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2224800000081

第81章 戈壁的“回音”

记者张斌孟晓勇

没有闪烁不定的镁光灯,没有金属的肆意敲打声,甚至没有观众高声的喧哗与宣泄。有的只是在风中来回飘荡的横幅,戈壁上空高高飘扬的红旗,山谷中久久回荡的笑声。

这列由十几名油田职工自己组成的“健康文化快车”,从亘古的火焰山脚下一路行来,越戈壁、穿山谷、过草原,把那些散布在千里戈壁的小站用欢歌和笑声、鲜花与祝福、牵挂和叮咛,紧紧地牵连在一起,然后汇入到油田分公司文化工程和人心工程建设的洪流中,一路前行……边远井站:从未遗忘的角落

一名演员,两名员工,祝福的歌声就在这样的环境悠扬地飘荡起来,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脸上都写满了投入和激动。

一个小站,两对夫妻,当演员们高唱《为了谁》时,互相对望的眼中都充满了泪花。

只要“文化快车”到达的地方,就能看到这种简单而感人的场面。

在红台,这里常年驻守着10名员工,枯燥、单调、寂寞,时刻伴随着他们。当“文化快车”在这里驻留时,丘东采油厂员工张建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个箭步冲上舞台,用胳膊当快板,给大家表演了《我们的演员是大眼睛》《我们的好厨师》两个节目,之后他激动地对演出小分队成员说:“你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心连心’。”

相同的事件,相同的群体,变化的只是时间,不变的永远是真情的互动。

去年7月,在公司领导朱洪月的带领下,公司“健康文化快车”正式启程。两年来,快车到过几十个边远井站,把公司文化工程和人心工程的建设成果,以一种实实在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公司两项工程建设的背景下,各基层单位也积极行动起来。

丘陵采油厂为边缘井站配备文体用品;温米采油厂营造绿色长廊,开展各种棋、牌、球类活动,丰富员工生活;鄯善采油厂不断改善员工住宿条件,完善职工之家建设;吐鲁番采油厂为前线队站配备了健身房等公益设施。如今,在红湖、巴东等小站,员工们早已告别了老式野营房,住进了带洗手间、厨房和家庭用具的宽敞新式的野营房。

现在,无论是在万家团圆的春节、中秋节,还是在酷暑笼罩的夏季,这些边远井站的员工都能收到来自公司领导的一份祝福、一声问候。

健康文化:从未缺失的关怀

“太好了,有这样一个医疗保健箱,小病我们就不发愁了。”7月20日,在胜北402井,当公司领导朱洪月把医疗保健箱送到员工们手中时,他们高兴地这样说。

快乐的工作,健康的生活。这是油田分公司一直遵循的准则。两年来,公司投资70多万元为全体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改变了三年体检一次的做法,逐步做到每年为员工体检一次,并为每一名员工建立了健康信息卡。公司在员工中积极倡导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大力表彰健康员工。通过组织开展员工健康状况评比活动,对近年来疾病少、身体健康的员工予以表扬和奖励,教育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

如今,在吐哈油田健身广场、健身公园、健身馆,三世同堂共跳一曲舞、共唱一支歌的场景随处可见,这是2003年9月15日,公司投入776万元新建、改建的吐哈油田健身场地和设施带来的结果。也是在那天,油田分公司首届职工田径趣味运动会在鄯善生产基地拉开战幕,随后是乒乓球赛、足球赛。一年多来,各种赛事不断,娱乐高潮此起彼伏。

在员工饮食上,公司已经从让员工吃好的层面上,上升到了科学膳食、营养平衡的层面,而且公司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养殖中心鱼池的改造和绿化工作,巩固了员工的“菜篮子”,最大限度满足了员工的个性饮食需求。

安全文化:从未忘记的叮咛

“说安全,道安全,人人心中有安全……”脍炙人口的安全快板,使严肃的安全话题变得轻松起来,小站员工在欢笑声中将安全扎根在心中。现在,“健康文化快车”已经成为一个流动的安全宣传阵地。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公司始终没有松懈。5月17日,预计为期7天的“送安全文化”巡回演讲活动拉开序幕,严肃的话题在演讲者口中变得轻松、易懂,安全教育巡回演讲在基层单位引起了广泛反响和共鸣,活动时间也被一再拉长。在演讲现场,许多员工反映这样的安全教育方式贴近员工工作、生活,生动具体,可亲感人。经各采油厂员工建议,公司特意把演讲实况制作成光盘、磁带等影像资料,争取让所有油田员工观看、学习。

“健康文化快车”驶过吐鲁番、鄯善、三塘湖,播撒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的感情种子,收获的却是员工们对企业的那份炽热奉献情怀。

“健康文化快车”将在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上,一路畅行……(原载2004年7月30日《吐哈石油报》)

圆梦《神州大舞台》

记者罗建东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演绎的传奇故事。李继春、杨素琴,两个退休赋闲的职工,因为一个梦想,凭着一份勇气,为自己恬淡平凡的生活抹上了动人的一笔……2005年5月31日晚,当看到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如期播出自己的“家庭秀”后,李继春和杨素琴舒心地笑了。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从关注《神州大舞台》节目到走上《神州大舞台》,从普通的观众变为登台亮相的演员,这段经历让他们欣慰和感怀。谈起其间的酸甜苦辣,他们更显得激动和忘情。

一切从追梦开始,梦想开始的地方,人生有了新的起点李继春和杨素琴在单位和邻居中小有名气。一个是乐器多面手,唢呐、长笛、琵琶、葫芦丝样样玩转,一个是被同事邻居称为“小殷秀梅”的金嗓子。两口子吹拉弹唱,连儿子也受到熏陶,学会了电子琴,这个家庭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家”。

2003年年初,夫妻俩在收看《神州大舞台》节目时,杨素琴突发奇想:别的家庭都可以参加,我们何不试一试?时值寒假,儿子放假回来了,三人一商量,便借来服装、摄像机等道具,依照《神州大舞台》栏目的参赛要求,开始了紧张的“家庭秀”排练。随后,他们将节目录制成光盘,邮寄到了《神州大舞台》栏目组。10天后,他们惊喜地接到了栏目组打来的电话,说看了他们录制的节目,挺不错,希望他们5月份能到北京进行面试。得到栏目组的肯定,一家三口非常高兴,也增强了参赛的信心。可就在他们打点行装准备进京时,又突然接到栏目组通知:由于非典肆虐,《神州大舞台》栏目暂时停办,他们进京的计划被取消。刚刚迸发出的热情一下又降至冰点,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

转眼到了2004年,《神州大舞台》栏目继续开播。7月,一家三口再次精心录制了一场“家庭秀”寄到栏目组。年底时收到栏目组回音:节目不错,但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栏目组的“遥控”指导下,他们开始了第三次“家庭秀”录制。在这次录制中,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分工更明确了:李继春的葫芦丝独奏,杨素琴的独唱,儿子李杨电子琴演奏,同时,三人在服装、形象包装方面也做了精心准备,这次“家庭秀”的内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规范。

2005年春节过后,第三张录制好的光盘寄出去了。

3月26日,在焦急等待中,栏目组打来电话:节目顺利通过初审。4天后,一纸邀请函自北京发送到了李继春夫妇手中:务必于4月16日前赶到北京,正式进行节目录制。

喜讯传来,夫妻俩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幸福中。从自我推荐到自导自演,再到最终被通知进京现场录制,一切都没有通常想象的那么复杂,一切都发生得太顺当了。想到一家人即将登上亿万观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展现风采,李继春夫妇兴奋之余,也有些不踏实了:现场表演的效果会怎样啊?

他们的疑虑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全国三亿七千多家庭中,目前只有近600个家庭有幸在《神州大舞台》上亮过相。在西北这么偏远的地方,能登上《神州大舞台》的家庭,更是凤毛麟角。许多家庭为了能入选,想尽办法也没辙。而被入选的家庭,又大多是由各地区或单位推荐而来“精英家庭”,家庭成员中不乏专业表演者和被专业人士包装策划过的正规军。对于自己这种没有推荐单位的“自由户”,能顺利被入选,简直是“三分是真,七分像梦”。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他们没费多少工夫,竟轻松过关了!

慷慨和热情,让一个来自戈壁大漠的家庭感受到浓浓的春意谁都知道,在这个“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年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经济效益。当初李继春夫妇在决定参加《神州大舞台》节目时,心底也扒拉过小算盘:要不要费用?要多少?钱从哪里出?百般思虑,他们拨通《神州大舞台》栏目组电话,讲出自己的苦衷。没想到,栏目组给他们的答复让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情况特殊,食宿行费用栏目组全包了!

对于栏目组的这次“破例”,让李继春和杨素琴实实在在感动了一回,也体味到了许多感动之外的东西。

4月9日,李继春夫妇自哈密出发,儿子李杨从所在学校出发,踏上了北京的“圆梦”之旅。

4月11日,北京火车站。刚下车,他们见到此次北京之行的第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神州大舞台》栏目制片主任王志刚。

原来,得知这个在北京无亲无故的家庭已经从千里之外的新疆启程,王志刚算好时间,在他们到达的第一时间,驾着自己的私车早已等候在这里了。

热情的问候和寒暄之后,王志刚将他们接到了栏目组租用的公寓里,并安排好了他们的一切食宿。

栏目组的慷慨和热情,让一个圆梦家庭的心底泛起久不停息的涟漪……“没想到他们那么平易近人,没一点架子。听说我们是来自新疆的普通家庭,都非常关照我们。我们得到了非常细致周到的照料。跟他们一接触,我以前的各种顾虑都打消了,我觉得又像回到了自己家里。”即使录制完节目返回新疆近一个月了,杨素琴只要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就连连感叹。

登台在即。栏目组派专业服装设计师来为他们挑选搭配的服饰;著名的舞蹈家前来为他们的舞台表演指导动作要领;节目导演杨靓梦多次安排他们现场预演,提出完善意见;金牌主持人赵屹鸥经常同他们一起谈笑风生……大家似乎都对这个来自新疆的家庭充满呵护和照顾。

4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李继春家庭的“家庭秀”开始正式录制。

当主持人朗声介绍:“下面,我们有幸请来自新疆吐哈油田的一号家庭李继春家庭进行精彩表演”时,背景大屏幕上闪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巍峨高耸的钻塔,绿荫环绕的石油基地,流光溢彩的文化广场,热烈喜庆的新春社火……这些画面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吐哈家园的美好与祥和。随即,李继春一家三口身着崭新的“吐哈红”工装闪亮登场,容纳400多人的演播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李继春和杨素琴酝酿了3年之久的梦,那一刻,终于圆了!

台上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过去了,留在李继春和杨素琴脑海里的那些点滴精彩和感动,却被牢牢定格于记忆深处。

相见难,别亦难,他们和剧组情依依

录制完节目,即将返回新疆,李继春一家却舍不得和剧组人员说再见。

“4月19日晚上,剧组为我们买好卧铺票,导演杨靓梦开车将我们送到车站。临上车,我舍不得,我抱着杨导演一直哭,她一直安慰我。那几天时间里,我们和剧组人员合影留念,李杨则和主持人赵屹鸥越套越瓷。我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他们都是些多好的人啊!”杨素琴念念不忘自己和家人在《神州大舞台》栏目组里认识的那些曾关心、帮助、爱护过他们的人,“对这些人,我会把对他们的祝福永藏于心”。

(原载2005年6月8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