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67

第67章 “余热”何其热

有一种时尚,叫“发挥余热”。老干部离休,去办公司,去当顾问;老知识分子离岗,去建私人诊所,去讲课;老工人退休,到其他单位去开车,去兼职……所有这一切,统统谓之“发挥余热”。而发挥最好的,要数那些该退休而不退休,该退居二线而仍坚守在一线,且大有一种“革命到底”的豪迈气概者。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批的青年无业可就(有一个家庭四个待业的),大批的年轻干部无事可做,社会因之动荡、消沉。鄙人不才,对这一数千年来难得出现的“余热”利用的大好形势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

大概因为地球上能源的缺乏,所以人类在大力开发能源的同时,又在力争合理地节约和使用能源。“余热”利用亦属此例。我们中国也不例外。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江河的自流无人过问,煤炭的自燃无人心疼,森林的滥伐无人制止,偏偏侧目于11亿多的“人”这种能源。而对于人的能量,又置年轻人的“正热”于不顾,却要大量使用“余热”。如此看来,“余热”能量大于“正热”。

“余热”能量何以大?因在台数十载,经营几十年,人虽下台,但仍得买他的账,否则事情难办。此外,有些“余热”们在台时已安排好了子女亲属,安插好了亲信耳目,不聘这些“余热”担任“董事”“顾问”,公司别想办,买卖甭想做。我们中国办事需要的一大串红戳子,你也一个甭想盖。如此看来,“余热”不但可敬,而且可畏。

现如今,“余热”在大展雄姿,在春风得意,“正热”们只好稍息立正,向父母的钱袋看齐。有不甘于此者,倘自律性强品德好,便去做小买卖去捡破烂,自律性差修养差者,则拿社会出气。君不见,在偷盗、抢劫、斗殴、杀人等犯罪者行列里,有不少是这种被废弃的“正热”,即“待业青年”吗。而年轻的干部及科研人员,则纷纷在等时机,在等胡子白,在羡慕“余热”的地位,至于工作,则是十分的不景气。这种“余热”的可怕性,似乎引不起我们社会的关注。

老牛愚钝,弄不清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主要依靠“余热”运转,那它的前途会灿烂吗?望读者诸君赐教。于我,也好使我将正热抛却了,等待余热时再大展拳脚。

(载1991年2月22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