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63

第63章 加而不强又如何

历史在经历了1989年春末夏初的波折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鉴于对以往关于党的领导问题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思,党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一时间,“加强”之声不绝于耳,确实够鼓舞人振奋人的。

加强的措施很多,普遍采用的是恢复政工机构,提高政工部门的规格,扩大编制,增加人员,增加经费,提高政工人员的政治和物质待遇等等办法。与1989年相比,不论上述措施落实得如何,各级政工部门的工作条件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改观就是加强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加强与未加强,关键在工作效果上,而不只在于增加几个政工人员,多给几元政工经费上。观察一年多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加强”问题似乎并未真正落实,公民的思想问题尤其是深层的认识问题并未真正解决。说得坦率一些,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加”而未“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很多人说,主意是好主意,但经济疲软、精神疲软、治安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又怎么解决?进行清腐工作,不查处,公众不满意。查出侵吞公款公物30多亿元后,群众又提出,何以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对群众反映多、问题严重的某些有“根”人物不敢动?精神振奋不起来。很多人仍然认为社会问题远未解决好甚至未认真去解决,政工部门所讲的道理是对的,是真理,但与现实生活对不上号。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并不容乐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矛盾重重困难重重的处境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加”之后,确实要使之真正“强”起来。分析加而不强的原因,窃以为主要的是:其一,社会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因而群众的不信任情绪不满意态度的克服也需要一个过程。其二,由于某些矛盾的出现延缓了政治体制改革,反过来又影响了社会矛盾解决,引起群众的思想抵触。其三,某些领导人的个人行为并未“优化”,影响了群众的信心。从目前的情况看,群众正在观望。如果在解决腐败、治安混乱、失业等问题上没有突出的功效,不解决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仍会流于形式,而由此带来的意识的反作用也会消极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公众的统一呼声和政工人员的深切感受是,要解决对“主义”的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切切实实地解决社会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如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也就在其中了。

(载《共产党人》199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