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学生的品德故事
22221100000013

第13章 培养谦和的美德

谦逊能够带来成功。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拥有谦和的美德。

齐白石七十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老画家说,我真的不会画画。于是人们便越发称赞,当然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齐白石从与古人的比较中看出细微的差距,是接近真理的谦逊。

巴金也曾经说过:“我不会写作……”闻者惊诧不已,巴金不会写,谁还会写呢?但如果认真地读他的作品,就会感到巴金的确只是把非说不可的话说出来。

牛顿也说过:“在宇宙的秘密面前,我只是个在海边拾拣贝壳的儿童。”

爱因斯坦被推举担任以色列首届总统时,他辞谢了。他说:我只适合从事与物理学相关的一些工作。

这些高明人士的嘉言懿行,以往都被当做谦逊的美德加以赞扬。其实,真正的谜底在于他们的坦诚、真实。他们对自己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不会因为别人的崇拜就变得盲目自大,进而失掉了谦和的本性。

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他的爱好只保留了两项,一个是散步,一个就是拉小提琴。在小提琴悠扬的旋律中,爱因斯坦如痴如醉。

“先生,有一个音是不是拉得太高了?”说这话的是位园艺工,他每周一次来爱因斯坦家帮助修剪草坪什么的。他长相粗俗,一看就知道是个缺乏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天知道他是怎么听懂音乐的。

爱因斯坦这阵子也老觉着小提琴拉得走调儿。他闻声停了下来,饶有兴致地向园艺工讨教起来。

过了一个星期,又到了园艺工上门的时间,他如约向爱因斯坦家走去,却见爱因斯坦笑眯眯地恭候在门口了。“你再听听我拉的小提琴怎样了。”爱因斯坦说完就操起了琴弓。

听完演奏,园艺工又认真地提了些意见。爱因斯坦像个小学生似地边点头边思考。

园艺工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爱因斯坦先生,我对音乐并非全懂呀!您对拉小提琴如此喜欢,去请一位专家来指导不是更好吗?”园艺工不好意思再当科学家的老师了。

“不,”爱因斯坦连连摇头,“我找过他们,可他们总是夸奖我……”两人就这样成为朋友了。

真正伟大的人物往往都很谦逊。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是名人就看不起别人,相反能够虚心地向身边的人学习,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去帮助别人。著名的科学家,《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谦和的人。

达尔文曾经花了5年时间随一艘货船做环球旅行,之后,便开始进行物种起源方面的研究。1842年,达尔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初稿,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但是,达尔文是一个极为慎重的科学家,他觉得自己的观点不成熟,就把论文放进了写字桌的抽屉里。到了1844年,达尔文把那篇初稿拿出来重新修改,写成第二稿。

写好以后,达尔文还是觉得不成熟,不到发表的时候。于是,他把这篇稿子拿给好朋友——英国著名地理学家赖尔看了一下,征求他的意见。之后又把稿子放进了抽屉。

时间到了1854年,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和深入研究,达尔文觉得关于物种起源的理论逐渐成熟了,他决心把它详细写出来。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1858年夏天,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达尔文在3年前结识了一位叫华莱士的朋友,他曾花了好几年时间在巴西进行考察,后来又到马来群岛进行考察。华莱士在比较岛上和其他地方的动植物过程中也产生了进化论思想。

华莱士把自己的观点写成论文,寄给了达尔文先生。达尔文收到华莱士的论文后,顿时惊呆了:华莱士的观点与他正在完成的著作竟然“惊人地相似”!

达尔文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只要他推荐,华莱士就将抢先得到发明权,而自己从事了20年的工作成就将属于华莱士!经过慎重考虑,达尔文决定放弃自己20年来的研究成果,单独发表华莱士的文章。

然而,深知达尔文研究成果的赖尔和植物学家胡克认为这样做是不公平的。他们早就知道达尔文在着手研究物种起源,也知道达尔文的研究要比华莱士深刻得多。他们既尊重达尔文,也尊重华莱士。

最后,在他们的倡议下,1858年7月1日,在林奈学会上,同时宣读了达尔文论文的初稿和华莱士的论文,由此轰动了科学界。

华莱士也是一个很谦虚的科学家,他在读了《物种起源》后,认为达尔文确实比自己高明得多。他提议,把生物进化论定名为“达尔文主义”,而他则以自己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而感到自豪。

谦虚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只有内心谦虚、待人谦和的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较大的成就。无论你理想多么远大,才华多么出众,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谦和的美德。

我们看体育比赛,知道一个运动员要跳高,就必须先蹲下,没有人可以直着双腿而跳得高的。一个运动员在进行田径比赛时,特别是短距离比赛时,要跑得快,就必须先弯下腰,向前倾斜力度加大,因为这样会跑得更快。

真正有大成就者,成大事业者无不是谦虚好学的人。当他们想要骄傲的时候,立即就会告诫自己要谦虚,他们会以谦逊的心态去面对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