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千万人一生的枕边书
22158000000100

第100章 当傻瓜高声大笑时,聪明人只会微微一笑(4)

伶牙俐齿未必能服人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要用到嘴巴,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只是个好辩之徒罢了。

在社交场合,无论你自己的知识多么丰富,也不要伶牙俐齿地压倒别人,使人难堪。常言道:“直言贾祸。”又道:“三寸舌害六尺身。”其意就是劝导人们说话要“慎言”,不要“出口”太快,否则的话,什么时候被自己“不慎”的言语所害,没准儿自己还在云里雾里呢!

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讲出来,给别人作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道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不客气地加以指正。千万不要伶牙俐齿地说个不停,“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伶牙俐齿未必能服人。伶牙俐齿还有一个要命的弊端,那就是容易因“快嘴”造成语失而得罪人

东汉末年有个叫孔融的人,从小就十分聪颖,能言善辩,这一点既给他带来了好处,也给他造成了祸害。孔融10岁时,有一天跟随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洛阳城里有个叫李元礼的人很有才华,美誉如日中天。他于是对父亲说:“我想去见见李元礼先生。”

孔父大笑道:“多少达官贵人都见不到他,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就不要再痴心妄想了。”

孔融很不以为然地说:“你只管带我去就行了,我保证一定能够见到他。”到了李府门口,孔融对看门的侍者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烦你进去通报一声。”李元礼接见孔融父子之后,大惑不解,便问道:“小先生,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孔融笑着说:“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和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所以我与你是通家之好,赛过寻常邻里。您能说我们不是亲戚吗?”小孔融的寥寥数语,令李元礼不禁暗中啧啧称奇,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视为奇才。后来孔融长大后,李元礼力排众议推荐他为京都大学之师,并视之为忘年之友。

不过,紧接着孔融锋芒太劲的言语,又为他英才多劫的人生埋下了沉重的伏笔,直至最终被曹操无情地贬黜。

当孔融正在和李元礼谈话时,碰巧太中大夫陈炜前来造访。李元礼的门人将刚才孔融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陈炜。陈炜一向老成持重,听后以略带轻视的口吻说:“小时候聪慧的人,长大以后未必如此。”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道:“想来太中大夫小时候一定是十分聪慧的啦!”陈炜顿时唇紫髭翘,无语凝噎。但从此之后,他心中充满了对孔融的厌恶感。

孔融说话太过“厉害”,得罪人了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可见路不能乱走,话不可乱说,否则就会误入歧途,能说会道有时候会因言招祸。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人虽然能逞一时之快,说赢对方,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这也就是伶牙俐齿未必服人的道理。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粒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说话也要懂得给人留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