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73

第73章 青年朋友不必灰心

有人说,青年是东升的旭日;也有人说,青年是垮掉的一代。我们青年人自己以为,青年就是青年。

我们有我们的弱点,阅历较浅,看问题不够全面,缺少些理性,容易冲动,在头脑发热时办过一些令人追悔甚至痛心的事。但列宁说过,青年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因此无须回避,也无需隐瞒。我们堂堂正正。我们有我们的烦恼,或长期待业,或负担过重,或学非所用,或在坐冷板凳,或对社会风气无法适应。但请相信,只要通过积极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一切,使生活变得馨香甜美,多姿多彩。

我们不必纠缠历史旧账,不论淋过雨,还是沐过风,我们仍然是我们。青年人,不要灰心,历史的责任不要推卸,审视的眼光不应移开,思维的大脑不需停顿。

摆脱经济困境,铲除腐败现象,推进民主进程,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青年人,让我们响应时代的召唤,觉醒的更觉醒,勤奋的更勤奋,颓唐的摆脱灰暗心理,共同投入建设祖国的浩大工程。毕竟,中国是我们自己的。

(载1991年5月11日《银川晚报》)

值得玩味的象棋心理

中国的男人们普遍喜欢象棋。据说,中国的象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保存下来的古棋谱古象棋理论书籍看,我们的祖先从那32个圆形物中不但得到了无尽的欢乐,而且为象棋的普及、发展和传布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和艰辛的努力。

象棋的普及率之高,在众多娱乐项目中可谓名列前茅。上至白发长者,下至“黄嘴小儿”,大都能走几步、会几招。至于青壮男儿,属于棋迷型者更不在少数。会几下子,不算稀奇。如果一个男人不会下象棋,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象棋这玩意,雅俗共赏,高雅之士可以焚香净案手捧香茗对弈,村叟牧童也可以席地而坐于村前屋后或土坡树下“对杀”。至于都市的象棋地摊,更是随处可见,三个一堆,五个一伙,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互相揶揄,不断打趣,真是热闹非凡。

值得玩味的是象棋爱好者的心理。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但对待象棋比赛却有不少共同之处。其一,下象棋者大多口头上自称为高手,称别人为“臭棋篓子”。中国人一向拘谨,但在此方面却表现得出奇的洒脱与幽默。他们输棋了不肯认输,甚至把输棋说成让棋,颇有点不屈不挠的风范和某种意义上的阿Q精神。棋手之间的相互揶揄常常使人忍俊不禁,使人身心为之轻松愉悦。其二,观棋者比对弈者心情还要着急,也许是旁观者清,更由于“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所以观棋者似乎比对弈者看得更清点子更多胆子更大性子更急。他们不但动嘴,还常常动手,虽然有“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劝阻与“指手画脚是小人”的惩戒,但那是没有用处的。在棋盘面前,当得了“君子”的可以说难以寻觅。有时动嘴者会遭致对方甚至自己支持一方棋手的训斥,但意见照发表不误。如弈者不采纳,往往会搓手跺脚愤愤不平,以至转而为对方参谋。其三,观棋与看戏看电影看球赛不同,参与意识极强。其思索的深度与用脑的强度有时比对弈者还要强。他们将思虑所得会毫不保留地告诉对弈者,是谓之“支招”。

对于象棋爱好者的种种心理,我们的社会是否应很好地推广并应用一下呢?我们中的许多人,缺少洒脱感幽默感轻松感,虽然口头上谦虚有加,内心却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相互戒备,甚至于相互拆台,使绊子设陷阱,不以搞好工作为原则,而以搞垮别人为目的。当遇到一点挫折吃了一点苦头受了一点委屈后,便心灰意冷半途而废不求进取。我们真该把象棋中不服输的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来。有的人对事业、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不闻不问,更不要说“围观”了。即便是稍有兴趣观看,也只是旁观者而已,动眼动耳不动脑。或有思考者,其心得也是自生自灭,不大愿意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他们的心理是“肉食者谋之”,我等一介草民“又何间焉”。即便讲了,也害怕不被重视不能接纳起不了作用。我们是否应当有一点象棋爱好者观棋的参与意识,看到一步好棋立即提出来,即使为此遭白眼遭奚落也在所不惜?!

下象棋可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提高智力水平,下象棋更可以提高人们的群体意识和直率作风。这一点,或许还有待更多的人去思考,去认识。

(载1991年5月21日《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