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
关于人生的目的,洛根先生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人生追求有两个目标,一是得到想要的,二是享受所拥有的。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实现第二个目标。”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要有一颗豁达知足的心,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抵挡诱惑,享受生活的乐趣。
祸莫大于不知足
在古罗马城的废墟里,哲人见到一尊双面神像。哲人问道:“请问神像,为什么你一个头上长着两副面孔?”双面神似是而非地回答说:“因为这样才能一面回顾过去,以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以寄予希望。”
哲人提出质疑说:“可是现在,你怎么不重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见双面神无言以对,哲人接着往下说:“过去是现在的流逝,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既然你无视现在,就算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闻听此言,双面神才明白过来,正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现在,罗马城才被敌人攻陷,夷为一片废墟,他才遭人遗弃,命运落得如此凄惨。想到这里,双面神不禁悲从中来,竟然失声痛哭起来。
有人形容说,生活是现在时态,重要的是处理好手头事,活在当下,而不是后悔过去、担心未来。一个人该如何把握今天,这个故事提供了最好的借鉴。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觉得别人所拥有的一切自己也应该拥有,他的心中尽是太少、不够、太缺,眼里满是获得、猎取。用星云大师的观点来看,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人,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道路。看到这些人的犯罪事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说:“要是他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了!”问题是,一旦受贪欲支配,又哪里会知足,哪里收得住手呢?
得到与享受
这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六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六个馒头,只有他自己得到了四个馒头。
小和尚觉得这太不公平了。师父得到六个馒头,他没意见,可大师兄也得到六个馒头,不是跟师父平起平坐了吗?不行,不行!
于是小和尚找到师父,也要六个馒头。师父说:“你能吃下六个馒头吗?”小和尚大声说:“能!我要六个馒头!”
师父看了看小和尚,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不久,小和尚就将六个馒头吃完了,他吃得很饱很饱。小和尚拍着肚子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六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六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要像大师兄一样,要六个馒头!”师父微笑着看着小和尚说:“你,是吃下去了六个馒头,但明天你要不要六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小和尚觉得肚子胀,也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接着,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而且有点发痛,小和尚开始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了。
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平时你吃四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六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可是你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跟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
小和尚点点头,捂着肚子说:“师父,以后,我还是吃四个馒头。”
不知足是人的欲望的一大特征,是自然生成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不费力。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努力,知足倒是需要用意志力来控制。当你行走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遗落了曾经拥有时的心旷神怡,而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未曾得到的一切而辗转不已。而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却被束之高阁,视而不见。俄国作家契诃夫对知足常乐有深刻的体会,他说:“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高兴地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颗牙痛了起来,那你就要欢欢喜喜,因为你不是满口牙都痛。你手上扎了一根刺,你高兴地喊一声‘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幸福就这样简单,只要你学会了满足,也就能感受到幸福就在身边。知足是为了在迷离的世界中找到自我的内心,为更高的成就去追求。幸福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只要你能满足,就会让你的幸福感不断提高,生活变得更加快乐,成功也将会不期而至。
别用知足敷衍自己
知足是美德吗?那要看你的知足是哪一种。关键在于是不是真的知足,是对自己的肯定,还是因为无奈的逃避,甚或对他人无足轻重的劝慰。如果你感到知足以后,对生活更有力气,那你的知足就是积极的。如果你说你很知足,说完后,却感觉生活越来越没劲,那你的知足就是消极的,这种知足最好免了。
真的“知足”,是一种能力,是平和的心境;真的“常乐”,是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倘若知道知足常乐,但又欲壑难填,挣扎其中,才是最痛苦的。
知足者常乐,不是说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而是懂得取得,也懂得放弃,在生活里知足,在工作中奋进。乔布斯说的“保持渴望”,就是要避开这种消极的知足。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和快乐研究专家们决定对两组人进行比较:一组自觉已非常幸福的人们;另一组则是自觉“适度”幸福,即认为幸福状况有待提高的人们。
为简便起见,我们暂且把以上两组人分别称为“非常幸福组”和“适度幸福组”。心理学家并不对人们“变得幸福”的短暂时刻感兴趣,他们更在意幸福的稳定状态,即:人们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体判断。有一次,研究人员对这两组分别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与人长久的亲密关系、教育状况、职业生涯、工资收入、公民事务以及慈善事业,等等。
不出研究者们所料,他们发现和“适度幸福组”相比,“非常幸福组”拥有良好、持久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更大。他们预测,并有分析显示,对自己生活感到不太幸福的人们,总的来说会有更大动力去作一些改变。与之相反,感到自己已非常幸福的那部分人,可能会对伙伴或朋友有更多依赖,这当然会对巩固彼此的关系有所裨益,相应地,他们感到更幸福也就很自然了。可是,在教育状况、职业生涯以及工资收入等方面,显示的结果却并不是人们想当然的那样。比如说,在只针对学生的一项研究中,“适度幸福组”对学业更有责任心。他们很少逃课,成绩也更好些。等到他们进入职场以后,“适度幸福组”的学历要更高,并且他们在事业的发展上也比“非常幸福组”更成功,同样他们的钱包也会更鼓一些。对一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追踪调查就证明了这点。当时在学校里感到很幸福的学生,19年后,即在他们37岁时,年收入要比他们“沉闷”的伙伴少大约8000美元……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让我们好好想想。你应该知道有一种情况叫作“知不足补不足”。一个未被完全装满的瓶子,会想着装满它。这种“知不足补不足”的状况对“适度幸福组”来说是种优势,会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强的竞争动力。简单来说,就是这种真的知足激发人们成功。
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别用知足敷衍了自己。
舍得
人往往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才使得选择变得异常痛苦。也正是因为舍不得放弃,人生变得异常沉重。要知道,翅膀上系着黄金的鸟儿是飞不起来的。
我们不会飞,是因为我们太重
因为舍不得放弃,人生才变得异常沉重,甚至不堪重负而过早衰亡。所以,与其拖着没用的累赘,不如早一点选择,早一点放弃。明确自己的目标,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从生活中剔除掉,安心地朝着梦想飞去。
1998年,著名作家毕淑敏成了心理学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了2003年7月,离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她思之再三,最终决定放弃。这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她冷静地回答:“因为我不能去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是一个死功夫。我想,生命对我这个年过五十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专门去念外语,去应对考试。”
毕淑敏放弃了争取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西四环外开设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她认为,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自己极有兴趣探索和愿意去做的有价值的事情。
比尔·盖茨的放弃也值得一提。以他的实力,足以买下纽约,去做房地产老板。但是他只关注自己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而不被市场中的暴利行业所诱惑。有位投资专家评论得妙:“比尔·盖茨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只是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不做什么,知道应该放弃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一些人也希望全力以赴地追求梦想,可是他们总为身边的琐事所累:朋友心情不好需要安慰,小狗生病需要带去看医生,同事结婚需要去祝福,同学生孩子需要去看望……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每天都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还有一些人,看见最近销售赚钱就想去做销售,看见做设计不错,就开始幻想自己能不能往那个方向发展,看见考公务员热门,就想去试一下……想要的太多,不懂得舍弃,最终不是把自己累死,就是一事无成,就像鸟儿身上挂满了沉重的东西,它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飞向广阔的蓝天。
适时放弃是一种大智慧
这是关于一个登山者的故事。他参加了一支登山队去登山。为了第一个到达目的地,独享第一的荣耀,他趁着其他人睡觉时,独自去登山。
山高夜深,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显然,在晚上登山是愚蠢的决定。但他凭借着技术和勇气,还是继续攀登着。就在他快要到达顶峰时,脚下一滑,急速地向下跌去。在那极度恐怖的瞬间,他生命中的所有美好和痛苦的记忆片段一起涌入他的脑海。
他正想着离死亡还有多近的时候,感觉到系在腰间的绳索一下紧紧地拉住了他。他的身体被悬吊在半空中。
黑夜里,只有一根绳索维系着他的生命。沉寂中,他大声惊呼:“救命啊,上帝!”
突然之间,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天外传来:“割断你系腰的绳子。”
“什么?”风呼呼地吹着,他有些听不清。
那个声音再一次响起:“割断你系腰的绳子。”
可是四周漆黑不见五指,他看不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他决定握住手中那唯一的希望,紧紧抓住绳索不放手。
第二天,其他的登山队员找到他时,他已经被冻死了,双手紧紧地握着绳索。可是,他离一块突出的岩石只有十英尺!
如果他割断绳索跳下去,或许可以到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生一堆火,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也就得救了。
你对自己的绳索有多依赖呢?如果换了是你,你会有勇气把它割断吗?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重生。
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如果我们坚持、固守的东西有问题,甚至是错误的,坚持到底只能是一错再错。
我们还知道一句话: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往往令人追悔莫及。
人生允许半途而废,敢于否定自己,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生命有限,载不动太多沉重。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明了内心的欲求,辨别实际需要。
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些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割舍。你要想生活得轻松,就要学会放弃。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放弃,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清理,丢掉那些不值得你带走的包袱,拿走拖累你的行李,整理出你现在实际的需要,你才可以轻松地走自己的路,体会到放弃的快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后,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有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吧,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来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浩劫,各国都财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家族财团——洛克菲勒财团经商议,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对洛克菲勒家族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需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财团便会沦为著名的洛克菲勒贫民集团。”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财团。这样的结果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财团的商人们目瞪口呆。
该放弃的一定要放弃,放弃有时就是得到,是为了更好地让自己成长,更快地走向成功!
放弃一点,就能幸福一点
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课题:学会放弃!有时,失去不是一种损失,反倒是一种获得;失去不一定是忧伤,反而会成为一种美丽。如果说“逆水行舟”是一种进的艺术,那么“急流勇退”就是一种退的智慧。有首诗这样说:“不要说你得到的太少太少,不要说你失去的太多太多,多的会化成少的,少的会化成多的……”放弃一点,就能得到一点。
年轻的时候,艾莎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拼了命地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13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简直累得像狗一样!”
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压力也愈来愈大。到后来,艾莎觉得拥有更大更多不是乐趣,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她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着。
1995年灾难发生了,她独资经营的传媒公司被恶性倒账四五千万美元,交往了7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了……一连串的打击直奔她而来。就在极度沮丧的时候,她甚至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即将崩溃之际,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说:“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也让她找回勇气:“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没有想到,短短半个月之内,她连续接到两笔很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运作起来。
历经这些挫折后,反而让艾莎体悟到人生无常的一面,费尽了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最后却留也留不住。
她学会了“舍”。她谢绝应酬,搬离了150平方米的大房子。索性以公司为家,挤在一个1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里,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张小茶几,还有两只做伴的狗。
艾莎赫然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其实那么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
星云大师说:“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于“舍得”中见智慧,在“舍得”中感悟人生,人才会得到解脱。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淡定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只有心态平和淡定,许多棘手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人间的美景也才能尽收眼底。
淡定,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
淡定——影响一生的心态
人生犹如一把弦乐器,情绪混乱,拉出的曲子自然不会和谐动听,只有不时地调节情绪这根弦,才能奏出动听的人生交响曲。用淡定调节情绪,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优雅起来。
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
淡定的人对工作积极热情,他们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劳动中获得幸福。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怨天尤人,也不会因为职务的高低而怀才不遇,更不会因为待遇的多少而牢骚满腹。平时,努力地学习,勤奋地工作。不会欺上瞒下,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也不会投机钻营,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去捞取名利。
淡定的人对人真诚,他们感情专一,家庭责任心强。他们会和心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最爱唱《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他们不会移情别恋,更不会因职务的升降而喜怒无常。
淡定的人对生活坦然,不好高骛远、缘木求鱼,也不盲目攀比,爱慕虚荣。他们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所认定的幸福,与世无争地生活着,简单而又快乐。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遇事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茶师,这个茶师跟着一个显赫的主人。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办事,舍不得离开茶师,就说,你跟我去吧,好每天给我泡茶。那可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浪人、武士依恃强力横行无忌。这个茶师很害怕,对主人说,您看我又没有武功,万一路上遇到点事可怎么办?主人说,你就挎上一把剑,扮成武士的样子吧。
一天,茶师一个人外出,迎面走来了一个浪人,向茶师挑衅说,你也是武士,那咱俩就比比剑吧。茶师说,我不懂武功,只是个茶师。浪人说,你不是一个武士,而穿着武士的衣服,就是有辱武士的尊严,你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茶师一想,躲是躲不过去了,就说,你容我几小时,等我把主人交办的事做完。
这个茶师来到京城最大的武馆,来到著名的大武师的面前,说,求您教给我一种最体面的死法吧!大武师非常吃惊,问茶师,来我这里的所有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这是为什么?茶师把与浪人相遇的事复述了一遍,然后说,我只会泡茶,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求您教我一个办法,让我死得有尊严一点。大武师说,那好吧,你就再为我泡次茶,然后我再告诉你办法。
茶师很是伤感,他说,这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次泡茶了。
他做得很用心,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然后把茶叶放进去,洗茶,滤茶,再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大武师。
大武师一直看着他泡茶的整个过程,他品了一口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喝到的最好的茶了,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茶师说,你要教给我什么呢?大武师说,我不用教你了,你只要记住,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就行了。这个茶师听后就去赴约了。
浪人已经在那儿等他,见到茶师,立刻就拔出剑来说,你既然来了,那我们开始比武吧!茶师一直想着大武师的话,就以泡茶的心面对这个浪人。
只见他笑着看定对方,然后从容地把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再解开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面;又拿出绑带,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他从头到脚不慌不忙地装饰自己,一直气定神闲。
对面的浪人,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恍惚,因为他猜不出对手的武功到底有多深。对方的眼神和笑容让他越来越心虚。
等到茶师全部装束停当,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拔出剑来,把剑挥向了半空,然后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知道往下该怎么做了。
此时,浪人“扑通”一声就给他跪下了,说:“求您饶命,您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武功的人。”
其实,是什么样的武功使茶师取胜呢?就是那从容、淡定的气势。
淡定不是平庸,平庸的人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很平凡地生活着。而淡定则是一种高超的生活态度。淡定的人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们却不完全看重这一切。因此,拥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学会淡定
什么是淡定?淡定就是你的淡然,你的超脱,你的看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十之一二。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如此的态度就是淡定。
一个人要挣脱这个纷杂喧嚣、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确很难。但是,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灵就必须拥有一份淡定。唯有淡定,才能让你的内心安静下来,才能细细品味生活的万千滋味。
如何做到淡定呢?先说一个故事吧。
有这么一个女人,她没有背景,没有美貌,也不机敏,也不可爱,却是一个大家族里最受欢迎的主人。
她是谁?她就是日本小说家紫式部《源氏物语》笔下的花散里,源氏六条院夏宫的主人。
其他三宫住着何等之大人物!与之相比,花散里芳华不再、相貌平常,然而只有她一直陪源氏走到了最后。为什么呢?
春之宫——紫姬,美貌无双,极其受宠。
秋之宫——秋好皇后,源氏养女,后台很强大。
冬之宫——明石姬,秀美聪慧,诞有子嗣。
因为花散里大方包容,善解人意,理解力强,反应敏捷;性情柔顺,不妒忌,不求太多。她根本不在乎源氏有多少情人,在源氏需要的时候张开双臂给予无私的爱。
在搬进六条院不久,花散里就主动提出不与源氏同房。
源氏从未忘记花散里,一直给予关爱和信任。可以说,花散里是源氏身边众多女人中,最可信赖的人,所以源氏先后把两个孩子交给花散里抚养。
源氏常常到夏宫找花散里,两人分榻而卧,彻夜长谈。这是唯一一个能让源氏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的地方,是仅仅说说话就能让源氏安心放松的唯一人选。
小说的作者说:“他(源氏)就觉得自己之情长,与花散里之稳重,如意称心,不胜喜慰。”
这确实是一个淡定的女人。
淡定不是平庸,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
有一个小幽默非常有意思:“黄忠六十岁跟刘备,德川家康七十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岁做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白素贞一千多岁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你不过是为了自己丰富而高贵的精神世界活着。也许诗意你做不到,但是,你却可以守住你的淡定。
有些欲望你可以抑制,有些争执你可以让步,有些人你可以疏远,有些东西你可以不要,有些批评你可以不屑。
不信你试试看,你并不会失去什么。
品味淡定
只有淡定,才能活出生命的质量,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优雅和精彩。只有内心淡定,才能真正体会淡的香醇,淡的韵味。因为淡定,所以在困顿的人生旅途上才能前行,拥有淡定便能于简单中活出丰富,于苍白处增添斑斓的色彩。
淡定,是让人们不轻易动心,这样才能安稳如山。也是让人们不轻易困惑,这样才能忘却脚下的泥泞,抬头挺胸,只见漫天星光。
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淡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大才子苏东坡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原因,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他历经人生万般劫难后,终于领悟到生活的真正味觉是“淡”。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生活中,我们犹如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总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满足,总是向生活不断索取着,焦灼着有限的心灵,让自己不得片刻安宁。
人间事,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对与错,更没有太多的仇与恨,何不看淡这一切?或许付出真心的人不一定能换来真心,但是你无需后悔,至少曾经还有这么一段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轨迹。或许明天还是未知,但这又何妨呢,相信明天不会是最坏的,相信上天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
凡事皆淡定,或许极难做到。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然而,以一颗坦诚的心,悠然面对整个社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修炼,不断地追逐淡定,接近淡定。这,其实也是一种境界!
宽容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无奈和烦恼,都需要我们去面对。这时,是一味地怨恨,从此给自己的内心种下报复的“毒瘤”,还是原谅生活、原谅他人,更好地面对生活?这对于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宽容——和谐一生的秘诀
宽容,是一种保持心理卫生的健康之道。有心理学家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宽容是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合胃口的人。所以,怨恨、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所难免。而宽容则是化解内心郁结的良方,它会使人尽可能少生气、少发怒。
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认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人在生气时会导致精神紧张而分泌毒性荷尔蒙,生成活性氧。这个活性氧生成的物质可能引起动脉硬化,也会侵害健康因子,使人产生各种疾病。现在已知与活性氧有关的疾病有动脉硬化、癌症、脑溢血、心肌梗塞、胃溃疡、过敏等。
由此可见,“生气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有了科学依据。既然生气于身体不利,而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为什么不宽容他人以健康自己呢?
宽容是人性中美丽的花朵。中国谚语:“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我们身边大多都是普通的平常人,在人生多彩的舞台上,不断上演着形形色色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时不要忘记有个词叫“化干戈为玉帛”。懂得宽容,你就会用宏大的气魄去感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快乐,用宽阔的胸怀斩断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面对人生不如意的事,如何宽容它,把它同化,纳入自己的生命体系并与之共存,使自己的日子可以平静、幸福地过下去,是我们最需要学的一件事。
当沙子进入蚌的壳内时,蚌便会觉得非常地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这时蚌就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另一个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蚌开始把它的精力和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时,蚌就会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就会越把沙子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直到融合一体而孕育出美丽的珍珠。
正如沙子进入蚌的体内一样,宽容既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又可以修炼自己非凡的气度,为什么不宽容他人以快乐自己呢?
宽容——仁爱的表现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表现,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显示着气质和胸襟,更发挥着善行的光芒。心中装有仇恨的人生是痛苦而不幸的人生,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宽容,纠结在心中的死结才能轻松解开,心中才会出现安详、纯净和明媚的天空。拥有了宽容,你就会体会到佛的境界,在人生路上活得悠然自在。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集市闲逛,见一买主与卖主争吵,就走了过去。只听卖主说:“我一尺鲁缟价三钱,你买八尺,共二十四钱,少一个子儿也不行。”买主争辩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钱是何道理?”子路觉得有趣,笑着对买主说:“三八二十四才对,你错了。”可买主固执己见,并问子路敢不敢打赌。子路性烈,当即以新买的头盔做赌注。买主也不含糊,赌注居然是项上人头。二人击掌为誓,然后去找孔子裁决。
孔子问明情况后,笑着对子路说:“子路,你错了,快把头盔输给人家吧。”买主得意地拿着头盔走了。子路大惑不解地问:“老师,分明是三八二十四,您为何判他对呢?”孔子说:“你输了,头盔还可以再买,若是那人输了呢?”子路猛然醒悟。
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过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这时别忘了在自己的心里有宽容这个药到病除的良方。因为宽容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能征服世间一切恩怨是非,并用爱和真诚温暖别人的心灵。
美好的生活应该时时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
宽容——利己又利他
宽容是智慧的体现,利己又利他,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使弱者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使坚强的人感受到世界的高尚。与自己而言,宽容使你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希望和光明,享受身心和谐的一生。没有宽容的世界,永远也不会有幸福安康的地方。
在唐朝武则天当政之时,曾有一位名叫娄师德的贤臣,为人谨慎小心。由于娄师德曾经向武后推荐狄仁杰的才能,才使得狄仁杰顺利地担任宰相一职。然而,狄仁杰却不知道是谁在背后举荐他做宰相的。当上宰相之后,狄仁杰对娄师德总是看不顺眼,且时常想排挤娄师德。直到武后有一次拿出过去举荐宰相的旧奏章给狄仁杰看,并说出娄师德对他的夸赞,狄仁杰才满脸绯红,惭愧万分地说:“吾不及娄公远矣!”于是对娄师德的宽宏气度大为敬佩,两人从此成为好友。
在宽容的智慧下,娄师德包容了一切,化解了一切。宽容既成就了狄仁杰以后的美誉,也成就了娄师德的胸襟和智慧。
曾几何时,那段阴霾还藏在心底,纠结成一段无法逾越的障碍,如果我们不能以宽容的心态面对,旷达地处理,这只会使我们变得消沉、心理扭曲。
宽容比怨恨更具威慑力,它能征服一切,而怨恨或伺机报复,是对别人的打击,也是对自己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