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115

第115章 门面

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同样懂得了“字是人的门面”的道理。这个道理似乎太浅显,以至于稍识几个字甚至不怎么识字也能明了和接受。

第一个要求我写好字、创立好的“门面”的是我的父亲。那时他在青海而我们在甘肃,母亲不识字,写信的任务自然落在哥哥和我头上。我那时小,没什么文化,信写得不好,母亲怎么说,我便予以实录,经常是“我妈说着呢”之类的字句充斥信函。更为糟糕的是,我的字写得不好,让父亲看着不痛快,甚至看不懂。有鉴于此,父亲便时常写信告诫我,要写好字。

第二个要求我写好字的,是我初中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个有着花白头发花白胡子,穿一身黑制服,中等个儿的老头,他曾经教过我的父亲,是我的师傅又是师祖。杨老头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时一丝不苟。他以身作则,要求我们必须写好字,否则就不配做他的学生。在杨先生的严格要求下,我们班出了不少小小书法家,其中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魏列明的同学。我初一末离别母校西迁青海,他在班里同学送我的本子上的题词,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似乎仍未达到那个水平。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我的水平之洼,说明我辜负了杨先生的厚望。

我这个人虽然字写得不好,“门面”不佳,但我钦佩字写得好的人,而且特别佩服那些未以书法家名世,未以书法当饭碗,却字写得有功力、有风格、好看耐看的人。所以对于我中学时的同学魏列明、周守明,大学时的同窗魏琦、蒋致洁、柏铮,上研究生时的同学彭培南等人印象极深。记得古人有一句话,叫“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的心境和情形便属此类。

如果说我这个人不顾及“门面”,那是假的。为了写好字,我曾下了不少功夫。高中快毕业时,我受同学庞新和的影响,买了本字帖,开始练字,但未成功。现在想起来,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起步太晚,错过了练字的最佳时机;二是未能用心去体味字帖,只是照猫画虎,离了帖,就不知怎么写;三是练和用脱节,练字时写得很规矩,平时写字,还是自己的老一套。上大学时我有自知之明,曾向某同学检讨,我的字写得过于糟糕,可此兄既非师长,也非老板,当然用不着负什么责。他安慰我,字只要自己认识就行了,不用计较好坏。我当然不会因此抛却懊恼,但也没有办法。出了学校门,我依然临帖,依然想把字写好,但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字写得比学生时代好一点,但仍在差的行列。

人生有许多的遗憾,写不好字,支撑不起“门面”,是我的一大遗憾。我有时想,写字其实也是靠天分的,有先天的因素存在,后天的努力是一方面,但只有后天的努力似乎也难以成功。这可能是我的托辞,是遮羞布。但如果把字的好坏完全归结在后天的努力上,我不会同意,我以为我后天还是努力的,只是努力得还不够,未下王献之般将池水洗黑的功夫。

我的字写得不好,这辈子也许我成什么家的可能都有(允许我吹吹牛),但就是成不了书法家。我的门面不辉煌,但如果我不肯承认这一点,恐怕只会使“门面”更一塌糊涂,所以我还是承认为好。

我的“门面”算是装潢不好了,这不是一件美气的事,所以我希望我的儿子及其他晚生,一定要更加注意,从小做起,以使自己有一个漂亮的令人钦羡的“门面”。

199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