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仲夏,应报社一位编辑约稿,我为一个读书专栏写了一篇短文,叫《人生路上书相伴》,文章中有这样几段:
盛夏,独处,常喜欢坐在家中阳台上,沏一杯香茶,读一本好书,等待一场细雨,洗涤内心的荒芜。此刻,时光是如此的让人心动。如果看书累了,就凭栏放眼看看三江的风景,看看远处的山峦,有时就什么都不想,静静地坐在那里发会儿呆……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每天读书看报已是我多年的习惯,即使再忙也是如此。喧嚣的尘世、竞争的压力、生存的艰难以及浮躁的心态,需要我们让心静下来,而最适宜的方式就是读书。
喜欢读书,更多的是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家不是大户人家,父母是县城小职员,他们对子女从小家教甚严,虽然没有文化,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却坚持让孩子们都读书。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坚持读书学习。特别是有了小孩以后,仍坚持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有人说,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读书气自华。读书能够养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豪气。读书须静心,方能去躁气。读书要读好书,好书是那种有真知灼见、启人心智、清新脱俗、陶冶情操、催人奋起的书。它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和经典,也可以是时文和美文,能够常读常新,富有顽强的生命力。
品味书香,更能珍惜美好、珍惜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焦虑、浮躁的时代,灵魂和内心更需要独处时的宁静。能时常留出时间独处,在独处中,听听音乐、看看书,最美的事不过如此,在安静中平和心态,在独处中反省思想,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好好拥有安静独处的时间,实在是十分愉悦的享受。
品味书香,亦是品味人生。书伴随人生一路走来,路虽然走得很艰辛但却丰富多彩。与书相伴,时间久了,就与书结下了挥之不去的深深情结。我想,如果人生能与书相伴,埋头在挚爱的书香中,相濡以沫,其味融融,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呢?
二
《不一样的天空》是我的第一部散文集,以前公开出版的都是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不一样的天空》所选的文字大都散见国内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或报纸副刊,少量为未刊文稿,文章主要以201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为主,把它们汇集成册出版,算是对自己工作三十年来的一个小结,也算是送给自己工作三十年的一份礼物。这部书里有欣喜,有忧伤,有工作的经历,有生活的感受,有旅途的见闻,有人生的感悟,所有文字都是心灵的真实映照。
本书从选稿至今断断续续已近半年,半年来我的内心颇不平静。一篇又一篇,都是自己成长和工作的亲历,读着读着我就回到了过去,回到了艰难的人生岁月。
在朋友眼中,我属于不开窍的人,长期痴迷书海中。自己也深知家庭贫寒应笨鸟先飞的道理,也懂得下雨没伞的孩子要奔跑,虽在警界工作多年,但读书写作之事,时刻不敢松懈。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我都坚持自己的爱好,坚持自己处世的原则,诚实做人,勤奋写书,无他。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发表过我的散文的报刊和编辑,谢谢你们多年来的关注和扶持;感谢《四川文学》杂志主编、著名作家牛放老师题写书名;感谢绵阳市文联副主席、《剑南文学》杂志主编冯小涓老师在百忙中为书作序,令拙作蓬荜生辉;感谢文学评论家张德明教授和作家怀理先生给我写的书评;我还要感谢多年来支持和帮助我的许多朋友、同事和家人,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谢谢你们,非常真诚地谢谢你们。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本书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许多地方将就原来发表的文章未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罗瑜权目录2015年2月6日于三江湖畔
本书简介(排版不排入)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散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啄木鸟、芳草、四川文学、剑南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公安报等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共四辑19万字,文章有作者工作的经历,生活的感受,旅途的见闻和对人生的感悟。绵阳市文联副主席、《剑南文学》杂志主编冯小涓为书作序。
妈妈的甜蜜味道
现在我们每天最困惑的是,穿什么衣服?一天三顿吃什么饭?不是我们没有衣服穿,也不是没有东西吃,也不是食物不丰富,当这些越来越多时,人们越迷茫,感觉穿什么都一般化,吃什么都食无味。于是,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回忆小时候的甜蜜味觉感受。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小在苍溪县城长大,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中有四姊妹,我是老幺。那个时候,物质匮乏,米、面、肉、油、糖、布,甚至豆腐,都要凭票供应,每家各户定人定量,没有多余的,记得当时一个中学生一月只有十八斤口粮。
因为人多家穷,勤劳持家的妈妈就经常给我们做一些好吃的,味蕾中最甜蜜的记忆就是一个甜字,妈妈手工做的果子、甜糕、玉米饼,经油炸油煎后,放上足够的糖,香味浓郁,外观上不仅好看,吃起来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们用腊肉做肉和尚和红苕饼、茄子饼,经常煮玉米粥,常把豇豆与红苕、萝卜等蔬菜一起洗净,焯水后在阳光下曝晒,晒成干和丝,妥为收藏留作自家食用。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辣椒坛和各种咸菜坛。
那时候,很少吃猪肉,蔬菜也不多,更谈不上吃鸡、兔、牛、鸭肉,每天多是红苕饭或者兰瓜饭,加上妈妈做的各种小菜。在炎热的夏天,放学回到家,能喝一碗冰凉的甜汤,别提有多么的爽呀。一碟小菜,一盘泡菜,一碗葱花醋汤,一端上桌,面前一放,空气中也都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清香味道,都会在舌尖上开出芬芳。
七十年代有几年遇天灾,有的地方一天仅能吃两顿饭。妈妈为了不让孩子挨饿,总是想法给我们做一些可口的饭菜。不管妈妈做什么饭菜,我们饿了,端起来就吃,滋味平淡又知足,味蕾也容易满足。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在外读书,以后又在外就业,渐渐地远离了妈妈的甜蜜香味。特别是近年,吃出特色,吃出新意,吃出花样,吃出喜悦,一次次尝试新鲜,磨练的味觉渐变迟钝,不知道爱吃什么,擅长做什么,食物的本味渐渐丢失。尽管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美食日渐翻新,但却怎么也咂摸不出滋味来,也更加怀念童年留在记忆中的甜蜜味道,世上怕再也没有什么会让这些味道的记忆这么长久,这么的耐人寻味,这么的让人难以忘怀。
是随着年龄的渐长,我们的口味变了吗?那倒不是,只是我们越来越富足,当尝尽各种美食美味,享尽各式舒适后,突然发现,小时候那种本然和自然的味道已经离我们远去,成为一种甜蜜的追寻。
我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食物,还能不能回到过去那种放心、安全、卫生,让人甜蜜的味蕾中。
(2014年6月27日《广元晚报》凤凰周刊副刊)
钢盔的故事
在机关档案室里,陈列着一顶血染的变形钢盔。
这是一顶和消防官兵们戴在头上的毫无二样的钢盔,但它带着深思的血渍,凸凹不平,断裂变形。每当我看到它,总会勾起我的回忆,那年,那月,那天……这是我战友肖远程身前的遗物,它记录着一个农家儿子,一个消防战士的人生旅程。它盛着一个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动人故事。我不能忘记龙年蜀门那场大火……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蜀门市公安消防支队119接警台电话骤然陡响,值班战士抓起电话,接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报警:紧靠二号曲酒仓库的木楼起火!
这是一个一级重点消防安全单位,库存商品上百吨,一旦燃烧将危及着全市人民的安全。又值刚刚平息动乱风波,人心需要安定,社会需要稳定。
警铃就是命令。肖远程与战友一起飞快奔向火场。
火场,火势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并向四处蔓延扩散,紧挨的酒库在呻吟,国家的财产严重受到威胁。
崩紧心弦的消防战士一道道站成屏障,伸出水枪,射向肆无忌惮的火龙。
川北山区,风吹得很大,风助火威,火势扩散不减。
救援车上去了,预备队上去了,干部、群众上去了。火,无情的烈火,仍伸出万恶的魔爪,乱抓乱窜……“实施二套方案,迅速切断火龙!”年轻的火场指挥员沉着冷静,干脆利落地指挥灭火。
当战士们听到需要组成一支突击小分队,深入火场,切断火龙时,纷纷站出来。
“队长,我上!”
“队长,让我去,我是党员!”
“队长,我是班长,这是组织考验我的时候,让我上!”
此时此刻,火场指挥员深知深入火场之中生命生存的希望,他望着这一群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留下了眼泪。
就这样,变形钢盔的主人肖远程随着排险突击队进入了中心火场。
时间在飞快地流逝,烈火在熊熊燃烧。火场,火势进入猛烈阶段,木楼上的砖块瓦片、燃烧的木头在飘落下掉。
突然,一根碗口粗的木杆倒下,从肖远程的背后向他砸去。木杆不偏不倚坠落在肖远程的头部,他感到一阵昏眩,接着一阵剧痛,一阵发麻。他感到颈部湿漉漉的,像是有什么小东西在上面蠕动。他用手一摸,粘糊糊的,一股血腥味,他意识到自己受伤了。他没声张,试图取下把头压得疼痛的钢盔,但怎么也取不下来,钢盔变形了。他拉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又扑向火场。
“轰!”的一声巨响,不好,木楼垮塌。人们冲向火海,营救可爱的亲人。
就在这次灭火战斗中,我的战友肖远程匆匆地离开了我,离开了沸腾的警营。
在火场废墟中,战友们找到了肖远程烧焦的躯体和那顶血染变形的钢盔。
那钢盔变了形,伫立在肖远程身边的干部战士的信念始终如一。
(1992年3月9日《重庆消防报》芳草地副刊)
梅子
穿上警服那年,梅子才18岁。
那还是梅子从地方考取武警技术学院的时候,与梅子同时考上技术学院的还有两位女同学,一位来自陕西黄土高坡,一位来自“鱼米之乡’的湖北。三个女孩从祖国各地走在一起,话特别的多,仅消防这行业就说不尽道不完。一发警服,梅子和她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穿在身,左照照,右瞧瞧,来回走动,显得十分荣耀。着戎装,穿警服,是许多女孩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一旦着上戎装,女孩子们也特别地兴奋,昂首挺胸,充盈着少女般的青春活力。
似水年华。四年后,梅子读完学业,分配到四川省北部山区一座中等城市的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科工作。到支队报到那天,梅子很激动,想想自己即将开始从事喜爱的工作,高兴地差一点跳了起来。
报到上班不久,支队直管的一个一级消防重点单位车间发生大火。梅子很想和大家一块儿到火场,勘查现场。可支队首长说,梅子是个女孩,在火场上行动不方便,况且办公室也需要留人,便叫梅子留在支队办公室,不出火场。梅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战友们,提着火灾勘查仪器,乘坐火场勘查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向火场。
人去室空,梅子望着零乱的办公室,细心地清扫每一个角落,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从火场上疲惫归来的战友,望着整洁一新的办公室,惊讶得挣大眼睛,望着梅子,打心眼地喜欢上她。
刚下火场,年轻警官凑在一起,又嚷着要请客,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佳肴,喝几盅啤酒,再打几圈“双扣”,钻钻桌子。梅子在一旁好羡慕,心里痒痒的,她也多么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男孩,加人到他们的行列之中,与他们一起喝酒一起跳和闹。
在办公室,梅子发现战友们也有心不顺和紧锁眉头的时候。有一天,夜已深了,办公室还灯火通明。防火参谋小张,到上西开发区的一家化工厂进行季查,发现厂内已发了两次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火灾隐患仍没有整改,小张找到分管领导和厂法人代表,而单位不理解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未认识到火患存在的危险性,反而认为是消防部门有意与企业过不去,有意为难企业,尽而出现了侮骂、哄走防火监督人员的现象发生。张参谋人年轻,火很大,直发牢骚,口中唠叨个不停。科里几位同志,左右做工作,渐渐平息了张参谋的火气。然后,大家又静静地坐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对策,帮助企业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这一次,梅子也渐渐感到从事防火监督工作的辛酸苦辣。
梅子一直想到火场,机会终于来了,市区城北一家娱乐城发生大火,烧死了两人,因科里大部分人与支队其它处室同志一道下区县进行“创先争优”检查,梅子便主动请缨,要求出火场。到了火场,望着惨不忍睹的火墟,望着已烧焦的人驱干,梅子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平时,一说到死人,梅子就感到害怕。见到真尸,梅子感到身上在颤抖。这时候,在火场旁,围观看热闹的人很多很多。有人嘀咕:“看!还有一位女警官,多威武!”梅子感到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她壮着胆子,俯下身子,在火墟中左右地查看,竟然没有一丝的害怕。火场指挥赞许地给了梅子一个微笑。
梅子在这座城市中有一个耍得最好的朋友叶芳芳,在市工商银行的一个街道储蓄所工作。有个周末,芳芳约梅子一起进老城商业繁华区购买衣物,于是搭上进城的公共汽车。途中,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约有两岁的小孩上车,上车后中年妇女吃力地抱着小孩,在车上四处张望,寻找座位。已坐满的公共汽车,没有一个空位子。梅子主动起来,径直向那位怀抱小孩的中年妇女走去。等到梅子与中年妇女走回座位时,座位上已坐了一个中年男子。梅子告诉男子,座位是她让给这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坐的。男子毫无反应,相反把目光移向窗外。梅子再说,男子仍不动。旁边,另有一人,看不惯,起身让座。车上,人们不时用目光盯着梅子。下车后,芳芳不解梅子的举动,认为是她多管闲事。梅子说,军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想到自己是一个军人,奉献、牺牲是军人的天职。芳芳呆怔了许多,望着梅子,目光中是赞誉,是羡慕。
梅子仍年复一年地在她喜爱的职业里工作着,耕耘着。
(1995年9月29日《陕西消防报》副刊)
北川的羌族硬汉子
黄波,是条硬汉子,到北川采访,北川县公安局的许多战友都这样说。
第一次见到黄波是在绵阳九洲体育馆。他年约四十多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串脸胡须,穿着一件黑色的警用短袖体恤衫,一看就是一个典型的四川人。
那天,他和北川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几个民警一起在九洲体育馆地震灾民安置点为灾民群众服务。黄波没有给我摆他在北川救人和第一个出来报警的事,我知道这事,还是听到他的战友、县公安局政工科科长何天华说的。
地震发生后不久,我到北川灾区采访,在北川中学遇到何天华,他向我提起了黄波。他说,黄波是北川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5月12日发生大地震后,北川县城损失严重,一时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他第一个跑出来报告北川损失严重的灾情,第一个带领救援部队进入北川县城参加抢险救援。他用鲜血淋漓的双手在废墟中扒出11名学生,又与同事一起救出10多个学生……5月12日14时许,黄波与交警大队教导员刘建在县公安局一楼“三基”办公室里接待县地税局一个姓刘的干部咨询户口的事情,没想到地震发生了。有人大叫起来“地震了,快跑!”屋内几人反应很快,迅速夺门而出,跑到办公楼外面的一个空地。此时,地面裂开大口子,房子一片片地都倒了,灰尘遮天蔽日,到处是一片黄沙,瞬间伸手不见五指。
地震间隙,黄波努力镇定情绪,从口袋里摸出了手机,想与亲人联系,可是始终打不通,刘建的手机也是如此。警察职责告诉他:必须尽快找到电话,把北川县城的灾难告诉外界!两人很快就往出山的路跑去。他俩艰难地沿着山道前行,来到地处任家坪的北川中学,碰到了刚刚从擂鼓镇返回的县委书记宋明,遂向他报告了县城里的情况。
宋明书记听后,表情凝重、痛苦。在他们眼前,北川中学的两幢五层教学楼,一幢全塌,一幢生生坐下去只剩三层。宋明大声说:“赶紧去学校救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学生!”
黄波、刘建和学校幸存的老师们一起冲上废墟救人。这时,他们看到擂鼓派出所指导员苟开全也赶到学校,几人迅速投入抢救学生。现场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只能用手搬开水泥预制板,拉开钢筋,钻进去拉人。黄波的十个手指全烂了,鲜血洒在废墟上丝毫不觉。就这样,他用自己鲜血淋漓的双手在废墟中扒出11名学生,又与同事一起救出10多个学生。
次日凌晨3时,一支解放军救援部队赶到中学抢险现场,并迅即投入抢险救人。
这时,县城内的情况也更加危急,道路不通,救援部队来了,需要有人带到县城去救援。宋明书记环顾四周,寻找知情的带路人。大家都知道县城余震不断,十分危险。这时,黄波站出来说:“宋书记,还是我下去吧,我熟悉情况,身体也好。”宋明书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发出命令说:“你马上带战士们去县城救援!先救学校!”
从北川中学进县城,约三公里的山路,黄波毅然踏了上去。这进城的惟一的路毁得更厉害,往返需要艰难行进近两个小时。黄波说,他第一次是与一位师长同路,带了200多名解放军官兵进城的,与县城的抢险指挥部人员取得联系后,他又出城带另一路参加救援的解放军进入。每次出来时,他都要带不少的受灾群众出来,一天七趟,带领3000多人走出绝境。
到了15日,连续作战的黄波突然想起该找找自己的亲人了,首先来到妻子工作的县人民医院,发现这里早已被泥石流淹没,与妻子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二叔、二婶、小姨、姨夫及两个妹妹等八位亲人。痛彻心肺的黄波只能偷偷掩面而泣。
作为警察,作为治安大队长,黄波一直在想,这么大的地震,死了这么多人,全县的户口信息资料十分重要,一定要想法从县公安局垮塌的废墟中抢救出来。5月16日中午,他与治安大队副大队长蒲建国、民警龙成明一起,冒着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冲进办公室抢救出全县户口信息管理系统、枪支信息管理系统和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等许多宝贵资料。之后,他又带领民警妥善处理了若干爆炸物品。
5月20日,北川县政府临时办事处在安县安昌镇成立后,大量的失踪人口报失处理、办理公私证件特别是身份证,每天要做的事很多很多。进来的人们,都是一脸悲伤,黄波除了给他们办事,还要用言语安慰这些跟他一样遭遇苦难的人们。在临时办事窗口,黄波每天与同事一起,要接受群众咨询,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给灾区群众开户口证明。
地震那天,黄波的女儿在绵阳南山中学读书,逃过一劫,听说后来考上了外省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地震后,女儿便成了父亲的唯一牵挂。
黄波,是一个羌族硬汉子,在这次地震中他的表现很突出,事后不久他被提拔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
(2008年6月10日《华西都市报》和7月17日《人民公安报》)人生如登天梯
天门山,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
到天门山旅游,很多人是为了坐天门山索道。天门山索道线路斜长7455米,高差1279米,是世界最长的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车厢式索道。天门山索道以张家界市中心的城市花园为起点,直达天门山顶的原始空中花园,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天上”,又像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依山籍壁,拔地冲天,荡气回肠,恢宏壮观,成为天门山旅游风景区四大奇观之一。还有的人到天门山旅游是为了感受天门山的盘山公路。天门山的盘山公路,共计九十九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依山籍壁,直冲云霄,成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我到天门山旅游后,最难忘的却是攀登天门山天梯。
天门山的天梯,共有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是通达天门洞的唯一途径,也是许愿祈福的灵地。天梯前置有天门祭坛,专供烧香拜天之用。天梯共有五缓四陡,扣合九九之意,揭示了人生之路的起伏跌宕、历经坎坷之后方可成器的道理。上天梯左右两侧共有五个平台,这五个平台分别被称作“有余”、“琴瑟”、“长生”、“青云”和“如意”,分别代表着财、喜、寿、禄、福。人们可在攀登的过程中祈福求愿,撒下对自己和亲友的美好祝愿。
2013年9月的一天,我们到张家界旅游后,决定到天门山看天门洞。这天,我们从通天大道乘环保车上来的,路上奇险。到了天梯前,看见中石题的“上天梯”三个大字,旁边还有“莫谓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的小字。站在下面,仰视天门洞,气势磅礴。从这里起步往上爬,到达洞口还要爬上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的天梯。天门山天梯的坡度约40度。
我们开始拾阶而上,向上攀登,天梯很窄、很陡,开始爬还好,但爬不到两三百步阶梯时,就感觉很累,已经气喘吁吁了,有些人已慢慢落在队伍后面。天梯左边有些小瀑布,山林幽静,流水淙淙,鸟儿鸣啾,一幅山水画卷扑面而来。右边有一石碑,上面写有“天门圣境”四个大字。
我艰难地向上爬行,为了减少劳累,我斜着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缓慢向上爬行。有时累了,就扶着旁边的石栏,有时又用手撑着地上前面的石头。抬头一望,前面的石梯还有很多,问已经爬完从上面下来的人,说才到一半。心里有些打颤,我正在想,突然看到,一位母亲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也在一直往上爬,小女孩很勇敢,四周游人看到后,都竖起大指姆,为她点赞。小女孩尚能爬上顶峰,何况我一个大人呢。我不断给自己打气,增添了不少勇气。
再向上爬,遇到两位到天门山旅游的韩国女孩,请我帮她们照一下相。在张家界就听说,每年日本、韩国到张家界、天门山旅游的人不少,想到她们这么远也来登天门山,我想就是自己再难再累,也一定要坚持下去,也一定要攀登到天门洞口。
最美的风景往往在最险、最远处。就这样,一步一坚持,我们终于爬过999级台阶,攀爬到山顶,看到“天门洞”。天门洞,在海拔1300余米的峭壁之上,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南北对开于千寻素壁之上,气势磅礴,巍峨高绝,是罕见的高海拔穿山溶洞。上天梯的最顶端还有一道由两只“天门瑞兽”把守的“天门槛”,迈过去就“步入青云”了。
经过努力艰难爬行,到达天门洞,也不禁让我感受到,只有经过忍耐艰苦,历经跋涉,经过九十九弯“通天大道”迂回曲折,经过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的上天梯努力,才能到达险峰,才能亲眼看到接天地之精华的天门洞。我想,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就要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认准的事,就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经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能度过步步难关,才能到达顶峰,才能取得成功。
(2014年8月《绵州警察》杂志)
世界杯的记忆
每个球迷都会有一段世界杯记忆,记得还在校读书的时,就喜欢上世界杯,当时人小总期盼中国队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屹立在世界巅峰。
1985年,尽管当时电视机不是很普及,大多数人是通过收音机收听世界杯,但由于一些球迷因为不能接受中国队失利的事实而出现了一些不冷静、不理智的言行,导致酿成轰动一时的“5·19”事件,让人记忆犹新。这年底,我入警。
当警察以后,每届世界杯都没拽下,然而在兴奋的同时总对中国队失望。转眼到了1989年,家中已经有了电视机,世界杯征战阶段比赛只要有机会必看。中国队第四次向世界杯发起冲击,在最后一场同卡塔尔队的比赛中,又在一球领先的情况下最后3分钟被对手连入两球,断送了良好的开局和出线的梦想。当时,砸了电视机的心情都有。从那以后,恐韩症,黑色三分钟,伴随着中国队。
时光,老了容颜。岁月,瘦了思念。就这样,在憧憬中,在想像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度过了一届又一届。
到了2001年,奇迹终于发生,神奇的米卢带领中国队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10月7日,中国队在沈阳主场以1:0战胜阿曼队,提前两轮进军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这是中国队自1957年以来第七次冲击世界杯,第一次成功打入世界杯决赛圈,实现了中国足球人多年的宿愿。若干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当年的场景,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锁定这场比赛。每当进球,每个精彩时刻,都能听见小区里同时发出的惊呼声。当中国队最终胜利成功取得小组出线资格后,整个小区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大家狂欢通宵畅饮,甚至燃放起烟花爆竹。
世界杯,一个耗时一个月让全世界人民狂欢的节目,一个最具有号召力的体育竞技比赛项目。无数的球星在这里一战成名或震古烁今,无数的巨星在这里加冕皇冠登基王座,也有无数默默无名的球员在这里来过、爱过,悄然离去。
在这里,有欧文式的一战成名,有马拉多纳式的主宰世界,有罗纳尔多钟摆过人式的经典流传,也有巴乔留下无数人为之侧目的萧索背影,也有战神巴蒂无奈留下的男儿泪水,也有紧张的摸着队长袖标,从大力神杯旁走过的落寞身影,天皇巨星如齐达内,也会紧张,也会带着那么多的不甘无奈离去。
这就是世界杯,一个全世界的联欢,不是秀场,造化与命运总是喜欢捉弄这些镁光灯前的人。世界杯,不仅会刺激你的肾上腺素,还有你的泪腺,不仅是欢乐的海洋,还是一场求生之路的死亡之旅。
这个夏天,世界杯如约而至,很多喜爱的球星已经告别了世界杯甚至告别了足球的生涯。对于我们,没有人可以代替儿时的偶像,也很难说会有哪一届世界杯比年少热血时更加精彩。独有记忆,追忆那些年我们看过的世界杯,追逐那些年我们痴迷的偶像巨星。
到了世界杯开赛时间,朋友问我,看吗?看,因为已经有了世界杯情结。
城市招牌
这个时代变化快,如果长时间宅家不出门,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些迟钝,跟不上形势,落后于发展了。
有朋友远方来,问其自己对居住城市的印象,觉得有五多,人多,车多,新修的街道多,街道两旁的高楼多,高楼内的商店和写字楼多。若还要问下去,我就觉得应是城市的招牌多了。
居住城市,每天面对各种招牌。单位有挂牌,工厂有厂牌,企业有品牌,商店有店牌,银行有行牌,影剧院、娱乐城、歌舞厅、咖啡屋、休闲村、酒吧等都有自己五花八门的招牌。在警钟街、涪城路、步行街,在兴力达广场、百盛商场、七星楼科委立交桥,人流量大,车辆多,一眼望去,尽是醒目的商业广告,有化妆品,有房地产,有手机电脑,也有名酒名烟。行走在城市街道,公共汽车两边,公交车站台,出租汽车车顶,甚至三轮车夫的背衫上,到处都印有产品的招牌和广告,整个城市实际上成了一个广告招牌陈列的市场。
城市的招牌和城市的商品一样,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文情并茂,流光溢彩。
城市的招牌是一个城市的衣服,或是衣服上的装饰物,由服饰花色的变化可以推断出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气候。
小时候,祖国山河一片红,我所居住的大院是红旗大院,门房是“忠”字门,饭店是红旗饭店,工厂是反帝工厂,学校是东方红小学和红旗小学,连人名都与红字有关,红卫、红兵、卫兵、建国、东风、战旗等等。
改期开放后,一夜之间,城市的招牌又变了一个样,南巡公司、富临集团、时代大厦、雄起酒业、金夫人照相、金三角商厦、红苹果幼儿园、王子大酒店、得月楼市场……一些体现时代感的招牌应运而生,纷纷披挂出阵,推向市场,甚至一些舶来品也走进人们的生活时空,东方红桥头的丹尼尔酒吧、临园干道上的佛罗伦萨酒廓,各种洋酒、洋烟、洋服饰、洋电器的广告,你方唱罢我登台。
城市的招牌,一眼望去,有的过目即忘,毫无意义;有的隽秀响亮,牌名取得好,讨人喜欢,让人回肠。
北京有“全聚德”、天津的“狗不理”、成都的“狮子楼”等老字号饭店,字号响亮,声誉在外,蕴藏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反映出较强的民族文化氛围。
我曾在一个叫“三苏”的餐馆吃过饭,这个餐馆不大,以中餐为主,堂内装饰简朴,墙面诗画点缀,文气洋溢,菜肴以川菜为主,味美价廉,十分可口。加之业主懂商道,会经营,常常高朋满座,食客盈门,生意火爆。听朋友说,这个餐馆一年四季如此,人们吃饭,要预先定约。
步入街市,有许多好的商品招牌给人温馨,让人叫绝,像“夫妻肺片”、“北方水饺”、“朝天椒火锅”、“红枫叶礼品屋”、“昭君美容院”等等,多么朴实鲜活,多么亲切,顾客就是不买东西,不去消费,光看一看店名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谈到城市的招牌时,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的都市人,在钢筋水泥的大厦里住久了,也雅性十足,产生一些山乡野趣,于是城市的边缘地带出现了“休闲村”、“农家乐”、“田园庄”。相反,在一些农村,乡下人却十分羡慕城市人,于是在场镇三五人的鸡毛小店也挂上“香港发廊”的招牌,七八人的店铺也磨出一个洋味十足的店名,叫“香格里拉酒家”。
(1998年11月22日《绵阳日报》西蜀副刊)
放弃是一种智慧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努力、如何坚持、如何永不言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会如何放弃。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豪迈;黄叶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茏。蜡烛放弃完美的躯体,才能拥有一世光明;心情放弃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
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得到永久的掌声,必须放弃眼前的虚荣。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放弃是一种智慧。“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优柔寡断,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
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人生是艰难的航行,绝不会一帆风顺。当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放弃时髦,是为了追求更前卫的特立独行;放弃热闹,是为了追求更丰富的心灵盛宴。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难言的负荷,方能解开心灵的枷锁;放弃满腹的牢骚,方能蕴蓄不倦的威力;放弃纤巧的诡辩,方能拥有深邃的思想;放弃虚伪的矫饰,方能赢得真挚的友情。
当我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顿感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不过是过眼烟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何必让身外之物、无聊之事困扰终生?电影《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2010年第10期《中国作家联盟会刊》散文天地)
家庭角色
最近,国内最火的电视可能要算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了,即使这个节目不是在黄金档播出,依然吸引了众多家长主动带着孩子一起观看。
《爸爸去哪儿》节目为什么这么火,引发收视狂潮呢?我想,主要是因为这档节目贴近生活,非常真实,触动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其中最主要的是让这个社会引发了对“爸爸该在家庭中承担何种责任”这个话题的探讨。
那么,爸爸在家庭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家庭角色指人们在家庭中的身份和地位。我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状况。譬如,好友老刘很能干,是公司老总,在外工作多,交际应酬多,家庭的事做的少一些,他的妻子没有多的话,一切听他的;同小区的陈哥,一天到晚高声大嗓门,而他一脚踢不出个响屁,只能跟在女人后面转圈圈,更多时候是扮演家庭煮男的角色;还有楼下那家,女的能说能干,是个女汉子,而男的木木纳纳,蔫蔫的,谁“主内”谁“主外”一看就清楚……这些家庭成员分工比较明显,当然也有的家庭,先生在外不仅做事赚钱,而且回家后也很细心,关心照顾太太小孩,太太可能就基本不操什么心,享受着先生对自己的爱;有的太太不仅事业上是一把好手,还把先生小孩照顾得井井有条,并乐此不疲。
种种家庭组合的方式,我认为只要合理,都是可行的。
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比较多,女性一直是中国家庭中照顾孩子的主要成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职场,在社会中担任重要的社会角色,在这种情况下,男性也应该调整角色,更加主动地承担家长的职责。在现实生活中,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爸爸与孩子仍然互动不足,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相处也缺乏有效的沟通。
一个家庭中,男人女人都是很重要的角色。孩子实际上从大人的举止言行中学习。爸爸每天回来跟他打招呼,他心理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如果爸爸不注意和孩子的交流,孩子的心理满足就得不到。还有,男孩子,大家都期待他成为男子汉,如果他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了父亲的爱,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如果比较和谐的,温暖的家庭,孩子就得到了心理满足,学东西就比较快。如果长时间,爸爸只忙于工作,不关注孩子,只是妈妈带着孩子,那么孩子就会缺失父亲的很多东西。所以说,父亲的参与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可缺的。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不应该缺席,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在一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付出,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才能和睦。一个家庭要温馨、温暖、幸福,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正确对待家庭。人无家犹如漂泊的浮萍、断线的风筝,生活、事业都会失去了依托。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有一个幸福的婚姻、有一个温馨的家。
要调整好心态,在家庭生活中,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要摆布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活。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如何经营婚姻、打造家庭、教育子女、操持家务等等。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家庭是人生存的“港湾”,但是,有家并不等于有幸福,只有和谐的家庭才是其成员幸福的基本环境条件。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带有多种角色,能妥善面对角色转变,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度。
于丹说,人要活得有意义,也要活得有意思。人这一辈子,就那么短短几十年,别让自己活得太累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快乐地生活,幸福地生活,活出生命的境界。
(2014年8月15日《广元晚报》凤凰周刊人生百味专栏)婚姻不是简单结合
网络上有一个新的名词“被催族”,是指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却没有“成家立业”,因而受到父母或亲人的催促,有些人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父母的要求。这类人其经历可以分为三部曲,催着相亲——催着结婚——催着生子。
同事的侄女大学毕业已经24岁,转眼间已经工作4年了,可是婚姻问题一直没有落实,她的父母着急呀,每次家庭聚会都说这事。“人家隔壁吴大妈的闺女,跟你一般大,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抓紧时间吧,年纪真不小了,超过30岁就成老姑娘。”“陈阿姨的同事的侄子人不错,工作又好,家庭条件也好,你去见见吧!”为了女孩的婚事,一家人动员了所有的社会关系,甚至把多年不联系的同学也动员起来了,到处寻找合适的对象。一阵忙碌,有了目标,但不是孩子不愿意,就是父母有意见,最终还是不成。
遇到这种情况,许多“被催族”有招。有的采取“躲”的战略,父母唠叨假装听不见,亲友催促就含糊“在找呢”,以不变应万变。有的为了应对父母催婚,使出了浑身解数,采取“租男(女)友”回家的“奇招”。
儿女婚姻的话题,一直受人关注。前几天,在报上看到一个报道,说成都人民公园每天的人气很旺,那里除了很多人休闲娱乐以外,也成了许多父母为儿女相亲的固定场所。每天上午,父母自发形成的“相亲角”开始热闹起来,忙不停地为儿女张罗相亲。
父母为儿女相亲,第一个问题就是和物质挂钩,看对方有没有婚房,有没有贷款,有没有车,工作单位如何,工资有多少等等。一句话,就是想找个“门当户对”的对象。
父母这样做,孩子反对了。有的说,结婚是自己的事,与父母无关。还有的说,父母这样做,不对,这不是明码标价吗,相亲又不是卖儿卖女,怎么还能这样要价呢?也有的认为,父母为孩子相亲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有“包办”之嫌。
父母却说,这是现实,是对孩子的保护。我们都是过来人,不会害孩子。眼看孩子的年龄越大,越来越不好找对象,年龄大了生孩子也越困难。现在孩子工作了几年,有经济基础,身心也成熟了,我们退休在家,没什么事情做,能帮着带带孩子,这多好呀。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早晚都得结婚,孩子也早晚得生,何必一等再等呢,毕竟老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在儿女婚姻问题上,父母和孩子谁对谁错,这只是思想和代沟的问题。许多老人存在传宗接代的思想,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业,享受天伦之乐。而年轻人忙于事业工作,压力大,对成家生子并不着急,于是双方产生矛盾。
婚姻是大事,水到才渠成。在这个盛产剩男剩女的年代,父母和儿女在孩子婚姻大事上要多沟通多理解,一切顺其自然,着急反而适得其反,不一定能成功。婚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人的结合,必须要学会经营和维持,要懂得爱,有绝对的责任心,要诚实守信,还要信任和包容。只有这样的婚姻,才能幸福美满,永远相爱,永不分离。
(2014年8月22日《广元晚报》凤凰周刊副刊)
孩子的天堂
小区内有个儿童乐园,里面有许多儿童娱乐设施,每天下午那里便成了孩子们玩乐的天堂。不少的孩子在家长陪伴下,相聚在一起,拉双扛,比比谁最厉害;荡秋千,荡得高看得远;坐滑滑板,感受小小的冒险;还有的在玩“追人”游戏,跑来跑去,跑得满头大汗,个个兴奋不已。每次走过儿童乐园,看着这些快乐无忧的孩子,心都特别地舒畅,仿佛回到快乐的童年……临近九月,转眼又到了新学年开学的时候,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又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前几天,报上读到一条重庆某女大学生失联被害的消息,有些震惊,第一反应是问题出在那里了,这个女大学生为何错上车,错上车后是如何应急反应的,等等。这也许是职业的习惯,养成推测,当然其中有许多具体的情况和细节,我们不知晓。这个话题在我身边也一度成为朋友茶余饭后议论的事。说大了,还是孩子教育问题。前不久,看到一位定居加拿大的老华人谈到加拿大人对待孩子的一些教育理念,感到值得借鉴。
老人有两个小孩都在加拿大定居生活和工作。一天下午,他和老伴在附近的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位年轻的白人母亲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调皮的小家伙不走平坦的石板小路,偏偏在小路旁边的水沟里蹚水而过,还来回踩水戏耍,夹带着稀泥的水打湿了裤子、溅在衣服上。看到这个顽皮小子如此淘气,老人真想上前去管教管教,让他好好走路,别弄脏了衣裤鞋袜,但当他看到年轻母亲的表情时,便打消了念头。年轻的母亲微笑着地看着孩子,眼里满是赞许和欣赏。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和老伴坐在地铁车厢里,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年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大眼睛,长睫毛,活脱脱一个小邓波儿。或许是天冷感冒了,她咳嗽不止,但每次咳嗽,她都要用小手捂住嘴巴,或用衣袖挡住嘴巴。老伴诧异,小小的人儿,怎么会懂得这些?
老人讲述了他朋友亲身经历的一件加拿大人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有一年,他朋友和妻子回国探亲,但13岁的儿子正在读初中,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他们决定把孩子寄托在一位加拿大朋友家里。一个月后,当他们返回蒙特利尔时,发现孩子变得懂事了,不但能料理自己的事情,还主动帮他们做事。问起孩子在朋友家的情况,孩子说,他来到老外叔叔家后,叔叔阿姨就对他说,希望你能像我儿子一样,自己照顾自己,我儿子和你同岁,也是13岁了,许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所以从明天开始,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们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收拾好床铺,自己做早餐吃,吃完后你要把餐具洗干净,你的衣服也要自己去洗,总之,你要尽量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在加拿大,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在小学阶段,基本不留家庭作业,上完一节课,孩子们就可以到外面玩耍了,学校也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类游戏、体育项目。学校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另一方面,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绝不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加拿大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未成年人的法律,诸如严禁父母打孩子,未成年人必须有成年人陪护,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酒吧等等。在加拿大,孩子是最重要的人,全社会都以孩子为中心。
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家长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又要温柔关怀。这是培养高素质孩子的关键,尤其是培养女孩。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在家里的举动,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教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我想只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论在哪里,孩子都生活在天堂,都能幸福成长。
(2014年8月29日《广元晚报》凤凰周刊人生百味专栏)
人生需要留白
初冬,一个暖阳的下午,与朋友在青年广场喝坝坝茶聊天。一位朋友说他身心十分疲惫,整日为工作和生活所累。朋友是个青年警察,在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接触社会较多,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每天接触社会阴暗面也多。晚上要轮换值班,周末要备勤,节假日也没有休息时间,重大安保活动早上六点过就起床上岗,晚上八九点还没有回家。在工作中,还不能出差错,否则受到群众投诉,要扣分不说,还有可能受到处分。
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工作。他说,在单位上为了工作,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耕牛”,八小时之外还经常加班加点。多少个周末休息,也不愿意放松自己,经常到图书馆或者在网上找些相关资料学习,补充“能量”。在工作中,也“如履薄冰”,不容许自己出错,不给同事留下任何把柄。终于奋斗到了一个不错的业绩,受到领导的赏识和肯定。
听他们谈到自己的工作,我能感到他们活得非常劳累。我理解朋友,也经常劝朋友,要学会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每个人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幸福生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不管生活如何复杂,我们都要穿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从容面对,悠然自得。一个人在为工作而谋,为前程而谋时,要保持几分淡定。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而是乐意去过平常的生活。面对很实在的生活,虚荣心不要太重,欲望不宜太多,期望值不可太高,以免将来无法兑现而徒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
有人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而如果想生存和生活得更好些,就得凡事都留有余地。不要浪费每一个美好的时光,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喝一杯清茶,荡涤心灵,听一曲欢畅流淌的轻音乐,读一本润泽精神的好书,放松心情,在细雨中漫步,在雪中赏景,在山水间穿行,与亲爱的人一起享受人生最美妙的时光。
书画艺术中有一个词叫“留白”,艺术家在书画创作时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是为了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人生也是如此,需要留白。水墨留白,可得磅礴之气;心灵留白,让人聪颖豁达。
人生需要留白,要留白首先要定期清掉心里的负面的情绪。否则,就如手机、电脑,无用的垃圾东西占用了大量内存,运行速度自然就慢了,甚至造成频频死机。
人生短暂,人生不易,故要学会释然,舍弃虚伪,舍弃无聊,舍弃浮躁,放下身体和心灵的负累,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要让脚步停下来等一等灵魂,让心海风恬浪静,让淡然心寄水云间。
一个幸福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懂得发现和寻找。其实,幸福很简单,很多时候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就是每一个小小满足得到的实现。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的。人的心灵世界只要有了余地,被非议时,我们才能保持冷静;被误会时,我们才能够选择沉默;被责难时,我们才能够坚持忍耐,胸襟才会开阔,才能体会到自我内心的强大。
人生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更是一种生命从容、淡然的方式。懂得留白,风雨不惊、宠辱偕忘。学会留白,无忧无虑、安然自在。
(2014年12月12日《广元晚报》凤凰周刊人生百味专栏)
不怕麻烦
扪心自问,我不算是一个勤快的人,身上有许多懒惰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家时就不想做饭,到点了,到街上小餐馆随便吃点米粉、面条之类,便打发过去。平时,在周末和节假日,宅在家里,也很少出门,生怕打扰人家,影响他人的生活。
但是我发现,这样长期下去也不好,虽然看似生活极简,也挺自在,却脱离人群,少了朋友,变成了与世隔绝的懒鬼。
突然有一天,我醒悟了,生活要“不怕麻烦”。无所事事,宅家上网,不求人,不看别人脸色,这样好吗?你会说好。不用着急,以后你老了,腿脚不灵,不便行走,见不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天天都会呆在家里做这些事的。躺在舒服的床上刷微信,看身边的人不停地发图片点赞,看似享受生活,对吧!也不用着急,百年之后,人人都会这样躺很久,每个人都不例外。
其实,现在生活方便了,许多人都变懒,煮饭怕麻烦,打扫卫生怕麻烦,化妆怕麻烦,走路怕麻烦,与人相处怕麻烦,甚至学习工作也怕麻烦。就在这怕麻烦的背后,让我们失去了许多生活的本质和快乐。
煮饭怕麻烦,你可能失去了煮饭中的一些乐趣。到市场买菜可以了解社会,在厨房做饭可以灵活头脑锻炼身体,在灶台前炒菜可以开发智商,富有创造性地不断尝试新的菜品,做出美食佳肴,端上餐桌,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更有家的味道和温馨。
多做家务,勤打扫卫生,只要干上后就会出汗,就能消耗热量,这样身体也就得到了锻炼,同时居住在一个美好整洁的家居环境,身心更加舒适健康。我曾见一主妇,有洗衣机,还不嫌麻烦,经常用手洗。问其何故,她说,直接手洗来得更加方便快捷,也洗得更加干净。
多运动,多旅行,能增强身体,开阔视野,充实生活,运动分泌的多巴胺让人愉悦。旅行,不断地与外界接触,认识更多地人和事,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内心的安静和追求。有人说,旅行就是自我救赎,自我放松,是去陌生的远方寻找世界上另一个自己。
不怕打扰别人,多与人交往。你不开口,别人怎么知道你要办的事,你要问的问题,你要解决的困难。只有不怕麻烦,多接触社会,多与人交往,才能不脱离人群,生活也才更加丰富多彩。人不是独居动物,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适应环境,善于和各式各样的人交往,才能和睦相处。
女人做好护肤,出门化化妆,有更好地气色,更能自信,展示自己美好地一面。工作学习要不怕麻烦,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取得成功,才能那去体验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和麻烦,不要恐惧,要多尝试。不能面对生活的复杂,就怕添麻烦,索性不与外界接触。许多人整日感觉活得很累,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不知人生的意义何在,生活空虚世界,这也怕,那也怕,当然最后是失去了自己,失去了方向。
从现在起,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我们要不怕麻烦,多去尝试。
为绵阳女警喝彩
其实,她们很普通,普通得和其他芸芸女性没有什么区别。她们也很平凡,平凡得如同万花丛中的一簇小草。在家里,她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和别的女性一样,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件件不得马虎。丈夫的事业成败,孩子的学习好坏,父母的衣食冷暖,事事都挂在心上。但是,特殊的工作,使她们比其他的女性和男子要多付出三分的汗水、五分的勇气、十分的毅力、十二分的艰辛。在事业和家庭这架天平上,她们始终倾斜于令其魂牵梦绕的公安事业,“宁可有愧于家人,也决不有愧于头顶上的警徽”。
她们懂得爱,但少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她们爱美,却无暇顾及新潮、时髦、高档、考究的服饰;她们不能像别的女性那样涂脂抹粉,描眉画唇,但她们简捷、大方、素雅,闪光的帽徽衬托着她们端庄秀丽的面容,威严合体的警服使她们显得更加潇洒。她们懂得外在的美,更懂得内在的美,她们把真正的美融于扎实严谨的工作中,融于朴实无华的语言里,融于行色匆匆的脚步中,融于苦尽甘来的笑谈里。她们的性格融入了“剑胆琴心、侠骨柔肠”。既以严格执法展示女警“刚”的一面,对敌要有一种威严和震慑力,使敌人惧怕;又以优质服务体现“柔”的一面,对人民群众则有一种和蔼可亲的亲和力,使人民喜爱。
平时,看上去她们确实和别的女性没什么两样,只有在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面对凶残的敌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危难之时方显女警本色。
杜敏,女法医,短发齐耳,整洁干练,警服衬托出飒爽英姿。1988年高中毕业,她在医生与法医的职业之间,毅然选择了法医职业,报考了华西医科大学法医专业,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夙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游仙区分局刑侦大队工作,从此与法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8月20日,游仙区太平乡有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一具无名男尸。接到报案后,杜敏与刑侦大队的战友一起迅速赶到现场。由于当时气温高,尸体已经完全腐烂,周身上下爬满蛆虫、苍蝇,强烈的恶臭让人退避三舍。作为法医,杜敏在尸体旁边一蹲就是半天,经过仔细尸检,她发现在腐肉中有一条钥匙链。就是凭着这条钥匙链,办案民警很快查明了死者身份,将凶手抓获归案。
从事法医工作多年来,杜敏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破过多少案,抓过多少人,也记不清自己到底给过多少人帮助。有人害怕她,痛恨她,甚至有的人想置她于死地;而更多的人却亲近她,敬重她,让她感到无限的欣慰。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女巡警就难上加难”,这是女巡警的由衷之言。的确,保一方平安,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一位女性来说,肩上的担子是过于沉重了。有时候看到发案率升高,群众怨声载道,她们也心急如焚,甚至蒙着被子偷偷流泪。
吴雪梅,是绵阳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女子特勤中队的中队长,已有八年的警龄。1999年,她从武警四川省总队女子擒敌队转业绵阳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女子特勤中队,这年中队刚成立,有十二名女孩,其中年龄最大的二十六岁,最小的仅有二十三岁。中队不仅要参加特勤大队的值班备勤、防暴处突和反扒任务,还要上街巡逻、清理街面“八乱”行为,为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城区涪城路、文化广场和富临大观园等地段是她们的主要巡逻地段。为了绵阳城市的安宁,吴雪梅与战友们一起,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暴晒,日日夜夜巡逻在城市的街道上,成为科技城的“平安守护神”。
“有困难,找巡警。”是绵阳市民的一句口头禅。在绵阳,市民无论大事,还是小事,一有困难,最先想到的就是110。有一次,在一次新春宣传座谈会上,新华社记者侯志明向与会人摆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市民找到女巡警说:自己的钥匙不慎掉到厕所里了,要求巡警帮助打捞一下。两位女巡警听到群众有困难后,二话没有说,就走到屋内,在厕所旁边弯下身子进行打捞,直到把掉在厕所内的钥匙捞起来。当时,站在一旁的群众都为这两位女巡警所感动。事后,她们到处表扬:绵阳女巡警,好样的!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专政机关,也是社会矛盾的交织点。警察不仅要承受强大的工作压力,还要面对被人的刁难、阻挠、恐吓,甚至围攻。作为公安机关年轻的女巡警,她们在工作中从来没有退缩,没有胆怯。
众多女警察在工作中的成就,不一定都与传奇般的惊险故事相联系,也不一定伴随着拼杀或搏斗,常常是在最普通的日常工作中取得的。“平凡”二字与大多数女警终身相伴。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做出成绩,那就很了不起了。
女警察的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往往不以外在的轰轰烈烈来衬托,而是在女警的内心深处,在女警察对中国妇女整体状况的理解中,在女警察为改变妇女受歧视的社会地位所做的点点滴滴中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绵阳女警中,不得不说绵阳女子交警,她们标准的手势,飒爽的英姿,美丽的容颜,成为绵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位外地人在看了绵阳女子交警执勤后,竖起大拇指:绵阳女交警,是我见过的最美的!
绵阳女子交警大多二十多岁,正值豆蔻年华,但她们却用生命里跳跃着神圣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名字勾勒女子交警的风采,用自己的青春浇铸绵阳交通安全的骨架。白天,她们个个英姿飒爽,顶酷暑、冒严寒,巡逻在公路上;晚上,她们值班备勤,坚守岗位。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食堂,艰苦的环境使她们逐渐在工作上、生活上成熟、干练。风里来,雨里去,像一个个音符在公路琴弦上跳动,像朵朵鲜花在警营里绽放。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她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路巡逻、纠正交通违章、处理交通事故、执行交通警卫、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她们的工作就是忙碌的,警情就是命令,公路就是战场,哪里需要,她们就奔向哪里,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她们都会忠于职守,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事。
甜美的面容,高挑的身材,脱去警服,没有人会猜到王莉是一名人民警察,而就是这个女警,不论在日常接处警中,还是在各种维护稳定任务中,总是冲在最前面,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王莉,在机场分局派出所工作,她既是一名警察,也是一个军嫂,双重身份,意味着要付出双重的奉献。她的丈夫在部队服役,很少回家。家中又有年老体迈的父母和年仅七岁的女儿,自己工作的重担和家庭的责任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作为一名女性,她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照顾的要求,坚持与派出所的其他男同胞一起参加航班保障、24小时值班备勤等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尽心尽职,共同保障机场安全。
结识戚萍,很偶然,她是涪城区分局花园派出所所长。我在市局“三基办”工作,需要写一些基层单位的典型材料,花园派出所是公安部一级派出所,有一天我到派出所,没有碰见她,她正好到辖区一个下岗职工家中走访。于是,我也到了小区。在居民家中,听老人说,戚所长视辖区居民如亲人,时时牵挂着他们的冷暖和疾苦,处处为他们着想,经常组织民警到他们家中帮助做事,为他们排忧解难,与老百姓建立了浓厚的感情。
洪鹰,是城厢派出所教导员。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女民警,在她身上,我们察觉不到现代女性所拥有的细腻和柔情似水,雷厉风行、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成了她的特点。到城厢派出所任职后,在她的工作日程安排上,几乎找不到休息日。她与其他男民警一道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在本职岗位上以女人特有的坚忍和毅力,维护着辖区的一方平安。
派出所女民警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从她们身上,从她们踩出的一串串洒满汗水的脚印中,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个伟大女性!
星星不会因月亮的存在而失去它的价值,正是有了无数不被人们注目的星星,才使星空亮光闪闪;小溪不因汪洋大海而停止奔流,正是有了千万条涓涓不停的细流,长江大河才得以奔腾汹涌,波澜壮阔。
绵阳女警,你们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了公安事业,你们用辛勤和汗水诠释了对公安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你们是美丽的,你们的美,是一种义薄云天的美,是一种平凡和真实的美。
在神圣的人民警察队伍里,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使得这支队伍更加生气勃勃,雄壮有力;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使公安事业更加兴旺发达,辉煌灿烂!
我们能不为绵阳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女警察感到骄傲吗?
绵阳女警,我为你们自豪,我为你们喝彩!
(2004年2月《四川公安》杂志)
守候足球
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夏季,又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不眠之夜,男人们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锁定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锁定在硝烟四起的欧洲杯赛场,尽情地释放对足球的痴情,对足球的钟爱。
有人说,足球是上帝赐给男人的又一生命。男人为它狂欢,为它陶醉,为它发疯。在一个又一个夜晚,男人们面对球场,远离都市的烦躁,远离尘世云烟,超凡自己的心境,心系绿茵场上的好汉,为他们梦想,为他们祝福,为他们光荣,为他们欢唱。带球,过人,射门!每一个进球,所有的男人都会为之一动,振臂高呼,在心里获得一种极大的欣慰,感受绿茵场上英雄男儿的气魄。
足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现代的艺术。有人说,巴西足球是奔放的桑巴舞,德国足球是庄严的格利高里圣咏,法国足球是华丽的罗兰之歌,而西班牙足球恰似安达卢西亚献给贵妇人的弗拉门戈响板舞。巴西足球之所以被称为绿茵桑巴,在于巴西人充满想象的配合,飘忽不定的跑位和随心所欲的射门,让足球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令人热血沸腾。
2000年的夏季,又是一个十分惹男人喜爱的季节,烽火不断的欧洲杯赛场把火热的六月演绎得动感十足,男人们再次被那节奏快捷、旋律优美和个性酣畅淋漓的足球所陶醉所倾倒。火爆的欧罗巴,激情的欧锦赛,诸侯各国演绎了一场场现代的欧洲拉丁舞,“斗牛士”西班牙和“游击队”南斯拉夫决战不休,拼杀不止;“蓝色海潮”意大利一路凯歌高奏;飞转的“风车之国”荷兰和“高卢雄鸡”——世界冠军法国队携手共进;英格兰和德国两艘航空母舰发生了泰坦尼克式的剧烈碰撞,上演了一场精彩绝妙的世纪大战。
时势造英雄。足球场上,一夜之间,可以造就一个英雄,一夜之间也可以风云变幻,变成另一个时代。揭幕战中,比利时的小姆蓬萨打入制胜一球,当天小姆蓬萨成为了比利时的民族英雄。英德大战,贝克汉姆精彩的任意球为希勒创造了绝好的机会,希勒以一个漂亮的头球让英格兰取得了一场最伟大的胜利——三十四年来首次战胜了强大的宿敌德国队,打入“黄金一球”的希勒一夜之间成为了英格兰的民族英雄。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在足球赛场上体现得就更加明显。上届冠军德国队在本届欧洲杯赛场上像一架破旧的老爷车,首战输给罗马尼亚,再战输给英格兰,最后竟然体无完肤地以0∶3输给葡萄牙,惨遭淘汰,成为一个失落的君主;强大的英格兰,面对罗马尼亚在最后几分钟攻入的一球,也只得正视现实,提早退出八强;土耳其,一个被称为欧洲诸强中的“弱旅”,可以连爆冷门战胜东道主之一的比利时,成为本届欧锦赛上的一匹“黑马”;斯洛文尼亚,一个出道没几年世人不知晓的“无名小辈”,也可以与“经营”了上百年的老牌球队在一起相互厮杀,这正应验了我国的又一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这个迷人的六月,我们为足球守候,男人为足球痴狂!
(2000年6月27日《四川消防报》南风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