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没有时间表
22222500000013

第13章 被诗化的成功

贾樟柯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在三联书店里,突然来了几个穿“制服”的艺术家。年龄四十上下,个个长发留胡须,动静极大,如入无人之境,颇有气概。为首的一位坐定之后,开始大谈电影。他说话极像牧师布道,似乎句句都是真理。涉及到人名时他不带姓,经常把陈凯歌叫“凯歌”,张艺谋叫“老谋子”,让周围四座肃然起敬。他说:那帮年轻人不行,一点儿苦都没吃过,什么事儿都没经过,能拍出什么好电影?接下来他便开始谈“凯歌插队”、“老谋子卖血”等一系列苦难。

这几位艺术家模样的人谈的一致结论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没有吃过像“凯歌插队”、“老谋子卖血”等这样的苦。

其实只要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凡是出生在上个世纪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甚至好多人的经历比“凯歌插队”、“老谋子卖血”更加悲惨。最后贾樟柯说,好多人都诗化自己的经历,把曾经的苦难作为一种霸权来向人们炫耀: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好像要想成功就要有这种“插队”、“卖血”的精神。

而与这些把曾经的苦难当作成功的资本来炫耀的人相反的是国外的一个例子:一位韩国的留学生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去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谈起自己的成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这名韩国留学生发现自己被国内的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利用自己的经历欺骗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他们诗化了自己的成功。

这名韩国留学生把这种现象作为毕业论文交了上去。而这名韩国留学生的导师正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了这篇论文大为惊喜,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但是这个韩国留学生却是第一次提出来并加以研究的人。布雷登教授惊喜的同时,也把这篇论文推荐给了自己大学时的好友当时的韩国政坛一把手——朴正熙。而朴正熙对自己国家的一名学生能有这样的发现而高兴,同时他也为这种发现而惊喜。

在朴正熙的推荐下,这个韩国留学生的论文在韩国的报刊杂志上广为转载,而这篇论文也鼓舞了好多人,因为这篇论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后来,这名在剑桥留学的学生也获得了成功,他就是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插队”、“卖血”、“头悬梁,锥刺股”的苦难经历并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是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