多次来到灾区。胡锦涛指示:一定要把北川建好,并在重建中为新北川县城所在地取名为永昌镇。新名寓意着永远幸福繁荣昌盛。

北川新县城是“5·12”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新县城的选址和设计经过精心的准备。参与规划的全国顶级设计单位超过50家,多名院士参与的论证会超过100次,参与设计的专家学者超过1000人次。其中包括像吴良镛、周干峙等6位院士和张锦秋、崔恺等6位建筑设计大师。这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只有北川县安昌镇东南2公里处最适合建新县城。2009年2月6日,民政部同意将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并建立永昌镇。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曲山镇迁至永昌镇。

北川新县城依山傍水,宽阔清澈的安昌河穿城而过,如同乳汁滋养着两岸的人们。这正是大城市的特点,有了水,便有了灵气与韵味。沿岸是景观休闲带,种植着桂树、银杏等,绿树成荫。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正如温家宝总理说过的:时间证明,北川异地重建是正确的。

我们沿城区转了一圈。主城区的骨架为两条环状的主干道。宽阔的永昌大道为双向四车道,沿线能看到有行政办公楼、行政服务中心、北川中学、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另一环路为新川路,沿线是商业医疗服务带,有北川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等,永昌一小也修建于此。

新县城内共分城镇安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绿化、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6大类。新县城水、电、气等能源供应、医疗卫生等基本生活体系完备。学校、医院、广电大楼、水厂等新县城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已经开始启用。目前已具备城市运行条件。我发现,连路边的指示牌甚至垃圾筒都已配备齐全。大型居民区有两片。具有羌族传统特色的新居民楼整洁明亮,已完成基础装修,水电气均已接通,受灾群众搬来家具即可入住。

街道沿用着老县城街道的名字,如尔玛街、石泉街等。山东人说:北川新县城不能留下山东省的名字,援建是应尽的义务。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

特色商业步行街

禹王广场倚着安昌河。一端连着禹王桥,一端连着特色商业步行街。竣工交接仪式刚刚举行,步行街建筑物上还挂着标语。街口矗立着巨大的牌坊,顶檐上挑,两边是高高的雕楼,极具羌族特色。各路商家还没进驻,街上时有行人在走动。

羌族特色商业步行街独具一格。商铺结构为框架式,多为三层,也有四五层的碉楼,屋顶采用平坡结合,相互穿插,整体看上去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建筑材料采用片石和原木,色彩呈现出浅褐色,其间点缀着棕褐色,朴素协调,充分展现了羌族特色。羌族特色商业步行街有一条主街和两条附街,以地域民族风情为主题,以民族民俗手工艺展示为特色,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是北川新县城的一张“城市名片”。

羌族特色商业步行街是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的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是北川新县城景观中轴线和步行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中体现传统羌族风貌特色的重点区域。据介绍,商业步行街的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投资2.5亿元,分东西两段,东段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由12栋单体工程组成。西段及禹王广场,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包括15个单体建筑、3个碉楼,禹王广场地下为停车场和人防工程。这一现代服务业项目将增加就业岗位4000多个,实现近10亿元的营业收入。步行街于国庆节前后正式开街迎客。

如果说步行街独特别致,对面河上架着的禹王桥可说是雄伟壮观了。大桥跨度有204.2米,宽为12.6米,两端建有雕楼。桥分上下两层。登上桥楼,安昌河穿流而过。碧水蓝天,长河落日,真是休闲的好场所。楼下是宽阔的走廊,两边有商铺,卖些羌服羌绣等文化商品。廊桥装饰着羊头骨和白色,也就充满了羌族特色。

桥名令人感慨。英雄大禹常在这一带活动,当地人认定他出生在这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佳话。今人震后治灾,也谱写了曲曲赞歌,同称英雄。

桥只能步行,走在桥上,触景生情,也是廊桥,想起刚刚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故事,不是恋情,却比之更为真实,更为感人。

刘涛和赖英是一对儿恩爱夫妻,同在山东青岛东方监理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初生下一女,9月份刚满5个月,还没断奶。刘涛报名参加援建,赖英也报了名,感情很好的夫妻吵了架:

“女儿才5个月大,奶都没有断,你为什么要跑去北川受累啊?”

“北川援建是大事,你去为什么我不能去?女儿今后长大了也会理解我的选择!”

相持不下,两人只能同赴北川。女儿托付奶奶抚养。

两人负责的项目正是禹王桥。来后他们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女儿的事情。2010年春节,刘涛和赖英选择留在北川过年,把回家的机会给了同事。直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新北川,迎新春》节目中采访播出时,大家才知道这对夫妻将小女儿独自放在数千里之遥的父母家。

赖英说:“我们只能通过在电话中听女儿的声音来解思念之苦。女儿其实根本听不懂我们说的话,而我们能听到女儿声音就满足了。当第一次从电话里听到女儿会叫‘爸爸’‘妈妈’时,我们眼睛一下子红了,恨不得立刻回到女儿身边。”

刘涛经常从各个角度给禹王桥拍照,这是为女儿准备的,要让女儿知道这座美丽的大桥是青岛为北川建的,将来也要带她来北川新县城,让她看看这座大桥,看看这个由山东人援建的美丽县城。他和妻子不是合格的父母,但他相信自己对得起“青岛援建者”这一光荣称号。

不倒的学校

北川中学在大地震中遭受到毁灭性灾难,备受世人瞩目。温家宝总理曾8次看望过该校师生,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援建自然也是重中之重。2010年8月17日,新学校的“金色的钥匙”经过建设单位、中国侨联、绵阳市政府、北川县政府传递后,交给了北川中学,时间仅1年多。9月1日,新北川中学如期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至此,北川需要重建的40所学校、幼儿园的50.7万平方米新校舍基本完工,全县3.7万多名学生全部搬进新校园。每个学龄孩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新北川中学是北川新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中国侨联援建,总投资2亿元,设计建造曾吸引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项目启动后,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设计团队纷纷提交设计方案,经过12次专家集体论证,设计蓝图才最终敲定。

学校占地225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可容纳5200名学生学习、寄宿,并拥有千人会议室及初、高中两部分教学楼。抗震烈度按8度设计。为保障学校安全,施工人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每隔1.8米就打下一根8米高的桩,整个建筑累计打桩2000多根,每单位立方米消耗钢筋达到60至65公斤。桩基打得比楼还高,就像古树生根一样紧紧抓住楼体。人们的意愿和决心,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把北川中学建成一座“不倒的学校”。42岁的羌族人罗成忠见证过北川新县城的质量:密密麻麻喔,钢筋密得鸟都飞不过去。

走进新校园,犹如打开一卷美丽的水墨画,建筑以黑灰色为主调,中间加入了具有羌族服饰特色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美丽而不张扬,平凡而不平庸。

1号教学楼内,一层的大部分区域被辟为陈列室,展示着地震中北川中学遭遇的灾难和灾后重建的大量图片。楼外西侧的纪念广场上矗立着一面流线形纪念墙,上面镌刻着为北川中学重建而捐献的善款人的名字。

绿色是学校的主打颜色。绿色的草坪、绿色的树木、绿色的塑胶篮球场……男女生宿舍的楼下都设有一间心理辅导室,透过敞亮通透的阳光房,随时都可看到那片片的绿色。

学校的建筑考虑到了多种因素,楼不高,普遍3至4层,每栋建筑都设有紧急通道,有利于疏散,保证师生在20秒左右到达室外空场。教室外的走廊开阔,有3至6米,避免拥挤。平时课间,学生不用出教学楼就可享受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地震中右腿被截肢的学生郭冬梅说:现在新学校每栋楼都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可以坐着轮椅,轻松地从教室到图书馆,再到宿舍……

聚宝盆工业园

民生是震后需要解决的更大问题。从农村走向城镇,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老百姓靠什么生活?新县城的设计者从开始就在筹划排解难题。

新县城南的北川—山东工业园,让北川人寄予厚望。园区占地1.4平方公里,已经完成全部基础设施的投入,总投资19.33亿元。落户引资企业33家,目前已有17家企业竣工进入试投产,年底前将全部实现投产。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制造、食品药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全部投产后,每年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5亿元,是老北川的3倍,从而实现北川产业转移,成为支撑经济的脊梁,预计可以安排8000人就业,为新县城留了个“聚宝盆”。

园区内,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将企业隔开,块块相接,每块内厂房林立。北川丰煜食品综合出口加工有限公司便在其中。他们看中了北川农副产品的资源,专门从事集无公害土特产、农副产品、科技研究、基地种植、产品深加工、进出口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项目。公司与北川的桂溪乡镇、擂鼓镇、通口镇通过“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建设了9000亩魔芋基地、万亩猕猴桃基地。目前,魔芋面条等绿色食品已正式投产。项目的建设,将对北川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起到巨大作用。

北川茶叶曾名闻于世,茶农占全县人口近三分之二。地震后,10万亩茶园大半被毁。山东羽琨茶叶公司决定把企业转移,落户北川,斥资6800万元。北川原来也有羌山雀舌、俏泉、五星、自然天堂、禹露5家茶企,有个形象比喻“有指头无拳头”,形不成规模。这次北川将5家茶企“打捆”准入北川工业园,与北川羽琨有限公司一并组成茶产业园。不少业内人士充满信心:北川茶产业将迎来春天。

产业援建是山东援建北川五大任务之一,本着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短期援建与长期援建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一个北川新产业体系。山东建设的鲁援建材厂将全部留给北川县,包括鲁援建材厂、鲁援砂混厂等。这些企业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有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有了成熟的管理经验,有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很有前景。

园区对北川人充满了吸引力。地震中丧女的羌族绣女贾德华说得好:有份工作,生活变得美好,就像自己的骨头上长出新肉。

吉娜羌寨

沿着山路,经过“大禹故里”的牌坊,远远便看到了山坡上高高的羌族雕楼和一片羌式民居,便有了“云朵上的民族”的感觉。一面面“羌”字彩旗迎风招展,那就是吉娜羌寨。吉娜,羌语为“最美好”之意。

走在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上抬头望去,民居紧邻,外墙漂亮,贴的是青石片,古朴美观,听说内里的建筑结构是钢筋水泥,非常结实。羊头骨饰品和房顶上的白石头极具羌族文化特点。寨子开阔地上还建了小广场。广场周边有原木建成的商铺。

地震中寨子遭到重大损坏,71户村民房子有69户需要重建。这是全省开工最早、入住最早的寨子。全村农房只用了5个月便建完,于地震当年的12月26日完成新居入住。有村民亲属也搬过来。寨子依山傍水,样式上保留了羌式风格,交通也便利。村民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度过了灾后第一个春节,氛围格外热烈。之后每天晚上,村民都要在广场上跳羌族传统的锅庄舞。大家的精神振奋多了。

村民可以搞旅游、打工,也可搞羌绣等手工艺品。今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和生产加工地。商铺是一间间的,里面的货物琳琅满目:袖珍绣花鞋、背包、牦牛角梳、手镯及各种饰品,极具民族特色,细览才知,皆因有了羌绣和当地手工,也就排除了那种司空见惯的旅游通用品。村民在这里摆摊设点赚点儿生活费。同行人大多挑选购买了商品。不仅因为到了灾区,商品确有特色。一种大绒面料的背包,黑色上绣着艳丽的花朵,配色对比极为鲜明,即使是穿着讲究的年轻女士背起来也会增色,致使很多人用它做道具,背着照像。

李家蓉是商铺的主人,看上去有50来岁,抱着孩子做生意。跟她攀谈起来。回答说:孩子6个月,是孙子。儿子当厨师,在那边镇里做饭;儿媳跟着一起跑堂。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这里的生意不太多,但每天都能走些货。

沿着街道往深处走,一位羌族老奶奶坐在门前竹椅上。我伸出大姆指和食指比划着问:“您80多了吗?”老人有些耳背,没太懂,也伸出手让我看,整个手掌没有了,只剩下手腕。她说了几句,口音太重,没能听懂,我想应该是在地震中砸掉的吧。不论怎样,我心头一紧,没有了问话……看着老人那安详平和的神态,又多少放松了些,庆幸老人能够逃离灾难,如果是的话。

村民家多是二三层的小楼。走进一家,一楼是门面,并带有厨房,多是崭新的厨具的煤气灶,可以搞餐饮。二楼有大客厅,布置了沙发、数字电视、宽带上网,厕所安有浴霸。还有四间房,居住或接待可以自由安排。女主人唐琼秀说:农房重建,改变了生活,让我们一下步入了城里人的生活。

她高兴的表情让我感到:村民生活的品质前进了一大步。

世人瞩目的中国羌城

设想终于变成现实。一座基本具备城市功能的北川新县城站立起来了。自10月开始,新县城将启动入住工作,年底前会有4万人入住。北川是我国唯一羌族自治县。这座新城有人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羌城。

灾后城乡住房重建,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原则,坚持科学选址、规划先行。在认真做好震情、灾情评估和地质地理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等基础上,遵循“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行洪通道”的“三避让原则”,确保选址科学、安全、可靠。

北川新县城的规划强化了羌族风貌,在城市设计上延续了羌民族依山傍水的选址布局特色。新县城还通过羌族民俗博物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传承羌民族文化。

北川新县城重建分三步走:第一步,2008年至2010年,完成人口安置,启动基础功能和工业园区建设;第二步,2010年至2015年,集聚人口,进一步完善功能和彰显特色;第三步,2015年,提升城市地位和形象建设,拓展功能辐射周边。根据规划,北川新县城2020年用地规模将达到7平方公里,人口将增至7万,是北川老县城的3倍以上。

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认为:科学重建的关键是科学规划。新县城的建设结合了传统的羌族文化特色和现代建筑技术,体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北川利用重建契机,传承且发扬了民族文化。

冰岛大学地震工程学研究中心教授西格布·约翰森认为:北川新县城不仅选址规划科学、合理,而且羌族特色的建筑很漂亮,有特色。建筑是有生命和文化的,四川将灾后恢复重建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结合得很完美,这对世界各地小城镇的建设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座城市、一所学校牵动的是世界人民的心。大灾之后的北川,正在脱胎换骨,如同神话,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