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要奋斗,你的每一天都在改变
22037400000001

第1章 奋斗:停止抱怨,从奋斗开始

与其抱怨生活不快乐,不如想方设法寻找自己的快乐;与其抱怨老板太吝啬,不如努力成为公司里最会赚钱的人;与其抱怨朋友不讲义气,不如打造自己的友情核心力量;与其抱怨爱情不幸福,不如重新征服对方的心……其实,在每一种貌似合理的抱怨背后都有一种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改变自己。

记住:你可以不抱怨

也许贫困的生活像枷锁一样困扰着你,也许各种各样的工作弄得你头都大了,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的沉重负担。然而,负担是如此沉重,使你陷入了黑暗的深渊之中。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所抱怨的并不是导致你贫困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你抱怨的行为本身,正说明你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抱怨使人在世上没有立足之地,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勒紧了身上的锁链,会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这样说的:“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这句格言在现代社会更显珍贵——因为几乎所有机构,无论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永不止息。

在我们面前说人是非的人,也一定会在他人面前非议我们。如此,一来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所以,与其抱怨公司和老板,不如努力地欣赏彼此之间的可取之处,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大为改善。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改善处境。抱怨的漩涡,你陷进去了吗

抱怨是一种惰性、一种推脱,企图让他人去承担这个责任,这样心里就会觉得好受一点——我没有能力改变,所以要抱怨。其实,抱怨只是暂时的缓解,而“抱怨”会在“接受”之前拦起一道屏障,而不去“接受”是无法去“改变”的。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时,也就很悲哀地陷入了抱怨的漩涡之中。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羁绊和束缚,我们所说的不抱怨,不是要大家无论遇见多难受的事情都沉默和闭嘴,而是要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许多问题都不应该称之为问题,不把这些事情当回事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一件事情,你真不把它当回事的时候,它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遇到不公,内心有愤怒时,就得这样想:这件事情值得我花这么大的气力去计较吗?当然,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境界,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是大是小,也就是说,你还有没有别的维持心理平衡的方式?

袁圆在学校里学的是平面设计,毕业后到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任职。因为她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经理就安排她给娜娜当助手,好尽快熟悉业务。娜娜应该算有经验的老员工了,专门负责策划和方案设计,袁圆很庆幸可以向这样的老师学习。可是没多久,她就发觉自己跟错了师傅。娜娜尽管很有经验,但经理或其他部门常对她的设计方案不满意,要求她修改或者干脆重做。每当这时,她总是不服气,认为责任不在自己,都是对方或相关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才导致自己的方案做不好的。比如,那次给一家健身中心设计会员卡,第一稿设计图拿过去后,对方反馈太单调了,应该设计得时尚些,娜娜就抱怨销售没有事先带她去跟客户沟通。她认为简洁大方的设计应该适合这类健身中心,但既然客户喜欢花哨的,也就只能照做了。第二稿设计图送过去后,对方还是不满意,觉得跟他们健身中心的风格不一致。为了帮助娜娜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还拿来以前的卡样和其他宣传品给她参考。对于客户的这些具体提示,娜娜不但不感激,反而愈加生气了,回来跟领导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麻烦的客户,有什么要求就不能一次说清楚。上次这么要求,这次又那么要求,反复无常,没有品位。我不管了,谁有本事谁去做好了!”

其实,客户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有事先了解对方的喜好,主动沟通,逐步修改,才能做出令客户满意的方案。牢骚满腹不仅使人颓唐,而且导致危险——它在给猛兽发信号:猎物就在你鼻子底下。如果能避免这些无谓的抱怨,接受现实,也许会收获更大的财富。

有一对兄弟是做手工陶艺的,每年做一百多个陶罐,绘上精美的釉彩,做成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然后用船运到一个海滨城市,换来一年的口粮,再回到小镇上生活。这一年兄弟俩又出海了,快到岸边的时候,海上起了狂风,恶浪滔天,挣扎着靠了岸后,发现一百多个罐子打得稀烂,成了一堆瓦砾。哥哥号啕大哭,我们一年的口粮钱怎么办?弟弟在哥哥哭泣的时候,一言不发地上岸考察,发现这个城市比想象的还要发达,房地产业蒸蒸日上,家家户户都买了新房正忙着装修呢!弟弟回来的时候,拎了把大锤,把烂罐子砸得粉碎,对哥哥说:咱不卖罐子了,改卖马赛克。最后,一船有着不规则图案的大大小小的瓷片出现在集市上,快被人们抢疯了。就这样,兄弟俩得到的利润比卖罐子多多了。

你看,这就是接受,并且改变的益处!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生活中有很多事不遂人心愿,比如,大学毕业,同学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好的工作,而你在求职时却处处碰壁;同事升职加薪,得到领导的赞赏,而你依旧在原来的职位徘徊不前。我们抱怨自己的妻子不够美丽,抱怨自己的丈夫穷困潦倒。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这些无休无止的抱怨过后,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与其倾倒苦水,不如改变自己。古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止于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成长为一株大树。同样,如果我们一味去抱怨,而不去奋斗,则永远不会看到希望。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后来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当农夫怒目审视对面的小船时,却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你的烦恼,要停止无休止的抱怨,改变自己、改变生活。

面对不如意的生活,你往往会不停地抱怨,在愤怒、指责中不能自制。失控的情绪瓦解了你的意志、摧毁了你的理智,但当一阵阵暴风骤雨过后,你会发现抱怨的对象不会因你的怒火有任何改变,只会令你徒添烦恼。无论你为此有过多少抱怨,他都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所以,与其这样终日抱怨,不如改变自己的现状,让不如意的人生变得绚烂多姿。

看看身边的朋友,再想想自己,有多少人陷入了抱怨的轮回里,每天都被烦恼困扰着。请你跳出来想一想,其实这些烦恼不过是你自己制造的。

一个男孩子,他的父母离异了。家庭的变故使他变得郁郁寡欢,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还动不动就对同学发脾气。也许是为了平衡自己内心的混乱,每天吃完晚饭他都一个人在操场上转圈,一圈又一圈。谁都知道他的痛苦,可是,就是没有人能够安慰他。就在这个时候,班里一个并不起眼的同学杰出现在他的身边。于是,在学校的操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男孩子完全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在前不久的一次同学聚会上见到了杰,当我们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杰微笑着对我们说:“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你们并不知道,我父母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离婚了。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我发奋学习,结果考上了大学。回首那段生活,我发现自己成熟了,独立了,坚强了。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了他而已。”这样的答案让所有人吃惊,因为,整整四年,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知道杰的身世,而且,他还一直生活得那么快乐。当大家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时,杰说:“家庭的变故也曾给我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我也痛苦了很久,但突然有一天,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痛苦只会让我更加找不到方向,让伤口不断加深,时间在流逝,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于是我就用努力学习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中做最正确的事。现在想想,也正是因为家庭的变故,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们需要感谢生活吗?在生活中,很多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起这个问题,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时候。其实,当好运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谢生活;可是,当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就会抱怨生活。但是,生活并不会因我们的抱怨而变得美好起来,有的时候,还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变得更加糟糕。不要再对自己目前的境遇抱怨,不要再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不满意。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它;如果无法改变它,就改变自己的态度。耶稣说:寻找就必寻见。你所寻找的,你一定会找到。当你抱怨时,你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即“吸引力法则”),然后你抱怨这些坏东西,但又引来更多坏东西,由此陷入了“抱怨轮回”。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但他紧接着又说:“当你抱怨不公平时,是否反省过‘我够努力了吗’?”也许,成功造访时就是你改变了自己时。

女孩小丹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到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面试。小丹抽的面试号是最后一个,等待的过程漫长而紧张。为缓解疲劳,小丹向广告公司的接待人员要了一杯温水,而接待人员在给小丹端水时不小心杯子被打翻了,水全部洒到了那张作品上。作品变得皱皱巴巴,原本鲜明的线条也变得模糊了。小丹一下子愣住了。该怎么办,这可是面试时要用到的作品,没有作品她怎么向考官解释她的创意和构思呢?小丹知道现在抱怨接待人员没有用,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更没有用。稍微冷静了之后,她赶紧向接待人员借来了纸和笔。在有限的时间里,她专心地用一张白纸将自己的作品简单地描绘了一遍,用另一张纸将原作品被淋湿的事情大概地描述了一下。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是,小丹从众多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被公司录用了。主考官后来跟她说:“广告注意创意和变通,你的作品虽然简单,却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与其在不如意时一味抱怨,不如尝试着去改变,改变自己,改变现状,也将使生活变得如意起来。不断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

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是,到达成功彼岸的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人往往因为途中的困难坎坷而放弃梦想,从而随波逐流,甚至一蹶不振、怨声载道。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什么我们不改变自己,以便抓住更多更好的机会呢?

一个美国小孩,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歌手。为此,他开始练习唱歌,并学习弹吉他。很年轻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具备了创作型歌手的实力。但是,没人请他唱歌,也没人欣赏他。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去应聘电台音乐节目广播员的职位,但是他失败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当了一名推销员,靠上门推销各种生活用品以维持生计。

不过,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业余时间仍坚持从事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他组织了一个小型乐队,在各个小镇做巡回演出,赢得了一些歌迷的拥戴。后来,他终于灌制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并且一炮而红。从此,他开始被鲜花与掌声包围,金钱与荣誉随之而来。

或许是成功来得太突然,让他迷失了自我。他开始吸毒,随后又戒毒,频繁出现在戒毒所里。随着毒瘾的加重,他的歌唱事业一落千丈。等他觉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毒瘾已经很深时,他向自己的私人医生求助。医生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明确地告诉他:“你要戒毒瘾,简直比找上帝还难。”

但医生的话没有吓倒他,他开始了与自己的新一轮战斗。他发誓要戒毒成功,于是把自己锁在卧室中,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最终凭借自己的毅力,战胜了自己。两个多月以后,他成功戒除了毒瘾。不久他重返舞台,用发自内心的声音来歌唱生活,打动了无数歌迷的心。

这个不断战胜自己的人,就是美国的超级歌星——约翰尼·卡许。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动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职。

看到这些头衔,我们不免会心生敬畏,但在童第周成功的背后还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辛酸经历,可他从没抱怨过生活,因为梦想一直深深扎根在他的心底,走出一条成功之路是他人生的唯一方向,哪怕前进的道路那么曲折、那么令人畏惧,他还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一片成功的事业之林。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他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但实现梦想的信念一直鞭策着他,他决定改变自己,努力学习,为了实现目标而使自己更强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晚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句话也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童第周去了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没有电灯,他们就在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的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若干篇有关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

解放以后,童第周在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

到了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的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这种金鱼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这种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只要心中有方向,就会有强大的力量推动我们迈向辉煌的未来,这种力量就是改变。不要抱怨任何对自己不利的外在条件,改变自己会比任何抱怨更加接近梦想。坚持心中的梦想不断朝目标前进,终有一天会成功。停止抱怨,放低自己

如果细心的话,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他们常常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似乎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就是没有施展的机会。其实,学会适度放低自己,保持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如果你是千里马,终有一天会被伯乐发现。

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说:“现代社会,昂首阔步、趾高气扬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资格骄傲却不骄傲的人才真正高贵。”有些员工高估了自己,放不下自己的高身段、高身价,结果总是得不到别人的欣赏。

有一位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在他毕业后的三年里,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个单位,但每次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待不下去,最后只好辞职。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看一下他的工作经历:这位研究生毕业后便开始找工作,刚开始时,应聘单位一听说他是研究生毕业,都争相聘请他。于是,他选择了一家不错的单位。但刚到单位第一天,他就颇为不满,因为没有人接待他,领导只让一位同事帮他安排了住宿。他有种受冷落的感觉,心中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自己一个研究生,单位居然一点儿都不重视。

带着这种情绪开始工作,自然就免不了处处挑剔。这样一来,手中的工作迟迟做不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三个月后,单位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因为没有创造出价值,领导对他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不仅如此,因为过于骄傲、不合群,同事也开始疏远他,不愿和他一起做事,单位只好将他另外安排到新成立的分公司当经理。这家公司是和别人合作,对方出技术,他们公司出钱。可在双方合作中,他的态度始终非常高傲。他认为那样的技术很平常,哪里都找得到,常常流露出瞧不起对方的样子。最后,双方的合作没有成功,大家不欢而散。分公司也因为他管理不善,没有创造出效益而被撤销。这样一来,他自然也被公司辞退了。

他又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当部门经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表现得对谁都很客气,但从骨子里还是谁也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自然还是做不好。没多久,他又被辞退了。

之后,他又去过几家单位,但每次都是这样,过不了几个月就被辞退。

其实,这个员工的发展,是被“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光环给葬送了。他的内心装满了自己,装满了过去,因此就装不下别人,装不下现在与将来了。

后来,在跟一位职业咨询师交流后,他幡然醒悟。从那以后,他对自己来了一个彻底的“空杯”,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个性,也没有了怨天尤人的情绪。

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成了一个不仅在本单位,而且在方方面面都很受欢迎的中层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