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121

第121章 反抗“规范”

写了几十年中国的方块字,自以为文字基本过关了,事实上不行,近来文稿书稿上常被编辑大人们挑错别字。比如“唯一”,编辑说“唯”字错误,“惟”才正确;比如“初具规模”,编辑说“初”字不对,“粗”才是正宗。老牛虽与编辑先生女士们争辩过,言几十年来看到的是“唯”是“初”,自己写到纸上的也是“唯”是“初”,“惟一”和“粗具规模”之类未曾见到过,见到了也觉得别扭。编辑们说,没有办法,这是规范。于是乎,鄙人想反抗这一所谓的规范。

不知这是“惟”非“唯”之类的规范是什么人制定的?是造字的仓颉,还是中国古代的大文豪如孔丘、孟轲、董仲舒、程颐、朱熹,还是近现代的大学者如章太炎、胡适、鲁迅、叶圣陶、王力?在我有限的见识里,似未闻大师们做过这样的规范。即便他们中某人规范过,但时代发展了,文字这种东西似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文字有死亡与再生的问题。中国人在制度变迁上害怕改革,在文字发展上想必不会也遵循“法先王”的原则而泥古不化吧。任何大师的文案包括文字框框似乎都可以翻,可以打破。

很有可能,制定“惟”“粗”之类规范的是当今的文字官员,以及所谓“文字改革委员会”之类组织的专家学者。我想,由一些专事文字工作、咬文嚼字的夫子们关起门来搞出的“规范”,有些有利于文字的纯洁、规范、实用,有些则未必。比如以“惟”取代“唯”,以“粗”取代“初”,硬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行文习惯,硬是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变成了“白字先生”,那么请问,这种规范我们为什么要遵循,我们为什么不反抗!

文字改革的方向是大众化、简明化,而不是专家化、烦琐化。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渊博与深刻,借以抬高某些人的声誉和地位,老百姓是会反感的,也是会反抗的。就如“棘手”“曝pu光”,大多数人硬念成了“辣手”和“曝bao光”,文字学界也只好认可,谓之“约定俗成”。相信“惟一”“粗具规模”之类难以成规范,即便编辑们扭转上一阵子,最后也只能以“约定俗成”作结。我们希望中国的文字学界不要同公众过不去,少搞一些过时的出力不讨好的什么“规范”。

200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