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身边的空缺
22225200000034

第34章 欲望

经典作品的特质之一就是耐得住时间的考验,有如橄榄,越咂摸滋味越悠长。

普希金的叙事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被很多人所熟悉。小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等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又讲给他们听。简单的故事在岁月中被不断地咂摸,忽然发现,与其说是童话倒不如说是寓言。里面充满了隐喻,直指人心最隐秘之处。剥开这个故事的内核,我们看到了“欲望”。或者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欲望。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海边住着一对贫穷的老夫妻,老头天天出海打鱼。有一天,他打到了一只小金鱼,小金鱼哀求老渔夫放了它并承诺要报答他。好心的老渔夫放了小金鱼。回家以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正在破木盆里洗衣服的老太婆,老太婆听了,大骂老头,要他去讨要一只新木盆回来,老渔夫想想也是,家里的木盆实在破得不成样子,也该换了。小金鱼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让老太婆如愿以偿。然而有了新木盆的老太婆并不满足,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新房子,要很多的牛马,要当贵妇人,甚至女皇帝。当这些愿望被一一满足后,老太婆进而提出想当“海上的女霸王”。老渔夫来向小金鱼哀告,小金鱼什么也没有说,潜入了深深的海洋。老渔夫只好回家,看到老太婆还在破屋前洗衣服,用的还是那个破木盆。先前的荣华富贵化为破木盆里的一堆泡沫。

当我们成年以后重读这篇童话,深深折服于普希金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如此生动的表现力。一个关于人类欲望的古老而深刻的哲学命题被他用童话来诠释,读来轻松愉快而又意味深长。

从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欲望的渐进性,也就是说欲望的阈值会随着欲望的不断满足而升高,所谓“欲壑难填”就是如此。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老太婆。当我们的较低的愿望被满足以后,自然而然地眼光就会盯向新目标。

前一段时间,股票看好,我的一个同事跟风买进,三个涨停板下来,结结实实赚了一把,为慎重起见,把本金抽了回来。股市继续红旗飘飘,别人以为他乐坏了,没想到他唉声叹气说要是当初别把本金抽回来多好。

古语说“骑着骡子看大马,身居阁老望王侯”,说的便是这个情形。

故事里的老渔夫和老太婆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对比,老渔夫没有提过任何要求,似乎对生活从来不报任何希望。甚而老太婆当了女皇帝时他也没有“妻贵夫荣”,还是那副破衣烂衫的行头。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他一直站在一个原点上,没有丝毫变化,始终是贫苦、懦弱、孤苦无告的。

老渔夫无疑是“无欲”的象征,然而谁愿意和他一样呢?

老太婆的生活要丰富多彩得多,她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欲念的人,她渴望着提高生活质量,哪怕是一个细节的改变,比如更换一只新木盆。当老渔夫给她说了小金鱼的事之后,她敏锐地抓住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机会。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她顺利地满足了愿望。

如果说,老头儿一直站在一个不变的原点上,那么老太婆的经历是划了一个圆,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结结实实热闹精彩了一回,尽管最后她一无所有,但是一切已经不同了。

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得更好,这种欲念有时会幻化为理想、梦想、上进心、进取心等等,但是其核心不变。尽管很多人声讨欲望,有人还说过一句漂亮的废话“无欲则刚”。可“无欲”等同于行尸,一个死人刚不刚又有何意义?

欲望是人谋求发展的根本动力。乃至于人类的进步,从根本上说也是在欲望的推动下不断向前。面对欲望,我们没有必要半遮半掩羞羞答答死不承认。

可是,问题又出在这里,在欲望的驱动下很多事情会走向反面:想当女霸王的老太婆最后又坐到了破木盆前洗衣服。岂止是在童话故事里,在我们的生活里不也随处可见?很多曾经风光一时的高官,不就是在欲望的驱动下从高处跌落,以至于身陷囹圄。这样的例子简直就是现代版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作为一个客体,谁都会对老太婆之所以沦落到最后悲惨的下场洞若观火。事实上,人们总结的不错,祸端缘于欲望。但欲望在何处停止脚步是最恰当的?何处是欲望的边界线?

另一个童话《太阳山的故事》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兄弟两个相依为命,有一天他们正在地里干活,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对他们说:“快坐在我的背上,我带你们到神奇的太阳山去。”哥哥不敢去,弟弟就一个人坐在了凤凰背上。到了太阳山,遍地都是金银财宝。凤凰说:“你快点儿拣吧,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必须离开,否则就会被太阳晒死。”弟弟听从凤凰的嘱咐,只拣了几样宝贝就回来了。

哥哥责怪弟弟太傻,心心念念想着也去趟太阳山。几个月后凤凰又飞来了,驮着哥哥和弟弟又到了太阳山,尽管凤凰一再吩咐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离开,可是贪心的哥哥不停地往袋子里装东西,完全忘记了凤凰的话。无奈之下,凤凰只能驮着弟弟离开。

太阳升起来了,哥哥晒死在太阳山了。

如果凤凰象征着机遇,当它驮着我们到那一心向往的太阳山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满地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