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白话观无量寿经
22107000000012

第12章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顶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花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名‘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者,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无冠。其余众相,亦次弟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为‘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花,一一宝花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各有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侧塞空中,坐莲花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祗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释】

五道:佛教用语。亦称“五恶趣”、“五趣”。佛教以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轮回处所为五道。因之相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而言,均为不良去所,故又称“五恶趣”。但也有主张以前三道为恶趣,以后二道为善趣的,《观无量寿经净影疏》卷下:“三途人天是其五趣,于此分别下三恶道名为恶趣,人天二道名为善趣,今此约对弥陀净刹、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娑婆人天杂恶所向,亦名恶趣”。“五道”加上“阿修罗”则称“六道”或“六趣”。一般认为小乘言“五道”,大乘言“六道”,《大智度论》卷十载:“说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说,婆蹉弗妒路部(犊子部)僧说有六道”。卷三十载:“佛去久,经流远,法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于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大乘)中《法华经》说有六趣众生,观者义旨,应有六道”。

庄严:意指崇高、纯洁、清净、离欲、断惑、慈悲、博大、威德、肃穆等。

业障:“障”、本意为遮盖、阻碍、障碍、佛教指遮盖众生本心,阻碍众生跳出三界的门路。“障”有烦恼障、业障、报障三种,是众生信行佛法的三大障碍。佛教认为,众生因“无明”执着于我,故有贪欲、恚、愚痴等种种烦恼(此即烦恼障),进而造出诸种业(此即业障),造了业就会受报应,即地狱、饿鬼、畜生等恶报(此即报障,又称异熟障),所以烦恼障是业障和报障的根本。

“业障”是指妨碍修行证得佛果的罪业。《涅经》卷十一载“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俱舍论》卷十七:“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佛教认为,通过修行佛法,业障可以逐渐消除,《法苑珠林》卷七十五:“如是神咒,具大威力,能受持者,业障消除。”《西游记》第十五回:“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通过观想念佛,也可以消除业障,如本经所言;更为快捷简便的消除业障的方法,就是有幸见到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载:“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消除业障”。

以上是佛教的三障说,除此以外,还有五障的说法。“五障”即指佛教修行的五大障碍,据《大日经疏》卷一记载,它们是:1.烦恼障——根本烦恼障碍。2.业障——过去罪业的障碍。3.生障——由于过去世的业因而出生在恶劣的环境中,因而不利修道。4.法障——由前世因缘所致,此生不得遇到法师,无由得闻佛法。5.所知障——虽也听闻佛法,但由于诸种业因,不能得成般若波罗蜜修行。此外,还有专门针对女信徒而言的五障,称女人五障,《法华经·提婆品》载:“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中阿含·瞿昙弥经》载:“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作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终无是处”。大乘佛教后来一般不同意这种说法。

三:指三途恶道,简称“三恶道”。佛教名词。根据因果轮回的理论,佛教认为众生因无明和贪欲造成诸多恶业,依据程度不同,应堕三种不同的恶道。它们是:1.地狱道,造上品十恶业者的堕入处。佛教宣称,此处只有诸苦而无任何快乐可言,众生在此所受苦痛闻所未闻,非笔墨可以描述。2.饿鬼道,造中品十恶业者的堕入处。堕入此处的众生依赖子孙的祭祀或拾取人间遗弃的实物生活,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面容可怖,境况凄惨。3.畜生道,造下品十恶业者的堕入处。指飞禽走兽,及飞蠕动、水游地藏的一切动物。

刹:梵文音译。指佛塔顶部的装饰,即相轮。《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载:“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亦指佛塔、佛寺。《宋史·危稹传》:“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经中所言“佛刹”指称“佛国”、“佛土”。

阿僧:梵文音译,亦译“阿僧企耶”,意译“无数”、“无央数”,佛教用语,用以表示异常久远的时间单位。据称,“一阿僧”有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百万为兆)。《大智度论》卷四载:“问曰:几时名阿僧?答曰:天人中能知算数法,极数不复能知。”意谓,此种计量法不是凡夫俗子可以算出的,佛典中以之形容诸佛寿命之无量无限,形容时间、年代之无限久远。《阿弥陀经》载“又,舍利弗,彼佛(指阿弥陀佛)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劫,故名阿弥陀。”

【译文】

释迦牟尼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修行观想无量寿佛达到了了分明的程度后,接下来应观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身高八十万亿那由他,就是如同恒河沙数一样多由旬也难以形容其高。全身呈现紫金色,头顶上有肉髻,脖项上有圆光,面宽百千由旬。在其圆光之中,有五百尊化身佛,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每一尊化身佛都有五百亿个化身菩萨和无数的诸天神人作为侍者,他们都显现于圆光之中,五道众生的一切色相,也皆从圆光中显现。观世音菩萨头顶上有毗楞伽摩尼宝做成的天冠,在天冠中,有一尊伫立着的化身佛,高达二十五由旬。该菩萨脸色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具备十种宝贝的颜色,从中流射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束光明中有无量无数的百千化身佛;每一尊化身佛有无数位化身菩萨作为侍者。这些光明中的化身佛和化身菩萨自由自在地变幻,或隐或显,遍布于十方诸佛世界。观世音菩萨的胳臂为红莲花色,饰以璎珞,有八十亿种微妙的光明,在这些璎珞饰品中,显现一切种类的庄严佛事。观世音菩萨的手掌如同五百亿彩色的莲花,十个指端,个个都有八万四千幅图画,犹如指纹印契;每一幅图画,又有八万四千种色彩;每一色彩,含八万四千缕光芒,这种光芒柔和、舒软地普照着一切。观世音菩萨就用这样的宝手渡济接引众生。观世音菩萨抬脚挪步时,足下即生千辐轮相,并很自然地变化成五百亿个光明台;脚落下时,流散出金刚摩尼花,其花遍布四方,一切世间莫不盈满。观世音菩萨其余的身相,也都具足各种相好,和佛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的顶上肉髻相和无见顶相不如世尊。这便是‘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观’”。

佛告诉阿难:“如果想得见观世音菩萨,都应修行此观。修行成就此观想法门的众生,可以免遭诸端灾祸,断截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和合僧、恶心出佛身血这样的业障,除灭无数劫生死轮回之苦罪。像观世音这样的菩萨,只是听闻他的名号,便可获得无量的福德,更何况认真仔细地去观想?若有想修持观想观世音菩萨这一法门者,应当先观想他顶上的肉髻,然后观想天冠,其余各种相貌特征,也都应按顺序一一观想,直到全部如同看掌中之物一样清楚明了。依照我教授的方法修行此观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他方法观想,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接下来应当观想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量的大小同观世音菩萨一样。圆光和脸面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整个身体光明无限,将十方世界都照耀成紫金色,凡与佛有缘的众生都能看见。只要看见大势至菩萨一个毛孔所放射的光,就可以明见十方无数无量诸佛的净洁微妙光明,所以,称此菩萨为‘无边光菩萨’;此菩萨还用其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世间,使与佛有缘的众生借以脱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途恶道,得到无上法力,所以,又称此菩萨为‘大势至菩萨’。此菩萨的天冠上有五百朵宝花,每一朵宝花上有五百座宝台;每一座宝台中,都呈现出十方诸佛又广又长的净妙国土。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肉髻如同钵头摩花,在肉髻上有个宝瓶,宝瓶中盛满了各种光明,从中普现出种种佛事。大势至菩萨其余的身体特征与观世音菩萨没有什么二样。不同的是,大势至菩萨举足行走时,十方世界的一切山水大地都会发生震动,在每一颤动之处都会显出五百亿朵宝花;每一朵宝花之庄严纯洁、高贵典雅,和极乐世界中的宝花一样。大势至菩萨坐下来时,极乐世界的七宝国土会有摇动。从下方的金光佛国到上方的光明王佛国,在此上下之间,如尘埃一样多无限量的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菩萨、分身大势至菩萨都云集于极乐世界,他们遍满虚空,坐在莲花座上,演说神妙佛法,渡济身处苦海的众生。修行得此观想的,叫做‘观见大势至菩萨想’,也就是‘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想’。在观想法门中为‘第十一观’。修行得观见大势至菩萨的人,可免除无数时劫生死之罪。修行此观想者,可以不投生于胞胎,能常游走于十方世界的诸佛国土。此观想成功后,就叫做‘具足观想观世音、大势至’。依照我所教授的方法修行此观想法门的就是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他方法观想,便是不正确的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