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千万人一生的枕边书
22158000000004

第4章 美德是人生的追求(4)

不要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临死前给他的儿子刘禅下过一道遗诏,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千万不要因为坏事比较小,不会造成太恶劣的后果,就大胆地去做。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近两千年了,但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锤炼品格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牛”,有好多犯人都是从小错犯起,最后却越犯越大的,到那时,流下悔恨的泪水,已经于事无补,因为时间只能向前走,“人生不售来回票”。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义非常深远。有时候,在生活中去做些小小的善事也是件很开心的事。例如,在公共汽车上遇见老人、儿童和孕妇,给他们让座;在路上捡到钱后,交给老师;在同学遭到恶人欺负时,勇敢地出来伸张正义,这些小小的善举都会得到别人的交口称赞,这不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吗?****一生中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一些像送老爷爷回家,车上让座位、帮别人补衣服等等的小事。他没有因为这些事很小而没有去做,可是他的小事做多了,渐渐也就变成了大事。最终成为了全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良习气的累积也是积恶的表现,因为如果大家的不良习气同时表现出来,精神文明就体现不出来了,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的国家,一定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一件善意的小事,也许对我们而言微不足道,但对他人来说可能会至关重要。有时一句善意的鼓励、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习惯的动作、一个友善的举动、一颗小小的爱心,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其实,“恶小”和“善小”仅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代青年,一定要增强鉴别善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从一点一滴的“小善”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身边的人多做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品格才能“至善至美”。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人去做。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事情做不好,可以从头再来,人做不好,很难重新来。

很多小事,小恶不仅仅会使得自己在犯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会使得自己小恶的示范作用,最终酿成大错。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在20世纪60年代末曾进行过一项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新车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社区,其中一辆车保持原样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外一辆摘掉车牌,打开车顶,停放在一个相对杂乱的社区。一周后,前一辆车完好无损,而后一辆车早就被人偷走了。詹巴斗又把那辆完好无损的车的一块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几小时后,车就没有了踪影。后来,受此启发,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栋建筑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建筑物上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种现状会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公众麻木不仁的环境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就是因为小恶而为之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衍生的事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刚扫干净的大街,因为有了第一口痰,便随即有了第二口痰,有了其他的垃圾;安静的学校图书馆,因为有了一小部分人的窃窃私语,不一会儿说话声便越来越大;美丽的风景名胜区,因为有人刻了一个“到此一游”,几个月后便成为了信手涂鸦的“乐园”。不良细节及小事对人有明显的暗示效果,其对事件的结果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恶性影响。

柏杨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想必也是想要通过揭露小恶的一面向我们提个醒吧。我们中国人有很多优点,有很多了不起的业绩和5000年不断的辉煌文明。因此,“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