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将帅故事
22148800000034

第34章 安禄山、史思明——巨蠹豪逆,暴兴亟灭(2)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病死,杨国忠继任宰相。杨国忠先勾结安禄山,使李林甫死后,落了个毁墓破棺的下场。随后,杨国忠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千方百计排斥和打击安禄山。唐玄宗曾想召安禄山入朝为相。杨国忠说:“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岂可为相?他若为相,恐怕四夷都要轻视我朝廷。”他声称安禄山兵权过重,随时都有可能造反。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杨国忠建议召安禄山进京,以检验其态度。安禄山识破了杨国忠的诡计,大胆进京。这出乎杨国忠的意料,他竟派兵于途中设伏,企图刺杀安禄山。刺杀未果。安禄山见到唐玄宗,假惺惺地流出几滴眼泪,说:“臣本蕃人,不识文字,幸赖皇上器重,擢将封王,怎奈宰相杨国忠必欲杀臣,方才甘心。”唐玄宗好言抚慰,又给他加了个职衔:尚书左仆射。意在表明,朝廷对他绝对信任。安禄山急于回范阳,唐玄宗专门设宴,为之饯行,特意脱下御袍,赐予安禄山。安禄山诚惶诚恐,拜伏在地,说:“圣恩浩荡,禄山情愿肝脑涂地,报效朝廷!”宴会结束。安禄山带领侍卫,风驰电掣而去,改走水路,乘船而下,动用万名士兵拉纤,日行三百里。安禄山此去,像是猛虎回归山林,蛟龙腾入大海,很快就要兴风作浪了。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杨国忠改变策略,一改原先反对安禄山入朝为相的态度,假意鼓动唐玄宗,召安禄山入朝为相,改由他人分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以削夺安禄山的兵权。接着,杨国忠寻衅生事,派兵搜查东平王府,捕杀了安禄山住在京城的密探。安禄山大怒,立刻上书,揭发杨国忠二十余条罪状。六月,唐玄宗将侄女荣义郡主许给安禄山之子安庆宗为妻,亲笔御书,召安禄山赴京参加婚礼。安禄山声称生病,拒不应召,而且表示,愿意献马三千匹,骑士六千人,分乘三百辆军车,直入长安。唐玄宗慌忙阻止,并派宦官冯神威,出使范阳,宣达圣命。这时的安禄山已不是先前的安禄山。他到了渔阳,拖延多日,才盛陈兵仗,召见朝廷使者。冯神威入见。安禄山高坐于胡床之上,一边喝酒,一边吃肉,旁若无人,说:“天子安稳否?”冯神威刚想宣读圣旨,安禄山哈哈大笑,说:“圣旨?圣旨在本王这儿,管屁用!来人!把这个阉奴给老子关起来,饿他三天,看还敢狐假虎威不?”冯神威在关押期间,侥幸逃跑,狼狈地回到长安,哭诉出使的遭遇,说:“奴才九死一生,险些见不到皇上了!”

安禄山的反相已露,而唐玄宗却未作任何防范,十月依然带着杨家兄妹,驾幸华清宫,陶醉在歌舞升平的幻想之中。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史思明在渔阳城南检阅军队,千百面鼙鼓一齐擂响,声震山谷,惊天动地。安禄山宣布了造反的命令,特别强调说:“胆敢持有异议乱我军心者,夷灭三族!”接着,安禄山以史思明守范阳,自己乘坐铁甲兵车,率领精锐步兵和骑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向中原进军。车马奔驰,烟尘滚滚,旌旗翻卷,戈戟鲜明,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起兵后的第七天,唐玄宗才接到警报。开始,他根本不相信这是事实,说:“警报是假的,不可信。”随后警报像雪片一样飞来,他才不得不信,既是震惊,又是恼怒,说:“安禄山怎能这样呢?朕待他不薄啊,他怎能造反呢?”关键时刻,唐玄宗错误地估计形势,任用胡将封常清、高仙芝,临时招募士兵,守卫洛阳和陕郡,却又听从杨国忠的意见,委派宦官边令诚任监军。年底,安史叛军渡过黄河,打败封常清,攻占洛阳。封常清退至陕郡,会合高仙芝,退守潼关。边令诚阴险奸诈,诬陷高仙芝、封常清畏敌怯战。唐玄宗不问青红皂白,命将高、封斩于军中。他打算御驾亲征,可是,杨贵妃、杨国忠等极力劝阻,亲征不了了之。无可奈何,只得起用正在养病的胡将哥舒翰,任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率兵十五六万人,号称二十万,坚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堂而皇之地做起了皇帝,定国号为“大燕”,自称“雄武皇帝”,大封功臣宿将。攻占洛阳的那一天,漫天飞雪,所以一些利禄之徒,把雪看做是大燕开国的符瑞,吟诗称颂安禄山说:“马上取天下,雪中得乾神。”安禄山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放慢了进兵关中的步伐。这给了唐军喘息的机会。从正月到五月,唐军重整旗鼓,聚集力量,在河东、河北、齐鲁一带,各自为战,抗击叛军。安禄山被困在洛阳,一度非常被动,大骂谋士高尚和严庄说:“朕初起兵时,尔等说得天花乱坠,声称一定能够成功。现在四方官军云集,函谷关以西,不跬步进。尔等的计谋何在?还有什么脸面见朕?”部将田乾真说:“自古兴王,战皆有胜负,乃成大业,无一举而得者。今四方兵虽多,非我敌也。假如事不成,我们犹拥数万众,足可横行天下,为十年计。严庄、高尚,佐命元勋也,陛下何遽绝之,使自为患邪?”安禄山猛然有所领悟,忙又召来高尚和严庄,赐予饮宴,还放喉高歌,抚慰心腹重臣。

安禄山兵锋指向潼关。唐玄宗受到杨国忠的蛊惑,强令哥舒翰出关作战,收复洛阳。结果,全军覆没,哥舒翰也被部将劫持,投降了安禄山。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六月,唐玄宗仓皇出逃,途中发生马嵬兵变,禁军杀死杨国忠等,杨贵妃也在兵变中丧命,唐玄宗逃往蜀郡。太子李亨分兵前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自行即帝位,是为唐肃宗。安史叛军进入长安,烧杀抢掠,大唐京城蒙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士人皆逃入山谷,东西络绎二百里,宫嫔散匿行哭,将相第家委宝货不赀,群小逞争取之,累日不能禁。又剽左藏大盈库,百司帑藏竭,乃火其余。”不久,安禄山也到长安,“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府县囚株根牵连,勾剥苛急,百姓愈骚。”他为了替已死的儿子安庆宗报仇,一次杀了李唐宗室成员百余人,设坛祭奠。“群臣从天子者,诛灭其宗。……城邑墟矣。”

安禄山返回洛阳,以为天下大局已定,更加注重享乐,很少过问政事。他因为长期纵情酒色,患了严重的眼病,最后竟至双目失明,成了瞎子皇帝。而且曲隐处患有疽疮,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左右侍从,稍不如意,即遭鞭笞。他的贴身宦官,叫做李猪儿,最受宠信,所以受到的鞭笞最多,几乎不保性命。还有严庄,虽然官任御史大夫,但在安禄山跟前,非斥即骂,屡屡被骂得狗血喷头,一无是处。一个李猪儿,一个严庄,满心气愤,逐渐怨恨起他们的皇帝来。

安禄山嬖爱段氏,自然也就偏爱段氏所生的小儿子安庆恩。段氏见安禄山身体状况日见恶化,装出愁眉泪眼,请求丈夫趁早立安庆恩为太子。安禄山为其所惑,流露出废长立幼的意思。这惹恼了长子安庆绪,随即去找严庄密议,商讨救死良策。严庄又拉李猪儿入伙。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元旦夜间,安禄山因为疽疮发作,独自睡在寝殿。李猪儿怀藏匕首,悄然进殿,刺杀了安禄山。安庆绪随之称帝,军政大权委于严庄处理。

安禄山当皇帝时,史思明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兵所向,纵其下椎剽,淫夺人妻女”,“杀人以为戏”。安庆绪即位后,赐史思明姓安,名荣国,封妫川郡王。史思明根本瞧不起安庆绪,彼此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败退至邺郡。史思明慑于唐军的凌厉攻势,权且率八万兵马投降,被唐肃宗封为归义郡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史思明投降只是权宜之计,不久又发兵支援处于困境中的安庆绪。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他擅自称“大圣周王”。三月,以替安禄山报仇为名,杀死安庆绪。四月,沿用“大燕”国号,自称“应天皇帝”,改称范阳为燕京、洛阳为周京、长安为秦京。九月,再次攻占洛阳。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史思明发兵西向,命其长子史朝义在一天内攻克陕郡,否则斩首。史朝义仿效安庆绪,指使部将,杀死史思明,自己做起了皇帝。两年后,史朝义兵败势穷,上吊自杀,为祸九年的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以安史之乱为转折,中国封建社会迅速从顶峰跌落下来,元气大伤,再也难现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巨蠹豪逆、臭名昭著的历史罪人。他们所发动的叛乱,破坏了国家统一,违背了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暴兴而亟灭”,不足为怪。巧合的是二人均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诚如《新唐书》所评价的那样:“彼能以臣反君,而其子亦能贼杀其父,事之好坏,天道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