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感冒轻松应对
22120300000006

第6章 感冒了中医中药如何选

感冒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学中的总纲,是概括整个临床思维过程中的方法论。“辨证”是诊断疾病或诊断推理过程;施治是论证决策治疗方案的过程。首先要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即大家通常所见的观察病人,询问病人有什么不舒服以及切脉等方法来收集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这就是“辨证”,包括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情及辨病机,然后辨出病症,及病名和证名,从而完成了辨证过程。比如感冒,就有风寒、风热、暑湿等多种,治疗上是完全不同的。所谓“施治”包括立法、选方、和遣药三个步骤,首先根据辨证确立治疗的方针和原则,然后选择治疗的方法。上述只是“辨证施治”的简单过程,“辨证施治”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中医常将感冒分为以下几类进行辨证用药。

外感风寒

【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则发烧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温馨提示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临床上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风寒夹湿

【症状】恶寒少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

【治则】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方药】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加减】无汗可加豆卷、苍术;痰多加半夏、陈皮。

外感风热

【症状】发烧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清热。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加减】鼻塞头痛明显,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马勃、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温馨提示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烧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等。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烧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风热夹燥

【症状】发烧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头身疼痛,口干而渴,舌红少津,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银翘散合桑杏汤: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栀子皮、梨皮。

外寒内热

【症状】恶寒无汗,肢体酸痛,心烦,咳嗽气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舌尖红苔微黄,脉数。

【治则】宣肺散寒,清热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加减】内热较重,加黄芩、栀子、芦根;咳嗽重,加前胡、桑白皮;肢体酸痛明显,加羌活、独活。

温馨提示

麻杏石甘汤属辛凉重剂。其中,麻黄有较强的宣肺平喘作用,石膏清热除烦,二者配伍,具有宣肺气、清肺热之功,是治疗肺热咳喘的主要药物,配伍杏仁更加强降逆平喘,止咳化痰作用,甘草除调和诸药外,亦起着解毒清热作用。中医认为喘嗽,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临床以发热、汗多、咳嗽、气喘、痰鸣,甚则气急鼻煽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伴有口渴喜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不是风热犯肺,就是寒邪化热,热灼津液为痰,肺失清肃而成,因此,在治疗上,宜清热宣肺,祛痰定喘为主,以麻杏石甘汤最为适宜。

外感暑湿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而胀痛,咳嗽痰黏,鼻塞流涕,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不渴或渴饮不多,或心烦,或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暑祛湿,宣肺解表

【方药】五味香薷饮加味:香薷、扁豆、厚朴、茯苓、甘草、青蒿、山栀、鲜荷叶。

【加减】若表湿偏重,肢酸头昏重者,可加豆卷、藿香、佩兰;里湿偏重,脘痞呕甚者,加苍术、白蔻仁、清半夏、陈皮;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

气虚感冒

【症状】发烧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出,倦怠无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大枣。

【注意】若平素气虚自汗,反复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进行预防。

阳虚感冒

【症状】恶寒重而发烧轻,头疼身痛,自汗出,咳吐白痰,鼻塞流清涕,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语声低微,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治则】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加减】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血虚感冒

【症状】发烧微恶寒恶风,无汗头痛,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方药】七味饮:葱白、豆豉、葛根、生姜、生地、麦冬。

【加减】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风寒,头痛无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咳嗽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表,疏风宣肺。

【方药】加减葳蕤汤: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甘草、大枣。

【加减】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大便干燥,加生地、玄参。

温馨提示

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辨清感冒的性质是属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同时,对于感冒的各种合并症状也需留意加以区分。如秋冬季节的感冒一般为里有积热,外感风寒,因此病人多会出现咽喉肿痛等上火的表现。这样,在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的同时,也可适当配合一些板蓝根冲剂、牛黄上清丸等清除体内的积热。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胃部胀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吐,腹胀便溏,舌苔厚腻等食积内停症状,则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导化积。如果感冒表现为咳嗽声重,甚至连声呛咳,昼轻夜重,则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宁嗽胶囊等以宣肺解表,镇咳祛痰。病人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哪些

中成药对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由于其具有解表清热、散寒祛湿、发汗等作用,可改善感冒的一般症状,并且通过对人有效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冒。

羚羊感冒片

【药物组成】羚羊角粉、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子、淡豆豉、桔梗、荆芥、薄荷、甘草。

【功用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风温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病症。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初起等。

【用法用量】本品为片剂,每片重0.3g,袋装每袋20片。一次4片,一日2次,口服。

双黄连口服液

【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⑴如有轻微沉淀,服前请摇匀,不影响疗效。

⑵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温馨提示

双黄连还有其他的剂型,使用方法为:双黄连颗粒(冲剂)开水冲服:每次10g,每日3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双黄连片每片0.5g。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双黄连糖浆每瓶100ml。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双黄连气雾剂每瓶6ml。振摇均匀后,口腔吸入。每日1~2支,间隔0.5小时吸入一次,每次吸入10~15喷;儿童每次吸入5喷或遵医嘱。

银翘解毒丸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桔梗等。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3g

风热感冒冲剂

【药物组成】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芦根。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

【功能主治】清温解毒宣肺利咽。主要有解热,抗病毒、抑菌、抗炎,止咳。祛痰等作用。用于感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小儿酌减。

温馨提示

方中以银花、连翘、板蓝根为君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桑叶、菊花、荆芥穗、薄荷为臣药,辛开逐邪、助君药解表退热;牛蒡子、杏仁、桔梗利咽祛痰;芦根清热生津,共为佐使药。全方以疏风清热为主,并有宣肺利咽之效,对风热感冒尤为适宜。

桑菊感冒冲剂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功用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1~22g,一日2~3次。

【剂型规格】每袋装11g。

感冒退热冲剂

【药物组成】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解肌退热,除烦醒神。主治风热感冒或温毒所致发热重,恶寒轻,全身酸痛,咳嗽咽痛,咽干,鼻流浊涕,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病症。本方以清热解毒见长。方中用大青叶、板蓝根为主药,清热解毒,用量独大;以连翘、拳参为辅药,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对风热感冒以咽喉肿痛突出者疗效尤佳。

【用法用量】本品为冲剂,袋装每袋10g。每日2~3次,每次1袋;6岁以上儿童用1/2袋,每日2次;6岁以下儿童用1/3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脾胃虚寒者忌用。

暑湿感冒冲剂

【药物组成】藿香、防风、紫苏叶、佩兰、白芷、苦杏仁、大腹皮、香薷、陈皮、半夏、茯苓。

【功用主治】清暑去湿,芳香化浊。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适用于风寒感冒。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1袋;小儿酌减。

【剂型规格】每袋重8g。

温馨提示

本方适宜于感受暑湿兼夹风寒的感冒病证。方中藿香、佩兰芳香化浊、清暑祛湿为君药;苏叶、白芷、防风发散寒湿而不伤卫气为臣药;半夏、陈皮、草果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茯苓、大腹皮化湿理脾,共为佐使药。全方配伍体现芳香化湿与醒脾燥湿并用的特点,具有清暑化湿、辛散风寒、健脾理气的作用。

藿香正气丸(水)

【药物组成】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枣。

【功用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扶正祛邪。用于感冒、呕吐、泄泻、霍乱、湿阻等病。其基本指征是: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院满闷、恶心呕吐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缓。现代多用于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

【用法用量】

(1)水丸剂:9g/袋,9g/次,2次/日;

(2)冲服剂:10g/袋,log/次,2次/日,开水冲服;③酊水剂:5~10m1/次,2次/日,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吐泻明显,并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剂型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

温馨提示

藿香正气丸的其他剂型还有:藿香正气水丸剂、藿香正气冲服剂、藿香正气酊水剂。藿香正气丸是藿香正气散的新型制剂。本方乃是祛暑化湿的常用方药,尤其对夏月湿阻较重的暑湿证,治疗功效尤为突出。对于非暑天感冒而见脾胃湿阻证者,亦有较佳治疗作用。

清暑益气丸

【药物组成】人参、黄芪(蜜炙)、白术(麸炒)、苍术(米泔炙)、麦冬、泽泻、五味子(醋炙)、当归、黄柏、葛根、青皮(醋炙)、陈皮、六神曲(麸炒)、升麻、甘草。

【功用主治】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剂型规格】每丸重9g。

温馨提示

此方为清暑益气汤的蜜丸制剂。方中以益气固表的黄芪为君药;辅人参、白术益气健脾,资助黄芪补脾祛湿为臣;佐以当归养血,麦冬、五味子生津,葛根升阳鼓舞胃气,泽泻利湿,黄柏清热燥湿,青皮、陈皮、苍术、神曲燥湿健脾化滞;使以甘草和中。全方诸药相伍,有益气清暑、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气虚体弱感受暑湿的感冒,投用本方,既清补又燥湿,效如桴鼓。

祛暑丸

【药物组成】茯苓、广藿香、紫苏叶、甘草、香薷、木瓜、檀香、丁香。

【功用主治】清暑去湿,和胃止泻。用于中暑外感,恶寒发热,头疼身倦,腹胀吐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剂型规格】每丸重9g

温馨提示

本方系由香薷散与二陈汤加减衍化而成,功能解表祛暑,燥湿健脾。主治暑湿夹寒,湿重于热的证候。方中用香薷、藿香、苏叶、荷叶解表祛暑为君药;苍术、厚朴、陈皮、木瓜、白扁豆、茯苓化湿醒脾为臣药;檀香芳香辟秽解暑为佐药;甘草调和药力并能益气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解表祛暑、芳香和胃、燥湿健脾之功。

小儿暑感宁糖浆

【药物组成】香薷、芦根、扁豆花、杏仁、甘草、佩兰、薄荷、滑石、青篙、厚朴、黄芩、黄连、蔗糖。

【功用主治】清署解表,利湿清热。用于暑季感冒、暑邪夹风者,症见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鼻寒、流涕、咳嗽、咽痛等。现代多用于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表现者。

【用法用量】糖浆剂:100ml/瓶,相当于生药198g。口服,每4小时1次,至退烧后改为3次/天,以巩固疗效。1岁以内5ml/次,2~岁5~0ml/次,4~岁10~5ml/次,7~2岁15~0ml/次。

温馨提示

本方为黄连香薷饮加味而制成的糖浆。方用香薷、佩兰、扁豆花芳香化湿,厚朴化湿和中;黄连、黄芩、芦根、青蒿清热;杏仁宣肺,薄荷透表,芥穗清头目;滑石、甘草(即六一散)利湿,使湿浊从下走泄。诸药配伍,清暑祛湿作用较强。用于小儿夏季感受暑湿者为宜。

午时感冒茶

【药物组成】茅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川芎、茶叶、厚朴、桔梗、麦芽、苏叶。

【功用主治】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有内伤积食挟感冒。

【用法用量】治风寒感冒或有内伤积食挟感冒者,可每服1包,煎服或沸水泡服,药汁宜多,服后最好盖被使微微出汗。

风寒感冒冲剂

【药物组成】麻黄、葛根、紫苏叶、桂枝、防风等。

【功用主治】发汗解表,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8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本品因含麻黄,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患者要慎用。

板蓝根冲剂

【药物组成】板蓝根。

【功用主治】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0g,日服4次;儿童每次5g,日服4次。

川芎茶调散

【药物组成】薄荷、川芎、羌活、甘草、白芷、细辛、防风、荆芥。

【功用主治】适用于寒感冒之头痛较重者,本药也可用于无感冒而头痛者。

【用法用量】可每周服2次,每次服6g。

温馨提示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组成,为治风邪上犯清空之寒热头痛,或头风疼痛之方。还可用治支气管炎、鼻窦炎、荨麻疹、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方中以川芎、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共为君药,其中川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头痛或头顶痛),羌活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加强三味主药之疏风止痛能力,并兼解表而为臣药;甘草和药缓中而为佐药;清茶能清上而降下,防诸药过于温燥、升散,使升中有降,而为使药。全方能疏风止痛。

银黄片

【药物组成】银花提取物、黄芩素。

【功用主治】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用于丹毒、肠炎。

【用法用量】可每日服3~4次,每次服2片。

通宜理肺丸

【药物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等组成。

【功用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法用量】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荆防冲剂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柴胡、薄荷、桔梗等。

【功用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白。

【用法用量】每袋15g。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次2~3次。

【其他剂型】荆防合剂每瓶100ml。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

【注意事项】

⑴忌食生凉饮食。

⑵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忌服。

⑶除风寒感冒可服此药外,疮病初起、肿痛、发热、恶寒者也可服用本方剂。

感冒咳嗽该如何选用中药止咳祛痰药

从中医角度看,不管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一概称之为外邪。外邪侵犯到肺,才有咳嗽与咯痰。中医认为肺是五脏之中一个娇嫩的脏器,它容不得任何异物,也经不起寒、热、燥等外邪的影响,肺气不利就会出现肺气上逆的症状,如咯痰,甚至喘息等。所以,中医对咳嗽的治疗方案是,有外邪时需区别寒邪与热邪,寒邪用温散,热邪用清散。总之要把外邪驱逐出去。在咳嗽早期(也就是急性期),宜用宣肺药,如麻黄、前胡、桔梗等,使外邪或痰液不致收闭于内,便于排出,咳嗽也就自然停止了。对中成药而言,止咳祛痰药大多都同时含有镇咳祛痰的功效,如潘高寿、克咳、急支糖浆等,其优势是药性温和,从病源下手、根除疾病,只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以前在门诊中经常能见到感冒后咳嗽不愈达1~2个月之久的病人,询问病史,多半用过川贝母或者可待因、咳必清、敌咳等镇咳药。有的人还感到有胸闷、痰咳不出,咳嗽性质属于咳不爽的“闷咳”,此时说明正常的咯痰功能受到抑制,也可以说是对急性期的咳嗽用错了药。这时医生必须重新开始用麻黄、前胡、桔梗等开宣肺气,使闭于内的外邪或痰液能排出。由于闷咳的病人长时间排痰不畅,痰液滞留在气管、支气管里,或多或少会有些感染,医生往往还要在中药处方里加上清热解毒的药物。所以说感冒咳嗽虽然是常见的小病,但选择用药还是大有讲究的,切忌自以为是,擅自滥用。

感冒的洗鼻腔疗法

一般情况下,鼻腔能对吸入空气进行清洁、过滤、加温、保湿。另外,鼻腔黏液中含有溶菌酶、干扰素和各种抗体,因此,鼻腔在正常情况下是灭菌的好帮手。但是,鼻腔在污染、干燥的情况下,鼻纤毛的运动就会受到阻碍,黏液分泌也会受到影响,脏东西还可以使鼻腔内致病细菌生长繁殖。因此,建议平常要注意尽量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不要用手抠鼻子,不要揪鼻毛,起床后用洗脸的温热毛巾轻捂口鼻呼吸数分钟,也可以用冷水直接清洗鼻子,这样做既锻炼了上呼吸道对寒冷的适应性,又能除垢,保持鼻腔的湿润。后来我们发现用冷盐水洗鼻腔,可以促进感冒早日痊愈,现将办法介绍如下:

(1)淡盐水配制:用3g食盐,似白果大小那么点盐,冲200ml凉开水,天冷再稍加一点温水。盐水不要太咸。

(2)洗鼻工具:用20ml的注射器,针头不要。

(3)具体操作:人向前弯,将抽足水的针筒对准一只鼻孔射10ml,再换一个鼻孔再射10ml,轮换冲洗,直至将水洗完。在淡盐水射进去的同时,配合吸气,把水吸进去,再由口里吐出来,一两次可能不习惯,但会很快掌握的。洗完后,会感觉鼻孔畅通舒适。

感冒的滴鼻疗法

研究发现,感冒病毒在酸碱环境中易受到控制。治疗可采用食醋或小苏打控制病毒生长或用盐水滴鼻,方法是:

(1)将食醋或小苏打用凉开水配成5%浓度的食醋溶液或6%的小苏打溶液,任选一种,感冒时立即滴鼻,每3小时滴一次,每次每个鼻孔2滴,多数病人2~3次可愈,总有效率达92%~97%。

(2)盐水滴鼻法。如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着凉症状后,可立即用盐水滴鼻。方法是:先将茶壶烧开,放凉后,加入一茶匙食用盐,倾斜茶壶,茶嘴向下,将盐水慢慢地滴入鼻中,两个鼻孔交替进行,每天重复两次,一两天内有时就可以远离感冒困扰。

感冒的鼻孔塞药与电热风疗法

鼻孔塞药疗法的具体方法:白芷3g,冰片0.6g,共研细末,过筛,贮瓶密封,用时取药粉适量,药棉裹之,塞入一侧鼻孔内,每侧鼻孔交替塞30分钟,每日3次,3日为1疗程。主要用于风寒感冒的治疗。

电热风疗法的具体方法:使用吹风机将热风吹入人的鼻孔,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繁殖,从而使感冒症状得以改善,使感冒早愈。一些感冒患者曾接受温度43℃或30℃的热风吹10分钟的治疗,结果病程缩短一半,症状明显减轻。也可用开水一杯让其热气熏蒸鼻孔,每日2~3次。

感冒的鼻腔吸入疗法

感冒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蒜末气味吸入疗法与鼻吸维生素C疗法。

(1)蒜末气味吸入:方法是取蒜末少许,在其内含的植物杀菌素挥发之前,用纱布(一般为10×40cm)包好,放入空茶壶中盖好。然后把壶嘴放入患者口中,让其慢慢吸入蒜末释放的气味,持续几分钟,以患者可以接受和忍耐为度。用鼻子呼气,以免从口呼出的气体进入壶中。每天做3~5次,不但可以治疗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对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也有一定的好处。必须说明的是每次治疗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因为持续时间过长会加剧喉咙干涩,引起鼻咽黏膜发炎。高血压患者慎用此疗法。

(2)鼻吸维生素C:开始有感冒迹象(如鼻塞、流清涕、头痛等)者的鼻孔内喷入维生素C钠粉剂,90%的人吸药5分钟后,鼻内积蓄的黏液便开始液化,在晚间及次日早晨连续喷治,多数人的症状于当日午后可得到控制。

感冒的擦抹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胸为肺之“府”。即肺“主气”的功能,会在胸这个“府”上表现出来。如果人因久站、久坐和过久劳作,会伤耗中气,除有头昏眼花,周身酸犟,精力涣散等疲劳现象,还会感到胸部压闷,气短难续,因此,对胸部进行摩擦,使局部经络气血借外力逐渐通畅,并通过“肺气”传输全身,人就会疲劳渐消而觉轻松起来。

现代医学认为,处于胸骨后面、纵膈前方的胸腺,是一个主宰免疫系统的组织。这对颜色灰红,质地柔软的长梭状腺体,能随人的生长发育成倍增长。尤其在性成熟时达到顶峰,重量可达35g。这时,胸腺分泌的激素达到顶峰,并因此增强免疫功能,对人体抗感染及延缓衰老,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胸腺在性成熟后不久便会停止发育,逐渐萎缩。这种状况一直到老年,其重量会减少到比刚出生时还小。当然,在这一生理变化过程中,人的免疫功能亦随之下降,便会经常感到疲劳,也就会经常患感染性疾病了。而且,患癌肿的几率也大大提高。

有研究表明,经常摩擦胸部,使外力对胸腺产生良性刺激,可促进胸腺功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这时,人就会因少患感冒和感染性疾病而备觉轻松了。擦胸的方法是,自行将双手摩擦至发热,用手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对胸部剑突处至颈下区进行摩擦,直到皮肤微红,有轻微热感为止。但须注意,用力要均,以防擦伤皮肤。如此早晚各一次,坚持进行,是会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感冒时还可用一些特殊的擦胸方法促进疾病的恢复。具体操作如下:

(1)有感冒症状,特别是咳嗽严重时,可取鹅油和葱汁混合,擦抹胸口。

(2)有感冒症状时取半杯萝卜汁加上1茶勺盐和1汤勺蜂蜜调匀,擦抹胸口。

(3)如果患者处于感冒初期,可将桉树油(约11滴)和桂皮叶油(约2滴)倒入30g植物油中调匀,擦抹于咽喉部和胸部,一天重复数次。

(4)葱白头、生姜各30g、食盐6g,白酒1盅。将前3味药共捣烂呈糊状,入酒调匀,用纱布包紧,涂擦前后背、手足心及腘窝,涂擦1遍后,让患者安卧,一般30分钟后即有汗出。

感冒的敷布疗法

敷布疗法可迅速消除感冒引起的咽喉部肿瘤和炎症。此种疗法所需的敷料一般为4层:第1层是碎布;第2层是漆布或者蜡纸;第3层是棉花;第4层是绷带,以便包裹。

具体方法是用葵花籽油浸过的敷布可以使用4个小时,夜间可使用醋、樟脑油和植物油调和浸泡的敷布。

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在颈后敷上1层薄薄的生姜泥。或把鲜新的白菜贴在咽喉处,外面用热毛巾裹上,每2个小时换1次菜叶。如果感冒发热,可用带皮生土豆2个捣烂,加上1勺醋拌匀,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在额头上,对于退烧非常有效。

感冒的盐包按摩疗法

按摩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保健方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按摩不仅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人类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按摩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活血祛瘀,舒筋利节,解除拘急,消肿止痛,扶正祛邪,延缓衰老的功能。当人体患病时,它能调动机体抗病能力,抵御病邪,使正盛邪退,阴平阳秘,解除疾苦,恢复健康;在人体无器质性损坏时,它能使机体内部正气旺盛,增强抵抗力,起到预防、强身、保健作用。

盐包按摩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取食盐1000g,生姜七片,葱白七个,药用艾条三根(去掉卷艾条的纸或改用艾叶一把)。一道置锅中炒热至约80℃左右,后置于一清洁的白布内(最好用两层新白布),用绳子扎一下,即可。盐包趁热按下列顺序、方向按摩患者:

先背、腰从上而下及从中间至两侧及双下肢后、外侧至足,从上而下按摩。再同样从上而下及从中间至两侧按摩胸、腹及从上而下的施术于双下肢前侧至足。再从下而上同样施术于双下肢内侧。再从胸至手与手至肩之同样按摩双上肢之前、内侧和后、外侧(以患者手掌有微汗为佳)。每日1~2次(盐可反复使用多回,但每次使用前都需炒热再用),每次30~45分钟。

感冒的刮痧治疗方法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体一定的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患者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的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即“刮痧”疗法的雏形。

中医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得越厉害,发病就越剧烈,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即可以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刮痧疗法就是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像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毛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感冒刮痧疗法的具体做法如下:取冷水半碗作为润滑剂。操作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弯曲,沾水,先在病人鼻梁上部、颈部、胸部、脊柱两侧处,自上而下刮之,先轻后重直至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点即可。然后左手拉患者手掌,右手掌从患者的肘关节往下擦至腕关节处数次,再抖动若干次,并抓住手指关节朝外拉,听见关节响声即可。随后,左手抓住患者下肢,右手从膝关节擦到脚掌处若干次,双手抓住脚掌抖动数次,并抓住脚趾朝外拉,听到关节响声即可。最后根据患者体质服霍香正气水10~20ml,患者立即会感到舒服轻松。

感冒的中药浴足疗法

中浴疗法治疗风寒感冒则用辛温解表法,治疗风热感冒宜选用辛凉解表药,疏风清热,进而达治疗目的。感冒夹湿则选用解表药与芳香化湿,和胃止呕药并用,故疗效满意。对于流行性感冒则集中用抗病毒作用明显的中药。具体中浴处方如下:

(1)贯众叶100g,荆芥、苏叶、防风各30g,薄荷20g。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脚浴。用于发汗解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2)选用川椒,红花,苍术,细辛,防风,姜活,独活,麻黄,桂枝,艾叶各25g,加水煮沸15分钟倒入水桶中,待温时将双足浸入其中,然后逐渐加热水(温度以双足能忍受为准),共浸泡30~40分钟,使周身出汗,每日1次。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3)麻黄、桂枝、紫苏各15g,生姜、甘草各10g,如法足浴,适用于风寒感冒。

(4)银花,连翘各50g,桔梗、薄荷各30g,豆豉、大力子各20g,甘草10g,如上法足浴,适用于风热感冒。

(5)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各9g,白芷、柴胡、生姜各12g,如上法足浴,适用于感冒挟湿者。

温馨提示

双脚浸足疗法,同样可以达到治疗感冒的作用。将开水倒入小桶里,待温至双足可耐受放入,水没至踝关节上,尽量保持水温,约半小时出微汗,体温即可逐渐下降。此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尤宜。热水浸足,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流旺盛,加强汗腺功能,通过出微汗而散热。

感冒的中药泡澡疗法

方法一:茵陈蒿40g,艾草40g。将中药材洗净放入不织布袋中,入锅中大火煮滚后改小火煮15分后取出,将药液混入洗澡水中,调好温度,将身体洗干净后,入药水中泡5~10分钟即可,不必再冲掉。剩下的药包还可再重复煎数次,直到药汁已无色为止。

茵陈蒿性味苦、微寒,可抗菌、抗病毒,民间常用来防蚊虫叮咬;而艾草含有挥发性胆咸腺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物质,以艾叶泡澡,可藉由其纯阳的性能,透过水的热力,穿透皮下组织,来增强微血管循环,使苦寒、辛热、辛温之功效透达全身12经络,进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能调整免疫细胞功能。

方法二:浴水中可加入甘菊、嫩松叶、薄荷、桦树叶等。每300~400g植物原料需要用一桶开水泡,然后滤入浴池进行洗浴。亦可取30瓣蒜,用大约10开开水泡6个小时,然后把浸液加热,但不要煮沸。这种液体浓度较大,再加适量热水方可洗浴。

温馨提示

洗浴疗法治疗感冒疗效显著,但是如果伴有高烧或自我感觉不好的情况下,不能采用此法。通常是在感冒初期,症状不太明显时采用,水温控制在35℃~37℃。洗浴时间最好是在吃饭前1小时或者睡觉前,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洗完后迅速上床休息。如果感冒症状较为明显,则不宜洗热水澡。生活中有些感冒患者希望通过洗桑拿浴出大量的汗来迅速摆脱病毒或细菌的骚扰,感冒患者最好避免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反而会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

揉搓迎香穴能治疗感冒

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迎香穴定位:迎香穴距离鼻翼两侧1.5cm。

揉搓方法:用两手的食指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且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36次,会有酸胀感向额面放射。

作用:迎香穴为体表的感风之处,也是停风之处,治风之穴,经常按摩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现代医学还认为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

揉搓手掌鱼际能治疗感冒

手掌的大拇指根部,由于肌肉明显突起,形状如鱼,故中医学把这个部位称为鱼际。中医学认为鱼际的中心点有一个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的穴位叫鱼际穴,它具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每天坚持搓按鱼际穴,能增强肺主皮毛的功能,从而改善易感者的体质状况,提高其抵御外邪的能力,对咽痛、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也有明显的疗效。我的体会是在感冒的多发季节,坚持搓鱼际穴,对感冒同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搓鱼际方法很简单:两手鱼际对搓,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米皮一样,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搓动,大约搓十余次时,鱼际开始发热,这时意想热气沿手臂进入肺脏,持续两分钟左右,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时就可交替两手,搓另一只手了。这个方法不受地点、时间限制,随时可做,尤其适合于易感冒者。

指压大椎穴治疗感冒的方法

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中医认为大椎穴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大椎穴取穴方法较为方便,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首先,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cm左右之处。此穴位称为“风门”,治疗要领同上(手无法到达请别人帮忙),连续做10次。

指压合谷穴治疗感冒的方法

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合谷穴具有清热解表、理气开窍的功效,经常按摩可以通经活血,疏风散邪,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把手的拇指、食指并拢,肌肉最高点即是合谷穴。首先,用右手的拇指按压住左手的合谷穴,指压的同时并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按摩,然后再反方向进行转动按摩,这时会有酸麻胀感向手心扩散;接着,反过来以左手拇指按住右手指的合谷穴,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按摩,每次按摩64次。

指压风池穴治疗感冒的方法

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定位此穴道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施者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主治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每天坚持按摩双侧风池穴,能十分有效地防治感冒。我根据多年的切身体验,现将按摩风池穴治疗感冒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双手十指自然开张,紧贴枕后部,以两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上下推压,稍感酸胀。每次按压不少于32下,多多益善,以自感穴位处发烧为度。依据我的经验,无感冒先兆时,按压酸胀感不明显。酸胀感若很明显,说明极易感冒,此时就要勤于按摩,且加大按摩力度。当出现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时,按摩也有减缓病情的作用。这个防感冒良方效果明显,患感冒的人不妨一试。

人中穴涂清凉油能治疗感冒

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本穴为经络上督脉手足阳明之会。人中穴定位于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清凉油是一种常用的保健用品。可别看它小,在防治感冒上,却有着独特的功效。我在医院临床工作多年,在用清凉油防治感冒方面颇有心得。

具体方法是:将双手洗干净,用手指取少许清凉油,涂抹于双侧鼻孔下人中穴以及鼻孔内侧的黏膜上,每天用3~4次即可。每次用药后,鼻孔周围的皮肤都有清凉的感觉,鼻子可嗅到清香之气,人也会感觉轻松舒爽,精神倍增,正进邪退,感冒之邪就此却步。此法防感冒效果和缓,无毒性,也不会刺激胃肠道,所以特别适合老人儿童使用。

感冒的艾灸治疗方法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我们说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养生家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对于保健灸有独特的疗效,所以目前得到许多的重视,况且由于其操作使用方便,易于为一般人群接受,已成为一种大众所喜爱的治疗方法。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感冒的施灸方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2)感冒穴位选择:大椎风池穴。以上穴位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也可取0.3厘米姜片置于穴位上隔姜灸大椎、曲池穴,每次3~5壮,每天2次,连灸2~3天。

(3)流行性感冒穴位选择:风池风门列缺合谷。以上穴位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连灸2~3天。若风寒证重者,取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风池、合谷穴上隔姜灸,每天2~3次。

(4)感冒艾灸的注意事项: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这是因为艾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一经停止施灸,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皮肤。尤其幼儿患者。如有起泡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针将水泡挑破,再涂上龙胆紫即可。偶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施灸时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感冒的拔罐的用火方法

火罐治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尤为流行。现在常用的火罐疗法,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疗方法。火罐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主要是应用火罐的负压作用、温热作用和对人体的调节作用,达到保健的目的。感冒的拔罐的用火方法有以下几种:

走罐疗法:走罐亦称推罐,即在拔罐前,先在颈背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在颈背部向上、下或左。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对风寒感冒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留罐疗法:留罐疗法拔罐法的一种。亦称坐罐法。指拔罐后,让火罐留在吸着的部位上。一般留置10~15分钟为度。镇痛效果较好。感冒留罐操作部位主要是颈部大椎穴、风门穴部位。操作方法为在局部拨火罐1~2只,以罐下皮肤紫红为度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此法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对感冒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感冒拔罐注意事项: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有自发性出血和损伤性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在拔罐过程中如出现烫伤,小水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包敷,保护创口。另外拔罐时患者要有舒适的体位,应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

脚底敷贴涌泉法能治疗感冒

脚底穴位外敷养生法是在传统医学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穴位和药物的特点将有关的药物置于穴位局部的皮肤、或穴位浅层、或穴位深层,通过经络、穴位以及药物的药理作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和气血,舒经活络、补虚扶正、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脚底穴位敷贴疗法之所以对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主要是由于药物的作用和穴位刺激的作用,起到了调节人体阴阳失衡的作用。脚底涌泉穴是脚底主要敷贴穴位之一。而这种穴贴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病方法,它是传统医学外治方法之一。这种治疗方法是以传统医学经络理论为依据,运用相应的药物敷于涌泉穴之上,利于药物对涌泉的刺激和药理作用,以疏通经络,加强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

(1)风热感冒取白芥子9g、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2)风寒感冒小麦粉与辣椒粉。将小麦粉与辣椒粉调成糊状,以湿布敷贴在整个足底,大约2~3个小时。

穴位贴敷疗法,一般无危险和副作用。但是,如果工作不仔细,方法掌握不当,穴位选择不准,药物用量过大,同样会发生问题。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贴药前必须定准穴位,用温水或其他消毒液洗净,然后敷药。敷药后要注意很好的固定。使用膏剂敷贴穴位,应注意膏的软硬度,并须及时更换,以防药膏干燥,裂伤皮肤,引起疼痛或溃烂。二是在冬天严寒情况下敷贴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在夏季敷贴时,胶布固定后,防止因汗液浸润而致滑脱,宜用绷带固定。穴位贴药所取穴位,1穴不可连续贴药10次以上,以免刺激过久,引起不良后果。对于皮肤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穴位贴敷疗法。

第6章特殊人群感冒了应该怎么办

婴幼儿为什么容易患感冒

中医认为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足,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和各种生理功能都未成熟完善。另一个特点,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体格、智慧及脏腑功能都在不断变化,向成熟方面发展。基于婴幼儿机体柔嫩,脏腑脆弱,各种生理功能不全的特点,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加之婴幼儿寒冷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容易感受六淫之邪,内伤饮食而发病。所以在儿科,感冒疾病尤为常见。如果感冒不愈,还可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

现代医学认为,婴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调节功能较差,加之婴幼儿由于呼吸道黏膜柔嫩,鼻腔小,鼻道未完全形成,又没有鼻毛,空气与鼻黏膜接触面小,调节温度及阻截异物的能力差,一旦受到细菌或病毒的侵袭,就会使黏膜充血,易发炎肿胀使鼻腔不通,咽喉继之受感染,常出现喉肿、充血,发生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春秋季,气温变化多端,如衣着不适宜,或穿得太少受寒着凉,或穿得太多出汗也会受凉引起感冒。上述这些因素皆成了婴幼儿容易患感冒的因素之一。

婴幼儿反复感冒宜防心脏病

在临床看病过程中经常听到患儿家属有同样的诉说:刘先生就是典型的一位,刘先生告诉我,他不到3岁女儿,平时感冒一次接着一次。当女儿再一次“感冒”后,去医院找到了我,最后我建议其做做心脏检查,但在医院检查的结果却令夫妇俩大吃一惊,刘先生的女儿居然有先天性心脏病。实际上这种事并不奇怪,临床上有许多孩子频频“感冒”的原因正是与先天性心脏病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我们平时经常在临床上提醒感冒患儿家属,遇有反复发作的婴幼儿感冒患者。应警惕婴幼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如心室间隔或心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由于心脏通道产生了异常分流,导致肺血增加,形成充血,久而久之,使肺内毛细血管内膜增厚,内径减小,阻力增加,不仅影响肺内氧的交换,增加心脏负担,发生心悸、气急的症状,而且极易因受凉或抵抗力下降引起顽固性、反复性感冒和肺炎。因此,如婴幼儿长期患感冒,家长不能满足于一般性治疗,而应请心脏专科医生诊治。

温馨提示

目前,先心病的最直接发病原因还不明确,那些青紫型,即手指甲、口唇及面颊部都可呈现暗紫色的先心病婴幼儿一般容易发现,而不少出生时完全“正常”的患儿,早期则不太容易发现。但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家长应给予足够重视:婴幼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哭闹或活动后气喘,口唇发紫等,大些的孩子会诉说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活动后症状加重等不适。病情再发展,有的还可出现下肢浮肿。重症患儿1岁内就可表现出明显症状。孩子确诊后应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确定最佳治疗时间,总的来说,手术在学龄前效果比较好。

怎样区分婴幼儿肺炎与感冒

婴幼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婴幼儿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但有时它又与婴幼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家长有必要掌握这两种婴幼儿常见病的鉴别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婴幼儿肺炎,及早医治。鉴别它们并不太难,可从“测、看、听”入手:

(1)看,主要看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看咳嗽呼吸是否困难。婴幼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或喘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紫,提示病情严重,切不可拖延。

二是看精神状态。婴幼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婴幼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

三是看饮食。婴幼儿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四是看睡眠。婴幼儿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2)听是指听孩子的胸部。由于婴幼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婴幼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

(3)测是指测体温。婴幼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会儿。婴幼儿感冒也发热,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较短,用退热药效果也较明显。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抵抗力低下、体质较差的孩子患肺炎时也有不发热的,家长要特别注意,综合判断。如果初步判定孩子得的是肺炎,应及早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经过上述的看、听、测,如果出现其中大部分情况,即应怀疑婴幼儿得了肺炎,应及早到医院就医。

如何科学判断婴幼儿体温

摸皮肤判断婴幼儿有没有发烧的方法不准确,当小孩生病的时候,一定要用体温计才能正确判断小孩有没有发烧。根据国外的研究,母亲用手只能正确判断74%有发烧的小孩,而护理人员的正确判断率则只有42%。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背温、耳温、额温等,其中以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真正的温度。耳温与肛温的相关性很高,必要时可取代肛温,但必须注意三个月以下婴儿的耳温常不准确,所以不建议使用。口温平均比肛温低0.5℃,腋温平均比肛温低0.8℃,而且这两种方法比较容易受到皮肤黏膜血管收缩等因素的影响而偏低。一个月以下或体重很低的新生儿,不适合量肛温与耳温,可考虑量腋温或背温。用额温枪或红外线测量皮肤表面,常有严重低估真正体温的现象,所以不建议常规使用。

口温与肛温的测量操作方法

口温:5岁以上儿童才可以用这种方法量体温,但禁止使用水银口温计以免发生口温计破裂吞食水银及玻璃割伤的意外。测量前15至30分钟内不宜饮用热水或冷水,以免导致测量误差。量的时候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然后以冷水冲净(勿用热水)。打开电子体温计开关,将感应端置于儿童舌头下方,静置约1分钟,体温计发出哔声后即可判读。

肛温:正确的做法是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以冷水冲净(勿用热水),在末端擦上少许凡士林等润滑剂。最好的姿势是让幼儿腹部朝下俯卧,并将小孩放于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着幼儿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将体温计伸入距离肛门口深度约0.5至1英吋(约1.5至2.5公分)处,不要过度深入。电子体温计需静置约1分钟发出哔声即可判读,其他体温计需静置1~3分钟后判读。

温馨提示

孩子感冒后发烧会不会把脑子烧坏?正确的回答是41℃以下的发烧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极度高烧有时会使意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高烧本身会对神经组织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一般口语传说发烧把小孩脑子烧坏的事例,都是因为那些小孩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如何知道婴幼儿已感冒

人身上的经络,大约在7岁时发育健全。对经络未发育健全的幼儿来说,中医仍有其观察是否已患感冒的办法,方法是细心观察幼儿的食指,便可得知。食指共分三节,最下面一节称为风关,第二节称为气关,最上的一节称为命关。幼儿的风关和气关之间,靠近拇指内侧的部位呈现紫色,便是染上了感冒。再据紫色部位的上移情况,即可判断症状的轻重来。当然中医还有替幼儿按摩食指指甲左下角的商阳穴,可预防感冒的说法。一般男孩按左手商阳穴;女孩多按右手商阳穴。压这个穴时幼儿有疼痛感觉,此时应持续施按,直至疼痛感消失为止。

婴幼儿感冒后如何护理

婴幼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

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

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其四,要注意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婴幼儿感冒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婴幼儿患感冒后鼻子不通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如果是因感冒等情况使鼻黏膜充血肿胀时,可用温湿毛巾敷于鼻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果效果不理想,可用0.5%麻黄素滴鼻子,每侧一滴。每次在吃奶前使用,以改善吃奶时的通气状态。每天使用3~4次,次数不能过多,因过多使用可能造成药物性鼻炎。

如果是由于分泌物堵塞所引起,可滴一滴母乳到婴儿鼻腔内,待分泌物软化后可自行排出。也可用一根细棉签沾一点水探入鼻孔内轻轻旋转,将鼻腔分泌物卷住,随棉签拖出来。

如果鼻内分泌物已成硬痂,则轻轻用棉签拨动硬痂,使干的分泌物脱离鼻黏膜,这样鼻分泌物可随呼吸而前后移动,产生痒感,刺激婴儿打喷嚏,干的分泌物即可随呼吸排出鼻腔。

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鼻塞又严重影响小儿的呼吸,甚至发生青紫时,可用筷子或小勺的把横放在婴儿的口里,使口唇不能闭合,通过经口呼吸解除缺氧症状。经口呼吸不是新生儿的正常状况,只是在新生儿缺氧时的暂时解决办法,遇到此种情况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婴幼儿感冒应警惕的现象

警讯一:连续三天发烧在38°C以上或鼻子分泌物比较多超过10天,同时伴随面部疼痛。可能的结果:鼻窦感染。

警讯二:孩子抱怨耳朵疼或不停地揪耳朵,表现出烦躁不安,或者发烧4天以上。可能的结果:耳道感染,这是一种婴幼儿很常见的并发症。

警讯三:呼吸困难或带有刺耳的声音,或者经常费力干咳。可能的结果:哮喘。感冒一般不会导致哮喘,但患哮喘的孩子一旦感冒可能会带来呼吸困难。医生会通过听诊来区别普通的呼吸道充血和呼吸困难,然后确定用药。

警讯四:嘴唇上出现疼痛的水泡。可能的结果:单纯病毒性疱疹。大多数成年人身体都带有这种病毒,而且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唾液传播。

母乳喂养能减少婴幼儿感冒

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而且具有防止感冒的功效。我们已经知道,免疫球蛋白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抗体”,它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免疫物质,是一类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球形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中。其英文为“Immuno

globulin”,因而常缩写为“Ig”。免疫球蛋白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五类,以希腊字母命名,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而研究表明,母乳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尤以分泌型lgA最多,另外两种lgM和lgG含量亦不少。另外,尚有一定量的对感冒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的溶菌酶乳铁蛋白、巨噬细胞等免疫因子。故母乳喂养的宝宝比起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感冒的发生率低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缘由。

小儿感冒时为何常有腹痛

小儿感冒时常伴有腹痛这是小儿感冒的一个特点。腹痛往往在病的早期出现,腹痛可轻可重,一般在脐周或右下腹,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无明显压痛,发生腹痛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小儿常有蛔虫寄生,体温高时肠道温度也高,蛔虫受刺激在肠内骚动而引起腹痛。二是小儿淋巴组织比较发达,感冒时淋巴系统对入侵病毒或细菌反应强烈,引起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也可肿大,就可能发生腹痛。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感冒并有腹痛时,腹部一般柔软不紧张,如果发现腹部疼痛有拒按时,要及时请医生检查,排除急性阑尾炎或腹膜炎的可能,以免延误诊断。

儿童退烧药的使用方法

退烧药大多是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种类很多,但因某些药副作用较大,因此小儿用做退烧的解热镇痛药种类并不多,主要是阿斯匹林、APC和阿苯(阿鲁)片等。

APC内因含兴奋药咖啡因,对于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的5岁以下小儿,有可能诱发高烧抽风或精神症状,因此5岁以下小儿不能使用。

阿苯片除含阿斯匹林外,还含有镇静药苯巴比妥,除有退烧作用外,还可预防高烧抽风。但阿苯片中的阿斯匹林与苯巴比妥的比例为10:1,儿童体重比婴幼儿大,如果按照需要的阿斯匹林量服用阿苯片,可能产生孩子整日昏睡不醒现象,影响精神和进食,因此阿苯片主要应用于婴幼儿和伴有高烧抽风的儿童。

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体温中枢,使全身体表毛细血管扩张,出汗,汗液蒸发而退烧。因此,服退烧药时应多喝些热水,这样退烧效果才好。用退烧药后需经半小时后才能开始缓慢退烧,一般作用约能维持4~5小时,故需要时可于4小时以后重复服用。对阿斯匹林过敏的儿童不能服用本类药物,对苯巴比妥过敏者不能服用阿苯片。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认为吃退烧药以后如果又烧起来,就表示医师开的药没有效,又开始去找其他的医生。事实上,各种退烧药的效果都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如果疾病的过程还没结束,退烧以后又烧起来是很常见的事情。常见的呼吸道或肠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没有特效药,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续发烧达一周或甚至更久。如果发烧不退,必须持续就医寻找有无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退烧药无效。

温馨提示

有人总希望打退烧针,其实退烧针一般也是解热镇痛药,其作用较口服快,但维持时间亦短,即退烧快,再次发烧也快。发烧时如体温能缓慢下降直到正常,人的感觉可能会舒服一些,如果骤然快速退烧,人并不舒服。因此,退烧针并不一定比口服退烧药好,只有在体温超过39℃以上,为防止高烧抽风时,退烧针才有使用价值。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服退烧药,或者服退烧药后效果不理想,此时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最常采用的物理降温法有冷水袋或冰袋冷敷法;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法。冷敷法简便易行,最简便方法是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冷后重新敷用。这样做一般退烧效果不大,只对烧不甚高者有些作用。

儿童退烧物理降温的方法

冷水袋:用冷水袋或冰袋冷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具体作法是将热水袋中灌入冷水或放入碎冰块,垫上一层布后枕于头下,小冰囊可放在腋下或大腿根部。但是人在发烧时,遇到过冷的冰袋常常会出现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反应,此时应检查冰袋是否有漏水,如无漏水应将冰袋撤掉,再换用较之温度高一些的冷水袋。冷水袋或冰袋应用时要注意及时更换袋中的冷水。

擦浴法:酒精擦浴法是将95%酒精加自来水1/2,或70%~75%酒精加水1/3,亦可用二锅头酒加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拭患儿手心、脚心、腋窝、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每个部位2-3分钟,需要时亦可做全身擦浴。也可用比发烧时体温低2~3℃的温水浸透大毛巾,然后将其敷在赤裸的病儿身上,待大毛巾温度升高后再予更换。还可以用38~40℃的温水为发烧的小儿洗浴,以达退烧目的。

温馨提示

儿童发烧本来是机体为了对付外来细菌、病毒等不利因素的一种防御措施,对人体抵抗疾病本来是有利的,只是发烧太高才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退烧法不一定要求将孩子体温整日控制在37℃以下,一般讲只要不超过38℃就可以了,等到炎症控制,烧自然会退净。

莫把儿童鼻炎当感冒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由于人体接触了使机体过敏的物质而发生的一种反应。宝宝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变应原是来自室内的的尘螨、禽类的羽毛和食物、温血动物的皮屑、毛发、唾液、尿液等,还有就是一些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药物。房间的死角、布沙发、地毯、床等都是尘螨最好的藏身之处。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和鼻痒是变应性鼻炎的四大症状,而前三者也是感冒的常见症状,所以很多父母会把二者混淆,误把鼻炎当感冒治。由于平时给孩子服用的感冒药内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属抗组胺类药可消除或减轻因感冒引起的流涕、喷涕等症状,对轻度过敏性鼻炎也有治疗作用,因此很多家长忽略了辨别宝宝是感冒还是鼻炎。如果仔细观察,感冒和鼻炎还是有区别的:

(1)过敏性鼻炎的喷嚏多于刚睡醒起床时发作,早晨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一遇到冷风,立即连连打喷嚏,有时可连续很多个喷嚏,接着清水鼻涕滴滴答答流个不停。

(2)鼻塞常随体位变动而变化。

(3)鼻痒是过敏的特征性表现,宝宝不断用手指或手掌上下揉擦鼻前部、挖鼻子。个别孩子可以因鼻痒而作歪口、斜肩等奇异动作。

(4)流的鼻涕多为清涕,有时会因鼻塞或继发感染而变稠变黄。

(5)医生检查鼻腔内部时可显示鼻甲水肿,常呈苍白或紫色,上盖有一薄层水样黏液。

(6)皮肤过敏原试验,呈阳性。

温馨提示

过敏性鼻炎的防护:最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尽量避免宝宝接触过敏原,尤其是当宝宝反复有以上症状时特别需警惕。其次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可鼻腔局部应用或全身应用。有些宝宝已明确过敏原,而在日常生活中又难以避免接触时,可采用脱敏疗法。

儿童川崎病莫与感冒相混

以前曾遇到一位这样的小患者,自从出生之后就经常发烧,每次医生都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治疗后痊愈。不久前,这位小患者又开始发烧到39℃以上,使用先锋霉素治疗没有效果,体温持续不退,又使用了3天头孢他啶,仍然没有效果,10天后,诊断为川崎病,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恢复正常。

川崎病又名“急性发烧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因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此病而得名,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烧性出疹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为4岁以内的儿童,目前病死率为0.25%左右。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类似,因此常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儿童川崎病临床表现,具备下列6项中的5项即可确定诊断:

(1)持续发烧5日以上。

(2)双侧结膜充血。

(3)躯干尤其会阴部多形性红斑。

(4)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5)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期指尖开始脱皮。

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由于早期川崎病症状不典型,因此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等病相鉴别。

儿童感冒慎用巴米尔(阿司匹林)

巴米尔为泡腾型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水溶片,是一种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可用于发烧、疼痛、风湿病、川崎病等治疗。它具有在水中释放迅速、口服吸收完全、作用快、疗效显著、对胃肠道几乎无刺激性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婴儿和儿童服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性发烧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此药时,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为特点的综合征。患儿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表现有发烧、咳嗽、流涕、疲倦等症候。起病4~7天时可突然发生反复呕吐,继而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行为改变,并呈进行性恶化,出现惊厥、昏迷,严重者可在数日内甚至24小时内死亡,存活者可留有智力低下、癫痫、瘫痪、语言障碍或行为异常等严重后遗症。目前,有较多证据认为,患儿在病毒感染时服用水杨酸盐(阿司匹林)者,以后发生该病的几率大。故世界卫生组织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的患儿主张不用此药。故在此提醒家长注意,小儿感冒发烧时应慎用巴米尔;患流感或水痘的患儿应忌用巴米尔。

儿童感冒的按摩治疗方法

儿童感冒后使用药物并不是解决感冒的最佳方法,而儿童感冒后的日常护理往往为许多父母所忽视。中医的推拿按摩方法就是一种日常护理手段,简单易行,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体的功效。

(1)感冒按摩常用手法:一是患儿由大人扶抱或俯卧位,家长以手掌蘸少许生姜汁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用大鱼际着力推搓背,腰部,以红热为度。二是家长以双手拇指在背部风门、肺俞穴分别按揉1分钟。三是患儿仰卧位,家长以双手拇指推鼻翼两侧各20~30次,然后推印堂、攒竹穴,再向左右分抹额部,抹到太阳穴后用拇指按揉法。如此反复数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四是家长以拇指先点后揉曲池、合谷穴各1~3分钟。

(2)随证加减

风寒感冒:一是重推三关穴500次。二是揉外劳宫100次。三是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四是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风热感冒:一是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二是按揉大椎穴1~3分钟。三是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四拿肩井3~5次。

防治小儿感冒的中成药

儿童由于年龄的关系,服药比较困难,所以临床医生在处方用药时主要使用剂量小、疗效高的药物治疗。这样,中成药在儿科疾病中,使用就比较广泛,并且有些剂型如丸、散等,还可以调在乳汁、蜂蜜或粥内服用。现将家中常备的治疗小儿感冒的中成药简单介绍如下:

小儿至宝锭

【药物组成】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槟榔、冰片等。

【功能主治】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停食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1.5g。

温馨提示

小儿至宝丸又名小儿至宝锭,是治疗小儿感冒夹滞的常用成药之一。该药能够清热导滞、祛风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停食停乳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多、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酸臭、手心发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抽搐等症。

香苏正胃丸

【药物组成】广藿香、紫苏叶、香薷、陈皮、枳壳(炒)等。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用于小儿暑湿感冒,停食停乳,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腹痛胀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温馨提示

香苏正胃丸又称香苏正胃丹。亦为蜜丸,每丸重1.5g,是治疗小儿暑湿外感兼夹伤食停乳的常用成药。该药具有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的功能。只要是夏暑季节贪凉饮冷所致的发热怕冷、呕吐、腹泻、不想吃饭、尿少、腹痛、腹胀等症,均可应用。每服1丸,日服2次,用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小儿用量酌减。

牛黄镇惊丸

【药物组成】牛黄、全蝎、僵蚕(炒)、珍珠、麝香、朱砂等。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祛风豁痰。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抽搐,牙关紧闭,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1g,水蜜丸一次1.5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1.5g。

温馨提示

牛黄镇惊丸是治疗小儿感冒夹惊的主要成药之一。该药具有清热镇惊、散风化痰的功能。适用于小儿素有内热、感受外邪、痰热内闭引动肝风所致的头痛无汗、高热不止、痰涎壅盛、气促作喘、烦躁不宁、睡中惊惕,甚至神志不清、手足抽搐等症。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九宝丹

【药物组成】麻黄、紫苏叶、葛根、前胡、桔梗、陈皮、枳壳、枳实、木香、法半夏、六神曲、麦芽、甘草。

【功能主治】解麦止嗽,消食化痰。用于小儿肺热宿滞,外感风寒引起;头痛身烧,鼻流清涕,咳嗽痰盛,胸膈不利,呕吐食水,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剂型】每丸重3g。

小儿保元丹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麻黄、天麻、薄荷、天竺黄、钩藤、僵蚕、全蝎、胆南星、猪牙皂、茯苓、陈皮、甘草、琥珀、冰片、麝香、牛黄、朱砂。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解热镇惊。用于痰热内闭,外感风寒引起的身热面赤,咳嗽痰盛,气促作喘,急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剂型】每丸重1g。

孕妇感冒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刘女士怀孕不久,突然感觉感觉嗓子开始发干,后又开始打喷嚏,流鼻涕,低烧,咳嗽有痰,严重时痰的颜色发黄,被诊断为感冒。但未吃药,而是休息和多喝水,后感冒持续了10天左右后痊愈。后来刘女士向我咨询,她这种情况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吗,感冒时没有用药对不对?

实际上孕妇感冒的主要危害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造成胎儿的先天性畸形,如胎儿小头颅、无脑、脑积水、先天性耳聋和智力障碍等。妊娠1个月内病毒感染的致畸率为50%,2个月为25%,3个月为17%,3个月后则大大降低。故感冒对妊娠3个月以内胎儿的致畸率最高,影响最大,应予特别注意,尤其是用用药易造成胎儿畸形。比如胎儿兔唇。虽说此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但一般认为,母亲在怀孕时,受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接受过大剂量X线照射等可导致。而酒精和感冒药是两种最常见的可能致病的因素。

孕妇如何预防感冒

一是远离可疑人群。看到有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尽量远离他们。如果在电梯或公共汽车上遇到这种情况,可马上转过身去,因为眼睛和鼻子最易被传染。

二是少去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是感冒病毒的孳生地,孕妇应少去商场、电影院、医院等场所。到医院复查,回家后马上洗脸、洗手、洗鼻腔,并要更换外衣。

三是不要揉鼻子。揉鼻子可破坏鼻黏膜,还会把手上的病毒直接从鼻子揉进呼吸道。

总之,孕妇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合理营养,增强体质,天气有冷暖变化时,注意保暖。在感冒多发季节,建议孕妇避免接触感冒病人,少去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减少旅行出差的次数,这是避免感染流感等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孕妇使用抗感冒药的基本原则

我们已经知道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对于孕妇而言,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若必须使用,则应有医生指导。消炎痛是孕妇禁忌退热药,阿斯匹林在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另外,孕妇感冒如无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不宜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具体来说,还应分为不同的时期。

一般来说,孕期头三个月禁用一切药物,因为头三个月正是胚胎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是轻度感冒,可以采取非药物疗法,如推拿、按摩、理疗、饮食调理等。多饮开水,都有助于身体康复。如果是流感,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病毒殃及胎儿。孕中期即使感冒合并细菌感染,也要慎用像庆大链霉、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最好不用。在孕晚期,药物一般对孕妇、胎儿没有太大的影响了,但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温馨提示

孕期感冒发烧,不妨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毒副反应较少的中草药对症处理。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羌活、金银花等都有较好疗效。中成药及其制剂银翘解毒丸及片剂、颗粒剂,复方大青叶注射液,银黄口服液等都可以用。

孕妇感冒了能不能吃中药

无论中药、西药都是药。中药多为天然药物,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副作用较少;西药多为化学药物,主要是人工合成的,作用单一而强烈,因而副作用较多。这是相对而言。孕妇如果认为中药没有什么副作用就随便使用,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目前,已有不少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不少可以使胎儿致畸的药物,通常将这些具有损胎作用的药物列为妊娠禁忌药。常用的禁忌用的药物有:巴豆、牵牛子、大戟、斑鳌、商陆、麝香、三棱、羲术、水蛙、蛇虫等。慎用的药物有:通经祛痰、行气破滞以及大辛如桃仁、红花、大黄、芒硝、积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产妇分娩后宜防感冒

产妇分娩后10天内,一般出汗较多,这是因为通过排汗协助体内积蓄的废物,此属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出汗过多,毛孔张开,如受风寒,极易感冒.咳嗽。不但对产后恢复健康不利,有的会给半生留下病根,造成痛苦。为了防止感冒,必须抵御风寒,因此,产妇穿衣要适当,不要穿得过少,也不要穿的过多,更不能一会穿,一会脱,造成身体对外界抵抗力的降低。夜间或白天盖被子也要适当,不可开始盖得很多,夜间又踢开被子,造成汗后受寒。

产后感冒不宜发汗

女性产后不同于平常,古人有“产后三禁”的提法,即产后亡血伤津,要禁汗、禁下、禁利小便。我们知道,发汗是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基本方法,禁止发汗又该如何治疗产后风寒感冒呢?

中医认为产妇外感风寒之感冒发热,不可发汗,只宜微辛疏解,药用荆芥、防风等;慎投辛温发表之品,如麻黄、佳枝等。外感风热之产后发热,只宜辛凉清解、透邪外出,不可选用苦寒药物,如桅子、黄芩等,以免影响乳汁的化生。如果血虚明显,头晕心慌,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也可在处方中加人参养血之品,如当归、白芍、川芍等。另外,哺乳期间禁用有毒之品的药物,以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温馨提示

哺乳期如果出现母亲感冒的情况,在没有用药和发烧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喂奶。妈妈最好在喂奶时再接触孩子,并戴双层口罩。出生不久的孩子自身有一定免疫力,不用过分担心会传染孩子而不敢喂奶。高烧期间可暂停母乳喂养1~2天,停止喂养期间,应按时把乳房内乳汁吸出。

老年人不要轻视感冒带来的危害

我的一位病人张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60岁,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没想到冷风骤至,一不小心着凉得了感冒,因没有及时有效治疗,导致肺炎急性发作,被送入急诊室,当时情况相当危险。后经积极治疗,住院20余天方转危为安。

事实上,像这样的事例在医院碰到的还有不少。所以,告诫老年朋友:老年人因脏器老化、功能减退、适应性差,相应器官功能的衰竭,当环境气温低或变化大时,极易得感冒,其中90%以上又会导致相关疾病急性发作,其中最常见的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尤其是肺炎等。另一种,则是老年人感冒后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包括心脏病、肺炎、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等,出现咳嗽、咳黄脓痰、气促、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人如果对感冒的危害认识不足,往往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老年人感冒具有的四大特点

老年人的感冒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不同于中青年人群,具体来说一般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患病率高,容易发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御寒能力、抵抗力下降,机体适应能力差,每遇天气变化,极易诱发感冒。

二是症状隐匿而不明显。部分老年人感冒后,尤其是在感冒初期,症状常不明显,仅有轻度头痛、乏力、鼻塞不适等,往往发热不明显或不重。由于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往往不被重视,易导致误诊和延误病情。

三是并发症多。老年人全身许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处于衰竭边缘,极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障碍,产生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肺功能,常因此诱发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四是治疗困难。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对各种病原体抵抗力弱,所以,病原体难以被局限、消灭,病程常常迁延。同时,由于合并症多,治疗也较复杂,而且老年人心、肺、肝、肾功能欠佳,使临床用药受到许多限制,如输液不能过多、过快,所用药对肝、肾功能损害不能太重等。这些,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宜注意老年人感冒用药的规律性

老年人器官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人到老年患病难免,有些老年人一身数病,为防止滥用药,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根据病情正确选择药物。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投药。能用一种药物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不要主药、辅药,中药,西药面面俱到一起上。其次,选择高效低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大的药物。如失眠、焦虑的老年患者,最好使用安定,它无成瘾性,可以久服;若效果不好,可改用其他药,如眠尔通、利眠宁等,最好不要固定一种,要经常更换。再有就是老年人最好不要用新出现的药,这些药物疗效不确切,安全程度也很难估计。总之,老年用药是一个精深的问题,医生和患者要密切配合,及时检查总结服药情况,适时调整,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老年人为什么要慎服感冒药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由于相当多的老年人有不同的老年性疾病,如果选用不当,感冒药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头晕、血尿、嗜睡等副作用。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份会损害肝肾功能,抗过敏成份会加重前列腺肿大。感冒药一般都含有能使血管收缩的伪麻黄碱成份,这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尤为不利。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1/3患有高血压,65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0%,60岁以上老人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和11.34%,而且感冒高发季节往往也是高血压的高发季节。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慎用感冒药。

温馨提示

老年人感冒后是选西医还是中药?市场上的抗感冒药不外西药和中药,相比之下,中成药微纯天然中草药提取物,不但具有西要不具备的抗病毒效果,还可以有效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因此,对老年患者来说,治疗感冒选用中药比西药更安全、有效。

老年人为何要慎用清热类中药

老年人和中青年人感冒后选用的中药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年人应慎用清热中药。但是,由于大多数人知识的欠缺,有很多家庭都喜欢购买一些清热中草药或冲剂,全家老小时常服用。对身体强壮的成年人来说,适量服点清热药物,并无大碍。但对老年人来说,不适宜地服用清热药物,弊多利少。

老年人大多气血虚亏,各种生理机能呈进行性衰退。中医认为,老年人阳气虚弱是最为常见的,而人体阳气的充足与否,与其能否保持健康关系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提出老年人应护阳固气。

老年人因体弱常患感冒咳嗽、肝胆疾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而这些疾病往往会呈现出体内有热的某些症状。在一般情况下,服用一些清热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关键在于一些老年人不懂“过则有害”这一道理。一旦服药见效,就长期服用清热药物。或者在下次患相似疾病时,不论是否因热引起,也沿用原来清热的药方。

过量服清热药物损阳耗气之后,人就会出现畏寒发冷、头昏体沉、面色青黄、动则出汗、气短不续、张口出气、嗜睡、精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四肢浮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因不正确服用清热药所导致的症状,并不都呈现突发性或典型性,所以,又易被忽视而继续服用清热药。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更为严重了。

老年人一旦出现过量服清热药的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一般说来,可选用补阳益气、健脾固胃的方药。下例处方可供参考:人参10g,白术、茯苓、桂枝各15g,黄芪20g,泽泻、猪苓、并麻、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一周三剂。在矫治过程中,当过量服清热药所导致的症状基本消除时,应停药调养,避免矫枉过正。

老年人感冒要慎选康泰克

很多人都知道康泰克是感冒药,但是它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出来。它的化学名是复方盐酸苯丙醇胺缓释胶囊,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能迅速缓解流鼻涕、鼻塞等感冒早期症状,而对发烧、头痛、肌肉痛、咳嗽等无缓解作用。

一般来说老年人感冒后选用康泰克不适合,因为相当多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病,而苯丙醇胺迅速收缩全身微小血管的作用能使血压升高,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青光眼、癫痫等病的患者服用之后易引起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焦虑不安等反应,甚至诱发早搏、中风、癫痫发作等,再加上老年人肝脏功能减退,即使服用正常剂量,也会因代谢能力降低,使体内药物浓度较高,致使副作用加强或持久。故老年人最好慎用此类药物。含有苯丙醇胺的药物还有斯耐普-D。现在市售的感冒药种类很多,配方也不同,患者一定要在弄清病情的前提下正确选用,如有疑问,要向医师、药师咨询。

温馨提示

目前常用的感冒西药有感冒通、快克、日夜百服宁、泰诺等。感冒通配方中含双氯灭痛,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儿童肾脏发育不成熟,应慎用。日夜百服宁、泰诺等大部分感冒药均含有扑尔敏成分,能加重前列腺肥大者的症状,故前列腺肥大较重者不宜使用。快克为含金刚烷胺的治疗病毒性感冒药,可见失眠、多动、幻觉等副作用,且半衰期长,易引起蓄积,不适于老人、儿童服用,孕妇、脑血管硬化及癫痫病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