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中最伟大的作品无疑是《红楼梦》。如果说《红楼梦》是花丛中一朵格外鲜艳美丽的花朵,那么它就是作者曹雪芹用一生的泪水和鲜血浇灌的。曹雪芹的一生历经坎坷,然而正是这种艰苦的磨砺,才让他能够创作出《红楼梦》这样的传世佳作。
曹雪芹名霑,号雪芹。他们家本来是住在辽东地区的汉人。后金崛起以后,曹家人被抓去给女真贵族当奴隶,被称为“包衣”。等到清军入关之后,很早就归顺的曹家人自然得到了赏识,不仅位列旗人,而且屡次得到重用。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担任了江宁(今江苏南京)织造,负责从这里采办皇家需要的纺织品。他的曾祖母孙氏曾经做过康熙帝的奶妈;曹家的地位在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里达到了巅峰。曹寅小时候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长大后接任江宁织造,并兼任两淮巡盐御史,负责办理当地的盐务,还定期向康熙帝报告江南地区的各种情况,深受宠信。康熙帝六次下江南,其中有四次住在曹家。曹寅病故之后,他的儿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曹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长达60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此,少年的曹雪芹享尽荣华富贵,过着优越舒适的生活。但是优越的生活并没有使他像其他的公子哥那样成为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寄生虫,与此相反,他经常表现出一些异于常人的眼光。有一次,先生叫他读《论语》,里面有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曹雪芹当即质问先生:“我觉得孔圣人此言不妥。现如今也有很多女子贤惠仁慈,比男人不知道好多少,为什么要把他们与小人一样看待呢?再说了,孔圣人不是说要孝敬父母吗?可是母亲不也是女子吗?既然要孝敬母亲,又怎么能拿她与小人相提并论呢?”先生被这位小少爷问得哑口无言,只好去报告老爷曹頫。曹頫也被这个儿子气得无可奈何。这种从小就植根在心中的叛逆与反封建的思想,成为后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精神源泉。而也是在这一时期曹雪芹耳濡目染大家族内部尔虞我诈的斗争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天有不测风云,残酷的政治斗争很快将曹家卷了进来。原来,康熙帝晚年,太子允礽、四阿哥允禛和八阿哥允□为了夺取皇储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曹家支持的是太子。然而最终的结果让曹家人大吃一惊:四阿哥登基,成为雍正帝(公元1723—1735年在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曹家深受康熙帝的恩宠,可是雍正帝可不管这些。他一上台,就下令清查亏空,并借机将曹家的姻亲、苏州织造李煦抄家问罪。曹頫虽然百般努力,但是越来越觉得大难即将临头。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正当曹家人欢欢喜喜准备庆祝新年的时候,突然间接到了皇帝的圣旨。里面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宁织造曹頫在任期间,勒索驿站,亏空钱粮甚多,即刻将其撤职查办,所有家产查抄,钦此。”一听这话,曹頫当时就蔫了,曹家人乱作一团。对于年幼的曹雪芹来说,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的突然。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里的东西被一箱箱地抬走,那些整天围着自己转的丫鬟和仆人都被强令带走。他自己则与家人一起,离开了繁华的秦淮风月之地,冒着严寒,被带到了北京,安排在崇文门外的几间房屋里面度日。
就这样,曹家从高高在上的豪门大族,一下子成为底层的老百姓。没有了金山银山的曹家人,只能靠打零工挣钱艰难度日。以前曹家人整天山珍海味吃不完,现在每天只能靠喝稀粥过日子。以前曹家飞黄腾达的时候,各色人等都快把曹家的大门踏破了,可是现如今曹家只能是门可罗雀,偶尔看到的,也只有世人鄙夷的白眼。更要命的是,曹家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降临到他们头上的又会是什么。他们只知道老爷曹頫被朝廷下令“枷号”,他的脖子被木枷锁上,跪在露天的地方示众。而他们的亲戚李煦,也以75岁的高龄惨死在东北流放之地的冰天雪地之中。就在这种忧郁和恐惧的岁月中,曹雪芹一天天长大了,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也使他进一步了解到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所思所想,开始深刻地思考问题。
世界总是给人带来希望的。雍正帝死后,乾隆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即位。他一改父皇的作风,对许多大案要案从宽处理,其中,曹家的亏空也被一笔勾销。消息传来,曹家人欢天喜地,曹雪芹也终于可以被送去学校读书。但是早年的经历已经在他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在同辈的人中显得与众不同。他除了喜好绘画和诗词之外,还对戏曲很感兴趣。他甚至经常与当时社会地位低贱的戏子、伶人交往,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大逆不道的事情,为此还曾经受罚。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有一天他在研读《水浒传的时候,突发奇想:“既然施耐庵能将一百零八条好汉排好座次,写出他们的故事,我为什么不能照这种方式写出一百零八个女子的故事呢?”这成为后来他创作《红楼梦》的由头。
然而没过多久,另一场灾难降临到曹家人的头上。原来当年的太子允礽虽然被废掉并在雍正年间病死,可是他的儿子弘皙依然很活跃,并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阴谋夺位乾隆帝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彻查此事。结果,曾经支持过太子的曹家再次被查抄,从此彻底败落。曹雪芹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只能在北京城内外到处流浪,靠朋友的接济度日,有时候他甚至还去讨要寺庙里面施舍的斋饭。后来曹雪芹还曾经回过一趟江宁,看着昔日曹家的繁华府邸变成了杂草丛生的废墟,不禁扼腕叹息,他觉得这不仅仅是他们曹家的悲剧,更是整个腐朽的封建社会的悲剧。这一时期的曹雪芹真是饱尝人间辛酸。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他愤而著书,将自己对人世间种种不平的控诉,化作千言万语,写入了不朽之作《红楼梦》之中。
写作《红楼梦》的过程中,曹雪芹也是备尝艰辛。几经颠沛后,他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居于北京西郊。有一天,他的两个好朋友敦敏、敦诚带了两罐好酒去看他。然而他居然没钱去买下酒菜,无奈之下,只好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摘下瓜花来下酒。两兄弟感慨道:“曹兄文笔甚佳,又工于绘画眼下想谋个差使并不难。可是我们听说前两天宫里面要招画师,还特意派人来请曹兄去。可是曹兄不仅不去,还留下首诗:‘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眼下你们家已经困难成这样,曹兄这么硬气,又是何苦呢?曹雪芹长叹一声说:“在宫里面当画师,就跟奴才没什么区别。我们给皇家当了这么多年奴才,结果还不是抄家问罪?我已经看透了这一切,所以也懒得再去蹚这摊子浑水。”
曹雪芹的傲骨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件事情上。有一个八旗子弟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还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为此他找曹雪芹给他的扇子上题首诗。曹雪芹想捉弄他一下,沉思片刻,挥笔写下:“扇扇有风凉,王子上学堂。八月中秋考,头榜状元郎。”这个八旗子弟看到之后很高兴,逢人便说:“看,这诗写得多好,本公子一定可以金榜题名!”没想到看了的人都哈哈大笑,此人不解为何,大家让他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结果他一读就傻了眼,这四个字居然是“扇王八头”。
虽然曹雪芹对权贵十分藐视,但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却满怀同情之心。曹雪芹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居住在西郊的时候,他给很多人治好了病。对于穷人,他分文不取,甚至亲自去给穷人采药。有些富人被曹雪芹治好了病之后,要给曹雪芹买东西。曹雪芹摇摇头,对他们说:“你的钱先留着。将来要是有人找我看病买不起药,我就让他找你,你替他的药钱付了。这就是你对我最大的酬劳。”
正是在这样一种藐视权贵、同情人民的精神指引下,《红楼梦》被锻造成为一部震烁古今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曹雪芹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逐渐走向彻底崩溃的过程。在这里面,既有阴险狠毒的王熙凤,也有道貌岸然的贾政;既有荒淫无耻的贾赦,也有草菅人命的薛蟠……他们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群魔乱舞的众生相。在对他们进行批判的同时,曹雪芹对下层人民却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与歌颂:他同情性格耿直却贫病而死的晴雯,肯定以死相抗主人压迫的鸳鸯赞扬身为村妇但又古道热肠的刘姥姥……在曹雪芹的笔下,上至王宫贵胄,下到贩夫走卒,各色人等都栩栩如生,这都得益于他命运的流转,使他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和认知整个社会。
当然,曹雪芹的笔触,主要还是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故事展开。贾宝玉名为宝玉,实乃“真顽石”他狂放不羁,鄙视封建礼教,积极追求自己与林黛玉的爱情可是最终这场爱恋还是以林黛玉的死以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无奈结合而告终。曹雪芹肯定贾宝玉的抗争精神,认为这是新的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奏,他用自己在小说中的判词,为行将就木的封建社会敲响了警钟: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是就像梵·高死后其作品才得到世人的承认一样,曹雪芹的成就在当时也无法改变他自身的悲惨命运。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曹雪芹赖以为居的西郊房屋被官府以征地的名义强行拆除。满怀愁郁的曹雪芹到了好朋友敦敏的家里,与主人通宵达旦地饮酒,一吐心中的不快。第二天早上,敦诚也来了,两人又在外面找了家酒馆畅饮起来。付账的时候,敦诚发现自己没带钱,曹雪芹自然也是身无分文,情急之下,他解下腰间的佩刀抵押给了老板。可是他也知道,就自己这个落魄的样子,刀恐怕是再也赎不回来了。看着外面风雨大作,联想到自己的惨状,曹雪芹不禁泪如雨下。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中断《红楼梦》的创作,因为这已经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要把自己对世间、对人生的激愤,都倾注到这部著作当中去。
然而曹雪芹终究是人,人生某些无法抗拒的苦难他还是难以幸免。不久,一场严重的天花疫病蔓延整个北京城。曹雪芹的幼子也感染了这种疾病,急需钱进行治疗。可是早已揭不开锅的曹雪芹哪里有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幼子断了气。转眼到了除夕,看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春节,曹雪芹不禁想到了杜甫那句千古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生命无法承受之重,终于带着无穷无尽的悲愤与遗憾离开了人世。曹雪芹只写成了著作的前八十回,后来他的朋友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才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楼梦》。
有的人奋斗一生,可以看到自己成功的那一天。而有的人一辈子辛劳,可能到死也还是默默无闻,只有在他死后,他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曹雪芹就属于后一种人。如果他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的苦难,没有执着地坚持这么多年,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宝库里,就会缺少一块熠熠闪光的瑰宝。当今天的红学家们意气风发地对大家讲述自己研究《红楼梦》与曹雪芹的成果时,请不要忘记,这本书是曹雪芹以心为笔、以血为墨写就而成的。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头那首诗写的那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只有这种“痴人”,才能成就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