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21881300000012

第12章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的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集大成的人物。

庄子因家境贫困,住在狭窄的小巷子里,靠编织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借米救急。但是庄子学识渊博,思想高超,对于各派学术都有研究,甘于贫寒,不屑于和权贵同流合污。

楚威王听到他的名声很高,曾派两个使者,带了重礼,请他到楚国为相。庄子正在河边钓鱼,他毫不动心,只是讲了个故事,意思是我庄子不愿被人钳制使用,我情愿像乌龟一样在烂泥里爬着。总之,为了自由的生活,庄子一辈子不愿做官。还有一次,惠施在梁国为相,听说庄子来到梁国,有人报告说庄子要夺相位。惠施非常害怕,派人在国中搜了三天三夜。于是庄子就直接去找惠施,也讲了个故事,他把自己比作凤凰,把梁国的相位比作死老鼠,现在你惠施好像一只猫头鹰得到了死老鼠,却害怕凤凰去抢,岂不知凤凰的高洁。这些事情典型地反映了庄子崇尚自由、志向远大的人格。

处于纷争动乱的时代,庄子没有积极地去改变它,而是强调历史的倒退,产生了消极的极端厌世的思想,也就是生不如死的情绪。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庄子也认识到生死是自然规律,以一种通达洒脱的态度看待生死。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去吊唁,看见庄子坐在地上,一边敲瓦盆一边唱歌,毫无悲戚的表情。惠施很奇怪,庄子解释说,人死了,如同四季变化一样自然,仍然存在于天地之间,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这是天命的自然变化,为什么要伤心呢?

庄子临死前,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说,我用天地作棺材,日月当宝璧,星辰当珍珠,事物做随葬品,这不很好吗?弟子说怕禽鸟破坏他的尸体。庄子说,埋在地下一样给蝼蚁吃,何必夺了这个的食给那个吃呢。可见,这位哲人正是怀着达观的情绪看淡生死的。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现在流传的有《庄子》三十三篇,为道家经典之一,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共三个部分。内篇是《庄子》全书的精华,全面阐明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的作者可能是庄子后学,对内篇的观点进行了具体阐述和发挥。杂篇中有些是伪作,但大部分作品也都符合庄子的思想。

庄子认为当代的乱世是历史的堕落,主张要退回人兽杂处的蒙昧时代,这方面比老子更进一步。庄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和丑恶现实,但是他不是积极去面对,而是消极逃避,甚至是厌世。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魏晋时期,道家著作备受重视。到了唐朝,庄子还被奉为道教的神仙。当然,庄子唯心的宇宙观和消极的人生观对后世也有负面影响。

在《庄子》一书中,一些文章思想深湛,想象奇幻,气势磅礴,神采飘逸,形象动人,词藻秀美,充满了浪漫主义特色,是我国先秦散文的精品。他的哲学化的文学创作,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典范。在陶渊明、李白等大诗人身上,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庄周这种风格。

庄子还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才华横溢,行文汪洋恣肆、奇诡飘逸,还独创了许多生命力无穷的新词,丰富了祖国文学语言的宝库。在文章中,庄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极富感染力。庄子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先秦散文的最高峰,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以及文艺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直到近代,鲁迅、闻一多、郭沫若等都在《庄子》中汲取过营养。