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白话观无量寿经
22107000000019

第19章

【经文】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嘉,礼佛而退。

【注释】

龙:梵文“那伽”之意译,佛教天神“八部”之一。本为印度神话中之蛇神,具有呼风唤雨之神力,后为佛教吸收沿用,成为守护佛法之异类。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载:“龙王或行于地上,或常居于空中,或恒依妙高山,或住于水中;或一首、二首乃至多头之龙王;或无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之龙王等。”此外,亦有护法之八大龙王,及“龙女成佛”之记载。

另据《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畜牲品》载:龙王摄属于畜生趣、乃愚痴、恚之人所受之果报,其住所称为戏乐城,分为法行龙王、非法行龙王两种。1.法行龙王有七头,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罗等诸龙王,恚之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以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2.非法行龙王有波罗摩梯、毗谋林婆、迦罗等龙王,不顺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婆罗门之故,常受热沙之苦,以恶心起恶云雨,令一切五谷皆悉弊恶。

夜叉:梵文音译,亦译“药叉”,意译“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天龙八部”之一,是一种能在虚空中飞行的鬼,属神道类。据《玄应音义》卷三载:“阅叉,或云夜叉,皆讹也,正言药叉,此译云能啖鬼,谓食啖人也;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也。”据说,他们行动轻疾、勇健、能腾空,能土遁,以供神驱使,充当走卒。在佛教中,夜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陀罗尼集经》记载的“十六夜叉大将”,它们是:1.达里底瑟吒大将,2.禁毗噜大将。3.日噜大将。4.迦尾噜大将。5.弥睹吒大将。6.哆怒毗大将。7.阿你噜大将。8.娑你噜大将。9.印捺噜大将。10.波夷噜大将。11.摩尾噜大将。12.娇尾噜大将。13.真特噜大将。14.吒徒噜大将。15.尾迦噜大将。16.俱吠噜大将。这十六位夜叉大将各有7000小夜叉,声势十分浩大。另据《大日经疏》记载,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麾下亦有“夜叉八大将”。责任是保护众生。它们是:1.摩尼跋陀罗,译作“宝贤”。2.布噜那跋陀罗,译作“满贤”。3.半枳迦。4.沙多祁里。5.醯摩多,即“住雪山者”。6.毗洒迦。7.阿吒迦。8.半遮罗。

【译文】

这时,世尊庄严起座,足步虚空,如履平地,回到了耆崛山。然后,阿难长者再向诸大众转述佛所言法理。无量诸天之神,天龙、夜叉等,听闻了佛所讲的《观无量寿佛经》,皆大欢喜,一一遥向佛,行礼而退。

【说明】

一、此节经文为第二会,即阿难尊者为耆崛山的大众复述佛陀在王室正宫所宣讲的佛理。

二、我们进一步说明一下“龙”这个词。龙的概念在印度与在中国有所不同,印度称之为龙者,是水生蛇形鬼类,是对蛇的神化。在古印度神话中,其形象为人面蛇尾,为迦叶波之妻歌头所生,种族有一千,住于地下或地下龙宫。此外,在印度,自古就有称为那伽(龙之梵文音译)的种族,他们不属于雅利安人种,散居于现今印度东北阿萨密地区及缅甸西北部等,崇拜龙蛇,有龙城之名,今仍存于各地。至今,在那里还流传着龙王教化的故事,有的学者认为,这反映了那伽种族皈依佛教的历史。

中国所谓龙者,据考为上古的图腾崇拜物。对其到底为何物?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恐龙,一说为巨蜥,更多的人认为是集中了许多动物特点而创造的崇拜物,亦或为已经灭绝的某种动物。但它绝非印度所言之蛇,因中国之龙有鳞,而蛇无鳞。不管怎么说,不管其为何物,龙神一直都是中国人特殊崇拜的吉祥物。中国之龙,亦有多种:有鳞者,称为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为虬龙;无角者,称为螭龙;不升天者称为蟠龙。龙族亦名目繁多,有龙生九子之说。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龙和印度的蛇神在佛教中合二为一。佛教名山五台山有很多龙王、龙子皈依佛教、皈依文殊菩萨的传说故事,且在寺庙中供奉龙王菩萨。又有文殊菩萨于龙宫借宝,将歇龙石(清凉石)搬至五台,引起五百小龙大战文殊,消平五个山顶之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在多方面的重合与渗透。

三、最后,我们解释一下“八部众”:“八部众”又称“八部”、“天龙八部”、“龙神八部”。为佛教天神,守护佛法。据《舍利弗问经》等记载,这“八部众”为:1.天众,即天上的人们。2.龙众:即众多的龙。3.夜叉:一种可在虚空中飞行的鬼。4.乾闼婆:为玉帝处管音乐的神。5.阿修罗。6.迦楼罗:即金翅鸟,据说此鸟金翅展示有三百三十六万里,专门食龙。7.紧那罗:像人形,但头上有角,为玉帝处管乐器的神。8.摩罗迦,即大蟒,又称地龙。据说,“八部”中,天众和龙众最显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