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人生·阳光卷
22109400000001

第1章 建立合理计划

1.树立目标

我不止一次地遇到这样的孩子:他们与别的孩子一样,每天早上八点上学,下午五点放学,上同样的课、同样的自习,但别的孩子看起来总是精神百倍,很有目标和追求的样子,他们却总是懒懒散散,做什么都没精打采,一点都没有孩子的活泼和朝气。我问他:“你为什么而学习呢?”他有些惊讶地回答:“为什么?”想了想,然后回答:“为的就是来上课呗!”

要想教会孩子更好地利用时间,首先就要让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努力,他们就会倍加珍惜时间。有了目标,他们就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一个月以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一年以后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我国近代著名的工程学家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南海县的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小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晚清政府的无能羸弱,和外国人倚仗着洋枪洋炮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的样子。儿时的詹天佑就对机械十分感兴趣,经常和邻居的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一次,趁着父亲不在,他把家里的自鸣钟偷偷拆了,摆弄里面的零件,可是,等到他想还原的时候,却怎么都装不回去了。他怕父亲回来责备他,就抱着自鸣钟和零件,跑到城里的一家洋人开的钟表铺里,央求开店的洋人把钟表装回去。洋人接过钟表,轻蔑地看着小詹天佑,用蹩脚的汉语对他说:“怎么,装不上了?”

小詹天佑点点头。

那个外国人没再说什么,低头摆弄了一会儿,很快的,自鸣钟的指针又走了起来。小詹天佑在一旁看着,眼睛里露出羡慕的目光。他忍不住问:“你是怎么装的?能教教我吗?”洋人一愣,不禁摇头,用鄙视的口吻说:“你们,你们中国人是学不会这些的。”

小詹天佑抱着修好的自鸣钟回到家里,却一点都没有感到高兴,那一晚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从那时起,小詹天佑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生产自己国家的机械!”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考取了清政府组办的“幼童留美预习班”。从此,他告别了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去美国学习。在美国期间,他目睹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西方的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惊叹不已。一同前去的同学看到西方是如此发达,又联想到国内落后的事实,不禁对中国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詹天佑却坚定地说:“中国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火车、轮船。”就这样,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努力学习,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终于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在大学四年里,他继续刻苦学习,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

回国后,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主持建设了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许多著名工程,成为中国近代工程学的创始人之一。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目标对于一个人发展的影响。

有一位哲学博士,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人间一切真理,竟然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每天东游西逛,虚度时日。有一天,他在田间漫步,看见一位老农在插秧,水田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他却插得笔直。博士觉得非常神奇,于是上前问:“大爷,你怎么插得这样整齐?”老农递给他一把秧苗说:“你来试试。”

博士接过秧苗,脱下鞋子下了稻田。插了一会儿,却发现插得七拐八拐,于是问老农:“为什么我插不直呢?”

老农说:“你应该看准前面的一个目标去插。”

“是呀,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博士抬头望去,远远地看到一头水牛在地里吃草,心想:“就盯着它了。”又插了一会儿,发现还是插得歪歪扭扭,感到非常不理解,又问老农:“为什么我还是插不直呢?”

老农笑着说:“水牛总在动,你盯着它当然要插得歪歪扭扭了,你应该盯住一个确定的目标。”

博士这才醒悟,盯着田边的一棵柳树去插,果然插得又快又直了。

作为一名青少年工作者,我与许多老师的感受一样:那些成绩好、能力强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有目标、有追求的孩子。一位高中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家里很贫穷,父亲已经不在了,家里只靠母亲一个人的微薄收入来供她和弟弟上学。为了减少母亲的负担,她每年的学杂费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拾废品换回来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处于艰难困境中的孩子,成绩却始终排在班里的前三名,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惊讶。快到高三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想帮助这个贫穷但让人尊敬的孩子,想给她捐款,让她不用再去捡废品,以便她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没想到被她拒绝了,她很乐观地说:“你们放心,我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会耽误学习,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她说到了,也做到了,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大家忍不住问她:“是什么让你能够做到这些?”她回答:“我想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就为此付出努力,所以,我就做到了!”

因此,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追求的目标。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为之设计方案,付之于行动,只有知道应该珍惜每一分钟,才能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

目标可以使孩子们脚踏实地、集中精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好每一分钟。当然,在设计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可行性,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应该首先设计一些切实可行、通过孩子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果好高骛远,设计的目标高不可攀,反而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通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实现更大的目标,实现心中的理想!

2.制定学习计划

要想让孩子更好地利用时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让他们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一个孩子,刚转学到新学校,由于新学校的课程比原来学校的进度要快,所以他感到特别不适应,听老师讲课很困难,又觉得自己欠了不少“债”,他整天忙来忙去,所有的时间都排满了,效果却一点都不好,于是他感到有些沮丧,总是担心自己跟不上。

对于这个孩子,我给他的建议是:首先要跟住老师当前的课程,不要旧的没学到,新的又学不好,那样想跟上进度就更难了。

再者,制定一个“跟进计划”,要搞清楚自己有哪些内容落下了,再看看自己的课余时间有多少可以富余出来,然后每天分配一些课余时间用来补习自己落下的课程。

经过仔细查对,我发现他的课并没有落下太多,只是两周左右的内容,所以问题不大。他根据自己课余时间的多少,安排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赶落下的课程。在制定了“跟进计划”以后,他就明确了自己差距在哪里,也知道该怎样按部就班地去追赶,不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一个月以后,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落下的课程全都补上了,新的课程也都掌握得很好,在期末考试中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所以,要让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就要让他们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之后,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就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应对自如了。

那么,怎样才能够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呢?

首先,列出孩子的学习任务。

要和孩子一起算一下他有哪些具体的学习任务,把这些任务一一列出来。比如英语有多少个单词要背,有多少个语法要练习;数学有多少道习题要练习;语文有多少篇作文要写……再计算一下每天有多少学习时间可供分配,每项学习内容大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到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当中去。这样,一个学习计划就做好了。

其次,做一个计划表格。有些孩子不会做计划,自律性又差,这时,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一个计划表格。列出孩子所有的学习内容,并且搞清楚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科目是孩子的强项,哪些是孩子没有掌握牢固的。然后根据孩子每一天课余时间的多少,做成一个时间表格。具体来说,可以做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制定计划之后,关键要落实计划。把计划制成表格,画成图形,抄在笔记本扉页,或者贴在床头,以便时时刻刻提醒和约束孩子。计划制定之后,一定要坚持,不要因为懒散或有畏难情绪就拖拉,甚至是放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份良好的计划,将像一盏明灯一样引领孩子走过繁重的学习沼泽地,让孩子能够头脑清晰,应对自如。

第三,在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好高骛远。

有些家长和孩子喜欢把目标定得很高,比如,这个周末背一百个单词,那个周末做二十道习题……结果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不仅使孩子感到疲劳,也使制定好的计划无法实现,变成一纸空文。学习计划要切实可行,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孩子的努力才可以实现,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执行计划的时候要及时检查效果。

当计划执行到一定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执行的效果怎样。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原因,及时调整。检查的内容包括:

是否按计划去做了?学习效果怎么样?如果没有完成计划,原因是什么?安排松紧是否得当等等。通过检查,再修订计划,改变原先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第五,列计划时不要太贪心,要注意留出空余时间。一张一弛,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在制定计划时,也要考虑睡觉、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时间,把这些时间也都安排到计划里面去。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学习计划。制定计划后就应该严格执行,但在学习中,如果实际情况需要,也不要太过于拘泥。要注意和同学及时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及时充实调整学习计划。

3学习计划的“四忌”

父母们都想帮孩子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才能制定出这样的学习计划呢?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要注意“四忌”。

第一忌是“忌空洞”。

有些孩子拿着制定的学习计划找到我,很得意地对我说:“你看,你看,这个计划定得怎么样?”

我一看,很大的一张白纸上,只写了几行标题式的大字

第一行:我要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二行: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复习功课

第三行:晚上多看书,多做习题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父母也都清楚地看出了这个计划的问题出在哪里:这计划不够具体,不具有可操作性。按照这样的计划督促孩子学习,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孩子学习中的具体任务列出来,然后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周、每一月去,这样才有实际意义,避免“假、大、空”。

第二忌是“忌拖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意志不坚强。

有些孩子,一听到学习计划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就高高兴兴地制定了。可是,一到具体实行的时候,就会觉得:“怎么这么累啊?”结果,早上起不来,晚上坚持不下去。家长一督促,他就嚷:“急什么,还有时间嘛!”父母出于疼爱孩子的心理,对孩子的“拖欠”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批评,也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孩子听了当作耳边风。结果,计划也得不到实行,反而助长了孩子的懒惰心理。

所以,一旦制定了计划,除非遇到生病等特殊情况,父母就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下去,对于孩子“明天再做”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不仅有助于保证学习计划的实施,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培养他们的恒心和毅力。

第三忌是“忌太满”。

有些父母面对孩子“欠账”的行为没有办法,还有一些父母则认为:“一旦制定了学习计划,那就必须执行,即使你今天晚上没事做,坐也要坐到十点!”这是对孩子要求非常严厉的父母,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爱子之心,给孩了布置大量的功课,每天早上要求孩子早早起来,背诵英语;晚上回到家,又给孩了布置大量的习题,做不完就不许睡觉;每周一、三、五晚上给孩子请数学家教,二、四、六晚上给孩子请英语家教;周末也不能闲着,参加奥赛班、提高班……孩子的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像一根绷紧的橡皮筋一样。

对于这样过紧的安排,孩子会觉得很累,但他们稍微表现出不满,父母就会责备他们:“不努力怎么能够取得好成绩?”结果,过多的课业使孩子压力增大,很难承受。而且,面对父母的严格控制,孩子渐渐地就任由家长摆布,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渐渐地学会逆来顺受:“反正是你让我参加这个班、那个班,让我每天晚上学到十一点的,那好,我就听你的,你让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每天消极地坐在那里,无精打采,看上去像在看书,其实心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当然也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所以,制定学习计划切忌太满,要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来设定每天的学习内容。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太满”不仅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还要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娱乐、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忌是“忌僵化”。

我们都很熟悉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行驶的途中他的剑不小心掉到水里,他没有马上跳到水里捞剑,反而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船停时从这里下去就能够捞到剑了。”其实船行剑不行,船停的时候哪里还能够找得到剑呢?

在帮助孩子做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也要切忌犯“刻舟求剑”的错误。不少父母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学,自己的孩子就高高兴兴地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做什么,复习什么,都清清楚楚地列在上面,父母看了很高兴。可是,到期中了,父母检查孩子的学习计划,发现和学期开始的时候一模一样。其实,这几个月的学习中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只用一份一成不变的计划,怎么能够适应孩子的学习生活呢?这样的孩子,制定出的学习计划其实大多是给家长看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一份适合自己的、并能及时调整的计划对自己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所以,父母在帮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孩子注意思考,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适时进行调整。切忌一份计划用一学期,“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话,计划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引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作用。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和同学多交流多学习,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及时充实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以上几点要做到很不容易,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养成了会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4.列出具体任务,突出重点

经常有这样的孩子,认认真真地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上面写着:

周一:复习英语

周二:练习数学题

周三:复习语文

周四:再复习英语

这个计划好不好呢?我的答案是:不好。原因就在于,这个计划太不具体了。计划的内容不具体,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会感到没有针对性,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学习计划里的任务应该是明确而又具体的。例如,一个初三的孩子,他的某一天的学习计划是这样做的:

早上六点半:起床,锻炼身体

早上七点至七点半:背诵新学的二十个英语单词

晚上七点至八点半:完成这一天的作业

八点半:休息半个小时

晚上九点至九点半:复习这一周以来学到的平面几何定理证明方法

晚上九点半至十点:复习鲁迅著作《狂人日记》的知识要点

与前一个计划相比,这个计划就要明确具体多了。由于有了明确而又具体的学习任务,就会更便于孩子操作,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帮助孩子做计划的时候,可以先来一个“头脑风暴”,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拿出纸笔,把各自想到的这一段时间孩子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功课列出来,具体到每一个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然后再列出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点,比如这段时间语文学了哪些课文,遇到了哪些生字、成语,学到了哪些语法等等;再比如数学,学到了哪些公式、定理,有哪些类型的习题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又比如英语,最近学到了哪些单词、短语,学到了哪些句型等等,把这些知识点列出来以后,再根据孩子的时间多少,同时也根据孩子的自身掌握情况,做出时间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内容是无限的。在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不要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许多时间,重要的事情却忽略了。把几本书全背上几十遍固然是好,可是从体力、精力上来说却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把有限的时间和力气花在“刀刃”上,弄清楚哪儿是重点,多花些力气在这上面。

5.安排时间应参照“生物钟”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早晚,人的身体、大脑也有自己的周期,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生物钟”来安排孩子的学习计划。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一天24小时之内,人的大脑有四次“黄金时刻”:第一次是早上四点到六点,这时大脑最清醒、记忆力最好,是学习的最佳时刻;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大脑由“抑”转“扬”,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联想能力强,是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刻;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各种感觉器官的灵敏度达到最好状态,脑力、体力、耐力又进入一个高峰时期,这是一天中的第三个黄金时刻;晚饭之后,从晚上八点到九点,脑力又再次处于活跃时期,是一天中第四个黄金时刻,可以从事各种学习和创造活动。

孩子的身体、大脑除了在每一天中有“生物钟”之外,在一个月当中也有生理节律的变化,出现明显的高潮期与低谷期。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体力周期为23天,智力变化周期为33天,情绪变化周期为28天,在每一个周期里都有高潮期、低谷期,然后再次回到高潮期。当临界日来到时,孩子就会感到稍微活动一下就全身疲乏、心烦意乱,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感到很累,思路不清。

在鼓励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生理节律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时间,摸准了孩子的黄金时刻,定计划时把较深、较难的学习任务放在这段时间完成,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因势利导,当孩子处于高潮期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任务量,复习有难度的功课;当处于低谷期时,可以适当地减少任务量,做一些简单的功课,还要多休息。

虽然“生物钟”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自制力强、目光远大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可以靠顽强的毅力来控制身体的不适。体育比赛中有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即使在身体不适、时差很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顽强的意志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那些意志不坚强、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就会更容易受“生物钟”的影响。

6.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老师们都喜欢对学生说这样一句话:“每个人每天都有二十四个小时,你利用好了,成绩就好,利用不好,成绩就上不去。”想想也是,同样的孩子,谁也不比谁笨多少,都是早上八点上学,下午五点放学,大家都花差不多的时间学习,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效果就好,而有的孩子学习效果就差呢?这里面的诀窍就在于会学习的孩子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

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孩子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呢?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凡是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是善于利用课堂时间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课堂学习时间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时间。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就能理解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权,就可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实,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考试常考的重点内容,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应对考试基本上就不用发愁了。

有一些孩子,白天上课不认真听讲,对老师的讲课不重视,晚上回家一个人偷偷地“加料”,看各种课外辅导书、做课外习题,每天都搞到很晚,这样的孩子,也许会算几道难题怪题,但却常常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所以总体成绩往往并不如意。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就要全神贯注地“投入”。上课的时候,孩子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好课堂笔记,千万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端坐在书桌前,心却早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用好课堂时间,掌握老师讲述的知识点,课后再稍加复习,就可以掌握这一天的学习内容了,这样才不会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错误。

其次,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和复习。

可以让孩子在课前做好预习,这样就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受起来就特别快,而且,上课时还可以对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看懂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课后还要做好复习,即使上课全都听懂了,但学过的内容如果不加巩固,是很容易遗忘的。在课后一定要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巩固新学到的知识。

第三,对各个科目做有针对性的学习。

学习的科目越多,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就更要合理地分配时间,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一名理科学生为例,学习的五门主要科目是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数学。

语文的学习需要不懈的积累。无论现代文的字词、语法、文学常识,还是文言文的字句都需花大量时间来积累整理,而且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才能运用自如。可以要求孩子在每天晚上花二十分钟把课堂内容较快地浏览一遍,使所学内容得以巩固。除了在平常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外,可以要求孩子在双休日抽一定的时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免遗忘。

英语也是一门需要积累和经常复习的学科。学习英语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给英语一定的学习时间,学过的单词、短语要反复地朗读、书写、记牢;每天要抽出二十分钟大声地朗诵课文,对于常用句型要熟记,能默写。日积月累,英语成绩就可以得到明显的进步。

学习数理化则需要做大量的练习。要记牢每一个重要的公式、定理,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把老师上课讲过的例题重新演算一遍,这样就了解了这一类型题目的解法。除此之外,课余还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做题不要只图快,不图精。要弄清楚题目中的道理,知道该使用哪些知识点、哪些公式来解题;做题时应该周密思考,把思路扩展到其他同类型的题目上,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练习还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使成绩有所提高。切忌在某几天突击做几道题就完事。

第四,在均衡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专长。

有的孩子对所学的科目会有偏好。比如男孩子常常会喜欢数学、物理,女孩子则更喜欢语文、英语。这时,在均衡的基础上,可以努力培养孩子在某个科目上的专长。在孩子的时间、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对于孩子喜欢的科目,可以多做一些练习,做一些有深度的课外题,这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可以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

第五,要给孩子的弱项多分配一些时间。

孩子偏科是让许多父母都很头痛的一个问题。男孩子常常会在语文、英语学科方面比较弱,女孩子在数学和物理学科方面比较弱。对于比较弱的科目,孩子常常会产生一种畏惧情绪,他们会有意回避对这些科目的练习,觉得反正自己学不好了,还不如学学那些自己特别感兴趣、成绩又好的科目。但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要想取得好的综合成绩,就必须均衡发展,对于孩子比较弱的科目,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来练习。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寻找他们没有学好这些科目的原因,以便加以改进。孩子每天下课以后,除了要分配时间用来“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外,还要分配一定的时间来弥补自己比较薄弱的科目。

最后,充分利用最佳的学习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除去睡眠时间,人类大脑的活跃程度是不同的。为了让孩子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弄清孩子的最佳学习时间。一般来说,早晨大脑具有最好的想象能力;上午大脑的接受能力比较好;下午大脑的周密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八九点钟左右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

根据这些规律,在孩子早上刚起床的时候,由于想象力较丰富,可以做一些记诵性的学习,比如背语文课文和英语单词;上午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下午除听课外,要快速准确做好当天的作业;晚上加强记忆和理解,预习第二天功课;在中午、傍晚的空隙时间,可以安排一些娱乐和休息活动,如看报纸、看电视、散步和体育锻炼等等。

7.确定每天的学习量

一位母亲对我讲,暑假快要到了,她担心自己的儿子一个暑假只知道疯玩,不知道学习,就跟儿子商量了一下,给儿子布置了一些暑假作业,儿子倒也没表示什么异议,爽快地答应了。

但是这位母亲平时工作很忙,只能在周末的时候检查一下孩子的功课,她很想知道孩子学得怎么样,每当她问:“今天你学习了吗?”孩子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学了。”等她有时间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孩子确实也都做完了,这让她感到很欣慰。

然而没多久她就发现了问题。孩子的外婆来串门,白天就跟孩子一起在家,没几天外婆就告孩子的状:“孩子不学习,整天跑到外面去玩。”母亲听了很生气,到了周末,她要儿子交出这周的作业,她本以为儿子交不出,儿子却毫不迟疑地拿出自己的习题本,母亲一看:全都做了。可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因很简单,这个孩子每周周一到周四都到处在外面玩儿,而一到了周五,就花一天的时间拼命地把这一周的作业赶出来,这样就可以应付妈妈的检查了!当然,这位母亲很聪明,她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之后,随之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她不再是每周末检查一次孩子的作业,而是每天早上上班之前都要孩子把前一天的作业拿出来看一下,这样一来,孩子就再也不能“突击”应付检查了。

“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量,每天要看多少页书,背多少单词,做多少习题,复习哪些知识点,这些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量,这样就会便于孩子操作。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多少,能做多少。这时,我们就要与孩子一起分析一下每周有多少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一天又应该完成多少。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时间长了,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当然,每天的学习量要恰到好处,如果把一天的学习量定得太高,孩子为了完成数量就常常会忽略质量,计划就容易流于形式;但如果定得太低,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孩子则容易产生满足感,甚至是松懈。恰当的学习量是稍微高出一点孩子的日常能力,让孩子稍加一点劲才能完成,给孩子一点压力,同时又让他“可望也可及”,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性格,培养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8.要循序渐进

有的父母和孩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制定了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不但达不到目标,反而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个女孩,上初中以前她的母亲总觉得她还小,抓学习还早,上了初中之后,一想到三年后就要面临中考,再过三年就要面临高考,母亲突然着了急,她给女儿制定了一个目标:学习成绩要稳定的在班里的前三名。但女儿现在的成绩只能排在班里的中游,离前三名还远得很。于是,这位母亲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学习计划,抓紧利用每一天的时间。又是给孩子请家教,又是给孩子报名参加辅导班,课外辅导材料一大摞一大摞地买回家。女儿在此之前都是很轻松地学习,母亲突然之间给她定了这么高的目标,虽然明知道是为了自己好,但一想到如果考不到前三名就要辜负母亲的期望,她就感到有压力。但是,毕竟以前的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努力了两个月,接连几次阶段性考试,成绩都没有达到预计目标。结果,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就在期末考试的前夕,女孩病倒了。

其实,许多父母和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想到孩子要中考了,要高考了,出于为孩子的前途考虑,突然之间就给孩子制定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够在短期之内实现“大跃进”,结果,不但没能取得好的效果,反而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浪费了许多时间,却不能取得好的结果。一般来说,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孩子当前的基础、老师的教学计划,以及整体时间的缓急程度。在老师的正常授课期间,学习计划的重点应放在“消化理解课堂内容”上面,即学习和巩固当天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争取做到当天的内容当天会,及时掌握老师讲的内容,不“欠账”,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在此基础之上,再有目的、有计划地补充一些孩子的弱项。

孩子的弱项在平常考试之中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比如有的孩子英语听力差,就要多进行一些听力练习;有的孩子作文差,就要多看一些范文,多写一些日记;又有的孩子数学推理能力差,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多做一些相关题型的练习。但孩子的弱项的形成常常是由来已久的,要想改变,也不是一天就能够做到的。在改变孩子弱项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即使孩子短期内成绩提不上去,也不要着急、甚至是责备孩子,只要持之以恒督促孩子学习,就一定会见效。

再者,还要注意提醒孩子掌握窍门。许多父母在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时候,经常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所谓“熟能生巧”,“熟”就是讲究多练。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孩子不可能做太多的题,这时,如果能够引导孩子把“多练”变为“巧练”,做题时多分析、多比较、多总结,达到“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目的,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同一章节的知识之间常常具有纵向联系,在每章学习结束后,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简短的小结,把所有涉及到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既可以减少孩子的重复性学习,又可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9.检查效果,及时调整

一位父亲,他的孩子中考的时候成绩不太理想,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这位父亲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情,就想方设法把孩子调整到了重点高中,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重点高中的授课难度和课业量都很大,儿子才上学没几天,就抱怨说:“学习任务太重了,我应付不过来!”

这位父亲并没有灰心,他和儿子一起,根据老师的进度安排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计划里面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跟紧老师的授课进度,第二个就是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补充一些针对孩子弱项的练习。开始几天,孩子坚持得很好,但没过几天,孩子的“懒”毛病又犯了,早上该背单词的时候,父亲叫了他好几遍也不肯起床;晚上,草草地把作业做完了,就嚷着:“累了,我要放松一会儿。”然后就跑到客厅看电视剧,一看就是两集,等看得差不多,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这时,父亲想让他看书,可是看到他疲惫的面容和一个连一个的哈欠,也只好作罢了。

结果,计划虽然做出来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变成了一纸空文。两个月过去了,成绩还是排在班里的后面。

另外一个孩子,上了高中以后,突然变得懂事了,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一个学期内把成绩提高到前十名(他现在的成绩只能够排在班里的中下游)。父母看到这种情况,当然高兴,想尽办法为他创造学习上的便利,还为他的弱项———英语和物理都请了家教老师。孩子也很努力,每天早出晚归,晚上也常常学到深夜,可是,毕竟底子比较薄,想在短时间内把成绩赶上来远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父母请了物理老师来辅导他在初中落下的课程,他向老师提出要在两个月之内帮他把力学部分全部掌握,但老师让他做了几道题之后就发现他落下的太多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做不到。孩子感到深受打击,原来的雄心壮志没有了,变得消沉起来……

从这些孩子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计划还远远不够,实际上,计划仅仅代表了孩子对于学习的大致安排。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及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

以前面第一个孩子为例,既然孩子的问题出在自己的自制力不够,不能够保证完成每天设定的学习任务,父亲就要做好监督工作,督促孩子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能看到孩子放松了就放任自流;对于第二个孩子,情况也不难处理,他的问题就出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估计得太高,这时,他的父母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既然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成绩提高上来,那么为什么不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成绩呢?

家长定期检查孩子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可以纠正许多在制定计划时所犯的错误,使学习方法得以改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一个善于自我检查、学习方法科学的孩子,一定会把一份份计划变为现实,帮助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的!

10.坚持不懈

我国一代翻译巨匠傅雷,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自小就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习惯。

1924年,年仅16岁的傅雷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这是一所英汉双语学校,老师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语言是英语。傅雷在以前只是从做远洋生意的叔父那里学到过零星半点的英语。入学以后,面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英语授课,他几乎一句都听不懂,再加上他家境贫寒,穿的衣服总是很破旧,因此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不久,老师找到他,对他说:“你一点英语都不懂,这样下去什么都学不到,不如把你转到一所普通学校吧。”

傅雷感到受到了深深的侮辱,他当即回绝说:“不,我一定会赶上!”从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周密的学习计划,每天天不亮,当别人还在熟睡,天空还满是繁星的时候,他已经起床,反复记诵英语单词;每天晚上,当别人已经入睡的时候,他还在一遍又一遍地默写课文;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差,英语会话时发音不准,因此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他并没有气馁,每天他都利用晚饭前有限的时间,找到学校里任课的外国老师,与他们交谈,向他们请教,这些外国老师都很喜欢这个聪明而又好学的孩子……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傅雷的英语水平由很差到一般,由不能开口到自己能够流畅地表达意思。经过一年的努力,当第一年学期末的时候,傅雷的英语成绩取得了全校第一名,而他的口语更是得到了老师的极力赞赏。

1927年,19岁的傅雷高中毕业,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在异国他乡,他又必须再次学好法语,不过,已经有了成功经验的他,这次同样没有被吓倒,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持精神,他很快又通晓了法语,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学成回国,傅雷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语言功底专门从事世界名著的翻译工作,他翻译了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许多重要作家的作品。数百万字的译作成了中国翻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傅雷体华文语言”,他也成为一代翻译大师,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学习贵在坚持,可以说,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尝试制定学习计划的经历,但是真正将这一习惯保留下来的人并不多。作为父母,我们帮助孩子制定一份周密的学习计划,仅仅是促使孩子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长年累月的学习当中,只有那些有着顽强的毅力,能够坚持下来的孩子,才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所以,鼓励你的孩子,让他们从现在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坚持执行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