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纵剑九州录
21974500000442

第442章 看脸的世界

庄仕仁感觉到自己的话没有得到多少回应,知道是自己的名声坏事了。

发生这种事情也不是一遭两遭了,他虽是早已习惯,可仍觉有一点心酸。他虽是神偷,却也有自己的原则,那些事是不会去做的,否则他也活不到今天。

可江湖上不但是刀剑能杀人,有时候舌头也能。

记忆中的那个姑娘,当年初见,正是她要悬梁自尽,却被自己无心所救。二人也算是一见倾心,直至今天他犹记得她耳廓之上的那一点小痣。

她当日是被逼要嫁给一个瘸子做小妾,一个风闻残暴的瘸子,却是有权有势家族的少爷。

她宁可死,也不想嫁给那样的人。

他喜欢她的刚烈与明媚,她喜欢听他劫富济贫的故事,虽说有些都是他编来哄她高兴的,她依旧听得或欢喜雀跃或唏嘘感慨。

好景为何总是不长。

三日后,他夜间偷入闺房就被发觉了。

虽然他们二人不过是在如水的夜色中拉了拉手,却被围上来的人称为“奸夫****”。

他心中的怒火头一次如此之炽,他冲出去,高喊着:“都给我滚开,别耽误本大爷采花。”只想冲杀个痛快。

令他没想到的是,对手颇有几个硬手,而他所长并非杀人的武功。

其实若要逃走并非不能,可他想的是杀退敌人,带她一起离开。

五个敌人围攻他,他还记得自己身上第一道伤口是一个络腮胡子大汉手中的大刀所伤,可他也在同一时间击中了对方的鼻子,让他短时间无法再战。

只是这么略微一缓,对方牵头的两个汉子又在自己身上添了两道伤口。

那一晚,自己身上的血感觉已经要流光了,可他仍自酣战不退。就连对方都在纳闷:采个花而已,需要这么拼命吗?

直到他听到了婢女的一声惊呼,对方的攻势也稍一停歇。

他回头便看到了,从楼上纵身跃下的她,在月下带着淡淡微笑的面孔。

从她的眼睛中,他读懂了她。

这几天的生命本就是他给予的,更为难得的是,这是如此快乐的几天光阴。

现在,她终究还要走上那自己没走完的路。

庄仕仁再没有回头看上一眼,而是眼中含着泪水,掉头就走。因为他知道她牺牲了自己,就是为了给他争取逃生的机会。她知道他是为了她才不肯逃走的,所以她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终于有一个英雄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即便是悲剧,不是更加让人心动嘛。

更何况,此刻的死,也要比几天前那充满了怨念的悬梁自尽要好上一万倍了。

她若是个如此懂得知足的女子,为何还要以死抗争呢?

他猜不透,也搞不懂。只是知道,他的心中,多了一道残缺的伤口。

从那之后,庄仕仁为自己背起了一个采花盗的名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可是那只不过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头衔,他是一个“荣誉”采花盗。

见张敬轩略带敷衍的态度,庄仕仁也便不多做啰嗦,他长躬到地,然后抬起身,伸手在面上一抹。张敬轩略有点惊讶的发现,刚刚的老汉不见了,眼前出现了一个面色有几分惨白的汉子。他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眸子清亮,瘦削的脸上淡淡的留有一道寸许长的伤疤。

“八年了,这是我第一次以本来面目示人。张教主,大恩不言谢,就此辞过,如您所说,有缘来日仍会相见。”

说罢,庄仕仁又一抹脸,汉子已消失不见,眼前出现的是一个面孔臃肿的普通男子,连眼神中都透着几分蠢笨,呆呆的转身而去,速度却快如一阵风掠过。

张敬轩见了庄仕仁的本貌,又惊诧于他神乎其神的伪装术,直到他转身而去,都忘了道一声话别。

也许江湖传闻并不可尽信,看庄仕仁的样子,并不像一个采花贼。

只能说,这真的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不过自己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张敬轩也不想此刻再带人在身边。所以虽略有遗憾,也只能继续上路前行。

而且他发觉自己还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叶妄韫所说的武林盛事,自己还不知道到底在哪里举行,具体是哪一天。

自己又丢三落四了,无奈之下只能是甩甩头,还是先把原本要办的事情办好了再说。

风餐露宿的赶路,不觉间张敬轩已是到了浙江的地界,进入了金华府,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个县,又有"八婺"之称。

途径市镇,风土人情果是不同,而且人烟渐渐的稠密起来,途中所遇之人,也都显得衣食不缺。更有不少的民居修筑的干净整齐不说,还在房屋墙壁上留有山水画作,足显得这一方的居民仓廪充实之外,尚透着一股书卷文化气息。

不过张敬轩早听说江浙的赋税很低,甚至有不少直接免除的,而这一方人民身上的担子轻了,也就等同于说整个国家压在别处的力量又加重了几分,总体来说难言是善事。

登临了浦江城北的仙华山上,浦江县城在脚下的盆地当中一览无遗。不得不说,只是看起来,这就是一方宝地。

在三面的高山环抱之中,浦江县城就如一朵幽兰,空谷独放。

张敬轩知道郑义门是什么地方。

洪武皇帝钦赐的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今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和睦相处。全家黎明即起,钟鸣四下,盥洗八下,全体到祠堂聆听祖训,然后才分男女集体进膳。饭后各就所业,种桑绩麻,耕读传家,秩序井然,生生不息达三百多年。

郑家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据说历宋、元、明三代郑义门出仕官吏一百多位,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

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传至今日,这泱泱大家也早不复往日的荣耀与传统,就跟这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江山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