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风衣里藏着的爱
22224700000056

第56章 救命桥

清朝年间,峄县大雨连天,造成洪涝灾害,运河惊涛拍岸,河两岸的村庄家毁人亡,到处是一片汪洋,水过之处庄稼颗粒无收,眼看老百姓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峄县县令程知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连忙把峄县水患实情写了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朝廷,请求放粮救济灾民。可是,奏折递到朝廷,竟石沉大海,不见音讯。程知县知道皇上事情多,可能还一时顾不到他这里来,但皇上能等,饥民等不得啊。于是,他又急忙写了一份奏折,连忙派人送去,心想两本奏折先后呈到,应该引起皇上的重视了吧。

谁知又过了一些日子,仍是不见任何动静,程知县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他便赶忙再呈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奏折,其言辞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急迫,越来越哀切,大有呼天抢地之情状,欲以泣血之语感动皇上,以此来挽救峄县众多苍生。

但奏折犹如雁阵北去,回音却杳如黄鹤。盼来盼去,直到递上了十一道奏折,朝廷却哑如石人,没有丝毫反应。

程知县自知是峄县之父母,皇上是天下之父母,天下父母爱子女,岂知皇上无动于衷,万般无奈之下,他很想就此了结一生。可是,看到峄县境内饿殍遍野,大有人吃人的景况,峄县数十万生灵就此结束,他于心不忍。然而,他又一想,灾害是天降的灾害,不放粮是皇上不放粮,日后追究起来,他有十一道奏折,谁能奈何他?皇帝能装聋作哑,他为何不能装聋作哑?

但他的心毕竟是肉长的,他怎能放手不管。

正在这时,程知县突然接到一桩谋财杀人案,犯人许石深夜入室盗粮杀了人。

程知县升堂,问许石:“大胆刁民,你可知深夜入民宅,犯了大清律例?”许石说:“小民知道。”程知县惊堂木一拍,喝道:“你可知杀人者,须偿命?”许石答道:“小民知道。”程知县又把惊堂木拍了一下,喝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杀人?”许石说:“小民只有命一条,怎会不怕,只是小民家里粒米不剩,父母年老,十天前饿死,老婆只顾孩子,几天前也被饿死,现在只剩下一双儿女,眼看就要饿死。儿女不保,我活着作甚?与其都被饿死,不如我冒了死罪,盗取粮食,儿女或许可以生存下来,我死了也值得。”

审问至此,程知县忽然打了一个激灵,当即就出了一身冷汗,眼前便觉得遍地的饿死鬼一起拿眼瞪着他,耳边响起:“儿女不保,我活着作甚?”

案件还没审完,程知县便一头栽倒在地。待被人救醒之后,他躺在床上,妻儿的哭叫他浑然不知,耳边只有犯人许石的话:“儿女不保,我活着作甚?”

半夜里,程知县忽然坐了起来,他急忙让夫人磨墨伺候,他一连饮了几杯浓茶,直喝得大汗淋漓,血冲脑门,便蘸了浓墨,展开折子,挥笔写道:“运河贯穿南北,逾千年而至千里,其景壮观,其功亦勋,我朝开国,明君屡幸。峄县本一小城,所幸大运河从中而过,帝每次南巡,峄县无以壮行,臣和峄县小民十分愧疚。臣闻陛下明年将至江南,臣将在峄县境内大运河上建一座大桥,总计一百单三孔,这将是华夏之罕见,赵州所难及的。桥成之日,当示陛下龙威,大清昌盛。臣受恩于皇上,无所效力,建此桥以表忠心,请恩准。”

这本奏折递上去之后,龙颜大悦,皇上马上提笔写了一个“准”字。这一个“准”字值万金,于是,大宗大宗的粮食飞快地运到了峄县。程知县见粮食来得正好,就刻不容缓地吩咐官员向灾民分发粮食。灾民见来了皇粮,性命得救,便连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有了这批救灾粮,峄县灾民获救无数。

然而,这毕竟不是救灾粮食,而是为了修建一百单三孔桥的专款。百姓是得救了,该如何向皇上交差呢?

一天深夜,程知县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于是,他便连忙起床,向知州写了一分呈文,呈请用峄县糟米钱在本地修一座三孔桥,呈文递到知州的手里,正中他的下怀,他眼看任期就要到了,正忙着打点银两向上买人情,以图留任或者升迁,尽管他已经刮了老百姓半尺地皮,但银子一入自家腰包,再向外掏就如同要了他的小命一般。知州看着呈文,他的小眼珠子贼溜溜地一转,七窍顿开,他直接向知府写了一纸呈文,在三孔桥的“三”字前面加了“一十”两个字,把“峄县糟米”换成了“本州糟米”。当时征收的峄县“糟米”近千石,按当时的行情,用它去买个知府都不止。

知府接到了呈文,一眼就看出了破绽,峄县的运河那么宽,修个一十三孔桥有什么用?这分明是知州在捣鬼,中饱私囊而已。照大清的律例应该参他一本,弄丢知州的差使,但想到他平时也没少巴结他,在这件事上与他作对何苦?并且知州能虚报,我什么不能虚报呢?

想到此处,知府便提笔在“一十”的前面加了一个“一”,又把“一十”改成了“百单”两个字,原来的“三孔”就已经变成了“一百单三孔”了。

批文很快就被下达了,批准峄县修建一座三孔桥。程知县接到批文,便亲自监工,知州知府频频巡查,不久,就在峄县的一条小河上修起了一座三孔桥。

桥修起以后,程知县在桥的北面竖了一块碑,然后派人马不停蹄地进京请皇上题写碑文,皇上大喜,提笔便写下了“修路架桥,功德无量”的碑文。程知县把皇上的碑文刻上,并取名叫“一碑(百)单三孔”桥。

程知县没有花费半点银两,就建起了一座“一碑(百)单三孔”桥。

第二年,皇帝果然南巡至峄县,他兴冲冲地要见“一百单三孔桥”,谁知来到此处一看,却是这般情景,于是便龙颜大怒,下了圣旨:“程知县这狗官犯了欺君之醉,砍头。”

程知县在临刑的时候,峄县的老百姓都来了,皇上问他有何遗言,程知县表现得很镇定,他说:“皇上,臣死不足惜,臣以一头换万头,吾复又何求。”皇上不知道程知县何来一头换万头的说法。

就在这个时候,峄县的老百姓纷纷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他们便声泪俱下地向皇上请求说:“皇上,是您救了我们的命,如果不是您下拨粮食,我们早就饿死了,程知县也是为了救我们才出此下策,况且他说建一座一百单三孔桥,现在这桥不是就叫‘一碑(百)单三孔’桥吗?上面还有皇上您的题字呢。我们请求皇上开恩,饶恕程知县。”

皇上明白了一切,碑文确实自己亲自题写的,桥确实也叫“一碑(百)单三孔”。

皇上沉思了一番,带着余怒说:“虽然程知县是为了救你们的性命,但他还是犯了欺君之罪,既然有如此天灾,他为何不实情呈报呢?”

程知县听后马上喊冤道:“皇上冤枉啊,臣写了十一本奏折上去,一直不见回音,臣才出此下策。”

皇上一听,马上询问太监有无此事,太监说:“有。”皇上大怒:“为何不及时呈报?”太监说:“当时天下到处都是天灾,这样的奏折太多,一时还没有来得及呈上来。”皇上心里猛然一沉,说道:“既然如此,程知县的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饶。”

于是,皇上饶恕了程知县的死罪,但罢免了他的官职。

程知县来到“一(碑)百单三孔桥”处,流着泪跪下说:“你是峄县老百姓的救命桥,也是我的救命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