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084

第84章 好儿王涛?

1999年9月1日的《青年生活导报》,刊登了一篇崔鹤同的文章,叫《好儿王涛》。说的是“王涛写信给中央电视台,恳请将已做好宣传片准备播出的电视剧《好儿王涛》撤下来。因为王涛认为,自己在剧中的表演不到位,可能会让观众觉得不好看,执意要重拍后播出。”于是乎,“笔者闻之”,“感佩之至”。与此相同内容的文章,已上过文摘报,我看过好几篇,曾有过提出不同看法的冲动,觉得不值,未曾动笔,此次终于按捺不住了。

王涛乒乓球打得好,这我承认;他曾数次“为国争光”,这我也承认。但媒体是否已把他捧得过了头,他的父亲将儿子是否褒得出了格?我以为有些问题。

王涛已不怎么打球了,上了场也可能赢不了球,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残酷是够残酷的,但没有办法。运动员退出第一线,应当干什么?应该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出国,比如当体委主任,当教练,开运动器械、服装公司等。干不了的,就不要硬干。

有人猛夸王涛不让播已录制好的片子,执意要重拍的举动,我有几点弄不明白。其一,“好儿”当初自己演自己,想没想过,自己是不是搞影视的料,想没想过他拍出的片子“会让观众觉得不好看”?他是否把一切社会事务都看成乒乓球了,以为用只手就可以轻轻抛起,用拍子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自我感觉是否过于良好?其二,“好儿”算过账没有,拍“好儿”的戏,已花了多少钞票?这些钞票难道真是花纸,可以轻轻打水漂,轻松“交学费”?如果都像他那样“交学费”,中国能交得起吗?再则,此番重拍,又需要多少银子,花到这里是否值得?是否有想挣第二笔演出费之嫌?其三,对“重拍”,“好儿”有多大把握?是否一夜间“好儿”得了高人真传或指点,技艺大进,可以叱咤影坛了?如果此番仍拍不好,又怎么办?说声“Sorry”,拉倒了事,或者从垃圾堆里捡回第一次拍的片子播放?以愚之见,好儿的演技不一定提高得那么快,隔行如隔山,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悟透一个行当。而且,“好儿”腆着个大大的脂肪肚子,如何演好一个少年运动健将,令我怎么也参不透。从以上三个方面看,我以为“好儿”也有不那么“好”的地方。他拍戏和重拍的作为,不只是对自己不负责,对国人也不负责。

毛老人家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想,我们的青年人,尤其是做了点事,出了点名的青年人,应当从“好儿”打球、拍戏的人生经历中悟出点什么。

19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