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2224800000049

第49章 油田力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

宁可增加成本决不损坏文物

本报讯(记者张斌)

8月10日,三塘湖油田原油外输管道工程建设施工中发现古代墓葬,油田施工单位当即停工,根据文物部门确定的古墓范围,调整施工方案,让管道绕行。虽然增加了管道施工成本,耽误工期3天,但管道建设者说:“保护文化遗产,石油人义不容辞。”

吐哈油田所处的新疆东部——吐鲁番地区有世界著名的楼兰文化遗址、坎儿井,哈密地区有骆驼石岩画、硅化木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吐鲁番、哈密是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生态相当脆弱。吐哈石油人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宁愿让管道绕行、油井挪窝、油路绕道、油站瘦身,也不损毁一棵胡杨树,不污染一滴水,不损坏一处文物。

三塘湖油田原油外输管道工程是油田的重要建设工程。在管线准备开工前夕,油田决策层发现管线沿途要穿越胡杨林、草原、文物保护区,对生态、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繁重。油田领导要求各部门积极贯彻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环境、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建设方案。油田与地方有关部门重新对管道沿线、场站等施工地段进行文物古迹、生态环境影响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制订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管线建设设计方案,根据勘探结果进一步优化管线走向。

“长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吐哈油田战略接替区块三塘湖油田周边分布1万亩胡杨林,油田在开发中多次挪井位、改道路保护胡杨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地表和地层的破坏,挪井位后应用注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打大斜度井。三塘湖采油厂副厂长孙世茂说:“虽然为保护胡杨林各项成本有所增加,但给子孙留下了可以观赏的胡杨树,这事做得值!”

(原载2008年8月27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