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强迫症的森田疗法
22133800000010

第10章 、施旺红论森田疗法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多种疗法,如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等。不管哪种疗法,只要对患者有帮助,其道理实际上都是一样的,所谓殊途同归。森田疗法是目前中国所有心理疗法中适用性较强的一种心理疗法。作者认为,它融合了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作业疗法及中国传统文化、佛教、禅的思想内容。它操作性强,对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焦虑症(尤其是PANIC综合征)、抑郁性神经症、适应性障碍、失眠等多种心理障碍有独特的疗效。

首先,森田提出神经症发病的真正原因是个体的疑病素质。神经质的人偏重于自我内省,因此对自己躯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的不快或异常等感觉特别关注,由于忧虑和担心而形成疑病,因此称为疑病素质。因为森田先生本人具备这种特征,也称为森田神经质。中国古人早就提出“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实际上与森田的观点如出一辙。

其次,森田认为,这种性格特点的人,在某些诱因(挫折)的诱导下,进入恶性循环,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这是患者所不知的,是神经症的发病机制。古人云:灯笼不知脚下黑。外人看得很清楚,可患者自己整天纠缠在自己的症状之中,作茧自缚,痛苦不堪。如果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发病的真正原因,相当一部分患者会恍然大悟。因为,他以前对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如何陷入精神交互作用的陷阱中一无所知,如果发现真相,就如以前把自己的影子当魔鬼,恐惧害怕,一旦知道影子是谁都有的,没什么危害,恐惧自然就消失了。这个原理印证了精神分析的精髓,即症状是潜意识的冲突,如果将其意识化,痛苦自然减轻甚至消失。所以作者认为,虽然森田疗法既不解梦,也不催眠,但经常有患者读了森田疗法的书,突然顿悟。其原理和精神分析的原理是一致的。

强迫症患者常常为自己某一杂念或某些生理反应而痛苦,如上课时开小差、过分紧张导致字句不认识、不理解题意、对某些物品感到脏等。森田认为,这些症状实际上正常人也体验过的,只不过不在意。而患者认为这些想法和反应是病态的,必须将其克服,但是越克服越严重,最后导致自己生病。如果将其视为正常现象,顺其自然,症状将不治自愈。这种对症状的态度转变和认知疗法如出一辙。认知疗法认为,患者之所以得病,是错误的认知态度导致的,如果改变了态度,症状就减轻甚至消失了。

行为疗法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式的学习形成的,病态的思维和不良行为也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这种观点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患者虽然道理明白了,可还是反复、停滞不前。必须通过阳性强化法强化健康行为,厌恶疗法淡化抑制病态行为,有时带着必死的勇气进行暴露疗法和脱敏疗法。行为疗法揭示了强迫症顽固的根源。森田强调要“为所当为”、“重在实践”、“忍受痛苦,带着症状去生活”、“日日是好日”,并认为目的本位、行动本位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的关键,强调“不问症状”。在他的传统的治疗方法中,除了第一周的卧床,其他时间基本上是各种作业、生活体验。严格意义上讲,森田疗法中重中之重是“行为疗法”。

另外,森田也强调患者要自己领悟,不仅用脑筋去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行动去理解。只是思考,什么也不会产生。要行动,要不断做出成绩,要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他曾经称自己的疗法为“体得疗法”,用“啄碎同时”来比喻治愈的过程。“啄碎同时”指当鸡蛋中的小鸡即将孵出时,母鸡从外面啄蛋壳的动作同小鸡从蛋里面破壳的动作同时发生。不难看出,森田在治疗中下意识地在强调患者主动参与的重要性。他还强调,他的疗法对没有反省力的患者没有作用。简而言之,森田疗法也是“当事人中心疗法”。

森田曾经把日本式的家庭作为治疗神经质患者的场所,让患者住在自己家里,由其夫人安排一日起居,照顾患者的生活,森田与患者的人际关系如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森田本人就曾把森田疗法叫做家庭疗法。

实质上,森田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森田疗法起源于森田对疾病的认知。森田先生认为神经症主要起源于“精神交互作用”,因而在治疗上“对于其致病的原因,不必去了解每一件具体事实,只是在破坏患者的恐怖和调节精神交互作用上下些工夫就完全可以了”。这种观点与佛教之“缘起观”有密切关系。佛法认为一切事物以“因缘”而产生。所谓“因缘”即是形成此事物的各种条件。如欲使一种事物不能产生,只需去除其中一种必要条件即可,而不须了解更不须去除它的所有形成条件。照此看来,假如去除“精神交互作用”之一个环节,那么神经症便无从产生了。依佛教的观点说,“诸行无常”,即世界上绝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这个世界是刹那即变的。这一点,提示我们的心亦须随之变化,而不能过于执著,以致酿成病态。

森田疗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忍受痛苦,为所当为”。从佛家的理论来讲,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要受苦。释迦牟尼总结了八种苦,最基本的是“生、老、病、死”四种,还有四种是“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及五阴炽盛苦”。基督教则认为人皆有原罪,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赎罪。从这些角度讲,人是沉浸在苦海中的,再加上有罪,自然是“不安常在”,我们也只能顺其自然,去忍耐,去承受。达摩祖师对二祖慧可说的“非忍能忍,难行能行”,正包含“忍受痛苦,为所当为”之义。在森田与患者的交流中,他经常引用佛教、禅宗的语言,如:“烦恼即解脱”、“不安常在”、“不安心即安心”、“平常心乃道”等帮助患者与自己的烦恼和平共处。

森田理论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老子》告诫我们“顺其自然”,不要勉强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提出“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老子认为,人要生存,要发展,总是有各种欲望,但欲壑难填,要减少私心,降低过高的欲望,否则,“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森田先生的“生的欲望愈强烈,死的恐怖也愈强烈”的结论与此一脉相承。在治疗方法上,森田疗法中的卧床疗法与道家的“静坐”法异曲同工,而佛教、禅宗的“担柴运米,无非妙道”则反映在森田的作业疗法上。森田的“不问症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与庄子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如出一辙。可以看出,森田理论及操作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较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包涵各种西方心理疗法的精髓,由于其理论内容和操作方法丰富,很难用一个名词概括。所以,在其有生之年,曾试用过几个命名最后都被放弃,直到他去世多年后其弟子用“森田疗法”命名。森田疗法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用个人姓氏命名的心理疗法。在此特别强调:绝不是森田正马个人狂妄自大,用自己的姓氏命名。

(一)森田疗法的精髓是什么

任何一种疗法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操作方法,要将森田疗法发扬光大,必须要把握其精髓,并且摸索一套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如果理论飘在空中,或者操作方法复杂无法实施,那么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森田疗法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森田疗法也应顺应潮流。什么是森田疗法的精髓,该如何发扬光大,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我和国内外专家反复交流探讨,下面几篇文章反映了大家的意见。

1.中村先生谈森田疗法

我与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的中村先生交往多年,他对森田疗法有深入的研究与多种实践。基于此,他认为,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去实施森田疗法。

对不安或症状态度的转换,不是努力消灭症状,而是养成和症状和平共处的态度。

症状的深层是想更好地生存,向上发展,要通过建设性的行动更好地发挥生的欲望。

治疗目标是打破束缚,打破交互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

所以,森田疗法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让患者理解到症状不是病,带着症状坚持行动,就是森田疗法。

2.其他日本专家谈森田疗法

2005年1月9日,由新任国际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北西先生在东京主持召开了新年座谈会,邀请了著名专家藤田先生、阿部先生、近藤先生谈体会,三位先辈都是毕生从事森田疗法的专业人士。作者有幸被邀请参加,简要做一下总结。

(藤田先生)多年实践森田疗法,尤其对森田神经质特征特别爱好,正确解释森田神经质的特点及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的矛盾能使许多患者开悟。另外,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阿部先生)二战时期,为逃避当兵,去精神科当医生而结识了森田疗法,发现自己和森田理论描述的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为自己写的,也就不知不觉爱上了。自己对森田疗法的贡献是选择适应证。在担任高良生院院长期间,遇到一例患者治疗无效赖着不出院,极度烦恼,不得不建议高良先生选择患者,高良先生采纳了我的意见。深深体会到思想的矛盾和被症状束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近藤先生)在运用森田疗法时,非常重要的是注重患者的自我评价,自我机能(工作和社会机能),经常表扬患者,让他感到安心,经常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开阔患者眼界。对高良先生的教导体会深刻。工作是涉及知情同意全方位的活动,鼓励患者尽量参与各种劳动,这对回归社会非常重要。

3.作者对森田疗法的几点见解早在2001年作者就在中国森田疗法网发表自己的见解。

森田疗法是目前中国所有心理疗法中适用性较强的一种心理疗法。它融合了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作业疗法及中国传统文化、佛教、禅的思想内容。它操作性强,对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焦虑症(尤其是PANIC综合征)、抑郁性神经症、适应性障碍、失眠等多种心理障碍有独特的疗效。如果对森田疗法的理论一无所知,很难做一个好的心理医生。

森田疗法不是万能的,对器质性的精神障碍、没有反省能力、忍耐性差、生的欲望不强的患者,很难有好的效果。换句话,也就是对具有典型的森田神经质的患者效果好。

森田疗法的运用有很多的技巧,不能拘泥于任何形式,稍微用不好,患者就会产生阻抗。例如:对一个强迫症的患者,你告诉他要“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患者可能会误解你的意思,产生愤怒的情绪,说:“医生,我实在是不能忍受了,我太痛苦了。”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让患者领悟到:我的痛苦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因为自己的过分关注而愈来愈重,如果能主动地做些事,它就会自然地减轻,不管相信不相信,先试一试。

森田疗法的精髓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目的本位”、“纯洁的心”,这些理论是很抽象,很难理解的,必须身体力行体验它才能真正领悟。田代信维教授认为,许多心理障碍患者其真正的病因是自卑,没有自信心,在社会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表现出各种症状。只有树立小的目标、做小事,得到小的快乐,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成就感,逐步恢复自信心,才能真正地治愈。最高的境界是完善人格,对待任何事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这涉及哲学、世界观和信仰等问题。

学习森田疗法的人,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好的耐力,善于思考等前提条件,并有一颗谦虚的心,多和别人交流。可以说,一辈子也学不完。对医生、对患者,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学习。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很难领悟它;对于那些爱夸大的人、浮躁的人可能没有什么大作用,甚至起反作用。

在中国,生活发现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推广森田疗法的形式。中国的许多学者对森田疗法有很深的造诣。如:北大的康成俊教授、清华的樊富珉教授、山东的路英智教授、哈尔滨的曲伟杰先生及生活发现网站的主办者王晓松等学者都对森田疗法的运用和发展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的精髓是:森田理论比较完善地发现了神经症发病的心理机制,即在森田质性格基础上,由于诱发因素导致症状的出现,随后患者对症状的关注导致精神交互作用而被束缚,使症状固定下来。治疗的原则是通过“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行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患者从被束缚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治疗的过程需要两个步骤,先要让患者领悟自己痛苦的原因,然后努力在生活中践行,在实践中体悟。这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两条缺一不可。有些患者总想通过第一条就达到理想效果,总想通过思考来解决自己的痛苦,结果事与愿违,是徒劳的。也就是说森田疗法重在实践。

(二)森田疗法的操作技巧

前面着重讨论了什么是森田疗法的精髓,那么如何运用操作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以下简单三部曲。

第一,觉察症状,理解症状,接纳症状。

第二,深刻理解领悟发病的机制,即在疑病素质基础上,由偶发事件诱发,通过精神交互作用发病。

第三,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简单地讲就是带着症状去生活,体验症状自然地减轻,反复练习,形成新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森田理论的发病机制是第二条,治疗原则“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第三条,但是,没有第一条,一切都无从做起,就像无的放矢。森田疗法从诞生到现在已近百年,但从强迫症治疗的角度来看,是有局限的。其实,森田也注意到第一条,在案例中解释正常人也有杂念,但不会太痛苦,会自然消失,只有患者希望消灭它,才会演变成强迫观念。由于森田重点强调第二条,所以第一条容易被忽略。这是许多人虽然学习了森田疗法,但依然困惑,依然陷于神经质症的泥潭不能走出来的原因。森田对现在一些典型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到底如何治疗,特别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并没有很清晰的指导解释。而且我认为住院治疗也不是必需的。住院的根本还是要让患者从心理上彻底认识感受“接纳就能蜕变”的真理,如果只是封闭独处,而没有理解和领悟,也不会起任何的作用。为什么呢?由于森田本人并没有经历过典型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折磨,所以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表述得并不是很正确,他已经知道了那个核心,但是他并没有将那个核心正确地强调和阐述。国内翻译的所有森田著作都将“顺其自然”解释为“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忍受”的含义依然是抗拒,一种被动的抗拒和斗争。“接纳”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那种被动的默默抵抗。当然也有患者能正确地理解,接纳含有主动地容纳的意思。

作者虽然也没有得过强迫症,但许多聪明的患者反复向其倾诉,在十几年的摸索中,作者顿悟到了森田疗法的瓶颈是第一条,而第一条恰恰是敲门砖、方向标。偏离了方向,便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脱离了方向,更是无的放矢。所以,在后面,将重点介绍如何认识症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人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反复洗手、洗一件衣服洗多次仍嫌不干净,有些人反复考虑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有两条腿,为什么是按1、2、3、4、5……排列,而不是反过来排或唱一两句歌等。一般人的这种观念和行为,既不影响正常生活,也不痛苦,所以不能看作是强迫症。如果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进一步发展,干扰了患者本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且影响他的能力和行为,影响到人际关系或家庭的幸福,那么便可确认强迫症的存在。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很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健康的人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我认为是自我意识,动物没有“自我”,它不能区分自己和别人,它没有自我的意识思维。它所干的那些事,都是无意识干的,比如肚子饿了,知道吃,都是它们动物性的反映。而人是在动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他除了具备动物的特性外,还具有动物不具备的素质——思维、意识。正因为人有了思维,有些人就开始瞎想,所以才会出现精神类疾病,如强迫,抑郁等。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不认同,强迫自己干其他的事情。在人的发展过程中,1岁之前,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自我意识,可以说完全和动物一样,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开始发育,环境开始影响我们。从2岁开始,自我开始有了萌芽,我们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在大脑中,有自己的概念,大脑迅速开始发育。一直到青春发育期,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大脑一直在发育,但是还是很不成熟,可以说,基本上还是处于无我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小。直到青春发育期开始,由于大脑迅速发育,人的想法越来越多,而且也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人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聪明的大脑必然要思考问题。佛教认为,分别心导致人们在看待外界事物以及自身时,不可避免地进行比较,什么是对与错、好与坏、贵与贱、美与丑、善与恶、成功与失败等。一旦带着分别心看待世界时,内心相应就会产生幸福与痛苦的情绪。而动物趋利避害本能在人身上表现得极其复杂微妙。在对待自己的心身现象时也同样如此,如果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或生理反应产生分别心,认为某些想法或反应是不好的、不道德的、肮脏的,就本能地去排斥它,强迫思维就自然地产生了。实际上,任何想法和反应都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好坏对错,或道德与不道德之分。比如吃饭、拉屎、交配都是正常生理现象,动物可以自然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而毫无羞愧之心,人类就不一样。人可以在人面前吃饭,可在大庭广众之下连放个屁都面红耳赤,敢拉屎的除了小孩就是精神患者了。所以动物没有高级的精神痛苦,是不会得强迫症的。强迫症只有人类才有,是人类的文化、规则、道德标准和知识,要求人们必须如何想、如何做,一旦违反就受到惩罚。可是人类本能的反应是不可消灭的,于是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所以,痛苦就伴随着人生。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痛并快乐地生活着,只有极少数人会演变成强迫症呢?是后者过分追求完美和执著的性格让他们不知不觉地陷入强迫症之中。强迫症患者对品行、道德和责任等持有僵化的、过高的标准。他们对脑子里有时闪现的某些难言的恶念、邪念,或者是离奇古怪、荒诞无稽的想法不能接受,从而为此感到焦虑和内疚,而焦虑使得他们难以忽视这些念头。他们认为,想到了那些难以接受的想法,就等同于做了那些行为(如“如果出现伤害自己孩子的念头,就好像真的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其罪过是一样的;如果一个闯入性想法发生了而没有压制下去就等同于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他们可能还会认为某些想法的出现意味着会发疯。因此,他们会拼命去压制这些想法,而压制不必要的想法反而导致其随后的思维更加关注这些想法,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内部冲突之中。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强迫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发现,强迫症患者的许多认知特征在程度上超过正常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非常明显:①过高估计风险;②责任心过强;③对不相关的干扰的想法的控制性心理;④过分崇尚思想;⑤无法忍受模棱两可;⑥完美主义。

过高估计风险:强迫症患者会夸张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强迫症患者很难区分情景的危险程度。他们不能根据情境中缺乏危险的信息,来得出情境是安全的结论。即便是在低风险的情境中,他们仍然感到焦虑和痛苦,并强烈希望改变环境。如强迫清洗的患者,当他接触到某些他所恐惧的物品之后,他的手上或者身上其实并没有粘上什么可怕的病毒或细菌,能让他患上某种可怕疾病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即使是真的粘上了某些病毒或细菌只需要正常的清洗就可以了,这是一种低风险的情境。可是强迫症患者过高地估计了这种风险,仍然感到不安全,从而产生痛苦和焦虑。为了改变环境和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他必须进行反复的长时间的清洗。再如强迫检查的患者,当他离开家时,其实门已经关好了,可是他还是担心万一没关好怎么办。在他第一次关好门之后,这个情境就已经是一个低风险的情境了。只是他过高地估计了这种情境的风险,害怕“万一”的出现,这会引起他强烈的痛苦和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痛苦和焦虑,他强烈地想改变情境,于是就要不断反复地检查。通过这种检查可以缓解他的痛苦和焦虑,于是强迫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

责任心过强:强迫症患者对可能降临到自己或别人身上的伤害负有夸张的责任感,夸张的责任感是强迫症的核心。强迫症患者主观上认为自己会导致或有能力防止严重消极结果的产生,这些消极的结果既涉及生活也涉及道德。当我们感到责任重大的时候,做事情就会非常谨慎和小心,为了把责任降到最低,我们会反复检查和核对。夸大的责任感是强迫症患者思想系统中的核心主题。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但患有强迫症的朋友夸大了自己的责任,这种被夸大的责任增强了自己检查的渴望和重复某些动作的渴望。如关煤气这件事情,无论是患有强迫症的朋友还是没有强迫症的朋友,其实第一次都已经关好了。同样处在这个低风险的情境中,强迫症朋友因为夸大了的责任感,认为自己对自身和家庭的安全负有极大的责任,所以在明知已经关好的情况下还要进行检查,如果不进行检查和核对,自己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为了降低自己的这种焦虑和不安,他们就会反复地检查煤气是否关好了,为了确保煤气已经关好了,他们会产生反复关煤气的行为。在确定煤气已经关好了以后,潜意识里会告诉自己,“我已经关好了,如果这样还是发生了煤气中毒或者是火灾,我也没办法了,那不是我的责任了”,从而无形中降低了他的责任感,强迫行为就这样固着和发展了。

对不相关的干扰的想法的控制性心理:在正常人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人们会忽略不相关的和干扰性的想法,而强迫症患者在进行认知加工时,往往会关注这些不相关的和干扰性的想法,并且试图控制它们。努力控制的结果会增加干扰性思想中的荒谬成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适感。当患者无法控制这些想法时,他们便会对这些想法极为敏感和警觉,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迫模式。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具有想控制这些想法的欲望,是因为他们过高估计了控制干扰性观念、意象和冲动的重要性,而且确信这样做是可能的和值得的。患者过度警惕心理事件,把控制看作是一种美德,并且害怕无法控制思想所导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后果。如很多男性强迫症患者是在青春期发病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第一次发病是和性联系在一起的。如到亲属或朋友家做客,看到对方家里的女性时,头脑里会突然想到和对方发生性关系或认为对方是自己妻子的想法。这是不相关的干扰性想法,产生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如果患者当时不去关注和控制这些想法,也不会发展成为强迫症了。可是患者把这种想法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并试图控制这些想法,结果越想控制越难控制,就对这些想法极为敏感和警觉,以至于影响了正在进行的谈话,由此逐渐发展成为强迫。

过分崇尚思想:在强迫症患者看来,产生不愉快的或令人讨厌的思想与卷入不愉快的或令人讨厌的行动,在道德上是同等的,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思想—行为融合”。而且,当强迫症患者想象消极的事件时,他们就相信这些事件真的会发生。过分重视思想的现象是指患者只要出现点滴干扰性思想,就会将其无限夸大。如很多强迫症患者的头脑里会出现一些消极的令人讨厌的甚至是令人恐惧的想法,如亲人死亡的场面、由于没有锁门家里失窃的场面、由于没有关好煤气家里着火的场面、自己控制不住想跳楼的场面、自己控制不住想伤害别人的场面等。他们想到了这些想法就会认为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发生或者万一会发生,于是便产生极度的焦虑和恐惧。这种不能分辨思想和行为的认知特征就是上面说的“思想—行为融合”,这是强迫意向的核心症状。

无法忍受模棱两可:不能容忍模棱两可是强迫性信念的明显症状,这些强迫性信念包括苛求确定性,难以处理不可预见的变化,以及不适应模棱两可的情境。如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苛求答案的确定性。他们会反复地思考“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人为什么会说话”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出自己满意的确定的答案,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必须继续思考下去。

完美主义:对亲身经历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和苛求,是强迫症的常见特征。患者之所以产生怀疑,是因为他们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患者就会感到不舒服。由于强迫症患者抱着苛求的心态,所以他们会重复去做,试图借此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具有强迫性倾向的人所表现出的优柔寡断,主要就是由这种怀疑引起的。如强迫性对称观念的患者,会认为一定存在某种摆放方式是最完美的,如果没有找到这种最完美的摆放方式,他们就会一直摆放下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强迫性仪式行为患者也会认为一定存在一种完美的方式可以阻止消极或者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某一个行为一定存在一种重复的次数是完美的,所以他们会重复3次或者7次或者其他次数。关窗的时候认为一定有某一个距离是最完美的,距离大了担心着凉,距离小了担心空气不流通,为了寻找这个完美的距离就反复地开关。

综上所述,强迫症患者所痛苦的症状其本质只不过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而已。反省自己的痛苦,理解它的本质,接受它,虽然丑陋,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的痛苦就会大大地减轻缓解。

丑陋的不舒服的杂念如何能接受它?为什么理解和接受能减轻痛苦呢?因为强迫症的痛苦包涵了两部分痛苦,一部分是原本的痛苦,另一部分是强迫消除它而放大的痛苦,也就是说我们想克服强迫症症状但是克服不了而带来的痛苦。第二种痛苦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贴上“强迫症”标签后的庸人自扰。回想贴签以前,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需要克服的吗?初期我们只有第一种痛苦,贴签后我们有了第二种痛苦,初步认识后,第二种痛苦先消失,彻底认知后,最后第一种痛苦消失,这样就彻底痊愈了。第一种痛苦有其一定的先天必然性,第二种痛苦,完全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够,自我折磨造成的。不同个案,不同阶段两种痛苦的程度和重点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讲,第二种痛苦更难受,但第一种痛苦更容易消失。消灭第二种痛苦,需要技巧和策略,不能硬上,不然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样,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接受痛苦呢?我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当你的女朋友在你的脸上用力拧了一把,并且娇滴滴地对你说“真讨厌”。被拧的时候肉体上有痛的感觉,这是第一种痛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你非常爱你的女朋友,你不会因为被拧而感到精神痛苦,甚至可能还有一种快感,这说明你的女朋友是喜欢你的。可是当你的仇人在你的脸上用力拧了一把,你一定会感到非常地痛苦。那么为什么同样的被拧,一个感到快感,另一个感到痛苦?这是因为,当你的女朋友拧你时,虽然痛,但是你全然地接受了这个痛,因此痛苦已经完全变了味道。当你的仇人拧了你一把,你会以愤怒的心态去拒绝和排斥这个痛,因此你感到痛苦无比,发誓要报复。因此所谓的精神痛苦纯粹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由此可以看出,痛苦是人们虚构出来的。接受是一种态度,是下意识里就表现出来的。对待症状,应采取不讨厌、宽容,甚至喜欢的态度,虽然丑陋让人不舒服,毕竟也是自己的“孩子”。如果采取这种态度,就是接受了,被接受了的症状就不是症状,而是正常生理现象了。

以上就是我要强调的第一步:觉察症状,理解症状,接纳症状。

森田教授也分析了症状,但没有清晰地说明第一种痛苦和第二种痛苦。对于典型的强迫症来说,以上的分析非常到位,很多人据此一条就可顿悟。遗憾的是,就诊强迫症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能做到以上的第一步。因为他们深陷自己的症状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症状是什么。

这些人的特点是聪明加执著。聪明的特点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喜欢钻研问题,执著的特点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患者顽固地纠缠他们所认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是无法弄得很明白的,钻进牛角尖的人,是出不来的。

例如,在我的论坛上,有一位网民(Flycar,穷思竭虑的患者)学习森田疗法后的体会。

接触森田几个月了,可惜自己还没有完全走出来,但有很大的进步。体验如下:强迫状态是有很多幻想的状态,但是自己却把幻想当真。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自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主观构造或者捏造的小天堂里,此时隔断了与外界的一切信息交换,自己在小天堂里摆布着一切,对每个主观构造的想法都很认真,并认为是真的发生了一样。在那个小天堂里,自己非要想通什么问题,一定要做成什么事情。而这些问题或者事情,与客观的现实世界毫无联系,都是主观虚构,都是白日梦。当我处于这样状态的时候,自己心里清楚现在是在强迫,可当很想出来的时候,却发现越想出来越出不来。当把主观构想出的一定要追求的目标认出来,并放弃不再追求的时候,则很快从强迫中跳了出来。可是,这个一定要追求的目标相当难找,往往被它欺骗。在强迫的状态中,要有个辩证的观点,因为在这个死循环里,任何真理都会变成追求对象。强迫对象是相当复杂的,可以有很多层嵌套。比如说自己经常发现在强迫之后,就默念“主观不要参与,不要刻意做到什么,主观参与没有用,刻意没用等等”,后来我发现这个是新的追求对象,那么“主观参与了又怎么样,刻意了又怎么样?”这样从这个强迫中走了出来,过几天可能对象就又变了,变得很复杂,自己都发现不了。然而,在每个强迫状态中,都追求一个目标,其他的目标就放下了。等一个目标放下了,另一个目标就拿起来了。不过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在自己主观的小天堂里玩弄,与外界无关,但是那个执著的心很认真,认真地把天堂里的一切替代了现实的一切。

呵呵,期待康复是人之常情。在痛苦中的人,一定是想摆脱痛苦的。谁都会去这样选择。希望自己能绝对地走出来,绝对地好起来和康复,这个病态的追求可能是我们好起来最大的障碍。森田告诉我们,带着症状和痛苦去生活,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其实是森田的治疗过程。当然,“带着症状和痛苦去生活”,这是表面的、行为的,森田没有分析这样做的背后能够向好的状态转变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一定存在的)。朋友说森田在创立森田疗法时,也饱读心理学书籍,也是懂各种心理学的。所以森田疗法必然有其中的奥妙在里面。不过,“带着症状和痛苦去生活”这一治疗过程完毕后,那时会好的。好就是我们不用担心所谓的症状,我们已经不在乎它,接受了它。“把它当成了朋友”,“作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当然,能促使这一过程的转变有很多方面和因素,森田也没有做分析。“接受”、“把症状当成了朋友”、“作为了自己的一部分”是结果,是好了之后的特征。也许,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接受”,如何“把症状当成了朋友”,如何“作为了自己的一部分”。

告诉我们接纳,就好比告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说“只要会游泳,就能到对岸!”而不告诉我们怎么游?当然,森田强调一定要下水,是没错的。告诉我们接纳,就好比告诉一个学习非常差的学生说“只要考上一百分,就能得到奖励!”而不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考一百分?

森田不分析为何就是接纳不了的原因,不分析能够接纳的原因,不分析促使或创造接纳的条件。大家想过没有,为何会如此不能接受,为何在自己身上会出现如此剧烈的对抗和“精神交互”?这种矛盾性必然有原因啊。我们也非常想接纳,想不排斥症状,想得要死。那么阻力在哪?阻力是肯定的,这种阻力的存在让我们无法接纳,为什么不分析这些?讲“只要会游泳,就能到对岸”,“只要考上一百分,就能得到奖励!”都是很苍白的。因为不会游泳的人对“只要会游泳,就能到对岸”这个道理清楚得很!差等生对“只要考上一百分,就能得到奖励!”也清楚得很!不过,森田体现了东方心理学的思想,这是绝对不可否认的,有种万变不离其宗的意味。这一点也是东方心理学本身的特点吧。

之所以出现强迫,那不是仅仅说不强迫就不强迫的,是发展出来的。我很清楚,健康人对强迫的看法,那就是自己折磨自己。于是,你们会说那就别折磨了啊,等等。这些东西,在我来看,就是旁观者说。我把我曾经的帖子重新发在这里,我都佩服我以前怎么能写出这么多东西。

“什么能够促使我们接纳,是家人的鼓励,是伙伴的支持,是朋友帮忙解的套,是周围人的认可和接受,是周围人不再笑话自己,是不再受别人影响,是受到谁的或环境的保护,是我们有了安全感,是老师的权威性,是自己不再压抑,是释放压抑后带来的痛快,是压抑的东西符合了社会认可的情理和文化而得到释放,是与患友一起而带来的安全感,是对抗导致的无奈之举,是对抗到最后的必然,是物极必反,是自己感受到和自己待在一起是多么的亲切,是自己爱自己,是发自内在,是自己更真实,是无所谓,是自在。

什么能够促使我们无法接纳,是来自别人的指责,是被别人拒绝,是得不到别人的喜欢和爱戴,是无法让别人接受,是感觉别人在威胁自己,是感觉别人在嘲笑自己,捉弄自己,讽刺自己,羞辱自己,是别人逼自己的,是自己的真实表现出来并让别人看见后失去自己想要的,是不符合社会所认可的价值或观念或文化,是自卑,是自我否定,是觉得自己肮脏龌龊,是觉得自己见不得人,是自己失去了面子,是自己丢不起人,是自己突破不了自己的善良,是自己对自己的不可饶恕,是自己习惯委曲求全,是自己喜欢折磨自己,是追求完美,是追求不可一世,是追求神仙。

之所以会出现强迫,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和太多东西有关了。不仅仅是“闻到厕所有臭味就不敢拉屎”,不仅仅是“去饭店打苍蝇”,绝不是平白无故就会去强迫。只有找出原因,才能知道结果。就像上面我曾经说过的,有这么多问号呢,应该还有其他的问号是我不知道的。必须探讨这些问题,才会知道是怎么回事。

呵呵。我也不知道了。我感觉,有人已经讨论过这些了,只是有浅有深吧。这让当事人考虑,太痛苦啦。施老师也帮一下我吧,可别说“为所当为”之类的啊,呵呵。

(施教授)估计你会看晕了吧,不得不佩服这位患者的聪明才智、大脑的思维速度和严谨的逻辑!我做了如下答复。

强迫症就是这样一个封闭的完美的逻辑环,哪怕你穷尽整个人类天才的头脑,去继续分析一万年,也是无法穷尽的。无论你怎么样的天才分析,你其实仍在这个封闭的逻辑环中。你分析得越深入,你离目标越远,分析是没有前途的!透过症状看到本质的症候,也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切所为,仍是在强迫症里绕圈圈。

弗洛伊德说过,神经症患者是退化的伟人。

奥托兰克说过,神经症患者是不成功的艺术家。

强迫本质为“空”,是自寻烦恼,是想出来的“病”。flycar还是迷在其中,你关于什么导致强迫以及如何走出强迫的思考都是在强迫!你的案例让我体验到强迫症的顽固和难治。任何咨询师与你交流,一不小心就会被你拖入强迫思维的陷阱,任何疗法在你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可别说‘为所当为’之类的啊,呵呵。”一句就让“森田先生”头皮也发麻呀。

所以,关于穷思竭虑类型的强迫,需要不断摸索探讨,让他首先认出自己的强迫,然后再谈其他的!在没有觉察到自己的症状前,你和他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症状”,不管什么,他都会分析什么是“顺其自然……”,用这些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和他探讨症状为什么,结果都让你非常失望沮丧。因为你是对牛弹琴!你被他忽悠了,此时此刻,你也在患强迫症。你的问题是希望用森田理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解决患者的穷思竭虑。这如同在沙漠上建造宫殿,因为没有打地基,宫殿如同空中楼阁。

Flycar,希望你继续将你的感受写下去,从你身上,我逐渐学习很多东西。你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使再痛苦,也可潇洒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强迫的确太复杂了,我突然想起来,几年前,你找我咨询后,立即去找工作,顺利毕业,我就用森田的治愈理论,认为你好了。你一直说你没有好,现在看来,我当时对强迫的理解很肤浅。当然,按森田的理论是没有错,可你们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呀,岂能用一句治愈描述呢!不过在迷茫的时候,按照森田理论,不要放弃生活,坚持完成学业,才能不至于让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跌入更深的泥坑!至于何时能接受自己,让时间去考验吧,我相信,时间能治愈一切!

(Flycar)呵呵,施老师您说得太好了。森田疗法其实是有奥妙所在呢。否则,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受益于森田疗法?不过,我感觉好多人虽然受益,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受益的。施老师您谦虚了,朋友说对森田的理解您算大家了,大家都是比较谦虚的。因为大家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理解有多么深,而是对自己认识到的问题和困难相比,自己的理解差太远了。走上光明大道,那就是“让时间去考验吧,我相信,时间能治愈一切!”呵呵。

(某康复者L)“时间能治愈一切”,施教授点睛了。时间是什么呢,是生活,生活是治疗心病最好的药。Flycar,当初你毕业找工作都做得不错,那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心里是不是还抱着很强的希望,希望有一天自己终究能好起来?当你生活遭受挫折的时候,你是不是想,也许我的症状好了我就能更好地应付这些挫折了,然后就没那么沮丧呢?我也是在猜测你的心理。你毕业找工作后努力生活,你能做到就说明你走出来了,因为你做到了森田说的“为所当为”。但是为什么你现在还认为在症状中呢?我想因为你还有一丝丝没放弃自己痊愈的梦想吧?你肯定有一个痊愈的状态的梦想,所以你对现在不满意,认为自己没有做到接纳,当时接纳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态度,不需要很努力,也不需要任何操作技巧。你也许现在执著在接纳上面了,有个过来人这么说的,如果你在接纳这个词上说得越多,说明你越接纳不了。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我们绝对信得过的人,比如上帝告诉我们,这两天你把工作做好,相亲的事做好,给父母买礼物的事也做了,健身房按时去了,工作中的任务完成好,同事聚会按时参加……那么第三天上帝答应一定让我们彻底变好,我是说绝对的信任哦,那试问,这两天我们能做到顺其自然吗?我们肯定孤注一掷地完成手头上的生活,而且任何症状都打扰不了我们。当第三天我们见到上帝,上帝肯定这样对我们说——孩子,这两天的你,就是你一直想要的你,你做到了,你想要的痊愈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你还在追求什么痊愈呢?那是徒劳的。生活在当下,我们就痊愈了,生活,永远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药,就看我们当下怎么做了。

如何能帮每个患者认出自己的症状呢?我为这个问题困惑了两天,非常痛苦!痛苦中自己突然顿悟了:佛渡有缘人。我无法让每个人都能认出自己的症状,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追求完美的强迫观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救世主,森田疗法也不是万能的药,它也是有适应证的。森田教授就强调没有反省力的患者用森田疗法无效呀!森田放弃了这部分人,可这部分人还在把森田当救命稻草!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个认出症状的经验或规律:即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冲突(强迫症状)。当你感觉非常痛苦时不要被痛苦迷惑了自己,要提醒自己,痛苦只是表面现象,问题在于自己追求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或希望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佛说的“求不得”之苦,是苦中之苦呀!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自然而然地放弃了。所以放弃是一种大智慧。为什么普通人不得强迫症呢?不是说他们没有理想(强迫思维),而是他们追求的时候发现困难就知难而退,放弃了。强迫症的人因为执著,要解决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难题,这好比用头撞墙,撞得越重,头就越痛,玩命地撞无异于自杀。所以追求完美等于追求完蛋。只有你心里真正地放弃,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接纳”。越是放弃生活整天冥思苦想的人,他的强迫症就越重。

写到这里是2010年3月3日深夜4点,我内心充满着喜悦。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此时此刻,我大彻大悟,犹如成仙。我想,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不正是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吗?大道至简,不要分析,简单生活。森田说: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多么简单呀,按照它做不就得了么!通过以上的举例、分析,如果能让一部分人顿悟,我就将森田理论大大推进一步了,突破森田目前的瓶颈,站立到一个高高的山峰上,风景如此美好!

“痛苦的苏格拉底,快乐的猪”。苏格拉底因为思考而痛苦,爱思考的人都会感到痛苦,这些人都是思想深刻的人;而猪呢,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根本不存在所谓“思考”,所以它们很快乐。追求感官快乐的人往往思想是比较浅薄的,但他们快乐。

(三)论如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1.从森田原著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真正涵义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被公认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在国内,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有很多误解,有些患者甚至陷入新的恶性循环,不管做什么都想着是否符合顺其自然的原则。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不能分开理解的,许多患者在症状出现时,默念着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可症状依然如故,他就一头雾水,认为不起作用。其实,顺其自然是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你专心做事时,不知不觉地就顺其自然了。

森田疗法的目标是让患者改变自己对症状的态度。神经症患者拼命地与症状做斗争,想排除它,却助长了症状。森田疗法让患者放弃斗争,不搭理它,养成能与之共存的态度。例如,对于惊恐发作的患者,一旦症状发作,慌慌张张赶去医院急诊,打了针之后,把症状控制了,回去后又发作,反反复复,痛苦不堪。森田疗法要求患者发作时不要慌慌张张赶去医院急诊,而是躺着不动,静静地体验观察整个发作的过程。不管症状多么严重,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然减轻,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通过这种体验,患者感知到其症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可怕。“顺其自然”不是被动地放弃、忍受,而是主动、沉着地应对,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为所当为是发挥“生的欲望”,进行有建设性的行动。在“死的恐怖”的背面存在着“生的欲望”,森田疗法的理论要求患者在原封不动接受症状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是简单地要求症状不发作就满足了,而是尽量发掘自己的潜在力量,更好地去生活。因此,森田疗法的最终目标是促人成长。

手受伤了是会流血的,人是一团燃烧着的欲望,欲望受到挫折时就会产生各种烦恼,烦恼其实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手流血时,都知道要赶快包扎处理,没有人会为自己会流血而悲哀,而烦恼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神经症的人为烦恼而烦恼,认为别人都那么快乐,而自己却这么可怜,这个道理很简单却有很多人不明白。我的一位日本患者,她家有亿万财产,也是经常烦恼无限。人的行动常常由感情和理智双向支配,而且常常感情占主导地位。比如胖子想减肥,最简单的方法是少吃多运动,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吃多了,而且早晨睡着就是起不来。运用森田疗法,实践很重要,不能坚持实践就很难有好效果,很难真正领悟森田疗法的精髓。过深地钻研森田理论,探讨症状的原因,不去实践行动,不但不利于症状的恢复,反而使症状强化,形成新的强迫依赖症状。森田疗法其实很简单,像健康人那样去行动,就会变得健康起来。

2.论如何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中,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其精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如何为所当为?经常是患者带着症状去学习,可症状顽固反复地出现,于是患者很快就失去信心,产生怀疑了。为所当为是有技巧的。我认为,行动必须有计划、有目标、有建设性,坚持做时自己还应不断总结自己在行动中的体会,体验到成长,体验到快乐。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没有快乐的事情是很难坚持的。下面我将一位烦恼者的困惑和我的答复摘录如下,帮助大家对为所当为的理解。

施教授: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您这么快就给了我回信,让我非常感动。

我来这个网站已经有半年多了,刚刚又阅读了一下您的一些帖子。原来也曾因为看贴,尤其是看到别人的症状而有所领悟,感觉自己完全恢复了,还天天帮助其他的人,但多次都是好了几天就又反复了。

保持充实的生活很重要,对吗?这是您的主要观点。其实我有数也数不清的欲望想去实现,一天就算是四十八小时也不够用呢,但我根本没法做。现在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学习,实现目标啊,可是我一拿起书本就马上开始强迫了。现在我总是担心别人会学我,超过我。因为我发现同学拿到了一本新书都不会去看,总是老师讲到哪看到哪,我感到太不可思议了,要是我就会几天内看完,好对一门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于是我害怕我看到了后面在书上画了线,同学看到了会表扬或学习我(这种想法真是太可笑了,可我对它无能为力)。于是我每回拿起书没过多久就会有这个想法,然后马上就焦虑,一焦虑我就看不懂书了,而且人很难受,头晕。森田不是说无论脑子里有什么想法都由它去吗?我也曾试着不管我对同学的担心,继续看书,结果就是我的焦虑让我要晕倒了。

日子非常难熬,因为如果不学习、不工作,那还不如死了算了,可我又学不成啊。只要是涉及成功的,我就紧张。人家表扬不得,自己也不能表扬自己,比如我一想到自己的某个举动很出众或是很精明就会紧张(真是抱歉,本来是封答谢信,不想再占用您的时间了,可没想到一写又不可收拾了。我尽量简单点。抱歉!)。这些日子我试着使自己看淡荣誉,可这方法基本上不起效果,一点也没用,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在要求一些我做不到的事——不看重学习什么的。

为所当为,可是为的结果就是几个小时拿着书本在那里忍受头晕和焦虑的折磨,而书本几乎就是看不懂的,这是为所当为吗?还要继续这样吗?这样下去实在是太痛苦了。而且最关键的是我学习是有目的和阶段的,如果看不进书,很难再继续下去。第一课没完成接下去就是第二课,循环下去实在是受不了啊。很困惑,不过我会试着继续保持每天充实的生活的。这里再奢望请求您的一点小小的赐教,行吗?

非常非常感激您!!!

这是一位在校学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很能够理解他的苦衷。我给他作了这样的答复,其中森田式的生活态度我想会对许多人大有裨益。

(施教授)你好!你的症状经常反复出现,这是许多人常有的体会,如果你看了易家言的强迫症的体验,你会深深认识到克服自己的症状是一个较长过程,你必须要有耐心。你看书好像不起任何作用,而且,看书对你而言是在与症状纠缠。你应该做一些户外运动,如跑步、打球等,不管你从事什么行动,应该是有建设性的,自己能从中体验到快乐。比如,一般的跑步,很难坚持下来。你应制订计划,今天跑500米,数一下自己的心跳是多少,有多累,出了多少汗。将它记录下来,每天写日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坚持一段时间后,可能一口气能跑2000米,出的汗并不多,自己的感觉好多了!这样不断从运动中体验进步,体验快乐。你缺少运动,多运动,多出汗,对你会有许多帮助的,试一试吧。为所当为不是那么轻易能做到的,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也看到了你的希望,但是你一直在和自己的症状纠缠。你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森田疗法,但其实是一知半解。每天增加运动的时间,练习某一项目,以参加今年学校的运动会为目标,每天的练习一定要出一身汗。因为,焦虑时,体内存在着许多垃圾,出汗能排去这些垃圾,你会感到很舒服的。不能期望一两天就好,须坚持很长时间。另外,你可能缺少与人交往的时间。不能将自己一个人封闭起来,整天与症状纠缠,这样不利于恢复。不要对别人诉说自己的苦恼,即使不高兴,也要装着很高兴的样子,慢慢地你真的会高兴起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量多做一些帮助他人、帮助集体的小事情,大家会表示对你的友好,这样也会使自己快乐起来。总之,如果你尽量把自己每天充实起来,你烦恼的时间就会少了。你的症状周围的人难以理解,可能会认为你不好交往、内向,甚至自私。按我说的那样做了,并坚持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外向一些了,自己的性格完善了。森田疗法的一个关键是通过行动完善性格,森田疗法是要通过行动去体验的。我非常欣赏高良武久的森田式的生活态度,高良武久博士在开展森田疗法的同时,还规定了森田式的生活态度,这对于实施森田疗法,促进疗效的改善,会带来莫大好处。现将其介绍如下。

(1)端正外表

完美的外表与完美的心灵是联系在一起的。衣冠整洁,才能意志坚定。要振作精神、情绪焕发,首先要端正外表。一个衣饰不整、生活懒散、凌乱不堪的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因此,要摆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首先须端正外表,这样意志自然而然地会坚定起来。

(2)保持充实的生活

人们要保持充实的生活,就必须养成劳动的习惯。要自我感到,不干事情心里就不踏实。人普遍要有向上的进取心,并不断地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然后才能取得成绩。例如,农民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秋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人们遭受痛苦,也会在工作中增加信心,减轻痛苦。对于过度内向化的神经质症患者来说,通过积极工作,可逐步走向外向型。高良武久博士指出:外向化的最佳方法是从事某种工作,即使是难做的事情,也要逼迫自己去做。

(3)勿长期休养

神经质症患者不宜长期休养。长期休养,有害无益。神经质症患者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他们要摆脱症状,也是为了能得到更强的工作能力。让患者长期不工作,会使患者觉得丧失了工作能力,从而可能使症状愈加严重。其实,神经质症患者的身体根本没毛病,硬要让其休息,会使患者感到病情严重,这就很难从疾病观念中解脱出来。

(4)要正视现实

有一种人,当要去做一件不情愿的事情时,会找出一些借口,尽可能去回避,相反,要去做极感兴趣的事情时,虽然有困难,也要想法去实现。人要躲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往往会受到理性的自责,当然,也会以各种理由来自慰。他们以病为借口,逃避现实,为此感到现实严酷,更感到病的痛苦。他们做每件事都会表示:我有病。这给治疗带来莫大困难,也是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态度应是:不要以疾病为借口去逃避现实。

(5)不做完美主义者

神经质症患者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有极强的欲望,他们想工作,但又不接受工作所付出的代价。他们以最顺利的状态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事实上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现实与希望背道而驰,其结果处于一种完善的理想与不完善的现实的矛盾之中。事实上,绝对的完善是不存在的。正确的态度是:不做完美主义者。

(6)勇于自信

森田正马博士认为,神经质的人一般带有劣等感。所谓劣等感,即相当于自卑感。他们自觉处处不如别人,做事没有自信,结果一事无成。高良武久教授这样认为:“许多事情并不一定有了自信之后才去做,自信产生于努力之中。有人认为只有有了自信之后才能去工作,这好比人学会了游泳之后再下水一样,是非常荒谬的。”人对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不会贸然从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成功的希望时,方能付诸行动。对于有劣等感的人来说,缺乏自信,做事犹豫不决,三思而不行,陷于完善欲的桎梏之中,这样就会一事无成。正确的态度应是:增强自信,勇于进取,通过实际行动去完成要达到的目的。

(7)不要急于求成

人们遇到悲痛忧伤的事情,譬如亲人的死亡,其情感的波动,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使人经常沉溺于痛苦的回忆中。人们在心理上又想消除这种痛苦,然而,事与愿违,有的人越想消除越消除不开,这就是实际上想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势必会陷入欲罢不能的心理冲突之中。高良武久博士主张:“既然对往事不能忘怀,就不要强行忘怀,而应带着这种思维积极地去做日常生活中需要做的工作,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使这种思绪逐渐淡漠,以至彻底消失,即使不完全消失,也不会再严重牵动我们的感情了。”显然,对于现实的痛苦,硬要逃脱是办不到的。我们只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努力将自己致力于工作和学习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和悲伤自然会逐渐消失了。

(四)森田疗法的运用技巧

1.森田疗法的运用要点每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但森田疗法的运用要点是相同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人人都有烦恼,烦恼是不可能消除的

分析症状、烦恼产生的机制,如自己的内向,爱反省,追求完美,对自己症状的过分关注的性格,外界的压力,诱因导致症状的恶性循环等。

(2)通过行动打破症状的恶性循环

分析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不足。

发挥性格中优势,把注意力投向外界,尽量把自己每天的活动安排满,硬着头皮参加各种该参加的活动。

体验有烦恼时照样能工作,在家里尽力帮家人做家务。

体验忙忙碌碌时烦恼会自然减轻。

症状出现时,不要紧张,不要坐在那里克服它,而是立即转移注意力。不要过深地研究理论,森田没有高深的理论。许多人以为学会森田疗法的理论能使症状消失,那是不可能的。森田疗法是让你和症状做朋友,症状出现时不在乎,慢慢地适应它。

最后分析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烦恼,使自己有心理准备迎接各种烦恼,逐渐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对挫折的耐力。

运用森田疗法就像学游泳,在岸上学理论不下水是学不会的!

2.关于不问症状

森田理论的基本原则有一条:不问症状。它的意思是,整天诉说症状是在强化症状,让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症状而导致恶性循环。但医生在运用这条原则时经常会造成患者的误解。患者是为症状痛苦而来的,想治愈症状,如你一开始就不问症状,必然会造成患者的反感和不信任而形成阻抗。所以刚开始的倾听,理解患者的痛苦,分析症状形成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当患者领悟之后,告诉患者不要整天诉说症状(我理解不问症状的真正含义在此,而不是心理医生不问症状。当然,在森田卧床疗法时,开始一周,无论患者如何诉说自己的痛苦,都要求医生不问症状的)。关于这方面的解释,我觉得岩松总结得很好,现将其要点引用如下。

神经症患者实践森田疗法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向亲人、朋友诉说自己的症状。因为神经症患者的痛苦不同于一般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正常人根本无法理解,反而加重亲人、朋友的负担。

(2)不要频频上网。可能有的朋友认为上网找病友谈一谈比较好,甚至谈完以后有种轻松的感觉。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这种解脱是暂时的,在这方面我有所体会。以前我每次看医生回来或上网看到相同病例,就感到症状轻多了。其实这是一种假象。

(3)我不主张吃药,实在睡不着时可以吃点安定类药物,但是吃的时间不宜过长。

(4)森田理论是一门哲学,这门哲学和其他哲学不同,需要实践才能理解它的真正机理,更不要研究森田疗法。森田之所以要指定有神经症气质的人做他的接班人就是这个原因。

(5)神经症治愈的标准问题。我的观点是,当真正认识到神经症根本就不是什么病和症,普通人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算真正治愈了。进一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经症。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3.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一些不理解森田疗法的人认为,森田疗法就是让人睡觉、折磨人,另外是宣传有病不用治。这种观点很是可笑。另外一些人可能拘泥于某些形式。实际上,森田疗法是结合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于一体,用行动来验证理论。首先,森田质性格特点就是让人分析自己潜在的东西。如冈本读了森田疗法的书,把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性格意识化,从而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其次,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最后,通过行动来证实症状可以随着时间、随着实际的运动而减轻直至慢慢消失。网友Feixue对森田疗法的体会是非常到位的,对自己的分析比我空谈理论要感人得多。我用八个字总结: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下面将Feixue的体会粘贴于下。

以下几句是我用自身体会证明了的话!

发现会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校正错误的努力方向,如果在这里沉迷于森田理论的探讨,这和以前研究理论,希望用理论来解决一切问题的神经质倾向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不要在这里沉迷于玩味理论,而是去建设你的生活,然后将你的真实体会,在这里奉献给大家。只有在实践中,在为所当为中,才可能更深刻地领悟森田疗法。而且实践——理论——指导实践——深化理论的过程是无穷的。我也是在实践中体验出来,走出了强迫症的怪圈。今天回看强迫症只觉得那是过去做的一个噩梦,荒唐、可笑而又很不值得。下面是自己的体会。

(1)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作极端和百分百的评价,对任何事都抱着“三七开”的心态。

(2)不对任何人作指望,从心理上斩断自己的所有退路,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责任。

(3)做一个实干家而不是空想家(以前常常有着远大理想,却连身边小事都不愿意做),要在肯定现实和现实允许下努力。

(4)自己的强迫行为(抠手、咬嘴)是当心理上有冲突时,作为一种释放情绪的幼稚行为出现。自己首先要改变认知,减轻焦虑(辩证全面地看待自己的高度近视),同时在发生行为时,用毅力来克制和转移。

(5)对于看书时,容易分心和回忆,是因为动力还不够,当把它上升到与你的生死存亡挂钩,把学习和事业作为人生第一位的刻骨铭心的事情时,有了足够的动机和责任,就会有无穷动力,效率自然就提高。与生存下去相比,克服一点习惯性强迫行为都不算什么代价!

(6)当真正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去努力时,会发现连实现一个以前不屑的小目标都那么难,中途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这时候请你一定要面对、接受,更要坚强!我以前就是空想成功,又逃避吃苦,结果成了幻想癖,脱离现实。

(7)走出自己的狭小空间,多与外界接触,才会体会到自己的弱小和以前的虚妄尊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恰当的认识,目标也就会定得比较合理和可行。不要把一切想得太简单,要真正明白什么叫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放弃完美主义和过分执著,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和成果,不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在现实的条件下,一步步量力而行。

(8)今天上了校友录,看到同学聚会的消息。我曾经是那么地抗拒回忆大学生活,因为其中的几年我都是在神经官能症中度过,充满了痛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也真的没有什么,当年的那些矛盾、痛苦也都随风而去了,曾经那么痛恨那几个人,现在也没有那种感觉了。当时我自己的个性也确实不太适应吧,对什么都看不惯,而且又较真,导致了很孤独,加上离家那么远,确实比较难过。当我学会完全接受和面对现实的一切时,我发现我的心态也变得平和了。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宽恕和接受吧,当我们什么时候能真正地宽恕和接受自己和外界的一切,以及这样平和地面对我们曾经的苦难时,我想那时你就快走出来了。

(9)学会宽恕和接受,学会肯定自己和别人,不再苦苦地苛求自己。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是能否实现不是我们自己个人就能决定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奋斗不是人生的全部,也要学会享受生活。

(10)一定要接受,接受,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现在的一切,而不是勉强自己,是放弃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用心去接纳。

(11)放弃一切指望和依赖思想,勇敢面对现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把以前那些成天幻想的精力、时间、智慧用在怎么样做好现在的事情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12)今天看了自己前几条的感受,可以看出来自己还是在推卸责任,把责任向父母身上推。就算他们有失误,自己26岁的人,还不能自己做主吗?

(13)以前最大的毛病就是,空怀远大理想,却连身边的一点点小事都不肯负责任。

(14)只能说父母对我太宽松了。自作孽,怪不得别人!好好把父母的话听进去,他们是唯一始终真心对我的,而且人生经验丰富,很清楚地了解我身上的弱点,把他们作为我自己的一面镜子吧!

(15)自己以前是习惯了逃避责任,成了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可笑、可悲!现在的形势这么严峻,自己却仿佛感觉是局外人一般,内心深处还有指望和依赖的想法。自己也已经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了这股不可逆转的社会洪流中,自己必须要做一个参与者,勇敢地中流击水,在生活的洪流中搏击,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五)施旺红咨询强迫症案例

【案例】关于学习强迫

(患者)我是一名强迫症患者,从小就学习好,一直以尖子生被老师照顾,也许因为自己的好胜心很强,不允许自己落后。高中患病以后,总是被杂念困扰,学习很吃力,但由于不允许自己落后,强迫自己学习,强行记忆,即使在课余时间也要强行回忆自己已经会的东西。渐渐地,看书时总是担心自己记不住,一句话要反复看。后来,对书特别恐惧,一打开书就觉得杂念要来了,可心里又特别想读书,矛盾极了。忍着杂念看书,对内容没一点儿的印象,看后心里特别难受。由于无法读书,我又不允许自己落后,便开始休学,高三休了一年,复学后,由于自己底子好,半学半玩,勉强考上了一所医学院。原本认为大学学习会轻松,可到校才发现学医课程重,再加上无法轻松地学习,别人很轻松学会的知识,自己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课程又多,哪会给我这么多时间,我觉得我根本无法完成学业,于是又选择休学。马上就要复学了,我决定看看书吧,算是森田疗法中像健康人一样学习。第一天还行,杂念虽有,但内容还是比较轻松就学会了。晚上睡觉时,特别担心,还怕自己坚持不了,还怕杂念严重,但还是睡着了。第二天,出现杂念,觉得头很重,钝痛,勉强看了些书。其余时间,心里特难受,头痛,晚上失眠了。第三天,杂念更多,头更痛。今天是第四天,情况更糟糕,看书上的字都是隐隐约约的,脑子没一点反应。即使不看书,脑子也是晕晕得钝痛,觉得再看一眼书自己就会死掉。我按书上说的,像健康人一样去生活,干自己该干的事,出现症状,忍耐着,可效果还是很糟。在休学期间,我这已经是第5次尝试着读书,前几次都是1~2天就宣告失败,这次4天,虽难受极了,但我还是很高兴。但我该怎么办?

(施旺红)你的症状是强迫性观念,用森田疗法有很好的疗效,但需要较长时间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网上有好多患者用森田疗法治愈了自己的强迫,并发了许多好文章,你可以参考。你虽然读了森田疗法的书,以为你为所当为了症状就会马上消失,但你这种期望加重了和症状的冲突,让你更加痛苦。森田疗法是让你和症状和平共处,努力适应它。在你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慢慢练就出症状出现时仍能学习,干扰不是很大,慢慢对症状不在乎时,症状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减轻。在开始阶段,实践是很痛苦的。要学会奖励自己:我这么痛苦,我今天还看了书,了不起!大脑中各种杂念并没有什么,更痛苦的是自己想克服它而又克服不了,反而越来越多。其实,人人都产生各种杂念,只不过普通人没把它当回事。今天下午我在咨询时突然想到其他事,把自己的思路打断了,我立即把此事如实与患者说了,不但没有给患者坏影响,反而给他很大启发,成了一种很好的材料。

【案例】与患者谈森田疗法与脱敏疗法

(患者)施教授,我认为森田疗法的实施初期主要就是直面恐惧与不安,其中的做法与脱敏疗法极为相似,有时根本分不清是脱敏疗法还是森田疗法。无疑,森田疗法本身就有脱敏作用,第一阶段的卧床,我认为就是与恐惧短兵相接,这样可急速地降低恐惧并获得顺其自然的初步体验。这样也符合先解决情绪,后破除思想矛盾(心理冲突)的方法的。

(施教授)从某种角度讲,森田疗法与脱敏疗法实际上是一回事。森田疗法采用了各种疗法的技巧。森田理论认为症状不是病,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态度,这是认知疗法;让患者理解自己的神经质性格特点和发病机制——精神交互作用,分析患者潜意识的东西,这是心理分析;让患者劳动是作业疗法;让患者面对症状,是暴露疗法;卧床是安静疗法;写日记是日记疗法;集体作业是集团疗法。所以岩松指责我是用暴露疗法而不是森田疗法是值得探讨的。关键是我让患者理解症状不是病,让他在行动中去体验,这就是森田疗法。冈本自己看书学习,没有去精神科,也没有看心理医生,他认为是森田疗法救了他,所以看森田的书也是森田疗法。不要把森田疗法和其他疗法对立。森田强调面对现实,而不是高深的理论。森田理论是无奈疗法(这是我第一次提出的),因为人生有很多痛苦,包括死亡的恐惧,你不得不去面对,很多东西虽然让人不舒服,你又没有办法消除它,只能顺其自然了。饭还得吃,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森田是一种哲学,现实哲学。许多人经历许多挫折、艰难困苦后就悟到了这一点,也许他一辈子也没有听说过森田的名字。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想继续活下去,不管症状多么严重,总有一天你会悟出来的。当你为了治病弄得倾家荡产,当你想尽办法,对症状绝望了但还要继续活下去时,森田疗法就不知不觉起作用了。许多人虽然没有接触森田理论,却已无师自通了,只是这样走的弯路要多一些。

【案例】为什么森田疗法对我没有用

(山东患者)施教授!施教授!施教授!难题,请教教我!我是2001年出现的强迫症,脸红、怕与人交谈,特别是人多的地方。之后一直用森田疗法进行实践,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期间自己变化很大,总之好像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慢慢地展现在自己的面前。可是好景不长,偶然一次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关于森田方面的网站,之后就和版主进行了多次的交流,有一次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是领悟了,之后一直是跟着一种“感觉”走的。这期间虽然症状没有了,但是新的问题总是反复出现。比方说几次掉进强迫症的泥潭,自己都不知道,虽然当时也感到痛苦,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经悟道了,达到了自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也就默认了,直到最后才发现是强迫症,才终止了这种不洁强迫行为。有时洗衣服都洗到半夜等等很多荒唐的事情,现在想来真是无地自容。可是这并没有完,跟着那种感觉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什么事情也没做,跟着那种感觉也没想到做,直到最后我发现自己身体越来越弱,感觉到危险,才发现自己走了所谓的弯路。我觉得这个是关键,但是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您指点。

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森田疗法,之后自己一直为所当为,总之就是没有效果,就是没有用(因为和当时自己有强迫症时候情况不一样)。当时有强迫症的时候虽然有症状的痛苦,但是自己不做什么,要做什么都很明确。可是这次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症状,做起事来,没有效果,没有目的。

(施教授)我的一个学生(我很欣赏他的水平)的回答是:感觉乱七八糟的,确实读不太懂。那三个“施教授”,叫得让人揪心。下面就说说我自己的感受。最初感觉你是社交恐怖,你自己运用森田疗法去实践,好像效果还不错,路好像也是对的,如果继续走下去,应该还可以。但是后来上网后,反复与人谈论森田,实际上就开始执著于森田理论了,之所以执著于森田理论是想治好自己的神经症,这反而强化了你的疾病意识,反而更关注自己的疾病了,这样就加重了神经症。你所谓“悟道”实际上没有真正悟道,你还是认为“悟道”了,一切就都好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悟道应该是知道自己仍有病,仍有症状,仍会痛苦,但是搁置症状,搁置痛苦,带着症状去继续做该做的事情,做正常人做的事情。但你反而在发现自己是强迫症后,就停止行动了,因为你本来就悟错“道”了。你说自己一直“为所当为”,实际上你的“为所当为”可能和森田真正意义上的“为所当为”的目的与方法都不是一回事,所以不但没有效果,内心还更焦虑。你一直期盼着通过“为所当为”治好自己的病,这是个根本的错误。如果你为所当为,不是为了治好神经症,那么为所当为的结果就是,你的神经症就好了;如果你的为所当为的目的是为了治好神经症,那么你的神经症永远也好不了。另外你可能还是不明白一个重要道理——“没有神经症了以后,生活中痛苦和烦恼的事情会更多。”这是你在集体治疗时对那个福建来的女患者说的。我觉得很对。

我的一点看法:你是社交恐怖和强迫共病。刚开始,用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效果明显。接着,出现强迫,因为没有分清症状与现实,随着症状出现强迫行为,也就是你的跟着“感觉”走,此时没有为所当为,而是不知不觉被症状控制了,现在有些抑郁倾向了。你说你走弯路了,是的,这也是恢复的规律,许多人学森田疗法都有这样的经历,你能自己醒悟是很了不起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森田理论是让你学会带着症状做现实生活中该做的事,而不是症状要你做的事。森田理论是让你学会与症状共存,而不是要治疗症状。当症状虽然存在,你对它没有不安恐惧的情绪,不影响你的行动,就像你戴的一副眼镜一样,就是森田所谓的“治愈”了。估计你现在很累吧,好好睡上几天几夜,然后积极去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吧。

谢谢你的信任!

【案例】一名患者对如何接纳强迫症状的体会

森田强调求助者顺其自然地接纳症状,实际上是有点理想化状况,有些人能做到,自然效果显著,但也有很多人做不到。对一些执著度更高,领悟力和意志力稍弱的人,这种要求无疑让他们感到失望和痛苦,有的人甚至会坠入恶性循环,远离森田疗法。

以我的体会和观察,以接纳强迫症状为例,其实并非一味地照单接纳,因为那种短时的高焦虑和不适感,有些人会受不了。针对症状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利用人类思维的能动性做些缓冲处理。比如说我以前对蛇有强迫情绪,有次看到报纸上说中越战争时,有一辆坦克冲到蛇窝里去了,这个情景立马在我脑子里形成了强迫意念,摆脱不掉,内心很焦虑,觉得恶心,也没心思再看别的东西了。于是我索性面对起这个意念来,我想坦克上不是有汽油枪吗?用火一喷还不全烧成灰?后来我又想,蛇只是一种动物罢了,是上帝创造的一个物种而已,《白蛇传》中,蛇还是美女哩!这样一加工,我内心的焦虑感下降了许多。但强迫感觉还是存在的,于是我为所当为,将精力放到手上的事情上去了。后来偶尔还会想起这件事,但不会形成明显的强迫体验了,对这个概念麻木了,不焦虑了,同千万个意念一样,也就是归于正常了。所以,我认为对待顺其自然,也要灵活地理解,并不是无条件地接纳症状。当然不与症状纠缠,将注意力尽快转移,还是最根本的原则。能做得到顺其自然的朋友,可以说其强迫症的治愈,指日可待了。而上面说到的反向思维阻击法,也算是权宜之计。

【案例】施旺红咨询西安大学生强迫症案例之一

(患者)这是我的症状:厌学、没信心、思想不稳定、胡思乱想、思想控制不住。由于考研压力大、学习量大,看着其他同学可以好好地学习自己却力不从心。总觉得自己是大脑有问题的!多么可怕的想法,怀疑自己的一切!对自己的一切想法都产生怀疑!觉得活着很累,有轻生的念头。感觉自己是个没用得人,真是一点用都没。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自己的理想一点一点地破灭,真的不想活了。要不是考虑到爱我和一直支持我的女友,还有老爸老妈,我真的就选择放弃人生了。

经过是这样的:前两天状态还不错(是跟原来相比),有所好转,心情是一天比一天好,感觉到自己真的可以恢复。但是不时害怕自己会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原来的那些想法再出现怎么办,想法就越来越多,精力就很不集中,然后心情一下子就进入低谷了。前天就突然想到了原来的女友,也不知怎么的状态一下子就很不好,胡思乱想的。状态不好后再往回调就有些难了。我老说自己的想法多,多得很,但没有举过具体的例子,这里就举几个:①(不经常)情景是我在听课,可能会突然感觉到大家都是“人”,跟这些人的距离很远,周围的人和老师跟自己无关,自己突然感到很孤独。②(很容易想到)想到第一个女友的时候,心里就挺紧张。当时因为这事闹了好久心病,估计是进潜意识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总是觉得自己欠人家似的,就想其实挺正常的,一开始确实喜欢,后来相处之后却是又不合适,分就分了没什么。再一想多少还占人家的便宜了,接吻抚摸之类的。又一想也没啥,当时很喜欢才那样子的,再说是你情我愿,我又没强迫她。又想了她现在是不是很难受?怎么可能,都快一年了,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很长,正常人早就忘了。又想会不会她心理也有问题啊?自己真是犯大错了。算了算了不想了,也没什么嘛,她脑子有问题也怪我啊。最要命的思想就来了:我想的对吗?我脑子有问题吗?会不会自己判断错了,自己会不会精神失常?我的好多思想都有问题,会不会客观上我做得很不好,而我觉得没啥呢?对自己都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我能不绝望吗?痛苦就这样缠着我。太痛苦了。③当在自习的时候,在做一道题目,突然觉得坐标为什么是用直线画,这些自变量函数到底是什么,再往深处想就什么也想不到了,就不自主想到自己大脑出问题了,现在这样子的社会全靠大脑工作、挣钱的,就这样觉得希望更小了,情绪一下子就低了下去。想法是很多很多,真正有用的没有,所以我很无奈,觉得自己成了废人!像我这样从小好强、性格又愣、特有毅力的人,都真的无可奈何了。一切全完了,脑子出了问题还想有什么作为,还不是实现不了理想。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觉得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万分痛苦!轻生的念头就又有了。其实我觉得老师的工作太伟大了,如果说身体有病的人很痛苦,其实那些身体强壮思想有问题的人更痛苦,感觉有劲使不出,还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如果有可能恢复,我一定要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更多的像我这样的人解脱出来。

得到施旺红教授的指导后:

我在前两天有幸得到了施教授的指导,真的感到很幸运,这里我写下咨询的总结以及我自己的感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授举的一个例子。他说他一次在路上正骑车子,突然有个疯婆子在路边骂他,他感到很生气,然后就开始跟她吵,结果怎么也吵不清。后来有人告诉他说,那是个疯婆子,你跟她吵干吗?第二天他又见到那个疯婆子了,那疯婆子又骂他,他没有再理那个疯婆子,就过去了。当我刚听完时,就感到老师说这么个例子干什么?突然觉得跟我的思想情况一模一样的!我的思想不就是盯住一件无聊的事死想,反复考虑,自己的思想斗争相当激烈,不正是在跟一个疯婆子吵架吗!现在想想,自己跟一个“疯婆子”有什么好吵的,真是荒唐之极!要不就是胡思乱想,老师说这是一种症状的泛化,还是症状,那就像对待疯婆子一样就行了。

老师说我是强迫思维,根据老师的指导和我看的关于森田疗法的书,我知道了,根源在于精神交互作用,恢复的关键就是打破这一作用。如何打破呢?当然是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觉得顺其自然就是要求我这种人不要总是有意地控制情绪,当症状出现时不要去压抑或是什么,而是要做该做的事情,这样子就能很好地避免精神交互作用,而那种不良情绪也就渐渐消失了。听起来挺简单的,做起来需要技巧。我觉得,森田疗法最关键的是为所当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理论了解以后就要把所有精力放到该做的事情上去,也不要想什么森田疗法,也不要想症状什么时候到来,自己该怎么克服等等。其实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为什么老跟那个疯婆子纠缠呢!

这就是我的体会,写得不好,其实我的状态也不稳定,没关系,我对自己有信心。

(施教授)你真的很聪明!强迫症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病,有许多人花了几十年时间,治得倾家荡产也没有治疗好。可我认为,其实强迫思维根本不是什么病,如果你细心品味森田疗法,你就会大彻大悟。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习惯吧,慢慢就会体验到什么是海阔天空了!

(长天秋水)楼主的体会写得真好。实实在在做现实中我们能掌控的事情,不和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纠缠。就像不要和疯子纠缠一样。施教授的幽默比喻让我不由得想起上大学时,同宿舍一位同学在与人吵架后的愤怒陈词,虽然有些粗俗,但道理还是蛮对的:“不要和狗一般见识,因为狗可以咬你,但你没法咬狗”。

【案例】施旺红咨询西安大学生强迫症案例之二

他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重点中学的学生,因患强迫症曾两次来和我交流。今年高考分数一出来,立即给我发来短信:“施旺红叔叔,我是Terence,分数线已下,我643分考入南京大学。”他母亲也高兴地打电话给我,说儿子可以轻松考上理想院校。我为有这样的弟子而自豪!他满怀感恩之心,将自己的感受发到我的论坛,期望帮助那些饱受强迫折磨的朋友。我相信,有这样的朋友加入,森田疗法将会让更多的人受益。不要把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努力实践是非常关键的要领。下面是Terence的感悟。

(Terence)我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因为从高一以来尤其是高三,持续受“强迫”的困扰,曾两次找过施旺红教授,对“强迫”有了些体会,而今年以643的分数进入南京大学。通过面谈再加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和体会的磨合,我总结出些东西,希望能帮助苦于找不到出路的朋友。

第一次去施教授就不断地强调“强迫不是病”,我能够接受,但是它是什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个定位。那么,不妨说成不好的习惯吧。“病”的概念本身就意味着需要去治,意味着这问题本不属于你自身,是应该去除的;而“不好的习惯”就没那么严肃了,它可以被看做人组成的一部分,没有那么多的克服制止的意味。事实上,你把它当成病,就是和自己冲突,造成自己的矛盾,这样会越搞越坏,而又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纠正,所以当成不好的习惯,严重性在心里面就轻了些,纠正起来也容易。

病的概念完全不在于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对心理问题更是如此。深入来讲,生理、心理是相通的。强迫是不是有生理层面呢?我认为可以这么说,这样比较务实。你的思维习惯决定于你的大脑中突触的联系,当思维习惯形成,突触的联系也就形成了,强迫思维也是一样的。但这样能说明什么?说明你没办法改正不好的习惯吗?当然不是的。心理可以轻松而确实地改变生理:你高兴的时候一种激素分泌增多,你生气的时候让你哭的激素增多。所谓突触,它的可变性非常大,不要因为说成是生理的就去害怕,其实你随便换一个思路就是增加一条突触的联系。那么对于强迫,有意识地去练习良好的突触形成,以前的就会慢慢弱化。我们不是把它当病,所以就没有必要斩尽杀绝,让强迫的联系完全消失,这理论上来讲也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你见到好东西时有想要去占有的想法,可以控制,不可能根除,你会想让它们彻底消失吗?没必要的。

大家要记住,对心理症状,研究它的医师是习惯在研究的时候把它称为一种病或症的,而治疗的时候又说它不是病,我们会晕。我们自己需要知道,那只是外界包括治疗师的一个方便的称呼罢了,没必要对此在意,就当这个称呼是一个比较不实在的定义吧。还有个重要的例子是“森田疗法”,它不是疗法,它应该是一种生活哲学,只不过内容里用上了医学术语,既然大家都喜欢叫疗法,那就算是疗法吧。

疑病,是神经质思维的特点,总感觉自己有病,事实上我认为这和自我希望个性(与别人不一样)是有一定联系的,我自己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会把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进行上升,如果是难以克服的问题,那么自然而然就被认作是病了,这多么自然啊!疑病后心理会有依赖,总是感觉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个隐患,同时也是个垫背,纠正不了——我有XX症!所以会悲观,然而每时每刻又是不断地坚持想要克服,追求的欲望非常强烈。从这点上讲我们是强悍的,明知道难还往前冲!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不这么想会让你更方便地取得成果,你会去改变你的想法吗?我们这类人必须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大体上是正确的,而在某些重要环节又是矛盾的,需要接受别人的点拨,不要认死理。有些人像我,一开始不会接受这个事实,觉得困扰自己如此久如此痛苦的问题竟然被别人一下说透,那自己不是一文不值吗?结果更加深了自己的暗示(“我有病”),然后更悲观,这就叫恶性循环。我们这类人是敏感的,所以对这些事情想得很多,有一点触动就会感觉到很绝望,我想说,这需要磨砺。

我还想说,看心理医生,看心理治疗书籍并不能说明什么,尤其有“治疗”、“病”、“症”字眼时,没必要紧张,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当然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有病的”。我们的问题是,它影响了生活吗?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对自己的完善。“对自己的完善”应该有很大的动力吧!就我自己,从高一以来情况变得明显后,折腾了三年,其间找过施教授两次,一次是高二初,一次是高二末,收获很大。他所推行的“森田疗法”对我影响很大。在繁忙的学习中,我几乎是两天一个起落,周期地反复,每次都以为能够好起来,“正常”地学习,虽然还是一次次地没有实现,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每次在低谷的时候都无限痛苦,什么都想得出来。然后一次次地重复,让我习惯了这个过程,原先认为它是病的想法也在感情上得到了放弃,然后起落就被自己当成了日常的活动,这样反而起落少了,我也就不再去多加留意。我们习惯关注所有事情,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然后将它们放大,这是产生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不再对这些事情敏感,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你看,如果不是病,就不需要根除。可是又有人说,它是不良习惯,也需要我们认真地改正啊。很好,我们都是对自己负责的人,恭喜你。但是你在改正不良习惯的时候原则是什么?能改的就去改,有困难的就去慢慢纠正,实在不行的,如果对生活没太大影响,甚至可以不改,顺应它,不行就避开它,方法很多么!强迫思维可以不太影响生活的,只是可能影响你所期待的生活。这时候可否改变一下对生活的看法呢?你看,这是个纯哲学命题吧。

前面的文字可能条理性很差。我系统地总结一下。

(1)思维转变的过程:发现不同与痛苦——希望和别人相同,抵制不同,疑病——接受不同,找到自己的路,走出疑病,以新的方式生活。

(2)目标的定位

①认识到不是变得所谓“正常”,也不是任其自由发展,应去控制而不根除。不管它怎样变化,把它当做自己的一部分,不去排斥。强迫是有生理层面的,但真没必要当成病(说的都累了)。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所以也应当有适当的注意,不好的习惯都需要克服,但仅仅应以对待不好的习惯的态度来对待。注意!不要迫切地去改变不好的习惯,我们这类人喜欢完美和纠正,所以注意是必需的——多看看别人,把不好的习惯当成一个“不那么坏的”习惯来看,标准是影响生活的严重与否,不那么影响,就不那么坏。我自己,现在还是出门要检查好多遍,但有什么呢?咱从不丢东西(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者请耐心往下看,谢谢)。

②认识到性格的特异性与弹性。先说特异性。我们的情况可以算是挺特别的,然而这样的人大多是敢于去挑战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把这股子执著和关注放到应有的职业上就是一个个的人才,我们应当有正确的“强迫方向”,这样就可以做出很大的事情。当然,如果你愿意平平常常地生活,不去追名逐利,那更没问题,不过我想你会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还是要钻下去。这样不正好吗?我们就是爱钻,我们的路不是周围人所谓“正常”的路,是有深远追求和进取的路,是也许会成为某一方面专家的路。感到和别人不同是正常的,但也不应过分关注。弹性,就是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步,只要你想(这个可以进一步看下一条)。

③长期的不习惯场合(如高中,特别是高三),我们想深入研究每一个题甚至很偏地研究下去,但事实不允许。这样,对不得不的情况要去忍受,这是磨炼的好机会,一定能够从这里得到什么的。最重要是要有耐性,然后多尝试,我自己是一个例子,虽然不是北大……其实分数可能使劲一下也够了北大国防生。

④大方向上要有意识地不要强求,不要主动长期做讨厌的事。选好专业和工作,要积极寻找喜欢、合适的环境,顺应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爱钻的“毛病”变成爱因斯坦的优秀素质。微软某CEO说过“成功者都是偏执狂”,我们不完全接受它,但是可以获得动力的。

⑤生活中遇到“反复推拉门”之类强迫,就让它在不影响的情况下强迫吧。如果可能有大的影响,那就暂时忍住不做,过后再检查,这样也是个锻炼。

⑥一定要淡化对起落与好坏的关注程度。总感觉好的时候天朗气清,喜悦,两天后立即跌入谷底,全面否定自己,然后又上升。我用了三年时间特别关注,300来次的起落周期,由不适与预期状态的未实现而痛苦变成默许并淡化,这确实需要反反复复去淡化!起初感觉是强化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觉得没什么了,接受了。敏感,敏感,敏感!!!我们就栽在这里了!我们不仅对感情敏感,对什么事都敏感,都夸大,所以调整是必需的。说真的,我现在内心都不愿意去想它是不是什么病了,它就是我的一部分,是我的性格。

⑦耐久力需要超强!相信我,我自己也是这么300次地走过来的,大家亲自经历可能比我还少,但是总需要耐久力!强迫不是病,但是我们有把它当做病而感到痛苦的倾向,所以痛苦是真的。

⑧我这儿只是一个提醒,很多观点都是非常非常个人的!大家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探索,对这个不是病的麻烦事的解决就如同人生的规划,别人只能建议,真正控制自己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独立!适当的时候要抛弃我的一些观点,用自己的来替换,否则每个人都一样了。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⑨推荐记日记,好的坏的都勇敢地写上去,正视自己的历史!

⑩经常锻炼,合理安排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争取时刻保持大脑清醒。这些都是有益的身体投资。你会发现身体的平衡和大脑的清醒会让你能够有很大的控制力。身体和精神是以你想不到的方式紧密连接的。

{11}如果以后再有强迫的表现,我相信你会变得淡定的,接受并从容地生活下去。你想你都经过无数次痛苦了,再来几次又怎样?虽然世界有很多我们能看见的阴暗,但我们应更加感恩世间的各种爱。相信我吧,爱是世间的最重要的主题。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施教授对我是个心理与自我发展的启蒙者,我的想法的基础和一些困惑的解答都来源于他。而后面的工作只有自己来对自己量身打造、日积月累,每一个人都是心理医生。如果有事情,就去咨询施教授吧,他的森田疗法很到位,帮助过很多人。大家应该能得到很好的帮助。

Terence(大二时期):

今年已经上大二了,有了新的环境和新的体会。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范围都比较狭窄,我理解到的可能只对和我有相似处境的朋友有用。

强迫,我们怎么讨论它的?把它抽象出来,交流心得体会,来心理咨询的朋友都会把现象当做本质,绕着它进行各种哲学上和逻辑上的探讨,晦涩而抽象,同时某种程度上感觉良好,觉得这是思维能力强的表现,应该继续。过多关注了思维,却忽视了基本的生活本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思想。进一步若想要去了解那些,应在自己生活不受太大影响的范围内。玄而又玄地探讨强迫,还用很多古人的名言作似懂非懂的理解,更造成了不清晰的概念。提醒自己: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模糊的思维。

我想要写下的,是把自觉有病的朋友当做一个被自己从小养成的一些思维习惯困扰的、有进取心的人。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谁的错,而是自然地真实地发生了的一件事。立足于此要想去改变,我会分享一些自己的具体的方法与技巧,不会复杂地逐字逐句地思考体味。我们思考的还少吗?

自己强迫是源于对所重视的工作、学习的在意。完美主义会让人寻根究底,但是往往追究的问题都不是很明确。当对一个具体问题陷入强迫思维,问问自己“我到底遇到的是怎样一个问题?”我们喜欢把一堆问题丢给自己,然后使自己痛苦。这就造成了信息的过载,会感觉到大脑一下子被填满了,进而引起身体的反应——颤抖、暴躁、焦虑和注意力分散。这个习惯是需要调整的,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明确每一个问题是什么,然后才能试图想清楚。这不仅是一个策略,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告诉你不要试图一下子想清楚这么多复杂的专业问题或人生命题,要慢慢来。

对失败的恐惧、对强迫的恐惧会让我们迟迟不愿意开始该做的工作,因为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而我们总会把所做事情的成功与否当做评价自己、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我们会向自己施加压力,“一定要把它做到心中的完美,上台一定不要紧张,一定要这样,否则我就完蛋了”。如果把我们的反应比作过桥,我们把桥上升到离地面几百米高,然后恐吓自己说掉下来就完蛋了,命令自己必须顺利地过去,这样显然是造成了自我冲突。正确地想一下如果没做成的最坏后果,如果出现了又应该怎么样处理,就好像给自己下面加了一张安全网一样,压力自然会小很多。实际上,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一件事情,有一句话叫“开始了,事情会帮你做完它本身”。不需要过分强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管做就是了,时间长了完成的事情多了,自然会积累起自信和经验,自我价值就不容易动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那就给自己制订计划,一步一步努力去做,但避免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虽然这总是我们渴求的。

焦虑和愧疚,这是完美主义造成的一个很大的结果。我们觉得自己努力总是不够,但是总感觉自己下不了狠心,于是觉得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自己活该受到不好的情绪的侵袭,但同时又觉得委屈,像个受害者。当我们焦虑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世界都是令人厌恶的。不过别担心,焦虑本身就是这样,要不就不叫焦虑了,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那么格外的废寝忘食的努力,事情都是能做得比较圆满的。我们觉得自己努力不够,这激励我们使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已经尽力了还觉得不够就是一种任性的理想和完美主义,这时候就是需要变得务实且应学会满足的时候。

怎么判断一种不好的思维习惯的轻重程度?我们通常喜欢用焦虑时候的痛苦程度来判断,我觉得这样是失于偏颇的。痛苦是焦虑和愧疚的产物,一个人想象力越丰富,就会给自己制造越多的引起痛苦的印象,这样说,这个人只是想象力丰富而已,敏感而已。我后来冷静想想,以前觉得自己在遭遇一个天大的麻烦,极端痛苦,自然是重度强迫,于是给自己贴了个标签,其实客观衡量起来只是轻度的,虽然痛苦多。我觉得比较好的判断标准是自我的积极性。如果朋友们能上网找答案,对我的方法不是那么抵制,甚至有些想试试,那我说,我们都是希望做出改变的进取的人,热爱生活的人,一步一步走,我们会追求到想要的东西的。

(六)咨询注意要点

1.强调患者的主动性

强迫症的治疗成功,最主要的还是依靠患者而非医生。的确,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是再恰当不过了,并非医生有什么仙术可以消除患者的症状,而是患者通过反思领悟,改变对症状的态度,从而改变应对方式,带着症状去生活。所以,最终还是靠患者自己,千万别把医生当上帝。

2.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也非常重要

患者亲人或朋友要给予患者关心爱护,既不苛求患者,也不姑息。不能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和教训,不能追根究底,不能强求患者改变,而应有分寸地,以适当的态度和行动合理地对待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药物辅助有时可帮助提高疗效

药物治疗是治标不治本的。药物治疗对小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控制症状作用。有时候患者焦虑恐怖情绪严重,满脑子强迫思维,一心要消灭症状,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来理解心理医生的语言,或根本读不懂森田疗法书籍时,适当用药物控制症状,十分必要。而且等情绪和症状都适当减轻时,再来学习森田疗法也为时不晚,这样反而有利于患者的理解和把握。

4.森田疗法与其他疗法并不矛盾

仔细分析任何对强迫有效的疗法,其原理是一致的,方法是类似的,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只不过,森田疗法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而已,大家不要将之与各种理论相互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