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快递诡事
21947400000031

第31章 140号

丁宁更加奇怪问:“那她寄得是什么东西嘛?每次都退回去为什么还一直寄一直寄的?”

我耸耸肩说:“这些隐私问题我也不好意思问,也许对方是老太太的兄弟姐妹也说不定,也或许是失散多年的友人,反正这些私事我们不该多打听,我就是看她的包裹一次次的被退回来,替她着急,她都那么大岁数了,就算帮帮她吧。”

丁宁望着我,眼神里有种赞许,轻声的说:“老李哥,想不到你心肠这么好。”

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我啊,天生就是古道热肠,没办法,改不了,太善良啦,哈哈。”

丁宁咯咯的笑起来说:“夸你你还要上天了呢,我哥说就是看你品质好才愿意跟你做朋友的。”

“也是他将你许配给我的原因?”我调侃的问。

“呸,谁许配给你了,你还处在审查阶段呢。”丁宁佯嗔着说。

我说:“那好,我争取表现好点,您高抬贵手给我审过了吧。”

出了冷饮店,太阳已经偏西,夕阳将商业街的青石路面染成金黄色,熙熙攘攘的人流镀着夕阳穿梭来去,每个人的脚步都有不同的终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不一样的心事,而手里拎着的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购物袋里装着的却是她们精雕细选的心情。

我拎着大袋小袋跟丁宁穿出商业街,往永宁道走,而张老太寄件的地址就是和平区永宁道144号。

我们沿着与商业街交叉的新华路走过三个路口,就到了永宁道,永宁道是一条很窄的小路,由于小路太窄,因此禁止汽车通行,有点像胡同一样。两旁都是些老房子,映入眼帘的是街上的电线杆子上密密麻麻的电线伸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过道宽度不过四五米,左右都是院墙和院墙上一扇扇破旧的铁门,那些刷的五颜六色的院门跟灰突突泛着青茬的青砖院墙形成强烈的反差,每扇门的上方都有个古朴的门楼,雕刻着古香古色的花纹,显示着这些房子的古老。一些破旧的自行车散落在胡同的每个院墙下,每家的院墙内几乎都有盘龙样的枝杈探出头来,各种品种的树都有,杏树、桃树、柿子树、枣树、梨树等等常见的果树一应俱全,不时有骑着自行车的人从身边经过,偶尔能看到小孩子从某个院子里冲出来,跑来跑去的嬉戏。

丁宁望着古朴但却还干净整洁的胡同问:“就是这里?”

我点点头,丁宁咂舌道:“住这里的人不会都是七老八十了吧?年轻人会住这种地方么?恐怕连网络都没有吧?”

我说:“网络肯定是有,但不一定有光纤,走吧,我们找找。”

我先看了眼旁边一家的门牌号,写的是31号,再到下一个门牌号去看上面写着30号,我说:“应该往另一头走是大号。”

于是我们掉转头,朝另一侧走去,果然跨过新华路,另一头的永宁道上的数字开始递增,胡同有时候会有弯曲,而有时候竟然是死胡同,我们必须沿原路返回走出老远从旁边平行的路上绕过去,才能接着往前寻找,真不知这条路是谁设计的。

别看永宁道窄小,但路却非常长,横穿了好几条路,最后伸展到一片非常破败的老居民区里头,两侧的房子显得更加古老,而且有的院子异常破败,想来应该是没人在里面住了,有的门上根本没有门牌号,而有的门牌号已经斑驳的不成样子,联系上下文才大致能推断那些数字是多少,而且越到后面门牌号的规律越不明显,有时候必须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去问,但是被问到的人都是些老年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门牌号是多少,有的热心的老人还拿出房产证来帮我们核实。

最终经过艰难的寻找,才在一个死胡同的角落找到了140号,再往里已经快到尽头,144号应该就在前面,我回头望望来路那冗长的永宁道,空无一人破败不堪的街道和两侧古老的房屋显得有些诡异,每一面墙上不知道写了多长时间的白色“拆”字都已经斑驳。

我想怪不得张老太的包裹送不出去,原来这里根本就没多少人住了,我本想回去,但心想好不容易来了怎么着也要弄个清楚再回去,不然也没发跟张老太说清楚。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来,秋风在枝头拼命的摇晃,发出呜呜的声音,丁宁不知不觉拉住我的衣袖,紧紧跟在我身边,一边四下看着一边说:“老李哥,咱回去吧,感觉这里怪怪的,很吓人的样子。”

我说:“嗯,你看都到140号了,前面还有几座院子就到头了,144号肯定在里面,咱找到了看看怎么回事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