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54

第154章 “希望工程”的误区

在中国有一项不是工程的工程,叫做“希望工程”。希望工程的含义就是通过募捐,救助失学儿童。中国的失学儿童知多少,数以百万千万计。为什么要通过募捐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国家穷,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或者说虽然国家有钱,但由于某种乃至种种原因而不能用之于教育。向什么人募捐呢?向公民,向工薪阶层。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迅速的,中国已被某些西方国家称之为经济迅猛发展的国家,各行各业均呈现蓬勃向上、争艳斗芳的态势和气息。中国的发展与强盛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的。但喜中也有忧,在百业繁荣中,被称之为国之根基的教育业却未能按比例或曰按其内在规律发展。于是,虽然陷于饥饿线的人数迅速减少了,但处于文盲之境的人数却并未迅速减少,却高居不下,甚至有不断增长之势。这样下去,必然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与水准,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于是,有忧国忧民之士觉出事情的严肃性与严重性,并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唤。取“希望工程”之名,窃以为内蕴在于“不改变现状便没有了希望”。希望与失望乃至绝望是相对应的,并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希望工程”的本意是好的,但视角却有误区。因为,振兴教育的支撑点与着力点在于政府,要依凭国家财力。但是不成想现代教育却仍要袭用武训化缘的办法,中国教育的辉煌仍要借助武训的余晖。现在,“希望工程”的支撑力量主要是工薪阶层。大款大腕们会“出血”吗?有时也会,但毕竟有限。大量的“戏”要靠凭工资吃饭凭工资养家糊口凭工资寻求发展的工薪阶层去演。“希望工程”每年都有不下于两次的全民性捐款,期望着“小康”的公职人员们便自愿不自愿地掏几次本不十分饱满的口袋。不美气的是,这种掏口袋的行为已逐渐被掏工资袋的行为所取代。现在的“希望工程”捐款,已不是社会性的民间色彩的充满自愿原则的行为,而已变为有整体设想统一步骤划一方法的政府行为。捐款已变成了扣款。对此,很多人不十分理解,当然也不十分赞赏。在呼吁减轻农民负担之后,社会上已有减轻工薪阶层捐款负担的呼声。大多数国民的心态是,倘国家确实穷得无能力履行教育职能,国民自办教育义不容辞。但事实上在很多方面国家又显得很富有很排场,比如每年上千亿的公款吃喝,每年不知多少亿的购置进口小汽车款,建不完的唐城鬼城楼堂馆所,过不完的文化节葡萄节西瓜节萝卜节,如此等等,难以备述。既然国家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怎能独轻视教育,并将眼睛盯在工薪阶层的口袋上呢!

如何改变“希望工程”错位的视角,在下不才,有一愚计,可使公众从不愿捐款而为自愿捐款踊跃捐款。这就是教育经费由国家按社会正常的发展规律负责。经费从何而来?可将为高级官员买高级进口小轿车的钱拿来办教育。那么官员的购车费怎么筹措?愚计的精妙处正在于此——仍由百姓捐款。为父母官大叔官爷爷官等所有号称公仆的官员捐款买车,百姓们自然是积极踊跃的。这样一可以表现百姓对官员的拥戴,二可以使官员从心理上更加接近公众,恪尽职守,三可以解除因教育经费给政府带来的尴尬处境。如此一举数得,实在上算得很。

此计之所以称为愚计,自谦而已,实则高明无比。请建立新的以捐小汽车为宗旨的希望工程组织予以实施,效果定会令人惊奇的良好。

新的希望工程大有希望。

(199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