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明之我主沉浮
21895900000058

第58章 兵部正堂

“凤儿,不必多礼。”张嫣眉眼含着笑,看看那宫装少女,又看看朱由检。

正看着那惊艳宫装少女的朱由检,眼角的余光忽然看到张嫣投过来的柔和目光,他赶紧低下头,端起茶水猛喝。

张嫣暗笑。刚才说自己还小,这会眼睛怎么不小了?

“此女名叫周玉凤,南直隶苏州府人,品貌端庄,性情娴静,通晓诗书,善作壁画,于药性也有研究。五弟,你可有什么想法?”

她真的姓周?难道自己的穿越没有改变历史?只不知道此周是不是彼周,从张嫣的介绍,似乎是同一个人。难道缘分真的天定?

朱由检还在思考前生后世的事,不觉脑子就走神了,看在张嫣眼里,就不怎么好了,整个一重色轻嫂,不过,她也没在意,如果朱由检看不上周玉凤,她可是要劳神了。它的脸上挂着轻松的微笑,深深地瞥了朱由检一眼。

朱由检这才发觉张嫣在问自己,哎,哪有这样当面问的?如果我看得上人家还好,假如我直接回绝,人家的面子怎么过得去?

他不知道,宫中的女子,是没有什么选择的自由,他们从各地被选入宫,或被皇帝,或被王爷挑选,稍有不忿,便是抗旨。但他还是偷偷看了眼垂颈含羞的周玉凤。

“五弟,要想看凤儿,就要常常来坤宁宫奥。”张嫣大笑,看事情的起步十分不错,他的心中颇有成就感。

来坤宁宫?这可是皇后的居所,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只有皇帝才可以自由往来。自己虽然是信王,毕竟是男子,哪能常去坤宁宫?朱由检实在不理解这位精明的皇后是否另有所指。

午后的太阳特别毒辣,虽然已经是初秋,京师还是显得闷热无比,只是早晚稍微凉快一些。朱由检吃过午饭,准备休息片刻,待避过这正午的炙热后再出门。

“殿下,兵部来人,尚书李大人请殿下去兵部一会。”

徐应元的声音让朱由检一惊,自己和李春烨没什么交情呀!虽然上次被封为武略将军、奋武营指挥同知是他向皇兄的推荐,但自己担心被言官弹劾,并没有拜访他。

他找自己能有什么事?

如果是因为山东的灭倭,皇帝要给自己什么奖励,那也应该是太监来宣旨,有他李春烨什么事?

想想不对,李春烨找自己,好像不是公事,只是让自己去“一会”,很可能谈的是私事,难道对奋武营的奖励,先来征求自己的意见?好像这事兵部也没必要和自己商量呀!

“应元,来人是怎么说的?”

“殿下,来人只说李大人请殿下去兵部一会,但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事。”徐应元躬身回答,来人没有明说,他也是没辙。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免得白白伤害脑细胞。

兵部的正堂内,只有三个人,除了李春烨,另外两人朱由检都不认识。

“李大人,哈哈,这两位是……”

“见过信王殿下。”三人一起向朱由检行礼。

“这位是兵部右侍郎赵彦,这位是兵部左侍郎阎鸣泰。”李春烨向朱由检做了介绍。

“哈哈,都是兵部重臣。不知李大人找本王何事?”人虽然不多,却都是重量级的,朱由检觉得气氛有点重。

“这么热的天,让信王殿下跑路,实在是不该。”李春烨再次拱手表示歉意,他没有直接回答朱由检的问题,而是绕了个弯子:“不过奋武营发回的军报太简洁,老臣实在希望了解详细的战况。”

“尚书大人是指?”朱由检还不知道李春烨对自己的战绩有了疑问。

“殿下,恕老臣直言,当年戚少保平倭,用兵如神,但准备充分,麾下士兵几乎都是专门对付倭寇的好手。即使如此,战场之上,士兵亦是伤亡不断。今奋武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以极小的伤亡而歼灭倭寇,希望殿下能给老臣解惑,老臣也会将奋武营的战例向全军推广。”李春烨已经相信秦永年和朱由检并没有虚夸战功,他真心希望了解奋武营获胜的原因,不管这个成功是来自秦永年还是朱由检。

“尚书大人是否怀疑奋武营的战报?”李春烨在皇帝还没有决定给奋武营什么奖励的时候就来责问自己,朱由检觉得李春烨可能怀疑战报的真实性,也就是说,他朱由检和秦永年在冒功。

但人家没有直接说出来,朱由检也不便发作,他用直接发问来逼迫李春烨表态。

“殿下误会了。”李春烨站起身,再次向朱由检行礼,“如果老臣怀疑军报的真实性,一定会派人暗中查访,而不是直接询问殿下。况且,山东离京师不远,锦衣卫也会根据自己的方式核对军报。老臣只是在想,山东十几万军队不能剿灭倭寇,而奋武营只有六千士兵,却能完胜倭寇,这中间的差别到底在那里?”李春烨不待朱由检回答,重新坐到位子上,“殿下,辽东军士正陷入苦战,犹且处于不利局面,如果殿下能将奋武营的战术推广到辽东,那辽东的局面必定定能大大改观。老臣主管兵部,对辽东的战事忧心如焚,故此不避嫌疑,私会殿下。望殿下不要怀疑老臣一片为国之心。”

“奥。”朱由检轻答了一声,李春烨的话,无论从原因还是结果,都说得合情合理。朱由检想到他对自己有推荐之恩,心中的怨气早已消散。“李大人,奋武营以六千士卒,对付倭寇的两千,这点微末的胜利不足以向全军推广。而且,奋武营的获胜只是个案,要向全军推广,恐怕条件不足。”

“殿下是指?”自从发觉奋武营的军报没有水分,李春烨就更加看好朱由检,虽然秦永年也是一位耿直的军人,但奋武营面貌的改观,是从朱由检来到奋武营之后才发生的,真正的功臣还是朱由检。

“咳咳……”朱由检似乎被茶水呛着了,好长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李春烨看了朱由检一眼,没有再问下去,在场的人都是文官,兵部的顶级人物,当然也明白军队的改革不是儿戏,朱由检所说的条件不足,他们都心知肚明。

见有点冷场,李春烨转移了话题:“殿下,老臣有一些事情不明,希望殿下能为臣等解惑。”

“尚书大人言重了。只要本王知道,自当言无不尽。”对于奋武营本次战斗,朱由检觉得没什么好保留的,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将功劳栽到秦永年的头上,好让他早日入主山东。

“殿下怎么想到用弓弩围歼倭寇?难道仅仅是为了减少奋武营的损失?殿下焉知倭寇不冒死近战?”李春烨提出了自己得疑点。

“这些倭寇只是盗匪,以劫掠为生,他们并不是正规的军队。虽然单兵作战勇猛,但并没有严格的纪律。况且奋武营安排两路骑兵接应,如果倭寇死战不退,这些骑兵同样以弓弩,从侧面出击。倭寇排成纵队,必然是骑兵弓弩的靶子。”朱由检侃侃而谈,似乎又回到了当日的谋划之中。

“平原设伏,闻所未闻,殿下何以自信能围而歼之?”李春烨虽然是文官,但他在兵部任职多年,对军队的战术也多有研究。但他从来没听说过,在没有任何遮挡的平原,可以埋伏军队。

“倭国不产战马,所以倭寇不习马术,对骑兵的优势了解不够。奋武营则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有战马,行军速度至少是倭寇的五倍,所以奋武营能够依靠速度的优势快速布起包围圈。即使倭寇能冲出包围圈,也没什么关系,奋武营以骑兵的速度,能很快重新包围他们。”朱由检没有明说,这套战术其实不新鲜,建奴依靠骑兵的速度优势,就是常常用这种方法在辽东击溃大明的步兵。

“老臣还有一问,这是我们共同的疑问,这也是他们要求参加会见的理由。”李春烨指指赵彦和阎鸣泰,目光变得柔和起来,“此次战术,究竟是殿下的手笔,还是秦永年的主意?”

朱由检也看了眼李春烨,发现他只是想要真相。作为兵部尚书之一,此次奋武营的作战太过奇特,他当然要找到原因。

朱由检避重就轻,简要介绍了战前的部署,当然,所有的主意都是奋武营高层的集体智慧,秦永年当然是首功。

朱由检都这么说了,他们即使有疑问,也不能再责疑了,有些事,心知肚明比说出来好得多。

李春烨眯起了眼睛,似乎在消化朱由检的“肺腑”之言。从他对秦永年的了解,心中的疑虑逐渐烟消云散了。“眼下奋武营还驻守在山东,殿下和秦将军有何打算?”

朱由检将自己的想法向在场的三人做了简要的汇报。秦永年能不能留守山东,在座的人都有决定权,他们都是主管京师军的高层,至少有建议权,所以朱由检也没打算瞒着他们,也许他们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当然,让秦永年偷偷组建海军的事不能说,谁都知道海军是烧钱的军种,现在大明的军费都花在辽东,地方卫所军都没有军费,哪有钱来组建海军?

李春烨看了阎鸣泰等人一眼,“信王殿下不仅指挥打仗的一把好手,对大明的军事布局也有独到的见解,是大明不可多得的军中良才。”他和阎鸣泰等人一样,从内心直接将奋武营的功劳算在朱由检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