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一个文化味儿很浓的城市,不仅表现在天津相声、京韵大鼓、天津快板等各种形式应有尽有,而且表现在天津的美食、建筑和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活动也独具匠心,很有特色。许多人到天津旅游,就是为了寻找“津味”,逛逛庙会,听听相声,看看年画,吃点小吃,感受一下地道的老天津味儿。
初到天津
进入年底,南方天气渐渐寒冷起来,走出门外,冷气扑面,凉飕飕的,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快到年关,因事到天津出差,这是我第一次到天津。我和小锋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北京南苑机场。南苑机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场。一下飞机,就感到北方阵阵的寒意,室外温度都在零度以下,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寒气袭人。
到北京南站,我们坐动车去天津。这是我第一次坐动车,与普通铁路就是不一样,干净、人性、快捷。出天津南站,到处都是缆车的,我们上了一辆出租车进入市区。司机是天津人,说着一口天津方言,一路上车里放着天津相声,坐在车上就能感到浓浓的天津味儿。出火车站,右边有许多老式的欧洲风格建筑,红墙红瓦,独具特色,一座建筑前有座谭嗣同的塑像。透过车窗,看着这些老式建筑,可以感受到我们所到达的城市与洋务运动、北洋时期有着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
车子停在一家如意快捷商务酒店,这家酒店是在网上预定的。天津的冬夜,室外零下几度,冰天雪地,室内却暖气融融。透过窗口望去外面已是黑乎乎一片,侧耳倾听似乎有北风阵阵呼啸而来,外边街道上听不见有人喧哗,忙碌一天的城市也进入睡眠状态。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前,看着电视。这是天津一家小店的夜晚,一个寂静的夜。
第二天醒来得很早,打开电视,天津电视台正在播放《津晨播报》,新的一天开始。
天津的早晨比起南方真冷。一出宾馆大门,小锋就叫我把外衣拉链拉上,说天津是海港城市,风很大。街上朦朦胧胧的,白茫茫一片,地面上已经结了冰,空气冷冷的,我搓搓手,视线散漫地在街上游离。行人匆匆,每个人都戴了手套,戴着帽子,穿得很厚实,这是北方冬天的一个早晨。小锋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当地的情况。出宾馆往右,走了不远,到一个小巷,有一家早餐店,店内已经有许多人在就餐。我们要了一碗馄饨,一碗黄色面皮,味道酸酸的。
造访天津的大学
天津的大学很多,著名的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吃完早餐,我们便到需要办事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这所学院是一所教舍陈旧的老院舍,离校本部还有一定的距离。进入学院后,远远看到操场上有几个老师和学生正在晨练,校园到处悬挂着宣传标语,小径两旁停放了不少的自行车。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习惯,行走在校园感到自己年轻了不少。
学院学生工作室在一间旧楼的角落处。室内有暖气,与室外形成明显的反差。我们到后,没有看到老师,几个学生在里面帮忙做事,他们很热情地给我们倒了开水。等了一会儿后,一个年轻教师进来,他是新来的,对学院许多事情还不清楚,他把我们带到一个老教师处,询问了一下,还得等学院书记和辅导老师。学院孟书记正在给学生上课,下课后她在办公室接待了我们。听到本院学生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她很高兴,很欣慰地在考生政审表上签了字。随后,辅导老师也把写好的学生在校期间现实表现鉴定材料交给我们,又给我们联系了到校本部办公室盖章的事。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部在城中心,上午顺利办完事,下午有时间,决定到天津一些主要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城市的风貌。
南开大学离天津中医药大学很近,是一所建校近百年的名校,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先生,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早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和向往这所大学。南开大学的校门上镌刻着“南开大学”四个大字,金光闪闪、苍劲有力、飘逸挥洒,校名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南开大学的校舍很古老,校内有许多老式风格的房子,校内路边的树枝已经干涸,树下飘散着发黄的叶子,这就是北方的深冬。我步履轻快地行走在校园内。路边有些小石碑,上面刻着“我是爱着南开的——周恩来”几个字。在周恩来的塑像前留影纪念,塑像右侧不远就是有名的“省身楼”。
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间隔一座拱楼,从拱楼穿过便是天津大学。如果说南开大学历史悠久,那么进入天津大学后就会发现这所大学有浓浓的现代气息,校内许多建筑都是新建的。
天津大学也是一所老牌大学,在大学校园还能感到一些历史的陈迹,像1895年建立的北洋大学堂十分醒目。天津大学建校有一百一十多年,其前身为北洋大学,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化工专家侯德榜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
古文化街
离开两所大学,我们来到津门十景之一的古文化街,这是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天津市最大的一处仿古建筑群,聚集了不少外地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是一条小街,全长五百八十米,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
一进入古文化街,就感到浓浓的文化味扑面而来。街面、建筑和门亭,一阁一檐皆有讲究,一律青墙红柱、磨儿对缝,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门窗、栏杆、屋顶翼角,显得隽秀、古朴、典雅,加之匾额、楹联、宫灯、旗幡、精美的木雕及艳丽的油漆绘画,更增添了这条街的古典文化气息。位于全街中心的天后宫,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御赐修建的妈祖庙。这座古庙始建于元朝,坐东朝西,是天津市区目前最古老的建筑。位于天后宫对面的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是为了答谢妈祖的护佑而给妈祖演戏用的。
走过北入口牌楼后,可以看到地面上密布十二枚硕大铜钱,游人经过此地,取“踏金踩银”之意。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现建有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我们走进一家“泥人张世家”店,购买了一些纪念品。随后又到一家文化商店,里面摆放了许多杨柳年画、烟壶和文房四宝。杨柳青年画画得十分逼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店中墙上挂着一幅最具代表性的年画“年年有余”,让人印象很深。
天津古文化街北头,玉皇阁西侧,有条东西向胡同名叫通庆里。胡同两侧的房屋始建于民国初年。青砖灰瓦,木廊漆柱,中西合璧式的两层楼院。胡同两头各有过街三层小楼,给胡同增添了几分幽深。十个独立的院落,各有各的清雅、幽静与古朴。
古文化街上,“津味”店铺比比皆是,名特小吃样样都有,让人在游览之余也能饱享口福。在美食小吃摊中,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颇具地方民俗特色。在古文化街转了一圈,感到到处都是浓浓的天津味、文化味。
在天津,你只要一听到当地人说话,一听到天津相声,一听到京韵大鼓或者天津快板,你就知道这是天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文化需要继承、发扬和光大,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文化,这座城市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天津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别致的浪漫风情
离开古文化街后,我们一路行走,到了意式风情区,这里是意大利本国以外在世界上唯一一处大型建筑群。店家纷纷在装扮,准备过圣诞节。远远看着这些建筑,似乎听见历史的声响,灰色的建筑古朴大方,宛如一位温润的古代妇人,永远那样端庄、娴熟。这样古老的街道在一些城市已经不多见了,文化沉淀很厚重的天津需要这样的标志性洋建筑,虽然看上去平凡,也不时髦,甚至与现代的摩天大楼相比还很落伍,但不妨碍它的价值和品位,它会让人想起过去的天津味儿。
走过一座大桥,看到海河。站在桥头,远远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由于天气冷,气温低,河道上已经结了一层很厚的冰,当地一些市民坐在河道上打洞钓鱼,还有的在欢快溜冰,一些调皮的小孩在湖上嬉戏打闹,从河面上不时地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过海河桥,来到了和平路商业步行街,这是一条全国最长的步行街。天津从历史上就是中国北方有名的大商埠,凡是来天津的人都会慕名来和平路商业步行街逛上一逛。街道两边商店林立,老店名匾,独具风韵,几个旅行车在街上来回接送旅客。
明天就要离开天津,还想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去看一看。很遗憾的是到了纪念馆,周一不对外开放,只好在外面远远地留了几张合影。
在天津,我们一路走,我一路在想,有没有一个地方,像四川茶馆一样,能坐在里面泡一碗盖碗茶,听听京韵大鼓,或者天津相声、快板,一定很有老天津的味儿。可是在北方,茶馆很少,像四川人那样在露天休闲喝坝坝茶的人也少。
晚上,小锋把我带到滨江道附近的小吃一条街。小吃街家家店铺明灯亮铺,热情地招呼着每个路过的客人。我们沿着街道慢慢地向前走,路过一个个小吃摊子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勾引着我们的馋嘴。走了一会儿,看到路边的香爆鱿鱼在老远就能闻到鱿鱼的鲜香,周围有许多人在排着队购买,路边一个牌子赫然写着:辽宁路小吃一条街。小锋问我,要不要吃香爆鱿鱼?看着那密集的队伍,人实在是多,我摇摇头说,算了。继续向前走,看到有一个店挂着羊脚,羊肉的味道很浓,肉质鲜嫩,几个女孩正在切羊肉。
我们上了二楼,进入一家餐厅,点了几道特色小菜,在浪漫的夜色里,伴着徐徐海风,品尝美味菜肴,享受着海港之夜带来的宁静与惬意,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
(2015年5月21日《天津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