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45

第45章 小店主的悲哀?

一位年轻的女士去一小店为儿子买食品,恰遇店主老头儿被一骑摩托车的“强人”抢去“万宝路”一条。老头遇到熟顾客,不免苦诉一番。于是,便有了不平者的叹息(见《宁夏日报》1990年1月12日赵英文)。读罢赵女士的文章,我也觉得小店主确实够悲哀的,做个小本生意度日,还常遭白拿横抢。至于被敲诈勒索的事,恐也不在少数,有些事连诉苦也不敢,这人生未免过于苦涩了。

感到苦涩的,岂止一个小店主,一个小赵,一个老牛!近几年,“土匪”这个解放后逐渐陌生了的名词又常挂在人们嘴边了。如成昆线上专抢货物的“铁道游击队”,手持刀斧在车厢中逐个搜夺旅客的“大侠”,使人闻之胆战心惊。这又是谁的悲哀呢?货主的?旅客的?小商小贩的?是,又不全是。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悲哀。

我们真不知该如何爱我们的儿孙了。赵女士是为其爱子去买小食品时遇到“匪情”的。巧了,我也有一小儿,也常为他去跑小店小铺,也听到一些类似的故事,也有一颗爱子之心。如果社会上这种丑恶现象继续存在下去,甚至漫延滋长,那我们的孩子出门时会不会被抢劫?我们的孩子如果做了小商小贩,会不会被白吃白拿被敲竹杠被绑肉票?更为可怕的是,社会环境的感染,会不会使我们的孩子也成为“绿林好汉”。一想到此,我便手脚冰凉,额头冒汗,心律不齐。

“土匪”的复生,法制的不健全,使人缺少安全感,我们的悲哀便也不可避免。悲哀之余,也有期待。为小店主计,为旅客计,为全体国民计,都应当下决心健全法制,铲除“匪患”,以平民愤,以谢国人,以慰先辈,以安后来者。

悲哀之后当如何,时代应当做出回答。

(载1990年2月10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