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教程
22148300000005

第5章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决定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和出血速度。慢性少量出血可能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多数较重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贫血的症状如:面色及皮肤苍白、头昏眼花、心慌、呼吸困难。急性大量出血常常有更加明显的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有:

一、呕血与便血

呕血是指含有血液的胃内容物经口呕出,包括呕出黑色胃内容物,咖啡渣样胃内容物及鲜血,或暗红色血块。

便血是指上消化道出血经肠运转从肛门排出,包括成形黑便、糊状黑便或柏油样便、暗红色血块。

呕血与便血颜色的变化与出血病变的部位、出血量及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幽门以上的病变,若出血量大,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迅即呕出,则呈鲜红或暗红色,若出血量不大,血液在胃内停留较久,血红蛋白经胃酸的作用变为正铁血红素,则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或黑色。幽门以上病变出血无论量的大小均有便血。幽门以下的病变若出血量大,血液反流入胃,可出现上述呕血表现,若出血量小,可能不出现呕血,而只有便血。血液若在肠道运行较快,停留时间不长,则呈紫红色或暗红色;若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肠道细菌的作用变为硫化物,则呈黑色。如粘稠发亮状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

呕血、便血的多样性表现与出血量有关:每次出血量>10mL,大便潜血阳性;每次出血量>60mL,表现为黑便;每次出血量>300mL,出现柏油样便;一次出血量>250mL,既有呕血又有黑便;有黑便的病例可无呕血,但有呕血的病人均有黑便。

二、循环障碍

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决定于出血量和速度。出血量不超过400mL,循环血容量的减少可很快被肝脾贮血和组织液所补充,可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L时,可出现临床症状。

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量的15%左右,约700mL)即使出血缓慢,亦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的30%~50%(约13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干、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收缩压<80mmHg)、脉压差小(25~30mmHg)及脉搏快而弱(脉率120次/min)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原有脑血管病、心脏病等缺血性疾病,可因少量出血而出现症状及功能障碍

三、氮质血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引起血中尿素氮含量增高,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下列2种。

1.肠道性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后,由于血液蛋白在肠腔中被消化吸收,致血液中尿素氮增加,一般于出血后24~48h达高峰,约10.7~14.3mmol/L,3~4d内降至正常。

2.肾性氮质血症:在严重失水和血压降低的情况下,由于缺血、缺氧和低血容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排泄功能均降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产生氮质血症。其氮质血症持续至4d以上,且超过17.9mmol/L提示肾性氮质血症。如持续超过35.7mmol/L,则表示病情凶险。

四、血象变化

大出血后因有周围血管收缩与红细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调节,出血早期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容量是平行性下降,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细胞压积的数值可无变化。因此,血象检查不能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的依据。不久,大量组织液(包括水分、电解质、蛋白质等)渗入血管内以补充失去的血浆容量,此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因稀释而数值降低。这种补偿作用一般在大出血后数h至72h内完成,急性失血6h后血色素下降,平均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稀释到最大程度。

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的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周围血片可见晚幼红细胞与嗜多染性红细胞。出血24h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至出血后4~7d可高达5%~15%,以后逐渐降至正常。如出血未止,网织红细胞可持续升高。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h,白细胞计数升达10~20×109/L,血止后2~3d才恢复正常。但在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五、发热

上消化道大出血或中等量出血病例,于24h内发热,多数在38.5℃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发热确实原因不明,可能由于血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的减少、贫血、体内蛋白质的破坏、循环衰竭等因素,致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注意排除合并感染所致的发热。

六、低蛋白血症

大量出血常合并大量血浆蛋白的丢失,如不及时补充血浆蛋白,过多补充水份及晶体溶液,出血后72h首先出现腹腔积液,其次出现下肢皮肤水肿或全身水肿、球结膜水肿等。

七、心脑并发症

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引起的心脑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硬化以及原有肝硬化、糖尿病的患者。

1.心肌缺血缺氧的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等。

2.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老年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如动作迟缓、肌僵硬、精神呆滞、谵忘、木僵,老年性痴呆或精神症状。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

4.肝昏迷表现如情绪、性格改变:欣快、易激动、焦虑或淡漠,举止异常。意识错乱及行为异常:随地便溺,定向及运算错误,嗜睡和兴奋交替、扑击样震颤、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昏睡和严重神志错乱:唤之能醒,但不能正常回答,四肢抖动,共济失调,浅昏迷或深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