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119

第119章 国棋的品位

围棋和象棋均为中国的“国棋”,均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无以数计的爱好者。围棋与象棋的品位孰高孰低?虽然没有太多的人为其强分高下,但在棋界,在爱好者的心目中,围棋雅而象棋俗。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我属于象棋爱好者,对象棋有一点研究,而对围棋只了解点皮毛,但对这种观念,很长一段时间是自觉接受的。

一般说来,下围棋的人中文人雅士多,达官贵人多,巨贾富商多,谦谦君子多。据说下围棋需要优雅的环境,需要平静的心态,也许还需要高雅的气质,有些人在下棋之前还要沐浴焚香。很难看到扎堆下围棋的,也难看到大叫大嚷乱支招的。下象棋的人中工农大众多,贫寒人士多,鲁莽之辈多。下象棋固然也有优雅的所在,但大多数情况下,棋摊摆在树荫下、墙根旁、马路边、喧闹之处的居多。下象棋者也没那么多的规矩,不要说祈祷焚香沐浴,可能连手也懒得洗。象棋摊前一扎一堆人,下棋的、支招的,吵作一团,乱作一团,乐作一团。围棋与象棋的雅俗之分,长期以来在我的心目中是清楚的。

近来观看一系列围棋与象棋的电视转播,结果对我原先的立场有所动摇。围棋的电视解说者,多为一些高手乃至国手,但这些人在解说中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大俗”与“无文化”。他们或贬损对奕的棋手,并进而贬损他们所不喜欢的各国各路棋手,或两个解说者中水平较高的主解说抓住搭档解说中的错误对其进行挖苦,或不断地讲专业棋手的高水平以及业余棋手的不值一提与幼稚可笑。前不久,“终身棋圣”聂卫平解说电视快棋赛中马晓春与曹大元两位九段的决赛,聂大人一会儿指责马晓春的败招,一会儿讥讽曹大元的俗手,一会儿讲如果走了什么样的招那便是业余水平、“世纪冤案”,一会儿顺便诅咒淘汰了他但又败给别人的小将黄某“活该”。在断定曹大元要胜利时,他碰掉了挂盘上马晓春九段的“九”字,便挖苦说不知马晓春是升段了还是降段了。这使我想起若干年前,马晓春在韩国参加一次国际大赛,聂棋圣在国内挂盘讲解,他说了不少关于那盘棋棋里棋外的闲话,把马晓春猛贬损一通。后来马晓春咽不下这口气,反唇相讥,说聂卫平哪里认得世界冠军的棋。言下之意是你聂卫平能耐,你怎么连世界冠军的毛也没沾上。此事当年在棋界及新闻媒体上沸沸扬扬,国人皆为围棋界的内讧担忧,但聂卫平们似乎吃一堑后仍未长一智,“涛声依旧”,品性依旧。

与围棋解说者相比,象棋解说者这些高手国手们的层次要高得多。虽然他们也评说棋手的失误,评论棋手的弱点,但有分寸感,充满了善意与理解。也有人讲“专业”“业余”之类的话,却绝少调侃业余棋手的意思。这些人具有儒者风范,品格较高。单从解说者这个群体来看,我以为象棋选手的文化水准文明水准不比围棋选手的低。这也许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格局(这是不是棋赛的含金量所决定的?),它也从一定意义上确定了围棋与象棋的品位。由此观之,棋类本身并无品位的高下,其高下是由操持棋类的人所决定的。愿我们中国人不要因自己品格的低俗而带累了棋类的品位。

199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