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将帅故事
22148800000017

第17章 周勃、周亚夫——安刘平叛,父子双忠(1)

西汉初期,刘氏江山尚不稳固,名将周勃“诛吕安刘”,其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父子双忠,功勋卓著,为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勃(公元前240~前169年),和汉高祖刘邦同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年轻时以编织草席谋生,质朴敦厚,爱好武事,射得强弩,同时是一位吹鼓手,乡邻办理喜事丧事,他去吹箫,广有人缘。刘邦起义反秦,周勃踊跃参加,并在其后的岁月里,追随刘邦,忠心耿耿。刘邦为汉王,封他为威武侯。在楚汉战争中,他再立新功,改封绛侯,食邑达八千二百户。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周勃参加了平定异姓诸侯王的所有战争,升任太尉,职掌军事。

刘邦晚年疑忌功臣,就连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樊哙,也在疑忌之列。公元前195年,刘邦患了重病,特派周勃、陈平携带密旨,前去代郡(今河北省蔚县西),诛杀樊哙。樊哙是刘邦的连襟、皇后吕雉的妹夫,正统兵讨伐燕王卢绾。周、陈再三考虑,觉得这是个费力难落好的差事。原因是,樊哙和刘邦是亲戚,刘邦凭一时之愤,要杀樊哙,事后必定后悔。更重要的是,刘邦已经病入膏肓,吕雉将会掌权,如果杀了樊哙,吕雉追究责任,很难解释清楚。因此,二人多了个心眼,并没有诛杀樊哙,只是把他押解长安,听由刘邦和吕雉处治。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当他们回到长安时,刘邦已经死了。

刘邦死前,吕雉问:“陛下百岁后,萧丞相既死,谁令代之?”

刘邦说:“曹参可。”吕雉又问:“曹参以后呢?”

刘邦说:“王陵可,然其愚钝,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谋有余,然难独当一面。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雉再问其后的丞相人选。刘邦说:“此后亦非你所知也。”

从这段对话中,可知刘邦似乎预见到日后将会发生祸事,故特别倚重周勃,赋予了“安刘氏”的重任。

汉惠帝刘盈继位,实际掌权者为吕雉。吕雉及妹妹吕…,见周勃、陈平保住了樊哙的性命,很是感激。吕雉遵从刘邦的遗嘱,任用曹参为丞相,周勃为太尉,曹参死后任用陈平为丞相。但是,她要培植吕氏外戚集团,所以大力限制陈、周行使权力,使之有其名而无其实。刘邦另有遗嘱:“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吕雉出于私心,也违背了这一遗嘱,大封平庸的吕氏子侄为王为侯。其中,侄儿吕产封吕王,吕禄封赵王。后来,她干脆免去了陈平、周勃的职务,改由吕产任相国;吕禄任大将军。以这两人为核心,众多吕氏子侄如吕通、吕更始等,或封王,或封侯,均任军政要职,完全掌控了朝廷,以及负责守卫京师的南军和负责守卫皇"的北军。与此同时,吕雉还残酷杀害刘氏子弟,只有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齐王刘襄(刘邦之孙)等得以幸免。每次举行朝会或宴会,吕氏王侯、将军济济一堂,刘氏子弟少得可怜,两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吕雉相继为太后、太皇太后,实际掌控朝政达十五年之久。公元前180年,吕雉病死。临死时作出安排:吕产可以称帝,但不要更改汉国号。特别叮咛说:“你等务要抓牢禁军,严密护卫京城和皇宫,切勿轻出,也不必为我送丧,以免为人所制。”

安葬了吕雉,已是八月。吕产意高气满,忙着筹办称帝事项。齐王刘襄发布讨伐吕氏的檄文,兴兵向长安进发。

将军灌婴奉命,率兵进驻荥阳,名为抗击刘襄,暗中却与刘襄联合,按兵不动,静观长安事态。周勃、陈平及刘邦时的老臣陆贾等,紧张地谋划起来,决定采取“诛吕安刘”的重大行动,给吕氏外戚集团以致命的一击。张良之子张辟强,曹参之子曹窋,玺符御史纪通,刘氏宗室成员刘章、刘兴居等,加入了行动的行列。赵王吕禄身为大将军,掌管着北军和南军。他们决定先从此人下手,设下计策,鼓动吕禄的好友郦寄出面,说以利害关系,奉劝吕禄交出兵权。曹窋、纪通及时从皇宫里弄出一道诏令和传国御玺,亦命吕禄交出兵权。这样,大将军印信便到了周勃手中。吕禄成了闲人,去见姨母吕…。吕…气得破口大骂:“我姐姐真瞎了眼,相信你们吕氏一伙窝囊废!失掉兵权,大祸至矣!”她命奴仆把家中的器物、财物全扔到大街上,任人取走。

周勃顷刻间又成了太尉,戴兜鍪,穿铠甲,悬佩剑,跨战马,器宇轩昂,威风凛凛。他率领刘章、刘兴居及侍卫等,夜间驰入北军,出示大将军印信,高声说:“这些年来,吕氏篡权窃国,罪恶滔天,刘汉江山岌岌可危。今奉旨讨逆,诛灭吕氏集团,匡扶刘汉天下。你等愿为吕氏效力的可袒露右臂,愿为刘氏效力的可袒露左臂,自己抉择,不必犹豫!”

北军将士还是心向刘汉的,也尊敬周勃,纷纷袒露左臂,齐声说:“我等愿为刘氏效死!”

周勃用同样的方法,接管了南军。接着坐镇指挥,调兵遣将,发兵攻打未央宫和长乐宫。吕产、吕通、吕更始等万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惊慌失措,带领党羽,仓促抵抗。讨逆将士人人英勇,个个善战,不消半个时辰,便攻进未央宫和长乐宫,尽诛吕氏外戚集团,无一漏网。

这场战斗进行得惊心动魄,周勃又一次表现了中流砥柱的英雄本色。长安大局已定,周勃、陈平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他就是汉文帝。汉文帝为报答周勃、陈平“诛吕安刘”的功劳,拜陈平为丞相,周勃为太尉。陈平推辞说:“高祖时,周勃功不如臣;及诛吕氏,臣功不如周勃。臣请将丞相之位让于周勃。”汉文帝遂拜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右丞相位列左丞相之前。而且,汉文帝还和周勃结为儿女亲家,把一个女儿嫁周勃长子周胜之为妻。周勃正如刘邦所说,“厚重少文”,擅长军事,对于官员任免、财政、刑律、外交等政事,却很生疏。汉文帝每有所问,他总是支支吾吾,无法回答。这时,有人告诫周勃说:“周君既诛诸吕,拥立代王,威震天下,受厚赏,处尊位,却不称职,祸将及身矣!”周勃深以为然,主动请求辞去右丞相职务。汉文帝批准,仍以陈平为右丞相。公元前178年,陈平病死,周勃再任右丞相。汉文帝在位两年,皇权已经巩固,开始重用近臣,对于先朝老臣产生了疑忌之心。他不想落下疏远、怠慢功臣的恶名,而是采用一种高明的手段。一天,汉文帝对周勃说:“朕日前诏列侯就国(到封地去),有人并未执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就国,如何?”周勃听皇帝这样说,赶忙请求辞去丞相职务,以绛侯身份去了封地绛邑(今山西翼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