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励志故事
22156200000025

第25章 张骞十年辛苦通西域

新疆在古代被称为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几千年前,这里与中原大地并没有直接的交往,被视为域外之地。但是在西汉的时候,这种状况被改变了,而这必须归功于一个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这个人用自己十三年的辛劳和汗水,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他的名字叫作张骞。

张骞是西汉中期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汉武帝的侍从。西汉初年,北方的匈奴人多次南下,刚刚在多年的战乱中建立起来的汉朝国力衰微,根本无力与匈奴人作战。无奈之下,西汉初年的几个皇帝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和“通关市”的政策,就是把皇帝自己或宗室的女儿以和亲公主的身份,嫁给匈奴的单于,并且与匈奴人在边境进行贸易。但是匈奴人贪得无厌,根本不满足这些利益,所以仍旧经常进攻汉朝,掠夺人口和财产,给汉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到了汉武帝即位的时候,汉朝国力已经得到恢复,国家的财政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样记载当时的场景:“朝廷的粮库里面积攒的粮食很多,旧的陈粮还没有吃完,新的粮食又装进来了,以至于有些陈粮都发霉变质了;钱库里面存的钱太多了,又很久没有拿出去用,结果穿钱的绳子日久天长都朽烂了,根本没法计算钱库里有多少钱。打仗就是烧钱,有了国力的支撑,汉武帝的腰板一下子硬了他下令停止与匈奴进行“和亲”和“通关市”,训练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并大力提拔诸如卫青、霍去病这样善于带兵的将军,对匈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反击战。

有一天,汉武帝召集群臣说:“朕即位以来与匈奴人多次开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果,但是总觉得咱们汉人毕竟不是马背上的民族,跟从小就习惯了骑马射箭的匈奴人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要是咱们大汉能够联合草原上的其他民族夹击匈奴人就好了。”这时候,有一个从匈奴那边投降过来的大臣说话了“启禀陛下,说到这里,微臣想起一件事情。当年匈奴单于曾经攻灭了大月氏人的族群,大月氏人对此恨之入骨,但是毕竟实力不济,最后被迫一路往西逃走了。但是他们日思夜念着报仇雪恨,只是找不到同盟军,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汉武帝一听这话就来了兴趣:“大月氏人现在在哪里?”那位大臣摇摇头说:“臣也不知道,只是听说在西域的西部,离匈奴都很远离大汉就更远了。”汉武帝说:“要是能够联合大月氏人,让他们从西边向匈奴发起进攻,配合我们汉军,那么打败匈奴岂不是事半功倍了?”于是,汉武帝下令招募选拔出使大月氏的人。

经过层层选拔,张骞脱颖而出,他能够胜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张骞身强体壮,而且性格坚忍不拔,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忍受长期的艰苦生活;第二,张骞对边疆各个少数民族的情况比较熟悉,他有一个奴仆叫做甘父,就是边疆游牧民族的人,有他相伴自然万事要便利许多。临行前,汉武帝亲自召见张骞说:“爱卿此去,责任重大,关系到我们大汉的福祉。不管多苦多难,希望爱卿都要坚持下去。等你回来,朕定要给你高官厚禄!”张骞跪在那里说:“臣定不辜负陛下的重托,万死不辞!只是此去西域,路途遥远,还要路过匈奴地盘,肯定会遇到很多波折,不知道何时能够回来。只希望陛下能够厚待臣的家人,这样臣就是葬身在草原大漠里,也死得瞑目了!”汉武帝郑重地点点头。当张骞的使团从长安城浩浩荡荡地出发的时候,谁都不会想到,他们会对中国和西域乃至世界的交往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离开长安后,张骞的使团很快到达了玉门关(今甘肃玉门西北)。在那个时候,一出玉门关,就进入了西域的地界。张骞激动地对着关内深深一拜,然后泪流满面地对随从们说:“我们大家就要离开大汉的国土了!我相信,敢跟着本使者出访的人,都是大汉的英雄男儿!否则,谁愿意舍弃良田美舍,跑到这草原大漠来流汗流血、吃苦受罪呢?就凭这一点,本使者打心眼里钦佩各位!从现在起,本使者要与你们同生共死,一起完成找到大月氏人的目标。不达目的,誓不还乡!”一段饱含苦难与曲折的旅程就此开始了。

由于没人知道大月氏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张骞他们只能一路边走边问。那时候连指南针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辨别方向只能靠经验,这可把张骞他们给害得够呛。有一天,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而且看到那里有人,众人欢欣鼓舞,正准备上前问问路,张骞定睛仔细一看,赶忙下令:“那里是匈奴人的地盘!快跑!”可是匈奴人也发现了他们,那可就跟恶狼碰见了绵羊一样地倾巢而出,结果张骞他们都成了俘虏,被押解到了匈奴单于那里。

被俘之后,匈奴单于问张骞:“你们这些汉人要去哪里做什么?”张骞知道匈奴人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汉朝旗帜,就顺势撒谎说:“我们是奉汉朝皇帝的命令,去和西域的人做生意的。”因为张骞他们带有给大月氏人的礼物,所以一开始匈奴单于也相信了。可是万万没想到匈奴单于多了个心眼,把张骞他们分开关押后,又审问了张骞的随从,结果有的人不小心说出了真相。这可把匈奴单于给气坏了,他质问张骞为什么要撒谎。张骞依然很淡定地说:“其实我们也就是跟大月氏人做做生意,没有别的意思。还望单于不要见怪,放了我们吧!”

匈奴单于冷笑道:“你当本单于是傻子吗?大月氏跟你们汉朝远隔千山万水,你们干吗费这么大的劲儿到那里去做生意?而且大月氏人是我们的仇人,就好比闽越国(今天的福建一带)经常反抗你们汉朝的统治,要是本单于也派使者去闽越国,路过你们汉朝的地盘,你们能放行吗?”也不等张骞回话匈奴单于下令:“把这些汉人统统关起来,他们的货物全部没收,严密封锁消息,不能让汉朝知道!”

刚开始,张骞他们被看押得很紧,不能乱说乱动。被关了几年之后,匈奴单于忙于跟汉朝作战,也就渐渐淡忘了张骞他们,看管也就愈加松散了。张骞他们开始拥有一些牛羊,并凭借自己在汉朝学的技艺,进行一些生产活动,与匈奴人友好相处。匈奴单于看张骞态度还算温顺,就将一个匈奴女子嫁给了他。张骞与这个女子很快就有了孩子,夫妻俩举案齐眉,过着辛劳却又平静的生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十三年过去了。张骞早已不再是那个英俊潇洒的少年,原先光滑的下巴上长满了浓密的胡须,双手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在一般人看来,他已经被匈奴人完全同化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寻找大月氏人的梦想,一直萦绕在张骞的心头。十三年来他竭力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就是为了麻痹匈奴人,找机会逃出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十三年来,使团的其他人,有的真心实意地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有的借机会逃回了汉朝。好几次有人要逃回汉朝时来找张骞,他总是拒绝地说:“我答应过皇上,一定要找到大月氏人。如果就这样逃回大汉,那多少年来的辛苦,岂不就白费了?目的不达到,我张骞就是死在域外,也绝不回到大汉!”

机会终于到来了。游牧民族定期是要迁徙的,而这一次的规模特别大,碰巧的是,匈奴单于因故带走了大量的人马去了别的地方,看守这个地方的人一下子少了很多。张骞表面上仍然和平常人一样准备搬迁,暗地里却开始和甘父以及其他几个随从谋划逃跑的事宜。这一切,别人都被蒙在鼓里,张骞的妻子却发现了,她对他说:“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年的夫妻,孩子都可以骑马射箭了,单于对我们也很好,你何苦还要去找那根本不知道在哪儿的大月氏人呢?我们就这样厮守一生,不好吗?”

张骞郑重地说:“我不是不眷恋现在的生活,可是我是背负着大汉皇帝的使命来的。如果在这里苟且偷生,怎么对得起大汉皇帝和百姓的重托?是我对不起你,可是我别无选择。你要是愿意走,就带着孩子跟我一起去吃苦遭罪;如果你不愿意,我求你看在我们十年夫妻的分上,不要告诉别人,等我完成了使命,一定再来找你!”张骞的妻子被这番话感动了,她深明大义,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帮着张骞他们逃离了匈奴。而当时匈奴人忙着搬迁,加上群龙无首,慌乱中根本没有发现已经逃走的张骞一行人。

但是逃出匈奴并不意味着张骞的胜利。离开匈奴向西的道路上,自然条件比之前更加恶劣。很多地方荒无人烟,食物都很难弄到,多亏有甘父这样一个神箭手,他经常猎取鸟兽给大家充饥,否则张骞他们不知道已经饿死多少回了。而一到了沙漠戈壁,那就更是连水都很难喝到,张骞等人只能要么喝咸得发苦的地下水,要么只能舔舔自己早已皲裂的嘴唇。这一路上,又有许多人死于疾病和饥渴,有的人受不了这种艰苦生活,脱离了队伍。但是张骞始终没有丧失信心,永远拿着那早已破旧不堪的汉朝使者的节杖,走在众人的最前头,他早已抱定了决心:不找到大月氏人,宁可身葬荒郊野地,也绝不退缩!

就这样,张骞等人走了几十天,终于又重新见到了人烟而且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城市。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从没见过、从没听说过的东西,比如葡萄、胡萝卜、胡椒等等,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人高鼻深目,纷纷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张骞虽然通晓很多游牧民族的语言和习俗,但是还真的不知道这回自己到了哪里,只能用手势跟当地人交流。终于,他们在当地找到了几个曾经去汉朝做过生意的人,通过这些人张骞得知,这个地方叫做大宛(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已经位于西域的西边。张骞他们欢欣鼓舞,这意味着他们离大月氏人已经很近了。

很快,张骞等人见到了大宛国王。大宛国王热情地款待了他们,并说:“本国王一直仰慕大汉的声威,一直都想和大汉友好交往。可惜我大宛国地处偏远,道路不通,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居然见到了大汉的使者,也算本王有幸了!”张骞说:“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寻找大月氏人,同时借此打通大汉通向西域的道路。希望陛下能派人送我们去大月氏人那里,等到本使者完成了使命回到大汉,一定将陛下的良好愿望传递给大汉皇帝,大汉皇帝一定不吝赏赐!”大宛国王一听到这里,自然心花怒放,赶忙派人将他们送到了大月氏人那里。

备尝艰辛的张骞终于迎来了这期待已久的时刻。大月氏人原先的国王被匈奴人杀死之后,大月氏人拥立他的妻子当了国王。张骞对她说:“大汉与大月氏虽然相隔千里,但是我们拥有共同的仇人匈奴。如果大月氏人能够和大汉联合,匈奴被灭指日可待!”谁知国王回答道:“现在我们大月氏人已经找到了这么一块丰饶的土地,征服了当地的民众,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何必还要再自找麻烦,与匈奴人大动干戈呢?”

张骞仿佛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他实在不甘心自己十几年的辛苦就换来这样的结局,他赶紧说:“国仇家恨自古不可忘。大月氏人被匈奴人驱赶屠杀,这是国仇;陛下的丈夫被匈奴单于杀死,甚至头骨被做成了酒杯,这是家恨。陛下置国仇家恨于不顾,定会丧失民心,望陛下三思!”国王有所心动,答应张骞再与其他贵族们商量一下。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大月氏人几乎已经将国破家亡的耻辱忘得一干二净。张骞努力了一年,最终也没能让大月氏人同意与汉朝结盟。但是大月氏王被张骞敢于进取的精神所感动,托他向汉武帝表达自己的通好之意,而且给予他丰厚的赏赐,送他踏上了东归的道路。

回来的路上,张骞专门绕道,想从羌人部落的地区回到汉朝,以躲避匈奴人。可没想到这时候匈奴人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这里,张骞等人又当上了俘虏。就当张骞已经做好了再次进行持久战的准备时,匈奴单于死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单于的宝座展开了内战,匈奴内部陷入一片混乱,谁也管不了张骞他们。于是张骞等人一路东逃,终于逃回了汉朝的地界。

张骞走后,汉武帝刚开始还经常询问他的情况,可是一直杳无音信。时间一长,汉武帝还以为他已经死了,或者投降了匈奴,也就逐渐把他淡忘了。当得知张骞归来的消息时,汉武帝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经过属下提醒他才想起来,赶忙召见张骞。张骞跪在那里,激动万分地说:“禀告陛下,臣张骞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不辱您的使命,找到大月氏人了!”汉武帝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一副游牧民族打扮的人,居然会是当年那个雄姿英发的张骞,他的眼睛也不知不觉地湿润了……

紧接着,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前前后后经历的事情尤其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汉武帝对此很感兴趣,后来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张骞的努力下,西域各国纷纷派来使者与商人和汉朝进行友好地交往,汉朝也逐渐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负责对当地进行军事和行政的管理,从此确立了我国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所以西方各国与中国的往来也大大加强。在此基础上,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逐渐建立起来。从此以后,无数穿着不同服饰、说着不同语言、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带着各自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从这条道路上走过,对此后几千年东西方的经贸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张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司马迁评价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用了“凿空”两个字,形容他打通汉朝与西域通道的意义,的确是恰到好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实也就是一代代人不断开辟新的道路的过程。而张骞之所以能够开辟出新的道路,离不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正是这份忠诚鼓舞着他坚持着自己的使命,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搏斗。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弄潮儿,无一不是像张骞那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好汉。他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勇于开拓的精神将永远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