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2019100000032

第32章 人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能当饭吃(4)

时间过得飞快,一看到疲倦的长谷烦怒的样子,土光并没有脸红,而是慢条斯理地拿出了带来的饭盒,说:“让我们边吃边谈吧,谈到天亮也行。”硬是不让长谷与营业员走开。

长谷终被感动了,最终借给了他所希望的款项。

对于脸皮问题,论述最为精到的,当数“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但他的理论多以历史上大人物做大事为出发点,因此显得宏观大义,本书立足于普通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可称为微言小义,但却是我们每天都能用得上的。

上天给我们一张脸,而弹性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脸皮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如果精密地考察,就知道它的弹性是无限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说是天底下最愚蠢不过的事情了。

学会让脸皮保持弹性,前提是让脸皮变厚变硬,如果不厚不硬,弹性也就没有了物质基础。

第一步是要变得“厚如城墙”。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第二步是“硬如钢铁”。到了这一步,无论任你如何攻打,它一点不动,连天王老子都没有办法。

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在生活中容易流于刻板,还是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这种人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无形无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脸没皮”。

脸皮弹性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种“至厚无形”,不仅自己对所作所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以其厚为耻。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大圣大贤中去寻求。

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息”才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才算成了正果;脸皮的弹性是人立身安命的根本,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凡是事业有成者,无一不是脸皮很有弹性之人。翻遍整个世界史,这种事例比比皆是。

11.有过要改,面子不要也罢

做人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许多人在犯错后考虑的不是如何改正,而是面子问题。面子问题像坚硬的石头一样,数千年过去了,却仍然历久弥新。尤其是在多数人犯了错误之后,仍会在面子问题上迷失方向。

孔子曾说:“过而不改,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算真的错了。但是就真有许多人为了面子而“过而不改”,并且是明知是错却“过而不改”。

人无完人,没有人不会没有错误,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知错而不肯改,错了也不悔过。如此说来若因面子问题“过而不改”,那么“面子不要也罢”吧。

其实,如果一个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主动活跃,而且能加深领导和同事对其良好印象,从而很痛快地原谅其的错误。这不但不是“失”,反是最大的“得”。

事实上,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他还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不仅可以消除罪恶感和自我保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制造的问题。戴尔·卡耐基告诉我们,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令人有一种高贵诚信的感觉。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当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表面的礼貌也不会做,常常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分。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误,相信也没有人敢劝告你了,其实这是做人的一大损失。

当我们错了——若是我们对自己诚实,这种情形十分普遍——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种技巧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比为自己争辩强得多。

如果你总是害怕因为承认自己曾经犯错而丢面子,那么,请接受以下这些建议:

假若你必须向别人交代,与其替自己找借口维护面子,不如勇于认错,在别人没有机会把你的错到处宣扬之前,对自己的行为负起一切的责任。我们说这比面子更重要。

如果你在工作上出错,不可顾忌面子问题,立即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失误,这样当然有可能会被大骂一顿。可是上司的心中却会认为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将来也许对你更加倚重,你所得到的可能比你失去的面子有价值得多。

如果你所犯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成绩或进度时,无论同事是否已发现这些不利影响,都要赶在同事找你“兴师问罪”之前主动向他道歉、解释。千万不要怕丢面子而企图自我辩护,推卸责任,那样只会火上浇油,令对方更感愤怒。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当你精神不佳、工作过重、承受太沉重的生活压力时。偶尔不小心犯错是很普通的事情,关键是犯错后用脑子仔细考虑清楚,究竟是面子重要还是改正重要。不要死要面子,为以后做事埋下隐患,事实上犯错误并不算什么罪大难饶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诚实相比,自己那点面子不要也罢。

12.不要“面子”,勇于说“不”

生活中对于别人拜托与你而你又无能为力的事,究竟该如何面对呢?简单地说,只要有点勇气和智慧,不顾忌脸面该说“不”时就说“不”,你就能够轻松过关了。

有人认为受人请托,倘若拒绝,面子上过不去,若不拒又实在无能为力。如此一来,只好勉强答应,结果发生后悔的情形就相当常见了。

事实上,那些顾于面子不敢说不其实是自己意志不坚。这些意志不坚的人,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的请求未免显得太过无情,而若是在答应后方觉不妥,且又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时,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因为,等无法做到允诺的事情,再提出拒绝,给人的印象更糟。甚至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去弥补缺失或兑现承诺。如果这件事只限于个人的烦恼,还称得上不幸中的大幸,若因此事而与要求请托的对方,发生不愉快的情形,甚至产生怨恨、敌视,演变成双方人际关系上的对立与冲突,岂不更得不偿失?

生活中对于别人拜托与你而你又无能为力的事,究竟该如何面对呢?简单地说,只要有点勇气和智慧,不顾忌脸面该说“不”时就说不,你就能够轻松过关了。

明人潘游龙的《笑禅录》里有一个小笑话:甲乙是朋友。一日,甲病了,愁眉苦脸的。乙来探望,问:“兄是何病?有什么需要我办的?我都能为你办。”甲说:“我是害了银子的病,只需要二三钱便够了。”乙即假装没听清,咽了咽唾沫说:“你说什么?”笑话本意是在讽刺虚假的朋友,但从中我们也可体会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人通常会产生的尴尬心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下属提出加薪的要求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并不是愿意接受的,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或者只能如笑话中的那人,干咽唾沫,脸上酸酸的……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我们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对方的请求,有的是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有的是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承受的。比如有的人明明自己有存款,向你借钱,原因是怕自己提前取款会损失利息。这样的请求明显太自私了。有的人好贪便宜,见你有好东西,比如好字画、盆栽摆设,便大大咧咧张口:“送给我吧!”这种“夺人所爱”的“请求”也是让人反感的。还有些请求,是强人所难,或根本就是无理要求。对这一类请求,我们心里老大不乐意,却为什么常常点头答应呢?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

1.接受比拒绝更容易。

2.担心拒绝后会触怒对方或受到报复。

3.为了给人一个好印象。

4.不了解拒绝的重要性。

5.不知如何说“不”。

其中,不知道如何拒绝是令人们最犯难的事,但如果你掌握了一些技巧,也就不难了。

1.耐心地倾听对方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在他述说的半途你已知道非加以拒绝不可,你也应该认真地听他把话讲完。这样做,为的是更确切地了解他请求的内涵,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如果你无法当场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你就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还需要考虑,并告诉他所需考虑的时间有多长。你可以说:“明天我再答复你。”或“让我先了解一下情况,过两天给你个准信儿。”但你绝不可以把“需要时间考虑”作为拖延不决的挡箭牌。

3.在你拒绝时,应该表明你对他的请求是认真考虑了的,你也了解了对方提出的这一请求的重要性。

4.拒绝时,你在表情上应和颜悦色。最好说一声:“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过……”你可以略微表示歉意,但切忌过分地表达歉意。那样,对方会认为你不够真诚。因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样的过意不去,那么你为什么不接受请求呢?

5.拒绝时,你对对方和颜悦色,但同时也要显露出坚定不移的态度。这就是说,你要暗示给他,你不会因为他再三的请求而改变你拒绝的决定的。

6.最好能给对方说一说你拒绝的理由。这是为了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每一次拒绝时都要附以理由。有时不说理由反而会显得真诚。你可以说:“真抱歉,这一次我无法为你效力,希望你不介意。”相信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你讲了理由,对方试图推翻你的理由,你切记不可和对方争辩,只需重复拒绝。

7.要让对方了解,你拒绝的是他所请求的事,而不是他本身,你是对事不对人的。这次拒绝了,不妨碍下次提出别的请求,也许下次就可以帮上忙了。

8.拒绝以后,若有可能,你可以为对方提供处理他的请求事项的其他可行途径。美国某市长拒绝了西班牙裔居民关于失业的提案,但在对方撤回后,他说:“我同意将这一提案作为我本人的竞选证见而公布。”这位市长拒绝了,但并未失去西班牙裔居民对他的支持。这里,我认为要避免做这样的事:建议对方试着找找另一个可能更有办法的人。这样做只会产生不良结果,“另一个人”会对你有意见,认为你是“嫁祸于人”,而被你拒绝者,也会认为你在搪塞他,对你反感。如果你真的没什么好建议,就不用再多说。

9.切记通过第三者拒绝某一个人的请求。这只会让对方认为你既缺乏诚意,又怯懦。

关于拒绝的技巧,有个人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名之曰“破唱片法”。损坏的唱片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句歌词。有一次,几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向他推销大百科全书。他说他对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这些大学生就采取迂回战术来说服他,以达到他买书的目的。而“破唱片”也就开始“唱”了——大学生:“你对教育感兴趣吗?”

“破唱片”:“感兴趣。但我对买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有小孩吗?”

“破唱片”:“有一个。但我对买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对你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满意吗?”

“破唱片”:“也许是满意,也许是不满意,我说不好。但我对买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最后,大学生们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了,只好善罢甘休。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要想使拒绝的话真正起到作用,必须不带感情地使用这种技巧,只有平静地重复自己的观点,才能躲避操纵性的言语陷阱、辩论的引诱和形式逻辑的套子。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请求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无理要求,并试图说服你,你不妨当一次“破唱片”来拒绝他。

做人就要把“不”字理直气壮地说出口。明人吕坤说:“你说得是,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这个人,而是听从‘是’,哪有什么私心?同样,你说得不是,我便不听从;我不是针对你这个人而不听从,我是不听从‘不是’,哪里是(对你)有什么不满意?”别忘了,“不”也是我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