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39

第139章 贵姓“牛”

没有人问我“贵姓”,我却想告诉读者朋友,我“贵姓”牛,老牛的“牛”,黄牛的“牛”,孺子牛的“牛”,牛皋的“牛”。

说到中国人对别人的礼貌与尊敬,在询问对方姓氏时,冠以“贵”字,实在是很文明很有人情味很有历史超前意识的。作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的一分子,我为之自慰自豪自安自乐。一声“请问贵姓”的询问,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不相识造成的生疏隔膜,解除了人们莫名的戒备与冷漠,搭起了人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人感到得体亲切温暖。我私下常想,仓颉造字,造出这个“贵”字实在是十分高明睿智豁达的。中国人对于“贵”,也是十二分向往遵从和广泛使用的。互相称谓,贵字当头,便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贵党”“贵国”“贵省”“贵区”“贵校”“贵姓”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外交、内交的润滑剂与催化剂。为子孙取名,也常取“贵”字以寄托改变际遇,期望后辈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称雄于世的希冀。历史上带“贵”字的人确有许多知名人士,比如唐朝征西的薛仁贵,水泊梁山的朱贵,诗人李季笔下的王贵,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垂青史”。我大学同班同学中,在历史学方面最有成就的,是名字中带“贵”字的吴玉贵。所以虽然也有人讲名字中带“贵”字有鄙俗之嫌,但很多现代派的人们仍不断在子孙的名字中加入“贵”字。可以预料,时代再发展,人名中的“贵”字并无灭绝之虞。

以“贵”字寄希望于后人,表现了中国人的坦率、真诚与勇敢。但中国人在对待“贵”字上也有极其虚伪的时候。比如别人亲切谦逊诚恳地问一句:“您贵姓”,一些人的反应不是从容坦荡自如,而是诚惶诚恐,生怕别人看透了自己心中的隐秘,或者对于“贵”字不敢消受,忙不迭地说:“免贵,姓某。”更有不诚恳不坦率虚伪穷酸者,会吐出“贱姓某”之类没有情调没有自信没有出息的话。姓氏不过是一种大范围的代号,何“贱”之有。即便你自己卑贱,这个姓氏,这个姓氏的千千万万人们未必统统卑贱或甘于卑贱。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实在是没有权力贸然地将属于许许多多人们的姓“贱价处理”的。你要虚伪,要谦虚,要发贱,那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可以带累别人。如果有人问我“贵姓”,我可以平静地告诉他“姓牛”,但绝不以“贱姓牛”相答,也没有必要画蛇添足,酸不溜溜地回答:“免贵姓牛。”否则,牛皋老祖宗在地下也不会答应。他会讲,“俺牛皋战绩显赫,声名大振,彪炳史册,贱从何来,”我何以答对?他若是真的动起怒来,打我的板子也是极有可能的,我与他老人家对打,那简直不可思议不是对手。退一步说,即便我得到当代气功大师的真传,打翻了牛皋,也只能落下个不肖子孙的骂名,好处是不会有的。不知动辄“免贵”或“贱姓”的同胞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我倒劝这些人掂量掂量,在糟蹋自己姓氏时,同姓的先人同辈人后人是否会怪罪于你,鄙夷你唾骂你。

中国人应当更加坦率真诚勇敢,多一些自然少一份矫情。如此,才能更有进取心、竞争心,才能免遭世故之累,活得轻松坦荡无拘无束,才能使社会的发展多一份推力,少一些障碍。

贵姓牛,牛撇捺,如果对我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或批或骂,悉听尊便。

(载1993年7月31日《石嘴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