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70

第70章 户口的威力

《六盘山》杂志刊载了一篇介绍自学成才的青年漫画家何富成的文章——《山里娃走向北京领奖台》,读后令人感慨良多,尤其对户口的威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何富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了他的无户口——无城市户口。因为无旱涝保收的一方“良田”,而农村的劳作又填不饱肚皮,所以他才有走出农村,辞掉“地球修理工”的愿望,画画便成了一条达到目的的门径。这样说也许贬低了何富成的艺术天才和艺术追求,但其中有“户口”的驱动力,我想也难以否定。而且即使为户口,也丝毫不能贬低何富成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境界。

何富成的苦恼,更大程度上也来自“户口”。何富成成功了,他的画和名字在全国多家报刊频频出现,他的画不断获奖,他被列入了《漫画知识词典》《中国艺术家数据库》《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他也成了某家报社的美术编辑,也算得上是栋梁之材。但是,他这个“编辑”是合同制的,他仍是个没有“户口”的临时工。试想,如果他有城市户口,他能至今没一份正式工作,至今在当临时工,每月拿56元基本工资吗?

《六盘山》的文章中说:“1988年临时工转正,由于名额有限,他没有能如愿。”读了这段文字我很困惑,名额有限也罢,还是有名额的,那么又有谁比他更有才更为报社亟须更有必要优先解决呢?大概他唯一不如别人的,还是户口。

“户口”是有含金量的,一个城市户口国家每年除保证粮油供应外,还需暗贴明补数千元。有了“户口”,不仅可以享受补贴,有口粮保证,而且工作有基本保证,更重要的是可以荫及子孙。反之则“一无所有”。这就是“初级阶段”我国工农差别的一大内容。

“户口”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发现与使用,也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它对于“四化”建设的危害作用也已日渐明显地表现了出来,有识之士曾呼吁改革,我想这是符合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思想的。

“户口”问题是历史的产物。历史上形成的未必就是天然合理的,更不是不可更改的。比如“皇帝”,那就是两三千年前就有的,并延续了几千年。辛亥革命一起,不是人人皆曰可废并真的废除了吗?“户口”问题也应如此。

当然,形成户口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问题,它的彻底解决也只能依靠经济高速全面持久的发展才能完成。但必须对此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要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差别。这对于社会的长久稳定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无疑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载1991年4月5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