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悲戚的鹧鸪啼叫了几声,似乎在告示着花飞花谢春天的远去。为了留住春天,更要折取那仅剩的花枝。梅子时节,雨丝不断,风也变得残暴。永丰坊的树,即使是没有人的情况下也整天无端地飘扬着柳絮。不要拨动那纤细的琴弦啊,它能诉说那极致的怨痛。天是不会老的,两人之间的感情更是难以断绝。心就像那由丝织成的网,中间纠结着千千万万个结,难以释怀。夜已经过去了,然而东边窗户那边还未变白,一弯残月还凄凉地挂在天边。在柳永的时代,唯有他能与之齐名。他没有宦海沉浮,生活坎坷,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却成了北宋词坛最长寿的词人,雅号最多的词人,最花心的词人。他天性疏放,为人风趣潇洒,崇尚及时行乐,他可以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无怪乎苏东坡写诗调侃他是“一树梨花压海棠”。
而他的这首《千秋岁》写尽了痴情女子惜春怀人之情,不知是否也写尽了他早年爱慕的那个小尼姑的心声?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为着那样一个花心负心之人,小尼姑背负着这样的千千结,值还是不值?也许,对于碍于尼姑身份,无法拥有爱情的小尼姑而言,爱过便是值了,值得她永久地回味一生了。
爱过比不爱也许疼痛,也许沧桑,但是是一种受伤的幸福,足够丰富自己苍白的感情世界和人生——有的时候这样就够了!
因软弱而失恋,这样的爱太过虚假
她,可能是官宦家的小姐,因家道中落,无奈遁入了空门。但是,那尼姑的青衣灰布掩盖不了她那曼妙的身姿,那没有色彩的袈裟丝毫掩藏不了她的闭月羞花之貌,那尼姑庵小小的院落粉墙更是无法幽闭她过人的才情。然而,历史没有留下她的名字,留下的只是她的尼姑身份,留下的只是她和张先的那段风流情事。
那时,张先是二十来岁的翩翩公子哥,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独自寻找了一个幽静的房子,苦读诗书。而她所在的小小尼姑庵便在张先这所房子旁边。二人成了邻居,又都是青春年少,憧憬爱情的年纪,不由得眉来眼去,情愫暗生,渐渐地由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一切按着最正常的爱情模式进行着。可她是尼姑,是佛门中人,更何况庵中还有一严厉的老尼姑与之相伴,他们的相爱必然有着独特的路线和传奇。
老尼姑对貌美多情的她十分严厉,为了防止庵中有什么不雅之事,每夜把她锁在池塘中小岛的阁楼上。即便如此,又怎能阻断两颗年轻且相爱的心。每当夜深人静,张先不顾一切地划着小舟,来到池塘的阁楼下,聪慧美丽的小尼姑便从阁楼上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他们就这样不顾一切地一起徜徉在月光中,诗词唱和,卿卿我我,情意绵绵,难解难分。
也许太年轻,她和张先这样幽会了数日,二人总是提心吊胆,特别是张先,他害怕了,害怕老尼姑发现,害怕他们的“不伦”之恋曝光,不敢再来赴约,悄悄地远走他乡了。望着柳絮飘飞,遮人双目,小尼姑思春无限,又不见郎君,每日饮泪度日,居然相思成疾。张先听闻内心愧疚,便以她的口吻填词《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远,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思细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宋,那是把儿女私情当作佳话的时代,张先为小尼姑所写的这阙《一丛花令》一时广为流传,直传到欧阳修的耳朵里。后来张先登门拜访欧阳修,欧阳修慌忙中竟将鞋穿倒了出门迎接,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欢迎‘桃杏嫁东风郎中’”。而这个“桃杏嫁东风郎中”不过风流了一生,早就把小尼姑封存进记忆和一首词中,于他那不过是他二十出头时一次有着美好开头却有着悲伤结局的经历,而悲伤的结局是属于小尼姑的。
五十二岁,张先的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大型的宴会,这对于风流好酒的张先来说是一件十分欢喜的事,但是,这次他以身体不适的借口拒绝了。其实他并非身体不适,而是“心不适”,他会想起曾经和小尼姑的恩爱情缘,一种淡淡的哀愁使他心情烦闷百无聊赖,他在《天仙子》中写道: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春光无情地消逝,少年时的美好经历再也无法重现,张先视景伤流年,那一次经历,本来可以成为好事的,最终却化为泡影,他只能于记忆中寻找那样的一种美好。想必对于同样步入暮年的小尼姑而言,张先记或者没记住她,都不重要了,她一座小庵、一盏青灯、一本经书早已化尽曾经的相思,一心皈依我佛了。于她,曾那样爱过一个人就行了。
爱,拥有不了时,不一定要拥有,爱过了,把对方装进心里,要知道,隔着时空的相思也会是最美好的怀念与拥有。每一年生日,她总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他的祝福信息,每一年回家探亲,她也总会回到他们曾经一起读过的高中静静地徜徉、怀念。那时,年轻浪漫且肆无忌惮,手牵手一起走过满是行人的走廊,头挨着头一起复习让她头疼的数学,教室、天台、操场……全都成了他们约会的地点,一起度过了那青涩的岁月,回想起来她依然觉得美好如初。如今,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隔着十万八千里地拥有着各自的生活。她从不敢轻易地打扰他,他亦是如此,只是彼此都明白在各自的心中都装着一个美好的他/她。
人生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之事,爱情也是如此。你总是要因为种种的原因与心爱的他/她分手,相爱的人爱而不得,何其不幸,何其可悲!然,真是这样吗?何不让自己换个角度想想:在往后的岁月中,心中因拥有了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段情而更加充实、成熟;而在另一颗心里,也同样装着这样的一段情这样的一个你,两颗心虽是分离,却为彼此留下了最深的爱恋和回忆,这不是一种美好吗!
《吊宿州妓张温卿》——虚无的爱情,安慰不了孤苦的人生
吊宿州妓张温卿
宋·黄孝先
人生第一莫多情,眼看仙花结不成。
为报两京才子道,好将诗句哭温卿。
人生最第一要紧的事是不要多情,眼睁睁看着那仙花开放却没有结果。为了显示才子的道义和情意,最好用诗句来哭吊张温卿。细细地品读这首写得信誓旦旦,深情款款,哀怨连连的悼亡诗,不禁让人感慨这个张温卿是何样的人,何以可以使那么的墨客才子为之“竞折腰”?其实,她的原名叫张玉姐,不过是一个沦落风尘颇具才情的可怜农家女。
张温卿、张玉姐,一雅一俗的名字统一在她的身上,就如她那最不堪的身份和最美好的爱情幻想在她身上的统一,不禁让人想到她那坎坷、可怜的人生际遇。
身为官妓,她只能在灯红酒绿、轻歌舞酒中享受着那所谓的风花雪月、你侬我侬;在一个个肯为她流连忘返的风流才子中,幻想一场才子佳人的爱情,告慰自己内心的寂寞和孤苦。可最终,她和她的爱情,就像那来不及享受春天的孱弱小花,在官宦人家的深府大院中过早地凋谢殆尽,只留下才子为她吟咏的几首艳词,让后人感慨万千,也让当今的我们明白:
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握,即使再孤单,再寂寞,仍要坚强地走下去,不许停,也不能让自己回头。
爱情是慰藉品,但用多了会伤人
因为家贫,她十五岁便沦为了官妓。她如梨花带雨,艳压群芳,天资卓绝,又勤奋好学,经过后天苦练,经通音律,艺冠一时,在青楼歌妓中成了当时大官墨客的首选。然而,与宾客调笑时,少女怀春的她亦憧憬着才子佳人的爱情,更是渴望自己有一天能遇一才高八斗之人,带着自己逃离这样不堪的牢笼。于是,她结识了沈子山。
沈子山是宿州狱掾,颇有诗才,对她也是情意绵绵,这样一个男人的到来,就宛如她希冀的爱情的到来,她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关于爱情的最美幻想,她心心念念的全是他。月朗星稀,美酒当前,他们夜夜笙歌,缠绵悱恻,爱的难解难分。她曾希冀沈子山是真的爱她,能够将自己赎回,从此与他过着清清白白、正正常常的二人小生活,最终她错了!从古至今,妓女和嫖客最终只能是始乱终弃的结局,沈子山这根救命稻草救不了她。不久沈子山就离官乘舟去了南京,没有带上她,只是在途中赋了两阙《剔银灯》,“臂上妆痕,胸前粉泪,暗惹离愁多少”,述说着曾经的恩爱,怀想着曾经的缠绵。
从此,她便明白,所谓的多情才子救不了她,只是和这些多情才子厮混,比和那些纯达官贵人厮混要少受些凌辱与折磨。她把文人才子对自己的赏玩当成鸩酒和鸦片,心甘情愿地迷幻自己。
沈子山走后不久,黄孝先来了。这个,出身福建浦城县的名门望族,为官刚正又极富同善心的男人走进了她的世界。她的美丽、聪慧,过人才情,深得黄孝先的欢心和赏识,两个把酒言欢、连枕并蒂,度过了短暂但也欢乐的时光。然而,好事难长久,一年后,黄孝先远调别出,两人不得不依依惜别。
经历过和文人墨客的缠绵悱恻,她亦是看透了这种感情的虚假和无用,无依无靠的她,十七岁便委身于一个以光禄丞职务来掌管榷酤的官员,被这个官员包养。只是在榷酤家里只过了两年便死了,究竟怎么死的,没人知道。
听闻张温卿的死,黄孝先悲痛不已,写下了这首哀怨的《吊宿州妓张温卿》。
其实,在张温卿之前,黄孝先就有了一个红颜知己,叫宜哥,亦是一名色艺出众的官妓,想必她的经历也如张温卿一般吧。她对黄孝先深情款款,却不幸客死舟中,死前留下遗言,希望黄孝先给自己的送葬,以慰藉自己的孤魂。黄孝先圆了她的愿望,并为她写了一首诗同下葬。留下了“同花上露,留得不多时”的无奈叹惋。
两个美貌多情的女子香魂都消散得很早,不禁让人黯然失神,感叹红颜薄命。她们都是官妓,都是得到点水恩便涌泉相报,都对着自己命运中的救命稻草抱有刻骨的幻想,然而最终的最终都是以红颜早逝的悲剧结尾,何其无辜、悲情!可见,官妓这样的命运是何其的不堪与无奈!
身为官妓,张温卿时时周旋于官府,几乎为着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着声色服务,但是,她身处卑贱,心比天高,对于那些以金钱和权势让她献身献技的狎客,她不过是尽着自己的义务。她倾慕那些文人学士,哪怕他们不会是她的救命稻草,她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把他们对自己的赏玩当作了一种精神慰藉。
确实,与他们相处时,吟诗作词,唱和赠答,张温卿感受到的是一种人格的平等,加上文人才子往往风流浪漫,很懂得怜香惜玉,让她感受到了一种被爱护被呵护的甜蜜。她并不稀罕收买金银珠宝、荣华富贵,只要两情相悦,她甘愿在清贫中与之陪伴终身。可惜她与那些文人墨客不过是露水之情,有几人能够当真?同时代的张先,一首《营妓张温卿黄子思爱姬宜哥皆葬宿州城东过而》,道尽了她的无奈和凄凉:
好物难留古亦嗟,人生无物不尘沙。何时宰树连双冢,结就人间并蒂花。
其实,爱情,她早已知,那于她是水中月镜中花,她终于在十九岁,含苞待放的年纪便饱受沧桑地离开了人世。死,于她,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如今,我们借着诗歌,拨开这厚重的历史尘沙,窥得她的坎坷经历时,不由为她深深叹惋、感伤。
对爱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很多时候与现实中的谁无关,不要让自己沉湎在某一人的风景中无法自拔。她很傻,他早已移情别恋,和另一个女子过起了恩恩爱爱的二人生活,她还在这里为着曾经的感情流泪痛苦。她是一个把爱情当成信仰的女子,他的离去,让她觉得自己的信仰破碎,内心世界亦是跟着彻底坍塌,她不知道该怎样去重建,该怎样去重拾信仰。她不过是守着那因为失恋而满是碎片的世界,哀哀哭泣,无法让自己摆脱失恋的噩梦,更是无法在生活中振作,让人觉得可笑、可悲!
爱情,有的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只是正好在这段时间遇到这样一个人可以满足自己的爱情,便与之发生了爱情,他/她往往也不是爱情的真正归宿。当他/她走后,只是这样的一个人走了,而爱情它不会走,它还在人生的路途上等待你去重新拮取。
《竹枝词四首其二》——郎心异变,妾愁难平
竹枝词四首其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盛开着的山桃花,红遍了整座山头,蜀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缓缓而流。郎的心啊像鲜花那样容易凋零,而妾的爱意和忧愁,就像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止。在桃花漫山的春天,一切如此的美好,然而她何以要在这样的美好中,遭遇着“郎心易变”这么黯然神伤的事?外在的美好和内心的伤神如此强烈的对比着,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唏嘘,不禁让人想起了春秋时的绝代佳人庄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