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千万人一生的枕边书
22158000000008

第8章 想得太多,必有所失(3)

一次只做一件事

这是一个相信大家都听过的故事:

有两个学生拜奕秋为师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奕秋讲解棋道;而另一个学生虽然很聪明,但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而且他今天想学下棋,明天又想学画画,不时地有新想法冒出来。一次上课时,有一群天鹅从他们头上飞过,那个专心的学生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浑然不觉。而心不在焉的学生虽然看着也像是在那里听,但心里却想着拿了箭去射天鹅,而且想着有一天要做一名出色的弓箭手。若干年后,那位专心致志的学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位呢,却一事无成。

一般情况下,人对生活的迷失都是所要或所想的太多,而又一时达不到目标造成的。这种想法使很多人不能将精力专注于一项事业,他们总是目标多多,反而错过了许多近在眼前的景色,丢掉了一些可以马上把握的机会。人无法专注,总是做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结果什么都做不好。内心的挫折感不断加大,结果只能是脚步匆匆,再也没有宁静。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因为在通常状况下,这几件事情都不会做得很好。而如果每次我们专心地只做好一件事,精力便能够集中,也必定有所收益。等这件事做完后,再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我们每件事都能够做得很好了。

如果问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是哪里,答案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了。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塞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大凡成功人士,都能专注于一个目标。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人奴隶,并因此使自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不可言喻的乐趣。

每天都花一点点时间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慢慢的,你会发现,那些遥远的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你行动的累赘,而那些离你最近的事物才是你的快乐所在。把精力集中在最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上,别再胡思乱想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只要我们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精疲力竭。不要让我们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我们正在做着的事。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