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22159000000007

第7章 感受人间亲情之无私

情感只有在实践和体验中才能育化其唯美。别把情感想得太复杂。相传幸福是个美丽的玻璃球,跌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捡到多些,有的人捡到少些,却没有人能拥有全部。爱你所爱选你所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把握今天,设置明天,储存永远。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就会永远存在。

母爱、父爱、兄弟手足情,是世上最纯洁高尚、不计任何功利的感情!这是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障碍隔膜、敞开全部心扉、全无任何隐秘、心贴心的情感交流。亲情,对任何一位远行在外的天涯游子,没有距离、方向的阻隔,游子们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慈母思念期盼的目光,走不出亲情引力的吸引!

亲情,家族血脉汇流成的生命溪流,日夜奔流不息,万古如斯。这是一条血浓于水的家族血脉溪流,用世上最锋利的刀剑巨斧,你也休想将其砍断;筑起世上再高的堤坝,也难阻断它滚滚向前的奔流。

父母之情恩深似海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面摊主人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却“视而不见”。

这则故事,和“债”有关,但细细品味,亲情其实与钱无关,亲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此,它能够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人们唯利至上的观念中,保持其因为血缘而凝结在一起的那份牢不可破的情感,这也是人们将亲情总是看得比友情和爱情更重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一说到亲情的特点,人们总是爱进行比较,拿中国人的亲情观念与西方的进行比较,于是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注重亲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亲情应该是博爱的,我们进行分析之后就应该明白,西方人那种我们眼中的“冷漠”其实延伸和扩展了亲情的范围和内涵。

在西方社会,孩子是天使,应该受到社会的特殊照顾。孩子,也最缺少自救能力,因此,应该先救孩子,这很自然地反映出西方社会是契约社会、法制社会。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法律高于一切,当然也高于传统和道义。一事当前,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绝不能违法。婚姻也是一种契约,要履行契约,先救太太,也就成了先生的必然选择。孩子该先救,太太也该先救,老母亲呢?对不起,就只能委屈了。这也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而中国的传统观念就不一样。中国的传统观念讲“养儿防老”,讲“百善孝为先”,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讲“忠孝仁义”。孩子可以再生,老婆可以再娶,老娘一生一世只有一个!因此,按中国的传统观念,当然是先救老娘,否则就要被人骂为“只要老婆不要娘”了。这就是中西方对待老人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不同的家庭代际关系。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人则“少讲”甚至“不讲”父母恩。不仅观念不同,在如何对待老人上,在家庭代际关系问题上,法律规定也不同。中国的法律,规定父母有抚育子女的责任,子女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西方(多数国家)的法律,就只有父母抚育子女的责任,却没有子女必须供养父母这一条。

但是西方人所谓的“不讲”父母恩,绝不等同于不孝敬父母、不敬老!尊老爱老不仅包括子女赡养父母,还应该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慰藉。经济上的供养是最基本的,但也仅仅是一个方面。西方子女虽然没有必须供养老人的法定义务,但西方子女对年老的父母生活上照顾、情感上慰藉,还是很注意的。这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一种道德情操的表现。

手足情深不离不弃

如果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阐释的是亲情中纵向的连接的话,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则是亲情的横向联系,这种横向联系其实同样诠释着亲情关系,也体现着亲情的博爱和美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

镇子里有个傻瓜,不是天生的那种,5岁那年在一次煤气中毒事件中,只有他活了下来,和他同在屋里睡觉的父亲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他推到门外撒手而去了,从那以后,他就只会傻傻地笑,不管是开心还是伤心,据说是大脑受到了损伤。

傻瓜还有个美丽的妈妈和可爱的妹妹。

傻瓜11岁的时候,疼爱他的妈妈因肾病死了。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傻瓜摆起了简陋的快餐摊,做三明治,摊点离妹妹的学校不远。

一天,在摊子上卖早餐的时候听到两个女学生说起他妹妹的名字,说她早上到班上后脸色不好,腰疼得厉害。傻瓜听到后呆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大声叫着妹妹的名字,扔下手里的工作向学校跑去,他就这样大声喊着妹妹的名字,冲过学校门卫和老师的阻拦跑到妹妹的教室里,看到妹妹趴在课桌上,脸色蜡黄,冷汗淋漓,傻瓜这次没有傻傻地笑,脸上竟是焦急,喊着妹妹的名字背起妹妹就往医院跑。

医生告诉妹妹当傻瓜知道妹妹的病需要换肾的时候,就大叫着对他说:用……我的……我是她……哥哥,但是检查结果是傻瓜的肾也不合适,傻瓜知道了结果,神情很沮丧,就一直说:我是……她哥哥啊。医生明白傻瓜的意思:我是她哥哥,我的肾怎么就不能换给妹妹。

在热心的医生不懈的努力下,合适的肾源终于找到了,手术很成功,妹妹终于从死神的手中被救回来了,可是她醒来的时候却没有看到那张熟悉的傻傻的笑脸。医生告诉她,她哥哥为了给她交医疗费,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了,等她完全康复了就来接她回家,叫她安心养病。

病好后,她回到了家里。屋里很简陋,但收拾得很整齐,尤其是妹妹的房间,比她在家的时候还要整齐,只是家具的表面已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书桌上摆着一盆花,花开得很鲜艳,在花盆旁边有张很漂亮的卡片,上面有行歪歪扭扭的字:欢迎妹妹回家!傻瓜在知道妹妹不久就能康复的时候就在准备迎接妹妹回家了!只是此时,她再也听不到那傻傻的笑声了!傻瓜在给她买礼物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车祸。

健康的亲情,好似一池清澈温暖的湖水;寒冬里一盆燃烧正旺的炭火;炎炎夏日里一片榕树下的绿荫;漫漫荒漠中的一块绿洲。亲情,人类守望耕耘的最后一片精神家园!当你疲惫时,亲情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当你失意懦弱时,亲情给你信心和坚强;当你受到侮辱时,亲情为你找回公道与尊严;当你悲痛欲绝时,亲情会在你结冰的心海里注入暖流。

当亲情受到伤害时,它具有极顽强的再生修复能力。亲人间发生矛盾冲突,是极常见的事,打断骨头连着筋,一般是不计前仇旧恨的,极易健忘的,而对恩惠却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过矛盾的亲人们,很快又像孩童似的凑到一起,不计前嫌,一时又欢声笑语,和好如初了,从前的矛盾隔阂顷刻间烟消云散,变成了风和日丽。融融亲情,就是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