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美人无恨:宸妃传
21982100000063

第63章 福中有福

独孤元嘉先将那双小鞋子看了看。那么小,一只手掌就能托住。眉目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丝柔和。又将小衣服展开来看,那上面的五只蝙蝠小而精巧,连眼睛都泛着光泽,简直就是活的。

“嗯,”独孤元嘉轻轻点了一下头,“不错。”

杜吟雪见皇帝要放下,又上前笑着叫一声“陛下”,从他手里接过小衣服迎着光亮轻轻一动。蝠中有蝠再度闪现。

独孤元嘉微微一惊。心中顿时想起了前段时间,让尚服局替高有忠做的那一条枕巾。他还记得是童子献桃。桃里还藏了一个福字,正是福寿双全。

他悄悄瞥了一眼高有忠,高有忠也正微眯着眼睛看那几只蝙蝠。

“妙,真妙。”皇帝不动声色地赞赏,微笑起来,望向沈婉儿,又带上蔡金桂:“这是你们一起做的?”

蔡金桂也听得出来,皇帝是想知道这“一起”里究竟是哪个更重要。

“回陛下,”她依实情回道,“都是沈姑娘的针线,妾身只是打打下手罢了。”

独孤元嘉点了点头。心中竟并不觉得十分意外。又问沈婉儿:“这绝技,你是从何处学来的?”

沈婉儿便也依实情回道:“回陛下,这是妾身的外祖同母亲传下的。妾身资质浅薄,也只学得外祖家的一些皮毛而已。”

独孤元嘉不禁来了兴致:“你外祖家是?”

沈婉儿:“妾身外祖白先九,原是江南人氏。家中世代以刺绣为生。后因外祖眼疾过重,只得退出,辗转来到京城。”

独孤元嘉静静地听着,微一沉吟:“白先九……”却觉得这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一般。

莫说皇帝,连高有忠也隐隐约约地,好像有些印象。但只想不起来。

杜吟雪等人是彻头彻尾地不知道。但见皇帝有点儿迷茫地微蹙着眉头,便也不敢打扰。

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踪影,独孤元嘉便也暂且放过,点点头道:“怪不得有此好手艺。”

沈婉儿款款道:“谢陛下赞赏。”

独孤元嘉笑问:“你平日里也难得做这些活儿,这次怕是看在杜御女的面上吧?”

沈婉儿柔声回道:“只是些微末伎俩罢了。多承姐妹们厚爱,常常不嫌弃要些小东西。妾身才不致生疏了。”

“哦?”独孤元嘉似是漫不经心,“都有哪些小东西?”

独孤元嘉看到沈婉儿微微地抬了一下头,但目光没攀到他的脸上,便又警醒地低垂回去。

“回陛下,都是些零头碎脑,”一边想着一边回,“香包、锦囊、鞋面……”微微一笑,“也有枕巾、帕子。”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独孤元嘉极轻地抿了一下嘴唇。

之后,皇帝没再同她们说什么。沈婉儿和蔡金桂便也识趣地先行告退。回到崇光院中,蔡金桂再次向沈婉儿道谢,沈婉儿笑着开解两句,两人也好各自回房。直到将房门牢牢地关上,沈婉儿方抚着心口,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她软绵绵地伏到榻上,仍能听见自己的心还在扑通扑通地跳着,残存着一些慌张。

再次动用家中的绝技,绣出这蝠中有蝠(福中有福),至少也有一半是她暗藏计较。

她固然也想为杜吟雪那未出世的孩子,认认真真地做出好衣服来,但也不可否认,她也想给自己抓住一次机会。皇帝对杜吟雪的宠爱和重视是显而易见的。自从知道杜吟雪有孕,便常常来看她。替孩子做的衣服,皇帝迟早会看到。到时,一定会发现前次尚服局做给高有忠的枕巾,其实出自她之手。

傅彩云冒顶了她的功劳。皇帝当初傅彩云有多满意,如今就会有多介意。而对傅彩云有多介意,就会对她有多在意。

只是沈婉儿也没有料到,那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她原本料想的最大可能,也就是等到孩子出世,杜吟雪一定会替孩子穿上。那时,皇帝自然就会看见。

她一点儿也不曾想到,皇帝会自己开口要看她替孩子做的衣服鞋子。杜吟雪又提醒了皇帝,看到蝠中有蝠的奥妙。

这一切真是太顺利了。

后来皇帝又问她话,她的心实则已是狂跳不休。幸而低着头,拼命地压抑着,才不致在皇帝面前失仪。

想到皇帝后来和她说的几句话,沈婉儿不觉又细细回味了一遍。心也在静思中,渐渐安静下来。那时她不曾多想,此时却也觉出皇帝似乎是对外祖的名字有些许留意的。

这却是怎么一回事?

外祖自三十五岁迁居京城,后三年,母亲嫁与父亲。因外祖膝下仅有母亲一女,外祖一家也随之一同从京城退居畿县。

自她有记忆起,外祖因眼睛不好,一直深居简出。母亲也说他老人家,本就爱静。以前眼睛好时,也是成天价闷坐绣坊中,从早绣到晚。

到她十岁,外祖病故,也难得见他与人打交道。兄嫂没有成家前,外祖最爱看她在院子里踢毽子玩。其实他也看不清,就听着那啪嗒啪嗒一起一落的声音,便会笑微微地替她数数儿。后来兄嫂生了小侄女,又总爱抱着小侄女一起在廊下瞧她玩。

外祖就是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然而又很亲切慈蔼的人。不需要多说什么、多做什么,沈婉儿也能感觉得到,他是真心地喜欢着自己的孩子们。只可惜他走得早,没能看到小侄子的出生。要不然,老人家一定会更欢喜吧。

这样平淡度日的人,又怎么会与皇家扯上瓜葛呢?

沈婉儿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渐渐地,倒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多想了。也许,也只是因为外祖早年有江南第一神绣的名号,宫中采办丝织、刺绣之物,有人提过罢了。

皇帝在杜吟雪处一直逗留到晌午,一起用完了午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