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美德:神勇果敢
22209800000085

第85章 又是阳光如注时

海天上阳光如注。而日子正排列着,从永远走向永远。

已活过四十几个年头了,回头看去,真可以使自己感到壮阔的举措,实在不多。最初的和最后的回忆,都只是落实在家乡,那个再寻常不过的下午。

是一个跟岁月一般平常又古老的下午。众亲戚长辈在堂屋里环坐,郑重给我指示一条可以使我继续存活于世,而不至于饿死的光辉灿烂的道路:忝到会东县“补鞋匠第二”。彼时,会东县已出现第一个补鞋匠,看去还能挣钱;那么,既非龙子又非龙孙的蔡家老三,何不就此跟上去,也以啃鞋后跟果腹?

亲戚们也许是对的。“放下书包,立地成佛”。我姐姐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小学没毕业,就进缝纫铺当了学徒。

我感到亲戚长辈们悲悯的眼光,在我的青皮葫芦头上纵横交织,交织成一张网。那网上长着青苔,绿的;而我,不过是网底下一只小蜞蚂疙瘩。

然而我说:我要读书。

此后的人生路上,曾发生过好多当时自以为动魄惊心十分了得的事情。然而,时光淘洗,岁月冲刷,“不惑”之后再来看,自己的芸芸品格中,真正称得上火光冲天的时刻,却只在拧着脖子吐出这四个字的一瞬。其他的,挫折,吃苦,荣耀,抛监坐牢及平反,得志或不得志……都算不得什么。

不一定要读出个什么光景或出息。也不影响我把普天下的补鞋匠,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至于读十二年书,没有得到过老师哪怕一次口头表扬,则又说明,我不可能成为被上帝宠坏的孩子。

况且,我那时候捣蛋,有着诸般“儿童期”的劣迹。比如路上一泡稀牛屎,必定扔石头去溅它个满世界都是。比如路侧见到一条狗,不惹它吠叫到嗓子嘶哑不罢休,等等。

然而我说,我要读书,说时把细瘦的脖子一梗。

亲戚们于是超然。生路一条都指示给你了,你不走,饿死也是自找的啦。

不过我没饿死。没饿死的,还有长我三岁的哥哥和长我两岁的姐姐。人民政府与会理县一褚姓亲戚紧紧拉扯着我们,艰难蹬过了因父母早逝而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人生沼泽之地……

记得,父亲在追随母亲去到那另一个世界时,曾又踅回身来(所谓“回光返照”罢),拉着我们的手说:往后,就靠找柴为生吧,上坡下坡,我们,会拉你三姊妹一把的……而在父亲健壮时,他曾拿了竹篙抽我去上学。

是的,我是父亲的儿子。我觉得我没有忤逆父亲的意思;下晚自习从学校回来,已经夜里十点过了,朦胧月光下,我还尾着哥哥上山去找柴,下半夜把柴挑进屋,眯一会儿眼,鸡叫时分挑到县城卖了,再回学校赶早自习……

而书籍,是我生命的旗帜和风帆,是我的人生地平线上一次次耀眼的日出。十四岁时读了一本《青春之歌》,以后,就专找大厚本的来读、啃,直啃到大伟人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那里去,直啃出中央博物馆的高贵气息……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伟大智慧和拳拳爱心,令人心醉神迷、神迷心醉。

读书,使人获得几倍的人生。

曾记得,参鱼街蔡氏屋里一份可观的家产被亲戚们挖地三尺反复洗劫后,仅剩了一口大平柜,长久摆放在街对面的屋檐下,锁在偌大柜子里的,唯宝塔般巍巍一摞小画册。它,便是我生命中,最初的神祇。

在砖瓦厂拉架车六年,我的架车横杠上凿有一个矩形孔,孔里长年夹本书,车轱辘停转时啃上两口,留在车轱辘转动时细细咀嚼,品那味道。那日子,虽也是土里刨食,那土里却埋着颗太阳。书籍,使我的生命里阳光如注。

只可惜,关山阻隔,岁月流逝,人生蹉跎。到末了,我们也只能在浩瀚书海的礁岬上,诚惶诚恐俯下身去,浅浅地,啜上那么一小口。人生中的大遗憾,莫过于此。

我之有幸在于:正当校正人生坐标系,确定人生坐标点的当口,及时地,读到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壮丽的诗篇——《共产党宣言》。

并且,还有好多好多的好书,正排着队,等着我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